徐铮昊 , 唐海琳 , 任瑞文 , 赵平 , 戚中田 , 赵兰娟
2019, 40(11):1169-117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169
摘要:目的 探讨西尼罗病毒(WNV)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后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的影响,以及该途径在WNV复制及应激应答、炎性应答相关分子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WNV分别短时孵育(5、15、30、60 min)和感染(12、24、48、60 h)SH-SY5Y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38 MAPK和磷酸化p38 MAPK表达,用qRT-PCR检测WNV感染细胞内C/EBP同源蛋白(CHOP)、白细胞介素6(IL-6)、活化转录因子6α(ATF6α)和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用WNV感染p38 MAPK siRNA转染的SH-SY5Y细胞,用qRT-PCR检测WNV RNA水平及CHOP、IL-6、ATF6α和ISG15 mRNA水平。结果 与未孵育的细胞相比,WNV短时孵育细胞内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WNV感染SH-SY5Y细胞12 h、24 h时激活了p38 MAPK途径,而感染48 h、60 h时明显抑制了p38 MAPK途径。WNV感染促进了CHOP、IL-6和ISG15 mRNA表达而抑制了ATF6α mRNA表达。与对照siRNA转染的细胞相比,p38 MAPK siRNA转染的细胞内WNV RNA(P<0.05)水平和ATF6α mRNA(P<0.01)水平升高,而CHOP 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 WNV感染早期激活了p38 MAPK途径,该途径的激活可能负反馈调控WNV的复制。WNV经p38 MAPK途径调控与应激应答相关的CHOP、ATF6α表达及与炎性应答相关的IL-6表达。
2019, 40(11):1176-118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176
摘要:目的 借助癌症体细胞突变目录(COSMIC)数据库中原发性卵巢癌和转移性卵巢癌两类癌组织的全外显子测序数据,筛选转移性癌相对于原发性癌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细胞基因群,并对其影响的功能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方法 从COSMIC数据库下载全部肿瘤的全外显子测序数据,从中提取全部卵巢癌全外显子测序数据,在R 3.5.3环境下,对每个基因突变在原发性卵巢癌和转移性卵巢癌两类样本中的突变率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寻找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群,并进一步将差异突变基因群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寻其显著富集的GO功能和KEGG通路。结果 对比原发性卵巢癌与转移性卵巢癌两类组织样本共发现520个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细胞突变基因,包括跨膜丝氨酸蛋白酶13(TMPRSS13)、高尔基蛋白转运抑制剂A抗性因子1(GBF1)、Fos样抗体2(FOSL2)、主导控制样蛋白3(MAML3)等。突变基因群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显著富集的GO功能包括突触前组织、树突发育、通过质膜黏附分子的细胞黏附、肌动蛋白结合等,突变基因群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显著富集通路包括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载体等。结论 探寻原发性卵巢癌与转移性卵巢癌之间差异体细胞突变基因群及其相关功能通路可为深入揭示卵巢癌的转移调控机制提供线索,显著突变基因群可能成为卵巢癌转移诊治的生物标志物。
2019, 40(11):1183-118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183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自动检测系统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37个甲状腺结节),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学资料和超声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AI自动检测系统检测,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常规超声检查与AI自动检测系统检测两种方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果,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90/96)、80.49%(33/41)、89.78%(123/137),AI自动检测系统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58%(86/96)、68.29%(28/41)、83.21%(114/137)。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常规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5,P<0.001);AI自动检测系统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9,P<0.001)。结论 AI自动检测系统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准确度稍逊于常规超声检查,但较相近,可作为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有效补充。
章建全 , 闫磊 , 陈红琼 , 郑建明 , 吴震中 , 程杰
2019, 40(11):1190-119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190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近期消融区内组织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寻找消融区病理评估的适宜时间。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即刻及术后1、3、6、12个月复诊时接受消融区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评估的患者60例共69个消融区,活组织检查标本取自各消融区的中央域和边缘域。采取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消融区细胞形态、组织结构表现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表达程度。结果 消融术后即刻和1、3、6、12个月活组织检查分别成功取材69、12、19、25和13个消融区。消融术后即刻69个(100.00%)消融区的中央域和边缘域均无坏死,仅为凝固变性;1个月时9个(75.00%)中央域及9个(75.00%)边缘域呈现完全坏死;3个月时16个(84.21%)中央域及15个(78.95%)边缘域呈现完全坏死;6个月及12个月时所有(100.00%)中央域及边缘域均完全坏死。结论 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其组织病理表现具有经时演变的特点。消融术后即刻消融区组织仅为凝固性变性,尚未发生坏死;随时间推移消融区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的程度与范围渐进趋于完全,且无区域间差异。提示微波消融对甲状腺结节的可靠疗效源于细胞的完全坏死。此外,术后6个月时消融区细胞全部即已达到完全坏死,提示消融后若对消融区进行病理学评估,第6个月是适宜的时间节点。
罗向红 , 闫敏 , 邵思惠 , 张健慧 , 杜联芳 , 李朝军
2019, 40(11):1197-120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197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剪切波频散(USWD)技术检测颈动脉黏弹性,探讨其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既往无心脑血管事件病史志愿者45例,依据年龄中位数分为高年龄组(≥ 50岁,n=23)和低年龄组(<50岁,n=22)。采用USWD技术检测受试者颈总动脉,获取颈总动脉剪切波弹性指标动脉壁剪切波弹性模量(SWER)值和剪切波黏性指标动脉壁剪切波频散(SWDR)值;用多普勒超声获取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速度时间积分(VT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平均流速(MFV)]。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SWER和SWDR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与低年龄组比较,高年龄组受试者颈总动脉SWER和SWDR均减小(P均<0.05)。高年龄组受试者颈总动脉VTI、PSV、EDV和MFV均小于低年龄组(P<0.05,P<0.01)。颈总动脉剪切波弹性指标SWER与血流动力学参数VTI、PSV、EDV和MFV呈正相关(r=0.354、0.400、0.467和0.310;P<0.01,P<0.05);剪切波黏性指标SWDR与VTI和PSV呈负相关,而与MFV呈正相关(r=-0.481、-0.522和0.352,P均<0.01)。结论 USWD技术可鉴别颈动脉黏弹性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王磊△ , 宋奇翔△ , 许成 , 朴曙光 , 高雅 , 程欣 , 刘智勇
2019, 40(11):1203-120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03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3D打印技术在骶神经调控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住我院行骶神经调控术治疗的患者15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穿刺组(n=10),采用传统X线透视下十字定位法;3D打印导航模板穿刺组(n=5),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穿刺导航模板定位法。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评估指标为穿刺时间、穿刺进针次数、术中调控测试时间,术后并发症评估指标为伤口出血,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电极断裂、移位或脱出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骶神经孔大小、骶尾椎畸形、疾病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3D打印导航模板穿刺组术中穿刺时间短于传统穿刺组[(9.10±2.73)min vs(26.20±5.67)min],穿刺进针次数少于传统穿刺组(3.20±0.84 vs 5.30±1.30),术中调控测试时间也短于传统穿刺组[(20.80±3.27)min vs(27.60±4.6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01、3.255、2.916,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或穿刺点感染及出血,切口裂开,电极断裂、移位或脱出,刺激器部位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传统方法相比,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骶神经调控术中的骶神经孔穿刺安全性好,并可减少穿刺进针次数、缩短穿刺时间,提高术中调控测试的效率。
杨启维 , 杨炜 , 徐梦微 , 叶剑青 , 干思舜 , 潘秀武 , 王磊 , 田毅君 , 曹建伟 , 崔心刚
2019, 40(11):1208-121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08
摘要:目的 总结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及进行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长征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6 950例肾癌患者资料,将其中经病理确诊为肾集合管癌的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2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情况、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随访资料。结果 肾集合管癌患者占同期肾癌患者的0.3%(21/6 950)。2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中,男1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5±13)岁。症状以血尿、腰痛为主。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病变肾脏体积增大,轮廓欠光滑,肿块病灶边界欠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肿瘤最大径为2.4~8.5 cm,平均(5.6±1.7)cm。5例患者伴淋巴结转移,6例伴远处转移。TNM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2例、Ⅲ期5例、Ⅳ期6例。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例因全身状态较差未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排列成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部分呈鞋钉样,间质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极低分子细胞角蛋白(CAM5.2)、肿瘤相关上皮膜抗原(EMA)、配对盒基因8(PAX8)、细胞角蛋白7(CK7)表达阳性,碳酸酐酶Ⅸ(CAⅨ)、原癌基因Ⅲ型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C-kit)、GATA结合蛋白3(GATA-3)、中性内肽酶(CD10)、转化相关蛋白63(P63)、细胞角蛋白20(CK20)表达阴性。16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87(33.6±28.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9.1个月,1年、2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5%、57.2%、44.5%。12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2.2±27.5)个月。结论 肾集合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病程短,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辅助治疗可以采用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早诊断、早治疗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刘媛 , 王文博 , 何怡蓓 , 邹自英 , 朱紫衣 , 熊杰
2019, 40(11):1215-122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15
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某部感染乙型流感病毒遗传进化与血凝素(HA)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通过犬肾上皮细胞(MDCK细胞)体外分离患者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毒株,用PCR获取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并测序,与NCBI数据库在线比对并利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突变位点。结果 通过MDCK细胞接种,分离出1株乙型流感病毒株,以感染病例咽拭子核酸及分离毒株的核酸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1 755 bp全长HA基因,获得的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基因登录号为MH236281。通过在线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该病例感染的病毒为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与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的代表毒株Influenza B/Yamagata/16/88(GenBank No.M36105)相比,HA基因点突变碱基为57个;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GenBank No.KU592766)相比,突变碱基数为20个。进一步对HA1氨基酸突变位点进行分析,与四川地区往年流行株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其中与2010年四川温江的分离株(GenBank No.KP461138)相比突变位点较少,仅有4处点突变;与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相比,有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分别为L176Q和M255V,但突变没有处于HA1上的抗原决定簇区域。其中176位点是一个全新的突变,以往四川流行毒株、Yamagata系的代表毒株Influenza B/Yamagata/16/88及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的HA1 176位点均为亮氨酸(L),而本研究病例感染的乙型流感毒株HA1 176位点突变为谷氨酰胺(Q)。结论 成都地区驻地部队2017-2018流行季感染的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已发生一些突变,但突变尚未造成抗原性的改变。
李如男 , 郭兴道 , 陈文杨 , 沈丽霞 , 高超 , 张癸荣
2019, 40(11):1223-123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23
摘要:目的 选取评价女性生育力的关键指标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及窦卵泡数目(AFC),探究其在健康女性和不孕女性血清样本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差异性及其应用于临床女性生育力评价初筛的可能价值。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育龄期的健康女性和不孕女性血清标本共236份,所有受试者年龄均处于育龄阶段(22~49岁),平均年龄为(30.8±5.1)岁。依据临床检测结果,将血清标本分为E2高值组(>5 000 pmol/L,78例)与E2低值组(<500 pmol/L,86例)、AMH高值组(≥ 1.1 ng/mL,33例)与AMH低值组(<1.1 ng/mL,30例)、AFC高值组(>14个,68例)与AFC低值组(<7个,34例)。建立血清SERS分析法并检测各组样本的拉曼光谱,对信号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及置换检验等统计学处理。结果 血清标本的平均拉曼光谱形态和谱峰E2高值组与低值组之间、AMH高值组与低值组之间、AFC高值组与低值组之间基本相似,但谱峰强弱在3个指标的高值组与低值组之间存在差异。在OPLS-DA模型中,E2、AMH和AFC 3个指标的高值组与低值组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组间分离趋势,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6与0.996、0.995与0.995、1与1。结论 SERS技术具备应用于临床女性生育力初筛的潜力,血清SERS图谱作为不孕不育早期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9, 40(11):1231-123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31
摘要: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对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较大,目前对于PSH的发病机制研究还不透彻。本文回顾了PSH的病因,包括创伤性脑损伤、缺氧性脑损伤、脑血管相关的脑损伤、颅脑感染、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和其他一些较少见的病因。本文还介绍了有关PSH发病机制的癫假说、断连假说和新提出的神经内分泌假说,为PSH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王立鹏 , 阳青松 , 张威 , 王振 , 陈玉坤 , 陆建平
2019, 40(11):1236-124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36
摘要:前列腺癌(PCa)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老年男性的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PCa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非常关键。目前PCa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但这些方法的诊断效能均较低。近年来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推广运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成为目前公认的诊断PCa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其不仅能够进行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还能进一步预测PCa病理评分,以及指导后续的靶向穿刺及局部治疗。mpMRI对PCa的精确诊断和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意义重大,本文就其在PCa诊断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范恺洋 , 王中亮 , 彭海文 , 秦尚谦 , 王丹 , 刘海鹰 , 冯逸飞 , 张义 , 郭洋 , 郭树森
2019, 40(11):1242-124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42
摘要:信息化战争对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现有的保障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战备训练对提升其保障能力的意义尤为重要:战备训练是提升卫勤保障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正规化管理水平的强力手段,是牵引卫生装备发展的有力杠杆,是推动卫勤理论创新的实践源泉,是检验卫勤方案设计的试验平台,是培育锤炼战斗精神的必然举措。本文从上述6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有效解决战备训练的瓶颈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的战备训练,提高战备训练的效果和水平。
2019, 40(11):1246-125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46
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便携式遥操作海上落水人员捞救器。方法 结合海上具体环境和机载特性,吸取现有海上救援器的优点,利用质量功能展开法对捞救器进行功能分析与目标特性设计。从6种捞救器概念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佳的三角捞救器,并用STAR-CCM+软件进行表面压力分布仿真分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变形量、应力、应变能分析,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 三角捞救器满足STAR-CCM+软件的表面压力分布仿真分析和ANSYS Workbench软件的变形量、应力、应变能分析,达到了消耗能量低、敏捷性好的要求。对可靠性分析中可能出现的失效起因做了针对性处理。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便携式遥操作海上落水人员捞救器具有轻便、机动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能为海上救援提供很大帮助,具有一定的军事价值及社会、经济效益。
陈艾彬 , 张晓敏 , 江敏 , 尹倩兰 , 宋相瑞 , 邓光辉
2019, 40(11):1253-125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53
摘要: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军人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某部官兵358名,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44份,有效率为96.09%。受试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23.24±4.73)岁。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负性情绪两两相关(P均<0.01);心理弹性可解释负性情绪方差变异的21.2%(P<0.01),加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后,可多解释7%的方差变异。心理弹性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负性情绪[(χ2=35.744,df=17,χ2/df=2.103,拟合优度指数(GFI)=0.975,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48,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57],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03%,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在总中介效应中占比75.43%,消极应对方式占比24.00%。结论 应对方式在军人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间起到并行多重中介作用,其中积极应对方式中介效应较大,提示应重点关注低心理弹性军人群体,着重训练其积极应对方式,有效降低官兵负性情绪水平,提高作业效能。
2019, 40(11):1258-126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58
摘要:目的 观察经呼吸道吸入氢气对单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单关节炎组、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假手术+氢气0~14 d组,每组8只。于大鼠左侧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单关节炎模型。单关节炎组大鼠不吸入氢气,另4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当天及造模后第1~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造模当天及造模后第1~3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造模后第4~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假手术当天及造模后第1~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采用von Frey纤毛测定单关节炎大鼠双侧后爪在建模后0、1、3、5、7、10、14 d的机械刺激抬腿反应阈值(PWT)。另取15只大鼠分为5组,每组3只,于造模或假手术后第10天取致炎侧脊髓腰膨大组织,用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MDA的含量。结果 单关节炎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在建模后第1天即低于健侧,在第3天达到最低值并维持稳定至第14天(P<0.01)。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和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均高于单关节炎组致炎侧(P<0.05,P<0.01);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与单关节炎组致炎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水平均高于单关节炎组(P均<0.05),MDA水平低于单关节炎组(P<0.05),而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和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和MDA水平与单关节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呼吸道吸入65%氢气在大鼠单关节炎模型的起始阶段可减轻机械痛敏及氧化应激,预先给予氢气可抑制单关节炎机械痛敏的形成。
张弘 , 李凌燕 , 吕天娇 , 张华 , 邓伟明 , 段秋霞 , 郜俊清 , 刘宗军
2019, 40(11):1263-126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63
摘要:目的 观察5 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RDN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导管消融组和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每组15例。普通导管消融组使用5 F温控消融导管,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使用头端带小侧孔的5 F微孔灌注导管,标测及消融时用冷盐水灌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随访期间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生物化学指标和心脏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RDN治疗。随访期间,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收缩压下降值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明显[(34.67±13.02)mmHg vs(17.00±16.74)mmHg,P<0.01;1 mmHg=0.133 kPa];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舒张压明显下降,与普通导管消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0±7.15)mmHg vs(87.60±8.17)mmHg,P<0.05]。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随访期间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有减少的趋势,尤其在利尿剂的使用方面,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服用利尿剂的比例低于与普通导管消融组(P<0.05)。在手术消融中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可显著降低导管消融时的温度(P<0.001),获得更大的释放能量(P<0.05),阻抗下降幅度也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大(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晕厥及黑矇,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的表现。结论 5 F微孔灌注消融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在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其在降低收缩压及减少利尿剂的使用方面较普通消融导管更具优势。
2019, 40(11):1270-127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70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器官转移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终点事件(SEER)数据库,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010-2013年10 347例SCL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中位年龄为67岁。所有患者在确诊时均有远处转移(M1期),根据骨、脑、肝、肺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6组:骨转移组、脑转移组、肝转移组、肺转移组、none组(无上述4个器官转移)和多器官转移(MOM)组(上述4个器官中有任意2个或2个以上器官转移),分析不同器官远处转移对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MOM为SCLC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占32.8%(3 396/10 347);其次为肝转移,占19.0%(1 971/10 347);脑转移占12.1%(1 251/10 347);骨转移占10.0%(1 033/10 347)。SCLC特异性死亡率为:骨转移77.2%(797/1 033),脑转移74.1%(927/1 251),肝转移82.4%(1 625/1 971),肺转移73.4%(504/687),MOM 81.6%(2 770/3 39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none组为对照,MOM组和肝转移组具有最高的死亡风险比(HR)[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80(1.66~1.96)和1.69(1.54~1.85),其次为骨转移组和脑转移组,分别是1.24(1.12~1.39)和1.28(1.16~1.42),P均<0.001。肺转移组具有最低的死亡HR,为1.07(95% CI:0.95~1.21,P=0.27)。结论 在SCLC中,多器官转移和肝转移预后最差,特异性死亡率最高,其次为骨转移和脑转移,肺内转移预后相对最好。因此对于SCLC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应根据其不同的转移器官进行不同强度的治疗,对具有肝转移及多器官转移者要强化治疗。
徐健 , 吴康 , 宋珊珊 , 陶慧娟 , 陈燕 , 王学 , 俞靖龙 , 周道银
2019, 40(11):1275-127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75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一例腹腔引流液是否含有肠液和肠道内容物进行精准检验诊断,探索适宜检验技术在精准检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整合常用、简便、快速、有效的检验项目开展精准检验诊断。首先混匀腹腔引流液样本观察其性状;然后将样本离心,取上悬液检测生化项目淀粉酶和胆汁酸,取沉渣制备干片用于瑞吉染色、革兰染色行形态学检查,取沉渣制备湿片用于显微镜直接观察;最后对以上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和检验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判断。结果 引流液常规形态学检查:外观呈棕黄色、浑浊、蛋白阳性(+++)、细胞溶解无法计数;涂片瑞吉染色及革兰染色镜检:涂片细胞溶解、可见大量杆菌及少量球菌、可见胆红素结晶、可见脂滴状物。引流液生化检测:引流液淀粉酶1120U/L,引流液胆汁酸25μmol/L,二者均高于患者自身血清对照的5倍。引流液沉渣湿片:检出植物细胞、植物纤维。结论 引流液沉渣湿片检出植物细胞、植物纤维是确认引流液含有肠道内容物的形态学诊断依据;引流液淀粉酶、胆汁酸检测结果均高于患者自身血清对照的5倍是提示引流液含有肠液的生化学诊断依据。运用多参数适宜检验技术能够对腹腔引流液是否含有肠液和肠道内容物作出精准检验诊断。
2019, 40(11):1277-127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77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的手术技巧及效果。 方法:2015-2018年单中心单术者完成成人重复肾畸形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泌尿系统增强CTU确诊为重复肾。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技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 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52±32.7min(110-200min),出血量 106±83ml(50-250ml),术后肠道恢复时间2±1.1天(1-3)天,住院天数7±1.1天(5-8天)。术后随访6-32个月,复查B超、肾功能提示残存肾脏正常。 结论:经腹腹腔镜下重复肾切除技术安全可靠,肾门血管的解剖是保护术后肾脏功能的关键,肾盂粘膜的完整切除是预防尿性囊肿复发的关键。
2019, 40(11):1280-128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1.1280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石蜡切片的降温组件在病理切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包埋好的100个蜡块,病理科技术人员先将100个蜡块进行粗修后备用。该100个蜡块先后分别用自己制作的冰块、冷冻台及降温组件进行冷却后再切片,将切片依次编为甲组、乙组及丙组,按同一程序进行染色。以十分制评定厚薄均匀、无皱褶、无裂隙3项指标的得分,3组切片分别进行比较。并分析3组切片在切片时效性的差异(进行10次测试)以及资金投入方面的差异。结果 ①甲组与乙组比较,厚薄均匀、无皱褶、无裂隙指标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甲组与丙组比较,无皱褶指标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厚薄均匀、无裂隙指标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乙组与丙组比较,厚薄均匀、无皱褶、无裂隙指标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甲组切片耗时65.30±1.44分钟,乙组切片耗时79.80±1.95分钟,丙组切片耗时62.50±2.17分钟。甲组与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7,P<0.01);乙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0,P<0.01);甲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7,P>0.05)。③乙组6年资金投入约为7000元;6年期间甲组自己制作的冰块的成本是一台冰箱、一个不锈钢盘的成本以及盛放的水的成本大约3500元;丙组石蜡切片降温组件的成本与甲组的成本相当,比乙组的资金投入少。结论 在病理常规石蜡切片过程中,应用石蜡切片降温组件对蜡块进行冷却后进行切片,有着切片质量好、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