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中西医协作阶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意义与展望

      2019, 40(4):349-35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349

      摘要 (2123) HTML (382) PDF 3.23 M (1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腰痛是导致生理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西医协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可以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有助于降低社会和家庭负担。结合目前国际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指征的界定,我们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保守治疗期、手术干预期、术后康复期3个阶段。本文从中西医协作角度出发,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式治疗的意义、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 >专题报道:脊柱疾病的诊治和评估研究
    •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特点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2019, 40(4):356-36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356

      摘要 (1969) HTML (251) PDF 2.72 M (1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脊柱畸形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与治疗方法选择上,生物力学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脊柱及其附件的空间载荷不均等、椎体发育的不平衡以及骨盆倾斜和旋转导致的基座不稳均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情演变有重要影响,而支具治疗和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都以生物力学特点为中心不断发展进步。本文从发病过程和治疗策略出发,总结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特点。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与双下肢不等长的关系分析

      2019, 40(4):362-36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362

      摘要 (1882) HTML (256) PDF 2.36 M (1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双下肢不等长(LLD)与脊柱侧凸的关系,并分析矫形手术后LLD的改善情况及影响LLD改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就诊的8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影像学资料测量分析站立位X线片双侧股骨头高度差(HD-bFH)及矫形术后该参数的变化。根据患者术前HD-bFH,将患者分为非LLD组(HD-bFH<5 mm)和LLD组(HD-bFH≥5 mm),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和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并分析HD-bFH变化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85例患者术前HD-bFH为(0.80±5.57)mm,术后2年患者HD-bFH为(-0.49±4.93)mm,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主胸弯型(LenkeⅠ、Ⅱ、Ⅲ型,n=50)和胸腰弯/腰弯型(LenkeⅤ和Ⅵ型,n=33)患者术前HD-bF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5.86)mm vs(1.53±5.12)mm,P=0.427]。85例患者中,31例(36.5%)发生LLD。非LLD(n=54)与LLD(n=31)患者的一般特征和影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D-bFH的变化与Risser征(rs=-0.512,P=0.020)及腰弯矫形程度(r=-0.605,P=0.018)相关。结论 本研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LLD的发生率为36.5%。双下肢长度差异的改变与矫形手术密切相关,腰弯矫形程度和Risser征是其危险因素。

    • 成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 40(4):367-37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367

      摘要 (2314) HTML (88) PDF 2.49 M (1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量成人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和骨盆参数,探讨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近端交界角(PJA)是否>20°将患者分为PJK组和非PJK组。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胸椎后凸角(TK)、胸腰椎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躯干偏移(SVA)、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成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发生PJK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PJK组19例、非PJK组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上端固定椎位置、下端固定椎位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JK组患者末次随访时LL、末次随访时SVA、术前PT、末次随访时PT均大于非PJK组,术前SS、末次随访时SS均小于非PJ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K、末次随访时TK、末次随访时LL、末次随访时PT、术前SS是成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发生PJK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术前TK、末次随访时TK、末次随访时LL、末次随访时PT、术前SS是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后发生PJK的主要影响因素。

    • 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的可行性研究

      2019, 40(4):372-37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372

      摘要 (2337) HTML (3124) PDF 2.46 M (1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Cobb角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4名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住院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对67例AIS患者术前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及矢状位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进行测量,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时间。对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信度分析),对3名住院医师两次测量结果进行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测量的主弯Cobb角分别为49.4°±8.2°和41.4°±15.6°,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绝对平均差值为8.29°±4.36°;测量时间分别为(5.2±0.7)min、(8.8±1.5)min,测量时间差为(3.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可信度分析显示,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24、0.875、0.962)。可重复性分析显示,3名住院医师前后2次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875~0.984)。结论 Surgimap软件测量Cobb角优于传统测量法,具有效率高、学习曲线短、数据可统一导出等优势。

    •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

      2019, 40(4):377-38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377

      摘要 (2133) HTML (133) PDF 1.97 M (1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ASDi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因腰椎融合术后ASDis行翻修手术的患者为ASDis组,匹配同期行腰椎融合手术且经过相同时间随访未发生明显ASDis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前者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随访时间及初次手术病因,后者包括胸椎后凸角(TK)、矢状位躯干偏移(SVA)、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腰椎前凸角(s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等。结果 共纳入ASDis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随访时间及初次手术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is组患者LL、sLL、SS均小于对照组(36.00°±5.44°vs 43.88°±10.62°,17.80°±5.79°vs 27.62°±6.74°,27.50°±5.30°vs 31.06°±7.48°,P均<0.05),PT大于对照组(26.12°±8.24°vs 18.80°±7.67°,P<0.01),两组间TK和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ASDis组中SVA>50 mm、PI与LL的差值(PI-LL)≥10°及sLL占LL比例(RL)<6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18/25 vs 21/50、16/25 vs 11/50、21/25 vs 17/50,P均<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后矢状位失衡与ASDis的发生密切相关,手术节段前凸恢复不良导致邻近节段腰椎代偿性后凸可能是引起腰椎融合术后ASDis的原因之一。

    •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分析

      2019, 40(4):381-38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381

      摘要 (1855) HTML (528) PDF 2.32 M (1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及这些参数与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58例无滑脱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腰椎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位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位参数的差异。以腰椎滑脱率为因变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对照组患者PT、PI、SS、LL、TLK、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参数PT、PI、SS、LL、TLK、SVA明显改变,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

    • >论著
    • 微RNA-21通过激活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信号通路缓解多柔比星心肌毒性

      2019, 40(4):386-39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386

      摘要 (1826) HTML (243) PDF 4.54 M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微RNA-21(miR-21)能否减轻多柔比星(DOX)心肌毒性,并阐明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RT1)信号通路是否介导其作用。方法 用DOX(1 μmol/L)处理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DOX心肌毒性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8组:对照组、miR-21组、miR-21抑制剂组、DOX组、miR-21+DOX组、miR-21抑制剂+DOX组、Sirtinol+miR-21+DOX组、Sirtinol+DOX组,miR-21 mimics、miR-21抑制剂和Sirtinol(SIRT1抑制剂)分别于DOX处理前24 h加入细胞培养液中。DOX处理24 h后检测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和SIRT1信号通路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OX处理24 h后心肌细胞活力降低,Bcl-2和SIRT1表达量降低,而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OX组相比,miR-21可明显提高心肌细胞活力,上调Bcl-2和SIRT1表达,下调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SIRT1信号通路可削弱miR-21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miR-21可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提高细胞活力,缓解DOX心肌毒性。

    • 肾细胞癌骨转移病理特点分析与配对研究

      2019, 40(4):394-39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394

      摘要 (1850) HTML (229) PDF 2.88 M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骨转移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探讨肾细胞癌骨转移的病理学相关特点与转移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1 694例肾细胞癌患者(未发生骨转移)与133例肾细胞癌骨转移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对25例先后或同时于长征医院切除肾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的肾细胞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未发生骨转移肾细胞癌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70.1%,1 188/1 694)低于骨转移肾细胞癌患者(84.2%,112/133),肾透明细胞癌所占比例(83.4%,1 412/1 694)低于骨转移肾细胞癌患者(93.6%,103/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未发生骨转移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骨转移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者分别占17.7%(247/1 398)和51.6%(3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配对分析的25例骨转移肾细胞癌患者中,11例(44.0%)组织病理学提示肿瘤侵犯或突破肾包膜,同期未发生骨转移肾细胞癌患者中18.9%(320/1 694)病理检查提示侵犯或突破肾包膜,发生骨转移的肾细胞癌患者侵犯或突破肾包膜的比例高于同期未发生骨转移的肾细胞癌患者(P=0.002)。配对分析显示肾脏原发灶中Ki-67标记指数低于骨转移灶[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5.0%(2.0%,6.0%)vs 6.0%(3.0%,15.0%),P<0.001]。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较肾非透明细胞癌更容易发生骨转移,男性、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和侵犯肾被膜是发生骨转移的高危因素。骨转移灶Ki-67标记指数较原发灶高,提示原发灶与转移灶的病理特点并不完全相同,获取骨转移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或可指导治疗。

    •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化学栓塞治疗中早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因素分析

      2019, 40(4):399-40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399

      摘要 (1700) HTML (449) PDF 3.59 M (1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载药微球经动脉化学栓塞术(DEB-TACE)治疗中早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接受DEB-TACE治疗的中早期HCC患者26例。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果。随访至2017年12月20日,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共接受了32次DEB-TACE。记录到31次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围手术期发生疼痛频次为15次(48.4%),包括轻度疼痛10次(32.3%)、中度疼痛5次(16.1%);发生发热频次为10次(32.3%);发生胃肠道反应频次为5次(16.1%)。DEB-TACE治疗后3个月内,患者总缓解率(ORR)为65.4%(17/26),疾病控制率(DCR)为84.6%(22/26)。治疗前肿瘤最大直径<50 mm的患者ORR高于肿瘤最大直径≥50 mm的患者[92.3%(12/13)vs 38.5%(5/13),P=0.013)],巴塞罗那分期A期的患者ORR高于B期患者[81.3%(13/16)vs 40.0%(4/10),P=0.031]。随访2.9~2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患者的中位PFS为11.9个月(95% CI:5.0~18.9个月),中位OS为14.6个月(95% CI:9.9~19.2个月)。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0 mm是患者ORR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P=0.03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无临床病理特征能够独立预测患者的PFS和OS。结论 DEB-TACE治疗对于中早期HC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肿瘤最大直径≥50 mm可作为评估患者临床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

    • 高压氧对妊娠大鼠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及对子代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019, 40(4):408-41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08

      摘要 (2089) HTML (114) PDF 2.20 M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对妊娠大鼠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及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孕鼠(E3)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中毒组、HBO治疗组和常压氧(NBO)治疗组,对照组不作处理,后3组进行急性CO中毒造模,HBO治疗组造模成功后以O2浓度≥99%的HBO(绝对压250 kPa)治疗至大鼠生产,NBO治疗组造模成功后以O2浓度≥99%的NBO治疗至大鼠生产。记录孕鼠死亡率、孕鼠产仔数量、仔鼠体质量、仔鼠死亡率,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子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CO中毒组比较,HBO治疗组孕鼠和仔鼠的死亡率均降低[0 vs 14.8%(4/27),P<0.01;1.0%(3/292)vs 8.6%(18/209),P<0.05],孕鼠产仔数量和仔鼠体质量均增加[(11.2±1.6)只vs(9.1±2.1)只,P<0.05;(6.55±1.13)g vs(5.27±1.02)g,P<0.05],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水迷宫躲避潜伏期缩短,P<0.01)。NBO治疗组上述指标与CO中毒组比较也有明显改善,但较HBO治疗组效果差(P<0.05)。结论 HBO和NBO治疗对妊娠大鼠CO中毒均有一定疗效,并能减轻CO中毒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且HBO治疗效果好于NBO。

    • >研究快报
    • 有氧运动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

      2019, 40(4):412-41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12

      摘要 (2177) HTML (375) PDF 5.99 M (1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SBC-115076组和有氧运动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标准饲料,其余3组饲喂高脂饲料构建大鼠高脂血症模型;SBC-115076组每周注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SBC-115076(8 mg/kg)1次,连续8周;有氧运动组进行无负重游泳,每周6 d,共持续8周。8周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取胸主动脉标本,经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取肝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分析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PCSK9、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水平高于对照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SBC-115076组和有氧运动组大鼠血清TG、TC、LDL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HDL水平高于高脂饮食组(P<0.01)。高脂饮食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增厚,内皮细胞损伤脱落;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增厚明显减轻,内皮损伤较少。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大鼠肝组织中PCSK9、SREBP1和SREBP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LDL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SBC-115076组和有氧运动组大鼠肝组织中PCSK9、SREBP1和SREBP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LDL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 有氧运动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TC和LDL水平,升高HDL水平,并减轻主动脉内膜增厚。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CSK9和SREBP蛋白的表达,从而解除对LDLR的抑制有关。

    • >综述
    • L3骨骼肌指数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019, 40(4):420-42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20

      摘要 (1826) HTML (920) PDF 2.54 M (1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L3骨骼肌指数是一个较新的营养评估工具。临床研究结果表明L3骨骼肌指数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机体中肌肉组织含量,可用于肌肉衰减综合征、慢性肝病和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以及部分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测。本文对L3骨骼肌指数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意义

      2019, 40(4):426-42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26

      摘要 (1914) HTML (3345) PDF 2.22 M (4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淀粉酶升高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且无明显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即可诊断为高淀粉酶血症。高淀粉酶血症可见于多种疾病,同工酶分析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临床上,应对高淀粉酶血症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当的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 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2019, 40(4):430-43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30

      摘要 (1705) HTML (116) PDF 2.22 M (1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粒是细胞激活或凋亡时细胞膜通过出芽形式脱落的直径约为0.1~1 μm的小囊泡,载有蛋白质、细胞因子、mRNA、微RNA等物质,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微粒在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循环中高水平的微粒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本文立足于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从细胞水平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强直性脊柱炎成骨中的研究进展

      2019, 40(4):435-43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35

      摘要 (2059) HTML (237) PDF 2.26 M (1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受累为主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为附着点炎和新骨形成导致关节融合,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Wnt信号通路在正常骨稳态特别是成骨细胞新骨形成中尤为关键,可能在AS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和遗传调控能够通过Wnt信号通路共同参与AS新骨形成。本文主要就近年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AS骨代谢中的影响作一综述。

    • >海洋军事医学
    • 亚丁湾护航官兵的失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9, 40(4):440-44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40

      摘要 (2073) HTML (105) PDF 2.22 M (1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长航条件下官兵的失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的长航官兵476名。长航前1周,对被调查人员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测评;长航2个月后,对被调查人员进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一般情况调查表测评。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调查人员失眠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74份。护航期间有44.1%(209/474)的官兵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28.7%(136/474)为亚临床失眠,13.5%(64/474)为中度失眠,1.9%(9/474)为重度失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航次数、是否承担值更任务及口腔溃疡发生频率是失眠的重要影响因素(R2=0.68,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01、0.111、0.172,P均<0.05)。同时,情绪稳定性也对失眠存在一定影响(R2=0.03,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73,P<0.05)。结论 长航官兵的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失眠发生率高。护航次数、是否承担值更任务、口腔溃疡发生频率是失眠的主要影响因素,情绪稳定性可能也在其中发挥作用。

    • >短篇论著
    • 肺癌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 40(4):444-44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44

      摘要 (2589) HTML (206) PDF 1.98 M (1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肺癌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用自编调查表收集肺癌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社会学信息及临床特征,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价肺癌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检验、χ2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肺癌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肺癌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0.0%(20/100)和48.0%(48/100),SAS和SDS得分均高于常模(P均<0.01)。肺癌住院患者的SAS得分与SDS得分呈正相关(r=0.409,P<0.001),焦虑和抑郁的共病率较高,焦虑患者中共病抑郁的比例为85.0%(17/20),抑郁患者共病焦虑的比例为35.4%(17/4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子女数目和是否有肿瘤转移与肺癌住院患者焦虑症状有关,有0~1个子女的患者焦虑的发生率高于有≥2个子女的患者(P=0.042),有肿瘤转移的患者焦虑的发生率高于无转移患者(P=0.04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子女数目和肿瘤临床分期是肺癌住院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因素(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38和0.202,P均<0.05)。结论 肺癌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二者相关性强;子女数目、肿瘤临床分期和肿瘤转移均会影响患者的焦虑程度;医护人员应积极关注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识别焦虑、抑郁症状,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开展个体化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 肝癌热消融术后胆道出血6例诊治分析

      2019, 40(4):448-45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48

      摘要 (1737) HTML (148) PDF 1.87 M (1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热消融术后胆道出血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肝癌热消融术后发生胆道出血的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内镜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出血点,明确胆道出血诊断后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术后检测血红蛋白、肝功能等指标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影像学诊断3例患者有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内镜检查示6例患者均见十二指肠乳头部有持续出血伴有血凝块形成。DSA检查示4例患者有明确出血点,2例未发现明确出血点。给予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术后患者即自诉胆绞痛消失,术后24 h内仍有血便但血红蛋白稳定,24 h之后血便逐渐消失。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后,6例患者止血效果良好,有效率为100%,均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半年均未再次发生胆道出血。结论 肝内胆管局部扩张是肝癌消融术后胆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胆道出血三联征是典型症状,内镜检出率高,DSA检查明确诊断尚需结合临床症状。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DSA检查未见出血点的患者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诊断性治疗也可取得满意疗效。

    • 输尿管体外修剪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应用

      2019, 40(4):451-45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51

      摘要 (1729) HTML (422) PDF 2.49 M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21例输尿管出口梗阻患者的资料。其中12例行常规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对照组),9例行腹腔镜配合体外操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改良组)。改良组患者均于腹腔镜下游离患侧输尿管,离断狭窄段输尿管,将近端输尿管沿12 mm Trocar孔拉出体外;直视下修剪输尿管断端并向输尿管内置入双J管,用4-0可吸收线将双J管固定在输尿管黏膜上,然后将其送入腹腔;在腹腔镜下游离膀胱,吻合膀胱和输尿管。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均未发生漏尿。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77±17)min vs(104±20)min,P<0.05]。21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超声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均提示无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膀胱造影提示有2例存在输尿管反流(对照组及改良组各1例)。结论 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应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可在保证微创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 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9, 40(4):455-45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55

      摘要 (1614) HTML (261) PDF 1.98 M (19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患者70例,根据拔牙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微创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拔牙方法,微创组采取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拔牙。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拔牙完整性、张口受限度、肿胀度、手术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生活质量(心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拔牙完整性、张口受限度、肿胀度、手术时间4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微创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43%(4/35),低于对照组[34.29%(12/35),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的心理职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应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 40(4):459-46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59

      摘要 (1893) HTML (205) PDF 2.47 M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缺氧状态以及这2种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这2种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缺氧模型,检测细胞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并观察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HIF-1α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高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4 cm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P均<0.05),VEGF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高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较深、肿瘤最大径≥4 cm、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阳性和高病理分期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P均<0.05);HIF-1α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P<0.05),VEGF阴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与阳性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缺氧模型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5),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增强(P均<0.05),凋亡减少(P<0.05)。结论 HIF-1α和VEGF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有关,HIF-1α蛋白表达阳性提示预后不良。

    • >病例报告
    • 帆状胎盘并前置血管1例报告

      2019, 40(4):464-封三.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4.0464

      摘要 (1679) HTML (425) PDF 1.71 M (1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