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早产无创性检测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2019, 40(6):589-59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589

      摘要 (2084) HTML (440) PDF 2.85 M (1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早产是最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近几十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早产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阐明人类分娩发动的机制并对早产进行有效防治是保障母婴健康、提升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受到伦理学和检测手段的限制,早产的预测和早期诊断一直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首要难题。近年来,关于无创性检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兴未艾,羊水、宫颈阴道液、尿液、唾液和血液都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标志物,从中寻找能够预测早产的生物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讨论早产预测中无创性检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 >论著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小鼠共刺激分子表达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2019, 40(6):595-60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595

      摘要 (2018) HTML (108) PDF 3.80 M (1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小鼠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的关系。方法 供体为5只C57BL/6J(H2KD-H2KB+)雄性小鼠,受体为30只CB6F1(H2KD+H2KB+)雌性小鼠。将受体小鼠随机分为单纯照射组、骨髓移植组和aGVHD组,每组10只。单纯照射组:受体小鼠接受γ射线照射后不注射任何细胞;骨髓移植组:受体小鼠接受γ射线照射后注射5×106个供体来源去T淋巴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aGVHD组:受体小鼠接受γ射线照射后,同时注射5×106个供体来源去T淋巴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和3×107个供体来源脾细胞。采用log-rank生存曲线分析各组小鼠移植后生存情况。分别在移植后7、14、21、28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移植组和aGVHD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和CD28的表达情况,以及移植后21 d两组小鼠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内白细胞介素(IL)-17、γ干扰素、IL-4的表达情况,并在移植后21 d采用3,3'-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检测两组小鼠结肠组织共刺激分子配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单纯照射组受体小鼠均在γ射线照射后19 d内死亡;骨髓移植组小鼠在γ射线照射后均未出现aGVHD症状,30 d内均存活;aGVHD组小鼠在γ射线照射后出现aGVHD症状的时间为14(11~18)d,生存时间为22(13~30)d。随着时间的推移,aGVHD组小鼠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TLA-4、PD-1表达在移植后均呈下降趋势,ICOS、CD28表达均呈上升趋势。在移植后28 d时aGVHD组小鼠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TLA-4、PD-1表达均低于骨髓移植组,ICOS、CD28表达均高于骨髓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AB染色结果示,骨髓移植组结肠组织CD80、ICOS配体(ICOSL)、PD-1配体(PD-L1)表达均为阴性,aGVHD组结肠组织CD80、ICOSL、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0%、80%。与骨髓移植组比较,aGVHD组小鼠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内IL-17、γ干扰素表达均增加,IL-4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发生aGVHD后,共刺激分子CTLA-4表达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CTLA-4、ICOS、PD-1均可能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等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参与aGVHD的发生、发展。

    • 慢性脑低灌注性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血清p75神经营养素受体细胞外段水平及其与炎性因子的关系

      2019, 40(6):602-60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02

      摘要 (1680) HTML (158) PDF 2.97 M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慢性脑低灌注性血管性认知损害(CCH-VCI)患者血清p75神经营养素受体细胞外段(p75NTR-ECD)水平,并探讨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关系。方法 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8年8月至12月收治的34例CCH-VCI患者,以及同期相同年龄段的36名中老年健康人和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75NTR-ECD、TNF-α、IL-1β、IL-6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CCH-VCI患者血清p75NTR-ECD水平与TNF-α、IL-1β、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CH-VCI组血清p75NTR-ECD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544.36(440.88,628.50)pg/mL vs 276.49(262.59,313.87)pg/mL、366.87(337.09,450.4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7.500、335.500,P均<0.05)。CCH-VCI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为196.02(141.20,280.35)pg/mL、68.23(60.79,91.94)pg/mL、51.04(40.24,65.26)pg/mL,缺血性脑卒中组分别为218.67(143.76,281.28)pg/mL、76.87(59.10,99.91)pg/mL、64.45(43.13,86.76)pg/mL,均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3.71(56.94,79.81)pg/mL、42.98(34.52,51.34)pg/mL、14.97(11.76,21.1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1.000、4.000,106.000、132.000,48.000、13.000;P均<0.05)。CCH-VCI患者血清p75NTR-ECD水平与TNF-α水平存在相关性(r=0.391,P=0.022),但与IL-1β和IL-6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r=0.032、0.164,P=0.855、0.355)。结论 慢性脑低灌注损伤后p75NTR可能与TNF-α等炎性因子有关,并共同参与了CCH-VCI的发病。

    • 大动脉炎397例临床特征分析:性别和年龄差异分布

      2019, 40(6):608-61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08

      摘要 (1807) HTML (383) PDF 2.64 M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大动脉炎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397例大动脉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男女患者及不同性别中≤ 40岁和>40岁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397例大动脉炎患者中男64例、女333例(男女比例为1:5.2),发病年龄为2~67岁。>40岁男性大动脉炎患者多于女性[17例(26.6%)vs 53例(15.9%),χ2=4.190,P=0.041]。相比女性患者,男性患者首发症状以高血压最多见[31.2%(20/64)vs 16.5%(55/333),χ2=7.605,P<0.01],而以头晕、头痛或晕厥起病者较少[28.1%(18/64)vs 46.5%(155/333),χ2=7.409,P<0.01]。病程中,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常出现高血压[70.3%(45/64)vs 56.8%(189/333),χ2=4.076,P<0.05],较少发生脉搏减弱或消失[51.6%(33/64)vs 76.0%(253/333),χ2=15.885,P<0.01];男性发病年龄≤ 40岁的患者较>40岁者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78.7%(37/47)vs 47.1%(8/17),χ2=5.997,P<0.05],而脉搏减弱或消失的发生率较低[40.4%(19/47)vs 82.4%(14/17),χ2=8.787,P<0.01]。男性患者并发动脉瘤形成、主动脉瓣反流的比例较女性患者更高[39.1%(25/64)vs 17.4%(58/333)、23.4%(15/64)vs 10.8%(36/333),χ2=15.210、7.644,P均< 0.01]。男女患者及各年龄亚组之间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和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在血管受累及临床分型方面,相比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常见肾动脉受累和Ⅳ型[54.7%(35/64)vs 32.7%(109/333)、32.8%(21/64)vs 18.9%(63/333),χ2=11.194、6.212,P均< 0.05],颈总动脉受累、锁骨下动脉受累和Ⅰ型较少见[37.5%(24/64)vs 64.3%(214/333)、37.5%(24/64)vs 56.5%(188/333)、21.9%(14/64)vs 42.3%(141/333),χ2=16.016、8.416、9.449,P均<0.01];男性发病年龄≤ 40岁的患者较> 40岁者更常见Ⅳ型[44.7%(21/47)vs 0(0/17),χ2=11.305,P<0.01],颈总动脉受累、锁骨下动脉受累和Ⅰ型较少见[29.8%(14/47)vs 58.8%(10/17),25.5%(12/47)vs 70.6%(12/17),14.9%(7/47)vs 41.2%(7/17),χ2=4.491、10.814、5.046,P均<0.05]。结论 男性大动脉炎患者发病晚于女性,男性患者尤其发病年龄≤ 40岁的患者以高血压和肾动脉受累(Ⅳ型)多见,女性和发病年龄>40岁的男性患者常见脉搏减弱或消失和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受累(Ⅰ型),并发高血压、动脉瘤形成和主动脉瓣反流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 不同置钉密度选择性置钉法对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效果的影响

      2019, 40(6):614-61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14

      摘要 (1858) HTML (166) PDF 2.39 M (1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Lenke 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应用选择性置钉法进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疗效,并比较不同置钉密度对术后矫形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选择性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 Ⅰ型AIS患者。参考文献定义置钉密度为置钉数量/(融合节段×2),按置钉密度将患者分为高密度组(置钉密度>0.7)和低密度组(置钉密度≤ 0.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2周手术矫正率、术后2年手术矫正率、2年矫正率丢失及矫正比率。结果 纳入Lenke Ⅰ型AIS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13.97±1.89)岁。高密度组23例、低密度组13例,置钉密度分别为0.80±0.04、0.6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9,P<0.0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使用椎弓根螺钉的品牌、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术前侧屈位Cobb角、术前侧凸柔韧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高密度组比较,低密度组患者术后2周冠状位主弯Cobb角、手术矫正率及术后2年冠状位主弯Cobb角、矫正率丢失均无明显劣势(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周手术矫正率、矫正比率及术后2年矫正率丢失与置钉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149、0.348、0.217,P=0.387、0.874、0.177)。结论 对于柔韧性较好的Lenke Ⅰ型AIS患者,使用选择性置钉进行矫形时适当减少置钉数目可能不会对术后近期和中期疗效造成不利影响。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9, 40(6):619-62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19

      摘要 (1854) HTML (74) PDF 2.34 M (1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接受支具治疗后心理健康状况,观察AIS患者支具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门诊接受支具治疗的AIS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支具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冠状位主弯Cobb角,以及至末次随访时支具治疗的持续时间。应用流调中心儿童抑郁量表(CES-DC)、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接受支具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心理健康状况,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支具治疗过程中抑郁程度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12例AIS患者(男16例,女96例)。与支具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CES-DC评分增高(38.4±3.0 vs 26.1±4.2),SDQ中亲社会行为分量表评分降低(2.7±0.5 vs 4.2±0.3)、情绪问题和同伴问题2个分量表评分均增加(7.7±1.5 vs 5.3±2.2,7.6±1.4 vs 5.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2、-27.22、9.54、12.94,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AIS患者抑郁程度与支具治疗前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至末次随访时支具治疗的持续时间,以及支具治疗前SDQ中情绪问题与同伴问题分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而与SDQ中亲社会行为分量表的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AIS患者支具治疗后心理健康状况发生改变,抑郁程度升高;对于支具治疗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较大、支具治疗持续时间较长及支具治疗前SDQ情绪与同伴问题评分较高的患者,在治疗前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有望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与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中期疗效比较

      2019, 40(6):624-62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24

      摘要 (1663) HTML (100) PDF 2.91 M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与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中期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接受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的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16(5.22±4.12)岁,男11例、女7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7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狭窄4例、永存动脉干3例、永存动脉干合并右肺动脉缺如1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完全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例。术中采用完整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11例(牛颈静脉管道组),采用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7例(自体心包管道组),记录围手术期情况。术后随访4~56个月,应用心脏超声及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评估疗效。结果 牛颈静脉管道组11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自体心包管道组7例患者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牛颈静脉管道组右心室压/桡动脉压比值、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均小于自体心包管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停机后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输血量及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病例,牛颈静脉管道组无再次手术病例,自体心包管道组1例因严重右心功能不全于术后2年行机械瓣膜带瓣管道植入术。超声测量结果显示,牛颈静脉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与出院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91±7.31)mmHg(1 mmHg=0.133 kPa)vs(20.45±6.70)mmHg,P>0.05],自体心包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高于出院前[(29.20±18.09)mmHg vs(16.14±4.02)mmHg,P<0.05];牛颈静脉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发现轻度反流8例、中度反流3例,自体心包管道组发现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超声检查显示牛颈静脉管道内瓣叶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但未见钙化,瓣叶活动良好,无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自体心包管道未见钙化、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术后随访期间心脏CTA检查发现牛颈静脉管道有1例中段、1例近端吻合口出现瘤样扩张情况,自体心包管道均未见扩张。结论 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适用于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期随访显示牛颈静脉管道抗反流性能良好,无严重梗阻或钙化发生,优于自体心包管道。但部分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术后中期随访有瘤样扩张发生,制备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

    • 气管壁镜面伪像对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不利影响

      2019, 40(6):630-63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30

      摘要 (1993) HTML (109) PDF 4.00 M (1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围手术期气管壁镜面伪像对消融术的不利影响及其成因。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接受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304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超声影像资料进行系统性研究。就出现气管壁镜面伪像的病例数、伪像来源、伪像特点,以及伪像对消融术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发生气管壁镜面反射伪像的影响因素。结果 消融术前、术中、术后各期超声影像中共169(55.59%)例出现气管壁镜面反射伪像,包括甲状腺结节伪像20例(11.83%)、隔离液注射针伪像133例(78.70%)、微波消融针伪像16例(9.47%)、液体隔离带伪像137例(81.07%)、甲状腺消融区伪像8例(4.73%)。各期中,以消融术中出现伪像者最多,达88.17%(149/169)。结论 气管壁镜面反射引起的镜面伪像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围手术期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结节位置邻近气管、气管壁扁平化、平坦界面线度大于结节实像是形成气管壁镜面反射伪像的主要因素。结节、消融区、液体隔离带的直接压迫是气管壁扁平化的直接原因。

    • 新疆和田县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9, 40(6):637-64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37

      摘要 (1805) HTML (92) PDF 2.59 M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新疆和田县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甲状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在和田县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8岁以上人群的检查资料,选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有完整资料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体检者分为甲状腺结节组和非甲状腺结节组,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健康体检者共2 752名,男1 631名、女1 121名,平均年龄为(45.29±13.13)岁。甲状腺结节总患病率为35.6%(980/2 752),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P<0.01),男性患病率(32.5%,530/1 631)低于女性(40.1%,450/1 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肥胖、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和田县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肥胖、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发现甲状腺结节有提示作用。

    • 基于氧化石墨烯/金纳米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色技术检测循环肿瘤细胞

      2019, 40(6):643-65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43

      摘要 (2034) HTML (147) PDF 4.68 M (1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开发一种结合表面增强拉曼散色(SERS)光谱与静电吸附的方法用于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方法 氧化石墨烯经过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非共价修饰后,通过金种子法原位合成氧化石墨烯/金纳米棒(GO/GNR)复合材料,再利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C)非共价修饰GO/GNR,使其表面带正电荷。通过电荷靶向作用实现GO/GNR与肿瘤细胞的靶向结合,用SERS技术对GO/GNR-肿瘤细胞复合物进行检测。采集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将不同密度的肿瘤细胞加入血液标本中制成模拟血样,按上述方法检测模拟血样中的肿瘤细胞。结果 带正电荷的GO/GNR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地与肿瘤细胞靶向结合,并且能够在50~10 000个细胞的范围内对肿瘤细胞进行拉曼光谱检测,但白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检测有一定的干扰。结论 GO/GNR复合材料可作为SERS探针实现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拉曼光谱检测。

    • >综述
    • 乳头内陷的外科治疗进展

      2019, 40(6):651-65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51

      摘要 (2153) HTML (508) PDF 4.20 M (2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头内陷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可由先天因素导致,也可由后天因素导致,按照严重程度不同将其分为3级。乳头内陷除影响女性乳房的形态和功能外,还容易诱发浆细胞性乳腺炎。国内外学者为矫治乳头内陷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分为外科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由于乳头内陷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以及不同术者的手术习惯,虽然经报道的乳头内陷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单一手术方式可以矫正所有类型的乳头内陷。本文总结概括了国内外乳头内陷外科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对真皮瓣法、牵引法和微创及内镜下纤维组织松解法3类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主要优缺点进行了介绍。

    • 卵巢功能下降的评估标准及其诊治进展

      2019, 40(6):659-66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59

      摘要 (2232) HTML (1220) PDF 2.48 M (5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输卵管因素及卵巢功能下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卵巢功能下降主要包括卵巢早衰、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低反应等,主要特征是卵子数量减少和(或)质量低下,表现为排卵障碍、不孕和生殖内分泌紊乱。本文就卵巢功能下降的不同评估标准及治疗进展进行总结,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替格瑞洛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浆腺苷浓度的研究进展

      2019, 40(6):664-66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64

      摘要 (1943) HTML (138) PDF 2.02 M (2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小板功能。除抑制血小板聚集外,替格瑞洛还表现出生物多效性,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限制心肌梗死面积和诱发呼吸困难等。研究认为替格瑞洛的生物多效性与腺苷密切相关,但目前有关替格瑞洛对血浆腺苷浓度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可能与血浆腺苷浓度的不同测定方法(尤其是终止液配比)、不同测定时间点等有关。规范血浆腺苷浓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动态监测服用替格瑞洛后血浆腺苷浓度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替格瑞洛对血浆腺苷浓度的影响。

    • >海洋军事医学
    • 基于ArcGIS设计与开发的某方向海军军事医学地理信息系统

      2019, 40(6):668-67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68

      摘要 (2320) HTML (150) PDF 2.26 M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聚焦我国海军训练环境多元性、官兵伤病发生规律特殊性等问题,依托某方向海军卫勤保障大样本调研数据,基于ArcGIS二维开发平台设计并开发了某方向海军军事医学地理信息系统,将海军官兵伤病数据、军队和地方卫生资源数据与空间地理数据相关联,实现了海军官兵伤病监测与预警、卫勤资源信息化管理以及卫勤保障辅助决策等功能。

    • >学术园地
    • “心理动员”概念规范分析

      2019, 40(6):672-67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72

      摘要 (1746) HTML (118) PDF 1.76 M (2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规范分析"心理动员"的概念。方法 运用规范分析法、文本分析及逻辑归纳与演绎,进行"心理动员"概念的规范分析。结果 实定法中将"心理动员"纳入政治动员,理论研究存在进行心理动员所运用方法上的不同,以往战争中已运用了心理动员实践。结论 "心理动员"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使人们的意志、情感、情绪、心态由平时向战时调适,从而提高战场心理适应能力的一种动员形式。

    • >短篇论著
    • Kennedy病1例报告并系统性回顾国内研究情况

      2019, 40(6):675-68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75

      摘要 (1843) HTML (448) PDF 3.40 M (1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报道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Kennedy病患者,并回顾文献总结我国Kennedy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报道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Kennedy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然后分别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Kennedy病""肯尼迪病" "X连锁隐性遗传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为关键词,检索并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发表的文献63篇,包括本文报道1例患者共纳入Kennedy病患者170例,总结分析我国Kennedy病临床资料及生物化学指标。结果 170患者均为男性,6例未标明发病年龄,余164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9.12±10.21)岁,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平均就诊年龄为(48.04±8.94)岁。对161例明确CAG重复序列数的患者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和CAG重复序列数呈负相关(r=-0.272,P=0.001)。170例Kennedy病患者中,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双下肢近端无力(93例,54.71%),其次是四肢无力(38例,22.35%)。随着病程的发展,93例(54.71%)患者出现乳房发育和(或)性功能下降,143例(84.12%)患者有舌部肌肉的萎缩和纤颤。所有患者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均以下运动神经元体征为主,可见轻度的肌肉萎缩、束颤,肌力轻度减退且肢体近端更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91.18%(155例)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部分患者合并了糖尿病、血脂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或)肝功能轻至中度异常。结论 随着临床医师对Kennedy病的认识及国内基因检测的普遍开展,对疑似患者及早行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指导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阶梯治疗中的应用

      2019, 40(6):683-68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83

      摘要 (1995) HTML (347) PDF 2.49 M (1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动态变化在指导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阶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就诊的慢性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2014)进行标准化治疗。所有患者每3个月进行病情评估,对照组按GINA 2014推荐的方案调整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病情评估时检测FeNO并在GINA 2014推荐方案的基础上参考FeNO结果调整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控制率、降阶梯治疗失败率、支气管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肺功能。结果 共207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103例,研究组104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临床完全控制率、ACQ评分、肺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研究组降阶梯治疗失败率低于对照组[7.28%(11/151)vs 13.66%(25/183),P<0.05],第4~6个月、第7~9个月、第10~12个月控制药物和短效按需缓解药物的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病情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监测FeNO可有效指导慢性持续性支气管哮喘的阶梯治疗,降低治疗失败率,减少控制药物和短效按需缓解药物的使用剂量。

    • 细菌性肝脓肿病原菌检测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2019, 40(6):688-69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88

      摘要 (1709) HTML (248) PDF 2.32 M (1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病原学分布、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特点及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安亭院区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2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研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94例患者行病原菌检查,其中51例患者的62个样本细菌培养阳性。共检出62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85.48%),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3株)、大肠埃希菌(10株);革兰阳性菌9株(14.5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屎肠球菌(2株)和粪球肠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分别占6.06%(2/33)和60.0%(6/10)。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药频度较大且药物利用指数>1。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尽早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高原环境对汽车兵注意力的影响

      2019, 40(6):693-69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693

      摘要 (1971) HTML (203) PDF 2.88 M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驻守不同海拔汽车兵注意力的差异,探讨高海拔组汽车兵注意力受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客观评价高原汽车兵的注意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以高海拔(2 900 m)的196名汽车兵和中海拔(2 200 m)的190名汽车兵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低海拔(100 m以下)192名汽车兵为对照组,采用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生产的注意集中测量仪(EP701C)、注意分配测量仪(EP708A)评估个体注意力。应用χ2检验、方差分析、LSD-t检验、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的汽车兵共600名,收回符合要求的测量表578份,有效回收率为96.33%,其中高海拔组196名、中海拔组190名、对照组192名。对3种声音选择反应测量中,高海拔组汽车兵对声音反应正确次数少于中海拔组(P<0.01)和对照组(P<0.01);高海拔组选择声反应时长于中海拔组(P<0.05)和对照组(P<0.01),且中海拔组选择声反应时也长于对照组(P<0.05)。注意力分配测量中,高海拔组、中海拔组注意声音正确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P<0.05);高海拔组注意声反应时长于中海拔组(P<0.05)和对照组(P<0.01),且中海拔组注意声反应时也长于对照组(P<0.05);高海拔组注意光反应时长于中海拔组(P<0.05)和对照组(P<0.01),且中海拔组注意光反应时也长于对照组(P<0.05)。注意集中能力测量中,高海拔组在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脱靶次数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环境对汽车兵选择反应时、注意分配能力均有不利影响,且表现为海拔越高受损越严重;但长期的高原环境汽车驾驶训练可促进高原汽车兵的注意集中能力。

    • 载天冬酰胺酶羟丙基-β-环糊精脂质体的理化特性和药代动力学

      2019, 40(6):700-70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700

      摘要 (1664) HTML (111) PDF 2.19 M (1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载天冬酰胺酶羟丙基-β-环糊精脂质体(AHL)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AHL,考察其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和形态。取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尾静脉注射AHL和天冬酰胺酶(L-ASN),给药后定时眼眶下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浆样品中L-ASN的活性并绘制活性-时间曲线,采用DAS 2.1.1软件分析计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AHL的平均包封率为(53.53±0.58)%,平均粒径为(388.99±2.02)nm,平均zeta电位为(-8.56±0.75)mV,透射电镜下观察为类球形。AHL的活性-时间曲线下面积大于L-ASN,AHL和L-ASN的0~48 h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98.79±9.15)、(57.78±2.90)U/(mL · h),0~48 h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4.61±0.09)、(2.09±0.05)h,峰浓度分别为(32.32±1.33)、(26.82±1.38)U/mL,达峰时间分别为(1.08±0.20)、(0.10±0.04)h。AHL相对L-ASN的生物利用度为344.05%。结论 AHL能改善L-ASN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 >病例报告
    • 术中体位改变致气管导管移位1例报告

      2019, 40(6):704-70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6.0704

      摘要 (1661) HTML (81) PDF 1.66 M (1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