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

      2019, 40(2):117-12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17

      摘要 (1956) HTML (123) PDF 3.19 M (1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治疗急性期(≤28 d)颅内破裂动脉瘤(RIA)围手术期技术相关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SAC治疗的急性期RIA患者,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存在的围手术期技术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最终接受SAC治疗并完成30 d随访的急性期RIA患者共509例,其中男170例、女339例。28例(5.5%)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缺血并发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位于血管分叉处是SAC治疗急性期RIA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4.108,P=0.001]。25例(4.9%)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出血并发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是SAC治疗急性期RIA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74,P=0.014)。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3~5分的患者81例(15.9%),死亡(mRS评分为6分)27例(5.3%),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率为21.2%(108/5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入院时高Hunt-Hess分级(3~5级)、围手术期发生缺血并发症、围手术期发生出血并发症、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差是急性期RIA患者SAC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对于SAC治疗的急性期RIA患者,动脉瘤位于血管分叉处是围手术期发生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是围手术期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GCS评分较差的患者出院时临床预后较差,围手术期发生缺血及出血并发症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羧基末端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在肝细胞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术后预后中的作用

      2019, 40(2):125-13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25

      摘要 (2087) HTML (170) PDF 3.35 M (1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羧基末端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t-HBx)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62例肝癌组织、配对的263例癌旁组织和配对的25例癌栓组织中Ct-HBx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Ct-HBx蛋白的表达与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HBx蛋白表达在配对的263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43.73%(115/263)和11.79%(31/263);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门静脉癌栓(PVTT)、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术前甲胎蛋白(AFP)、主瘤旁微小子灶、术前巴塞罗那临床肿瘤(BCLC)分期和术后抗病毒治疗是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门静脉癌栓、术前AFP、肿瘤包膜、术前BCLC分期和Ct-HBx蛋白表达是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在263对配对样本中,肝癌组织中Ct-HBx蛋白的表达与性别、糖类抗原19-9(CA19-9)、术后抗病毒治疗有关(P均<0.05)。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t-HBx蛋白均为阴性表达的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高于Ct-HBx蛋白在肝癌组织阴性表达且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的患者(P=0.050 1)。结论 当HCC患者肝癌组织中Ct-HBx蛋白表达呈阴性时,癌旁组织中Ct-HBx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与术后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术后肿瘤生存和复发的标志物。

    • 第3代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全脑灌注成像优化扫描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2019, 40(2):133-14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33

      摘要 (1966) HTML (223) PDF 5.81 M (15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不同采样方式对全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灌注参数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制定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优化扫描方案。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接受全脑CTP检查的47例受检者,包括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AIS组)和28例有AIS症状但计算机断层扫描或CTP检查未见病灶者(无AIS组)。根据时间-密度曲线(TAC)得到4种采样方式:标准对照组(第1组);采样间隔3 s(第2组);以动脉TAC的上升点和下降点作为界点,扫描前期和后期采样间隔3 s,中间部分采样间隔1.5 s(第3组);动静脉TAC顶点之间采样间隔1.5 s,其余采样间隔3 s(第4组),分别定量测量所有患者的灌注参数,并进行图像质量主观分析及辐射剂量统计。结果 AIS组及无AIS组每例患者缺血区域和同一部位对侧脑实质共放置10个感兴趣区(ROI),分别获得灌注参数数据点总数为190和280。AIS组与无AIS组的血流量、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组间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AIS患者还是在无AIS者中,第3组上述灌注参数与第1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AIS患者和无AIS者的第3组与第1组之间血流量、血容量和MTT的一致性较好,且与第1组即标准对照组相比,第3组的主观评分佳、辐射剂量较低。以第3组扫描方案为基础,设立两种推荐扫描方案并进行验证,AIS患者和无AIS者两种推荐方案所得灌注参数均与第1组相关性较好(P均<0.01)。结论 “以动脉TAC的上升点和下降点作为界点,扫描前期和后期采样间隔3 s,中间部分采样间隔1.5 s”的方案与标准扫描方式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有望成为适用临床需求的全脑CTP扫描方案。

    • 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2019, 40(2):142-14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42

      摘要 (2651) HTML (232) PDF 3.27 M (1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转录因子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ChREBP的体内生物学功能提供技术手段。方法和结果 利用Cre/loxP基因打靶策略,通过构建基因打靶载体和基于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基因同源重组,在ChREBP基因第8外显子的两侧分别引入loxP位点;将打靶成功的ES细胞显微注射至小鼠囊胚,然后植入假孕雌鼠子宫获得嵌合鼠,进一步获得可种系传代的ChREBPflox/+小鼠;将ChREBPflox/+小鼠与Alb-Cre小鼠交配,获得ChREBP的肝脏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结论 建立了ChREBP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揭示不同组织中ChREBP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学意义提供了重要手段。

    • 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制备及其对破骨细胞骨吸收的抑制作用

      2019, 40(2):149-15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49

      摘要 (2029) HTML (135) PDF 3.49 M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Morinda officinalis iridoid glycosides,MOIG)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破骨细胞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MOIG中水晶兰苷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的含量;通过对AB-8、ADS-17、D101、HPD400、HPD600、HP20、S-8、SP850、XDA-1、XDA-6等型号大孔吸附树脂进行静态吸附-解吸附实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并优化大孔树脂富集MOIG的条件;以由小鼠骨髓单核细胞诱导的破骨细胞为模型评价MOIG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过优选,XDA-1型大孔树脂对MOIG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附作用,优化的XDA-1型大孔树脂富集MOIG的条件为:上样液中MOIG的质量浓度为19.15 mg/mL,pH值为1.0,树脂柱的径高比为1︰7,上样流速为2.0 BV/h(1 BV=80 mL),上样体积为0.75 BV,树脂吸附时间为11 h,7 BV水洗脱以除去其他的成分,10%乙醇以3.0 BV/h流速洗脱MOIG。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OIG中水晶兰苷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的总含量可达54%以上。MOIG对由小鼠骨髓单核细胞诱导的破骨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但能抑制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P<0.05,P<0.01)。结论 XDA-1型大孔树脂可用于富集MOIG,得到的水晶兰苷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总含量在54%以上;MOIG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

    • 血清剥夺抑制心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及对P53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2019, 40(2):157-16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57

      摘要 (2223) HTML (690) PDF 2.87 M (2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剥夺对心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心肌细胞AC16分为血清剥夺组(细胞在无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48 h)、对照组(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48 h)。采用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EdU实验法检测细胞DNA合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心肌细胞中caspase-9、Bcl-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yclin D1、β-连环蛋白(β-catenin)、Wnt5a、Axis抑制蛋白1(Axin1)、蓬乱蛋白2(Dvl2)、蓬乱蛋白3(Dvl3)、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光密度值为1.93±0.01,血清剥夺组的光密度值为1.08±0.08,后者为前者的5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DNA合成受到抑制,血清剥夺组细胞DNA合成水平下降为对照组的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剥夺诱导了心肌细胞的凋亡,对照组凋亡率为(6.34±0.47)%,血清剥夺组凋亡率为(56.83±1.90)%,后者为前者的8.9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剥夺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剥夺促进了心肌细胞中caspase-9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了心肌细胞中Bcl-2、P53、PCNA、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血清剥夺抑制了心肌细胞中β-catenin、Wnt5a、Axin1、Dvl2、Dvl3、LRP6蛋白的表达。结论 血清剥夺可抑制心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5种脱细胞鱼皮基质的制备及体外毒性

      2019, 40(2):162-16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62

      摘要 (2167) HTML (214) PDF 5.94 M (1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5种脱细胞鱼皮基质的生物安全性及相容性,筛选出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的材料。方法 以5种鱼皮(马面鱼、黑鱼、鳗鱼、鲤鱼、鲢鱼)为原料,通过脱色、脱脂、脱细胞和交联等制备工艺,制备脱细胞基质。依据国家标准(GB/T 16886.5-2017)将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制备成稀释浓度10 g/L和标准浓度100 g/L的浸提液,用CCK-8试剂盒检测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浸提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毒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的结构,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制备的鱼皮基质材料是否完全脱细胞。用标准浓度100 g/L的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浸提液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培养,通过溶血实验检测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采用Live/Dead染色法、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存活和凋亡情况。结果 在10 g/L浓度下,马面鱼及黑鱼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浸提液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均>70%,其余3种材料细胞活性均<70%;在100 g/L浓度下,马面鱼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浸提液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70%,而黑鱼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浸提液中细胞活性<70%。扫描电镜下马面鱼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为多孔、致密结构,黑鱼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为平滑结构;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马面鱼和黑鱼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均为脱细胞胶原纤维结构。马面鱼及黑鱼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浸提液溶血率分别为(1.23±0.43)%和(6.35±0.47)%(医用材料溶血率国家标准为≤5%)。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马面鱼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浸提液中存活状况良好,而在黑鱼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浸提液中多数发生死亡或凋亡。结论 马面鱼脱细胞鱼皮基质材料无细胞毒性、无溶血性,具有成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潜能。

    • 生物可吸收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比较:临床试验meta分析

      2019, 40(2):169-17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69

      摘要 (2325) HTML (187) PDF 4.81 M (1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生物可吸收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Pub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80年1月至2018年10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采用R 3.5.1软件计算评价指标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评估生物可吸收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最终纳入22项研究,包含33 570名研究对象。在合并的心脏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试验随访结果中,生物可吸收支架相对于药物洗脱支架,主要的安全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心源性死亡率合并OR(95% CI)为1.01(0.88,1.16)、总体死亡率合并OR(95% CI)为0.97(0.88,1.08)、心肌梗死发生率合并OR(95% CI)为0.98(0.87,1.10)、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合并OR(95% CI)为0.99(0.89,1.09)、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合并OR(95% CI)为1.03(0.95,1.13)。针对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应用目的对各时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合并分析中,临床确诊或疑似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合并OR(95% CI)为0.80(0.65,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早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合并OR(95% CI)为0.97(0.69,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合并OR(95% CI)为0.61(0.43,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不能认为生物可吸收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存在安全性或有效性的差异,但生物可吸收支架可降低支架内血栓尤其是晚期血栓的发生风险。

    • 城市炭疽气溶胶恐怖事件医学处置效果评估方法

      2019, 40(2):178-18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78

      摘要 (1895) HTML (133) PDF 3.24 M (1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炭疽气溶胶恐怖事件医学处置效果的量化评估方法。方法 首先构建炭疽暴露后医学干预的决策树模型、关键资源消耗配置模型及不同干预措施下人群状态转移模型,从而形成一个资源约束下炭疽事件医学处置效果的评估框架。然后基于离散事件仿真技术,以我国大城市遭受炭疽恐怖袭击为情景,分析评估52种干预策略对发病人数、峰值、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 干预效果对介入延迟时间和资源储备量2个因素均敏感。在仿真案例中,当介入延迟时间为事发后1 h时,将资源储备量从25%提高到100%可减少约59.91%的死亡人数;当介入延迟时间为事发后145时,将资源储备量从25%提高到100%只能减少约7.33%的死亡人数。干预策略对发病人数达到峰值的时间影响很小,最大值为10.52 d,最小值为9.67 d;对峰值人数影响较大,最大值为255 072人,最小值为103 943人。结论 建立了一种炭疽气溶胶恐怖事件医学处置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在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应急策略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研究快报
    • GW4064激活法尼酯X受体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浸润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

      2019, 40(2):185-19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85

      摘要 (1817) HTML (119) PDF 3.44 M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法尼酯X受体(FXR)特异性激动剂GW4064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浸润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用浓度为0、0.1、1、3、5、7、10 μmol/L的GW4064分别处理HT-29细胞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浓度为0、1、5 μmol/L的GW4064分别处理HT-29细胞24 h,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浓度为0、1 μmol/L的GW4064分别处理HT-29细胞24 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浸润的变化;用浓度为0、1、5 μmol/L的GW4064分别处理HT-29细胞24 h,采用PCR检测FXR mRNA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mRNA表达的变化;用浓度为0、1、5、7 μmol/L的GW4064分别处理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1表达的变化。于裸鼠皮下接种HT-29细胞建立裸鼠成瘤模型,灌胃给予GW4064或溶剂DMSO,16 d后检测肿瘤生长情况及瘤体中FXRSDF-1 mRNA的表达。结果 GW4064处理HT-29细胞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1、3、5、7、10 μmol/L GW4064组HT-29细胞的生长活力与对照组(0 μmol/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GW4064处理HT-29细胞后,细胞收缩变圆,从瘦长的细胞向表皮样细胞改变。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GW4064处理HT-29细胞后,细胞迁移距离变短,与对照组(0 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结果显示GW4064处理后FXR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而SDF-1 mRNA表达则相反。ELISA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1的表达量随着GW4064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1、5、7 μmol/L GW4064组与对照组(0 μmol/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给予GW4064后,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变小,与对照组(给予DMS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瘤体内FXR mRNA表达增加、SDF-1 mRNA表达减少。结论 FXR激活后抑制了结肠癌细胞生长浸润,同时抑制了结肠癌细胞SDF-1的表达分泌。

    • >综述
    • 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研究进展

      2019, 40(2):191-19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91

      摘要 (2141) HTML (1174) PDF 2.30 M (4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前列腺癌亚型,绝大多数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发生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抗雄激素治疗之后。这种获得神经内分泌表型的细胞分化过程称为神经内分泌分化,是一种公认的前列腺癌抗雄激素治疗耐药的耐药机制,并且与临床不良预后明确相关。目前对于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的生理病理特征均尚未形成共识,因此针对这一亚型前列腺癌的治疗尤为棘手。本文通过综述与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发生、进展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热门靶点,为同行诊治与研究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提供新思路。

    • 黄病毒属虫媒病毒减毒疫苗研究新进展

      2019, 40(2):196-20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196

      摘要 (1995) HTML (402) PDF 2.88 M (2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病毒属虫媒病毒多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已在全球引发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减毒疫苗是黄病毒属虫媒病毒最有效的疫苗类型,通过连续细胞传代筛选的黄热病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减毒疫苗对预防这两种黄病毒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利用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对黄病毒基因组进行定点改造以获得减毒表型,在黄病毒属虫媒病毒疫苗研制中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就黄病毒属虫媒病毒减毒疫苗的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肥胖的关系

      2019, 40(2):203-20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203

      摘要 (1928) HTML (341) PDF 2.60 M (2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muciniphila)是一种人类肠道的正常菌群,肥胖患者肠道菌群中的A.muciniphila丰度明显降低。许多证据表明A.muciniphila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低度炎症呈负相关。A.muciniphila不仅可以保护肠道上皮细胞及黏液层的完整性发挥代谢保护作用,在炎症反应过程中A.muciniphila也能通过调节性T细胞、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以及非经典Toll样受体发挥抗炎作用。本文就A.muciniphila与肥胖的相关性及分子机制、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

    • 上皮间质转化相关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的关系

      2019, 40(2):209-21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209

      摘要 (2789) HTML (84) PDF 2.00 M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涉及多步骤、多基因的相互作用过程。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有间质表型细胞的过程。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以通过与靶蛋白结合、作为竞争性内源RNA竞争微RNA等方式促进或抑制EMT过程,且许多特异表达的EMT相关lncRNA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EMT相关lncRNA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 膜联蛋白A2磷酸化与功能调控研究进展

      2019, 40(2):213-21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213

      摘要 (2352) HTML (724) PDF 2.65 M (3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膜联蛋白A2(AnxA2)是一种多功能蛋白,通过多种翻译后修饰来调控其复杂的功能。蛋白质磷酸化是目前最受关注的AnxA2翻译后修饰方式,Ser11、Ser25和Tyr23是最主要的3个磷酸化位点。磷酸化对AnxA2功能调控的可能影响一直是热门话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肿瘤细胞外泌体中也存在AnxA2表达,故对AnxA2及其磷酸化的研究也从细胞内拓展至细胞外。AnxA2及其磷酸化的研究在众多临床学科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就Ser11、Ser25和Tyr23磷酸化位点对AnxA2功能调控的影响及其在外泌体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海洋军事医学
    • 全球海军医学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构想与设计

      2019, 40(2):219-22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219

      摘要 (1942) HTML (124) PDF 2.35 M (1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学地理信息对实现未来远海作战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伤病员的防与治、救与送,疾病的防与控,药品器材的补与用有重要意义。我们搜集、整理世界范围181个沿海国家和地区港口城市的自然地理、社会地理、医学地理、军事地理信息,构建了全球海军医学地理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可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支撑和辅助决策,有助于实施及时、有效的海上卫勤保障,促进我国海军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 >短篇论著
    •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的影响

      2019, 40(2):223-22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223

      摘要 (54619) HTML (241) PDF 1.74 M (2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表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30例60眼)在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前后进行泪膜破裂时间、眨眼频率、不完全眨眼比例、泪膜脂质层厚度及泪膜脂质层流动性等检查,对比分析冲击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泪膜破裂时间较冲击治疗前延长(中位数分别为5.0 s和7.0 s,P<0.01),泪膜脂质层厚度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均较冲击治疗前增大(平均值中位数分别为59 nm和64.5 nm,最大值中位数分别为73.5 nm和78.8 nm,最小值中位数分别为52.4 nm和57.5 nm;P均<0.01),而眨眼频率、不完全眨眼比例和泪膜脂质层流动性与冲击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改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泪膜油脂分泌,从而维持泪膜稳定性。

    •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9, 40(2):226-23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226

      摘要 (1692) HTML (126) PDF 2.69 M (1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OC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67例无术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史的胃癌患者的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建立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组织中SOCS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SOCS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为80.6%(54/67),在癌旁组织中为61.2%(41/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CS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74.1%(40/54)vs 38.5(5/13),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OCS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OCS1蛋白表达和肿瘤TNM分期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OCS1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临床判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测预后。

    • >病例报告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例诊治

      2019, 40(2):231-封三.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231

      摘要 (1760) HTML (180) PDF 1.71 M (18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