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0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基于复方抑瘤机制的新型纳米中药胶束剂型设计

      2019, 40(8):821-82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21

      摘要 (1792) HTML (192) PDF 3.11 M (1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复方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深入探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靶细胞的作用机制,对开发新的纳米中药制剂和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中药复方的抗肿瘤研究进展及单味中药的抗肿瘤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传统纳米中药剂型的研究进展,然后以中药紫草中的紫草素为例阐述如何根据单味中药的作用机制,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自组装技术,围绕临床治疗中的难点设计新型纳米高分子中药剂型。

    • >专题报道: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 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小病变395例临床分析

      2019, 40(8):827-83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27

      摘要 (2388) HTML (436) PDF 2.61 M (1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良恶性小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单一手术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进行肺段切除的3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9例、女性256例;平均年龄为(56.25±10.53)岁;左肺193例,右肺202例。采用患者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取4 cm单孔切口置入胸腔镜及手术器械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统计分析左、右两侧肺段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结果、术中中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395例患者中除7例中转为肺叶切除、3例中转开胸、1例由后基底段中转为基底段切除外,其余均顺利完成目标肺段切除。左肺、右肺两侧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病变直径、淋巴结采样个数、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插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310例,良性病变8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1例(左肺6例、右肺5例),其中血胸2例、延迟性漏气6例、心律失常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9~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0.06±2.86)个月,所有病例均无术后远期并发症,心肺功能均无异常,本组恶性病变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安全、可行,可以达到精准、微创的病变部位切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部恶性肿瘤及局限性良性病变220例临床分析

      2019, 40(8):833-83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33

      摘要 (1538) HTML (125) PDF 2.81 M (1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部恶性肿瘤及局限性良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20例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评价切口疼痛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56.34±10.66)岁,男68例(30.91%)、女152例(69.09%)。平均手术时间为(2.07±0.72)h,术中平均失血量为(91.64±94.2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64±9.97)d。共14例术中转换了手术方式,其中7例(3.18%,7/220)术中增加肋间辅助操作孔,3例(1.36%,3/220)因医源性血管或支气管损伤中转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例中转为开胸手术(1.82%,4/220)。术后主要并发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45%(1/220),均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或切口疝,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0 d生存率为100.00%。220例患者共切除227个病灶,其中183个(80.62%)为恶性肿瘤,其余为良性或癌前病变。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未发生术后顽固性切口疼痛,仅2例患者出现切口及周围皮肤爬痒感,1例患者出现切口及周围皮肤感觉减退,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是治疗早期恶性肿瘤和局限性、良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避免术后切口疼痛,达到满意的肿瘤学治疗效果。

    • 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的临床分析

      2019, 40(8):839-84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39

      摘要 (1526) HTML (166) PDF 2.45 M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的手术方法、效果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 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连续收治的19例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18例、右侧1例,统计分析手术患者的各项术前、术中和术后指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62.3±6.6)岁,平均手术时间为(258.0±66.6)min,平均手术失血量为(210.0±157.8)mL,平均支气管吻合时间为(26.0±5.8)min,平均血管吻合时间为(47.7±7.2)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6±4.5)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鳞癌1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1例;TNM分期Ⅲa期11例,Ⅲb期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4例,包括术后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1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漏气2例;无支气管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无血管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16.4±6.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术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该手术在腔镜技术成熟的中心是安全、可行的,其能够彻底切除肿瘤和最大程度保留肺功能,并且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实现患者快速康复。

    •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2019, 40(8):843-84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43

      摘要 (1630) HTML (162) PDF 2.27 M (1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开展的所有38例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57.8±14.8)岁,前纵隔肿瘤直径为(2.8±1.7)cm。手术方法为剑突下行纵行单切口(长度约4 cm),在胸腔镜下进行手术。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除1例患者因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而依靠呼吸机维持1周外,无其他显著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1~4 h,平均手术时间为(1.9±0.8)h;术中失血量为10~400 mL,平均术中失血量为(87.5±68.7)mL,手术当日引流量为50~650 mL,平均引流量为(237.4±176.4)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9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1±2.9)d。术后病理诊断为A型、B2型、B3型胸腺瘤各1例,AB型胸腺瘤5例,胸腺鳞癌1例,胸腺增生6例,胸腺囊肿16例,单纯胸腺及脂肪6例,支气管囊肿1例。术后1、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8±2.2、1.5±1.4、0.8±0.6。结论 对于早期胸腺瘤、其他良性前纵隔肿瘤以及部分早期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且能有效避免肋间神经损伤导致的顽固性切口疼痛。

    • 肺部小结节的外科临床诊治进展

      2019, 40(8):847-85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47

      摘要 (1996) HTML (808) PDF 2.84 M (2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肺部小结节是肺部常见疾病,也是肺癌进展的初始阶段。本文阐述了肺部小结节的定义、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区分,概述了常用的肺部小结节诊断方法,并对国内外常用指南的肺部小结节随访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解释了肺部小结节手术外科治疗原则中的微创手术原则、精准治疗原则和加速康复原则,旨在为肺部小结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发展方向。

    • >论著
    • 长链非编码RNA-H19特异性吸附微RNA-760调控nanog基因表达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2019, 40(8):854-85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54

      摘要 (1991) HTML (143) PDF 3.26 M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的20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人NSCLC细胞系A549、NCI-H1299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中lncRNA-H19的表达。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lncRNA-H19后,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lncRNA-H19与微RNA(miRNA)-760的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lncRNA-H19对miRNA-760的吸附作用,采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lncRNA-H19过表达对miRNA-760及下游靶基因nanog表达的影响。通过对A549细胞转染miRNA-760模拟剂过表达miRNA-760后,检测过表达miRNA-760对lncRNA-H19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 LncRNA-H19在NSCLC组织和A549、NCI-H1299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分别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和BEAS-2B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ncRNA-H19后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P<0.05)、迁移能力提高(P<0.01)。在线数据库starBase v3.0预测分析结果显示lncRNA-H19能特异性吸附miRNA-760。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lncRNA-H19与miRNA-760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ncRNA-H19可抑制A549细胞中miRNA-760的表达(P均<0.05),并促进其下游基因nanog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均<0.01)。过表达miRNA-760可抑制lncRNA-H19对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与lncRNA-H19过表达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ncRNA-H19可通过特异性吸附miRNA-760调控nanog基因表达,从而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

    • 白藜芦醇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并缓解小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019, 40(8):860-86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60

      摘要 (2011) HTML (227) PDF 3.34 M (1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小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巨噬细胞M2极化是否介导白藜芦醇的作用。方法 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造模+溶剂对照组、造模+白藜芦醇组。假手术组用无菌生理盐水处理小鼠右侧后肢踝关节,造模+溶剂对照组小鼠右侧后肢踝关节给予单钠尿酸盐(MSU)晶体构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白藜芦醇组提前给予DMSO溶解的白藜芦醇干预再进行MSU晶体造模。测定各组小鼠双侧足掌厚度,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足掌关节滑膜组织炎症情况。分离、提取正常小鼠腹腔原代巨噬细胞,给予白藜芦醇干预后以MSU晶体刺激,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M1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中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CD163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小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前给予白藜芦醇干预后,小鼠右侧后肢足掌厚度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1.98±0.02)mm vs(2.49±0.12)mm,P<0.01],小鼠足掌关节炎滑膜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面积减少。体外实验中,白藜芦醇显著抑制了小鼠腹腔原代巨噬细胞中iNOS蛋白和TNF-α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P均<0.01),提高了F4/80+CD163+细胞比例(P<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从而有效缓解小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 肾上腺素、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通道和P物质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并发肺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2019, 40(8):866-87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66

      摘要 (1535) HTML (99) PDF 4.13 M (1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TRPV1)通道和P物质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并发肺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228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90只)、ASCI组(108只)、双侧肾上腺切除组(15只)、双侧肾上腺切除后ASCI组(15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模型(打击锤质量为10 g,打击高度为25 mm)于T10脊髓节段制备ASCI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T10节段脊髓,双侧肾上腺切除后ASCI组于肾上腺切除术5 d后制作ASCI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大鼠血清肾上腺素水平。取大鼠肺组织标本,计算肺湿干质量比以反映肺组织水肿变化,采用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TRPV1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中P物质的含量。结果 脊髓损伤后2、6、12、24、48、72 h,ASCI组大鼠血清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脊髓损伤后24、48、72 h,ASCI组大鼠肺水肿和肺损伤组织病理学变化逐渐加重,损伤1周时开始恢复。脊髓损伤后24、48、72 h,ASCI组大鼠肺组织TRPV1蛋白表达量和P物质含量均较假手术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均<0.01)。脊髓损伤后72 h,双侧肾上腺切除后ASCI组肺组织水肿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均较ASCI组减轻。结论 肾上腺素可能参与大鼠ASCI并发的肺水肿和肺损伤进程,这种效应可能与肺组织中TRPV1、P物质的表达上调有关;双侧肾上腺切除预处理可减轻ASCI并发的肺水肿和肺损伤程度。

    • David手术在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中的应用

      2019, 40(8):873-87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73

      摘要 (1487) HTML (725) PDF 2.99 M (1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David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手术指征、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科行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的52例马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36.6±14.5)岁。术前存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反流37例(71.2%),主动脉瓣环、窦部、窦管交界直径分别为22~30 mm、40~56 mm、34~51 mm。40例主动脉根部真性动脉瘤患者行单纯David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1~108 min,平均为(81.3±11.6)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8~129 min,平均为(97.3±10.8)min。12例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David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3~126 min,平均为(107.4±11.2)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27~180 min,平均为(143.5±17.1)min。所有患者使用人工血管直径均≤ 30 mm,9例采用右心房分流技术处理主动脉根部渗血。42例患者撤机前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主动脉瓣功能,结果示无反流16例、微量反流18例、轻度反流8例。全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1.9%,1/52),所有患者均无二次开胸止血及其他重大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3.2±2.1)年,完整随访43例,无患者死亡;最近一次随访超声检查示主动脉瓣无反流6例、微量反流24例、轻度反流12例、中度反流1例,无中度及以上反流患者比例达97.7%(42/43);无患者因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瓣膜置换手术;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39例(90.7%)、Ⅱ级4例(9.3%)。结论 对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在基于一定手术指征选择合适患者的基础上,选用口径适宜的人工血管行David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 基于药物重定位策略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肝细胞癌预防药物

      2019, 40(8):879-88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79

      摘要 (1817) HTML (370) PDF 4.48 M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药物重定位策略,筛选可用于预防肝细胞癌(HCC)的药物。方法 收集包含肝硬化、低度不典型结节、高度不典型结节和早期HCC等肝脏疾病不同进展阶段的表达谱数据,确定相邻疾病进展阶段的转录组变化,同时收集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3 927种药物和小分子的基因表达谱,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算法分别计算不同药物作用与疾病进展阶段转录组变化相似性,筛选其中负相关药物作为HCC预防的候选药物,并通过构建药物激活子网和通路富集分析等方法研究候选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果 分别筛选出对疾病不同进展阶段具有阻碍作用的药物importazole、吡考他胺和紫杉醇,这3种药物对肝硬化到早期HCC的多个疾病阶段均有一定阻断作用,3种药物与疾病进展的基因表达模式呈负相关,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这3种药物通过肿瘤相关通路、p53信号通路、黏附斑、视黄醇代谢等发挥作用。结论 通过药物重定位策略筛选出了HCC预防药物,且结果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会预防HCC发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用线索。

    • >综述
    • 环状RNA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9, 40(8):885-88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85

      摘要 (1997) HTML (139) PDF 2.03 M (1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肺部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治疗难度日益增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高通量测序和基因芯片技术的长足发展使得被学术界忽略已久的环状RNA(circRNA)再度成为研究热点。CircRNA在生物体内均有广泛表达,对生物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稳定性和保守性,在疾病的诊疗方面潜力巨大。本文总结了circRNA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肺部疾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海洋军事医学
    • 驻某礁部队战士心理素质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 40(8):889-89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89

      摘要 (1990) HTML (121) PDF 2.35 M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远海驻礁部队战士的心理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心理素质、健康主观评价、社会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驻某礁100名部队战士进行问卷调查。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包括聪慧、忠诚、勇敢、自信和耐挫5个维度,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3个维度,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3个维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远海驻礁部队战士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得分与总体军人心理素质常模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3个量表中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社会支持、健康主观评价和远海驻礁部队战士心理素质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 远海驻礁部队战士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自信维度(沉着+独立+乐群)得分优于总体常模(P=0.030),其余4个维度得分与常模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远海驻礁部队战士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忠诚维度得分与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社会健康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0.366)外,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3个量表之间其余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是耐挫的影响因素(P=0.006),家庭支持和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22,P<0.001),家庭支持是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25)。结论 远海驻礁战士心理素质易受岛礁环境的影响,需要从加强社会支持、提高自身健康认识两方面入手改善远海驻礁战士的心理素质。

    • 我国海军建立直辖式潜艇艇员援救综合训练基地的思考

      2019, 40(8):894-89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94

      摘要 (1800) HTML (98) PDF 2.22 M (1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学的岸港训练是提升潜艇艇员援潜救生能力的有效举措。针对目前我国潜艇艇员援潜救生岸港训练模式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直辖式潜艇艇员援救综合训练基地。本文从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主要功能和职能定位、设置数量和配置地域、保障体系和运行方式等方面提出总体构想,并介绍了相关配套建设措施,以期为创新援潜救生训练机制、全面提升我国海军潜艇艇员援潜救生训练效果提供思路。

    • >学术园地
    •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2019, 40(8):898-90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898

      摘要 (1648) HTML (160) PDF 2.07 M (1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前与认证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情况,为胸痛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认证前与认证后的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数据,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救治的119例患者纳入认证前组,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救治的160例患者纳入认证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救治效果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导管室激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证后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Z=-7.247,P<0.001)、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Z=-5.072,P<0.001)、肌钙蛋白报告时间(Z=-3.210,P=0.001)、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Z=-7.025,P<0.001)均短于认证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和死亡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和规范化运行可缩短急性STEMI患者救治时间。

    • >短篇论著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脏传导阻滞情况分析

      2019, 40(8):902-90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902

      摘要 (1626) HTML (603) PDF 2.90 M (1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瓣膜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疗效和患者术后心脏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行TAVR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的J-Valve或Venus-A瓣膜进行TAVR术,评估TAVR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TAVR术中和术后新发心脏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心律失常恢复情况。根据出院时是否存在心脏传导阻滞,将患者分为心律正常组和传导阻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情况和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结果 共入组16例患者,心律正常组12例、传导阻滞组4例。TAVR术后脑钠肽[(1 114.87±802.32)pg/mL vs(530.39±276.26)pg/mL,P=0.026]、主动脉瓣跨瓣压差[(83.06±37.76)mmHg vs(24.14±9.73)mmHg,P<0.001;1 mmHg=0.133 kPa]和主动脉瓣最大跨瓣流速[(466.00±82.30)cm/s vs(249.30±43.98)cm/s,P<0.001]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5.41±0.83)cm vs(4.93±0.52)cm,P=0.010]。术后无或仅有微量至少量主动脉瓣反流,2例有肾功能不全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恶化,其中1例予以血液透析治疗。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共有4例(25.00%)患者出现新发心脏传导阻滞,其中1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期间恢复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为室内传导阻滞,住院期间发展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另2例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这4例患者出院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均未恢复。无住院期间需要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律正常组和传导阻滞患者术后肝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脑钠肽水平及左心室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国产介入瓣膜的TAVR术能有效降低患者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且并发症少,术后可能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心脏传导阻滞,但此类传导阻滞在术后短期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从致伤因素看临床症状

      2019, 40(8):909-91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909

      摘要 (1419) HTML (141) PDF 2.31 M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致伤因素与相应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提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预警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救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致伤原因、并发症、合并症、出院日期、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3例,男69例(83.13%),女14例(16.87%),平均年龄为(44.64±15.26)岁;致伤原因分别为高处坠落伤(53例,63.86%)、交通事故伤(17例,20.48%)、重物砸伤(12例,14.46%);合并颅脑损伤31例(37.35%),胸部伤53例(63.86%),腹部伤37例(44.58%),其他部位骨折44例(53.01%)。53例胸部伤中,血气胸19例(35.85%)、单纯血胸13例(24.53%)、单纯气胸7例(13.21%)、纵隔积血8例(15.09%)、纵隔气肿7例(13.21%)、连枷胸11例(20.75%)、膈疝5例(9.43%)。37例腹部伤中,脾破裂8例(21.62%)、肝包膜下血肿3例(8.11%)、肝脾同时损伤4例(10.81%)。初步诊断时,膈疝漏诊5例(100.00%)、纵隔积血漏诊5例(62.50%)、纵隔气肿漏诊4例(57.14%)、连枷胸漏诊2例(18.18%)、单纯血胸漏诊2例(15.38%),其余合并症漏诊率均低于10.00%。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37例,44.58%)和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7例,20.48%)多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8例(9.64%),多器官功能障碍均累及3个以上器官。出院时截瘫39例(46.99%),死亡3例(3.61%)。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多发于中青年男性,高处坠落是首要致伤因素。血气胸是主要临床表现,膈疝、纵隔积血与纵隔气肿最易被漏诊。接近50%的患者出现外伤性截瘫,值得关注。

    •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分析

      2019, 40(8):914-91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914

      摘要 (1752) HTML (367) PDF 2.90 M (1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行CFS悬吊手术治疗的43例(68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CFS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角膜中央反射光点至上睑缘中心距离(MRD1)及改善值、睑缘弧度,重睑线成形及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结果 术后3个月,术眼的MRD1平均改善值为(3.84±0.55)mm,上睑下垂程度较术前改善(P<0.01)。依据MRD1改善程度判断,满意66眼(97.06%,66/68),改善2眼(2.94%,2/68),术眼睑缘对称、弧度自然。术后1周患者上睑即可恢复部分活动范围,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上睑均可完全闭合。术后并发症少,早期有2例患者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局部药物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睑内外翻、倒睫、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CFS悬吊可有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同时具有外观好、活动自然、创伤小、易重复、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度高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29例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局部切除的临床体会

      2019, 40(8):919-92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919

      摘要 (1864) HTML (259) PDF 2.38 M (1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局部切除手术和消化道重建方式,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肛肠外科接受局部切除治疗的29例十二指肠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局部切除手术和消化道重建方式,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及随访资料探讨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结果 29例十二指肠GIST患者中,24例(82.8%)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5例(17.2%)位于水平部和升部。19例行单纯楔形切除+一期吻合(16例开腹手术、3例腹腔镜手术),7例行开腹区段切除术+毕Ⅱ式胃空肠吻合+Roux-en-Y式吻合,2例行开腹楔形切除术+Roux-en-Y式十二指肠空肠吻合,1例行开腹区段切除术+侧-侧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病理示所有患者肿瘤切缘均为阴性(R0)。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肠梗阻3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结论 局部切除手术是治疗十二指肠GIST的合理选择之一,疗效可靠。

    • 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发生中重度疼痛的影响因素

      2019, 40(8):923-92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923

      摘要 (1595) HTML (264) PDF 2.87 M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RT-3D-HyCoSy)检查过程中重度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RT-3D-HyCoSy检查的疑诊不孕症患者235例。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疼痛程度,并将患者分为非中重度疼痛组(NRS评分为0~3分)和中重度疼痛组(NRS评分为4~10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输卵管通畅程度、造影球囊大小、造影剂逆流、宫腔占位、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带、子宫位置、宫外孕史、妇科炎症、盆腔手术史及情绪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寻RT-3D-HyCoSy检查过程中发生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球囊大小(≥ 2 mL)、造影剂逆流、输卵管通畅异常、宫腔粘连带、情绪紧张焦虑是RT-3D-HyCoSy检查过程中发生中重度疼痛的影响因素(P<0.0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球囊大小(≥ 2 mL)、输卵管通畅异常、情绪紧张焦虑是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2.223,95%置信区间(CI):1.088~4.542,P<0.05;OR=13.824,95% CI:5.582~34.239,P<0.01;OR=2.606,95% CI:1.255~5.414,P<0.05)。ROC曲线证实球囊大小(≥ 2 mL)、输卵管通畅异常、情绪紧张焦虑三者联合对RT-3D-HyCoSy检查过程中发生中重度疼痛的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41,95% CI:0.785~0.898)。结论 球囊大小(≥ 2 mL)、输卵管通畅异常和情绪紧张焦虑是RT-3D-HyCoSy检查中产生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在RT-3D-HyCoSy检查过程中应重视中重度疼痛产生的诱因并尽可能规避,以提高患者检查的舒适度和检查的成功率。

    • 立体定向脑电图在药物难治性癫术前侵袭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2019, 40(8):929-93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929

      摘要 (1507) HTML (150) PDF 2.38 M (1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在药物难治性癫(DRE)术前侵袭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深圳大学总医院开展SEEG置入的DR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无创的评估检查,提出可疑致灶位置和传播路径的假设,制定SEEG置入方案,最后根据SEEG和电刺激结果,制定最终手术切除或射频热凝方案,完成外科手术。结果 31例DRE患者共成功置入电极359根电极,平均11.58根/人,电极置入失败13根(3.62%),无追加电极置入情况。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1例,未出现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SEEG置入后,20例患者行致灶切除,8例患者行致网络射频热凝术,1例致灶位于功能区行迷走神经刺激术,2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3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为(11.68±7.46)个月。20例行致灶切除术患者术后国际抗癫联盟(ILAE)分级Ⅰ级17例(85.00%,17/20)、Ⅱ级2例(10.00%,2/20)、Ⅲ级1例(5.00%,1/20),8例行致网络射频热凝术患者术后ILAE Ⅰ级6例(75.00%,6/8)、Ⅲ级2例(25.00%,2/8),2种不同治疗手段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3例磁共振成像(MRI)阴性患者中术后ILAE Ⅰ级10例(76.92%,10/13)、Ⅱ级2例(15.38%,2/13)、Ⅲ级1例(7.69%,1/13),15例MRI阳性患者中术后ILAE Ⅰ级13例(86.67%,13/15)、Ⅲ级2例(13.33%,2/15),两者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结论 无论是MRI阳性还是MRI阴性的DRE病例,SEEG均可以提高致灶定位的精准性,SEEG指导下外科治疗DRE是安全、有效的。

    • 2型多发性内分泌瘤2例超声诊断

      2019, 40(8):934-93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8.0934

      摘要 (1562) HTML (180) PDF 3.08 M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2型多发性内分泌瘤(MEN-2)的发病特点及超声诊断思路,以期提高MEN-2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就诊的2例经病理确诊的MEN-2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超声诊断过程,总结超声诊断思路。结果 病例1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腹部超声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多发嗜铬细胞瘤,因双侧受累故引起注意,从而进一步对其他内分泌腺体进行排查发现右侧甲状腺中上交界处占位,胰腺区未见异常,超声最终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病例2因反复尿路结石发作多年,考虑其症状可能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随后超声检查发现甲状旁腺增生及甲状腺髓样癌,因此进一步检查了胰腺、肾上腺等多个内分泌器官,最后发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从2例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入手,配合超声影像检查与之关联的多个病变的内分泌腺体,再经病理证实从而对2例MEN-2做出精准诊断。结论 MEN-2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难度高,掌握其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超声诊断思路有助于早期发现与诊治MEN-2这一多器官受累性疾病。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