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41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0, 41(11):0-0.

      摘要 (1200) HTML (0) PDF 463.74 K (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报道:脊柱退变与畸形的诊疗研究
    • 脊柱畸形的影像学参数测量及其研究进展

      2020, 41(11):1177-1182.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177

      摘要 (1739) HTML (149) PDF 2.58 M (1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脊柱畸形是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其相关影像学测量对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选择、疗效评估和进展监测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脊柱畸形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脊柱畸形测量方法与放射成像技术不断改进,EOS影像系统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应用于脊柱畸形测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已被诸多研究证实,新的测量工具、测量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初见端倪。这些技术共同推动脊柱畸形测量朝着简单安全、高效精准、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方向发展。本文在回顾当前脊柱畸形影像学参数测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各种测量手段的优势与局限,以期为临床应用与研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提供借鉴。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柔韧性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2020, 41(11):1183-118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183

      摘要 (1121) HTML (54) PDF 2.31 M (1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脊柱侧凸柔韧性评估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其对确定融合节段、选择手术入路、预测术后矫形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矫形理念的革新和内固定矫形器械不断发展,目前常用的脊柱侧凸柔韧性评估方法如仰卧位侧屈位法、支点侧屈位法、牵引法等暴露出预测性差、评估标准不一致及射线暴露损害等问题。因此,如何针对脊柱侧凸患者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脊柱侧凸柔韧性评估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就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柔韧性的影响因素及不同脊柱柔韧性评估方法作一综述。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生活质量评价量表现状

      2020, 41(11):1188-1192.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188

      摘要 (1013) HTML (256) PDF 2.31 M (1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类型,可对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在生理上,AIS可导致患者心肺功能受损,严重时可并发多种疾病,对于女性患者还会影响其胸部发育,严重时甚至影响生育等;在心理上,AIS导致的身体外观畸形可引起青少年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近年来,对于AIS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在临床中使用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是AIS治疗和预后评价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临床中常用于AIS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几种量表,对其评估内容、信效度及发展进行简要概述,并论述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0, 41(11):1193-119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193

      摘要 (1340) HTML (97) PDF 2.31 M (1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方式,而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SP)严重影响腰椎融合术的手术效果,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二次手术治疗。研究表明,年龄、术前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矢状面失衡、融合节段长度、手术方式等因素都影响着ASP的发生。近年来,微创及非融合手术在治疗ASP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ASP的病因、危险因素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基于棘突体表投射空间三维位置的脊柱形态测量仪在脊柱侧凸形态测量中的初步应用

      2020, 41(11):1198-1202.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198

      摘要 (1375) HTML (76) PDF 2.47 M (1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棘突体表投射空间三维位置的脊柱形态测量仪在不同脊柱侧凸形态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32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应用空间姿态传感器感知棘突位置变化的脊柱形态测量仪,测量患者背部体表投射位置的棘突连线成角(SPA)。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构建SPA与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所测量Cobb角的数量关系。根据Lenke分型进行亚组分析,探究在不同侧凸形态中SPA与Cobb角的数量关系。结果 32例AIS患者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为(13.94±0.84)岁;Lenke Ⅰ型20例,Lenke Ⅴ型12例;8例患者主弯累及T5~T11,4例累及T5~T12,1例累及T6~T11,7例累及T6~T12,4例累及T11~L3,8例累及T12~L4。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AIS患者中Cobb角与SPA呈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Cobb角=1.128×SPA+3.724。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在Lenke Ⅰ型AIS患者中Cobb角和SPA同样存在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Cobb角=1.128×SPA+3.303。结论 基于棘突体表投射空间三维位置的脊柱形态测量仪能够用于脊柱胸段侧凸的形态测量,棘突在体表的空间投射位置是脊柱形态测量的有效解剖参考标志。

    • 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物力学在体反应特征曲线

      2020, 41(11):1203-120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03

      摘要 (1499) HTML (50) PDF 2.39 M (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柔韧性的方法——生物力学在体反应特征曲线。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8例Lenke Ⅰ型AIS患者,其中女16例、男2例,年龄为10~17岁,初始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为40.00°~63.00°,平均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为(44.50±6.35)°。利用体外脊柱侧凸Cobb角测量仪评估自然重力状态下患者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之后从0 N开始逐渐增加纵向牵引力至160 N,每增加20 N对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进行1次评估。对每例患者的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与纵向牵引力进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并计算回归系数(动态柔韧指数,K),绘制生物力学在体反应特征曲线。结果 18例Lenke Ⅰ型AIS患者的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均随着纵向牵引力的增大而减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每例患者的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均与纵向牵引力呈负相关(P均<0.05)。18例Lenke Ⅰ型AIS患者动态柔韧指数(K)为-0.239~-0.098,与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Risser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初始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呈负相关(r=-0.704,P=0.001)。结论 Lenke Ⅰ型AIS患者生物力学在体反应特征曲线是评估脊柱侧凸柔韧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且能动态全面评估整体柔韧性。

    • 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的胸椎后凸与椎体旋转有关

      2020, 41(11):1208-1212.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08

      摘要 (1415) HTML (68) PDF 2.67 M (1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后凸角(TK)与椎体旋转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EOS脊柱影像摄片的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30例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34例。根据冠状面主胸弯Cobb角、顶椎节段等进行配对,AIS患者中TK ≤ 20°者入组,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中TK ≥ 30°者入组。选择入组患者的EOS脊柱影像并进行三维重建,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测量患者的冠状面主胸弯Cobb角、顶椎节段、椎体旋转角度及TK,计算主胸弯平均椎体旋转角度(MT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AIS患者及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TK和主弯区MTR的相关性。结果 共24例(12对)患者入组,AIS组男4例、女8例,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组男5例、女7例,两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12~18(15.25±2.00)岁、11~18(14.42±2.43)岁,冠状面主胸弯Cobb角分别为(58.13±11.45)°和(55.35±12.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IS组和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组患者的TK分别为(13.89±6.35)°、(37.11±9.40)°,MTR(绝对值)分别为(24.62±2.78)°和(21.53±1.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8、3.94,P<0.01、P=0.00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IS组和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组患者TK均与MTR呈负相关(r=-0.667、-0.645,P=0.018、0.024)。结论 在冠状面形态相同的条件下,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较大的TK可能是由椎体旋转造成,提示脊柱外科医师在关注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冠状面矫形的同时须注意矢状面的旋转。

    • 胶原ⅩⅩⅦ α 1型基因突变所致Steel综合征1例并文献分析

      2020, 41(11):1213-122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13

      摘要 (1546) HTML (98) PDF 4.32 M (1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胶原ⅩⅩⅦ α 1型(COL27A1)基因突变所致Steel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基因检测、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告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汉族Steel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资料,同时利用PubMed数据库以"Steel syndrome"AND"COL27A1"为主题词检索1993年1月至2020年10月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3篇文献(共54例Steel综合征患者),纳入其中全外显子测序确诊的COL27A1突变所致Steel综合征患者17例。对包括本例在内共18例COL27A1突变所致Stee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除有发育迟缓、腕骨融合、脊柱侧凸、长椭圆脸、前额突出、鼻前倾等常见临床表现外,还有蹼状颈和颈后低发际线等特殊表现。全外显子测序提示COL27A1存在2个复合杂合突变位点:p.Pro705Ser和p.Asn1723Ser,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综合各项检查和全外显子测序结果,确诊Steel综合征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行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节段T3~L1。术后3个月、1年、2年门诊复查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固定节段骨性融合良好,无断钉、断棒、交界性后凸、远端附加现象等并发症。18例患者中男9例、女9例,确诊年龄为0.17~14岁,3例为COL27A1复合杂合突变(1例p.Pro705Ser和p.Asn1723Ser、1例c.93del和c.3075del、1例p.Cys174Serfs*34和p.Arg707*),15例为纯合错义突变(11例p.Gly697Arg、1例p.Gly802Glu、1例p.Gly904Arg、1例c.4261-1G>A、1例c.3556-2A>G)。1例患者临床特征不详,余17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脊柱侧凸(17例)、身材矮小(12例)、长椭圆脸(9例)、前额突出(9例)、发育迟缓(5例)、听力受损(5例)等;18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有髋关节脱位(16例)、桡骨头脱位(11例)、腕骨融合(9例)等。结论 COL27A1突变导致的Stee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家族史、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等仅能为该综合征提供倾向性诊断,最终确诊需要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对于该病的治疗应加强研究以改善预后。

    • >论著
    • 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法尼醇X受体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20, 41(11):1222-1228.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22

      摘要 (1294) HTML (49) PDF 3.05 M (1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胰腺导管癌组织中法尼醇X受体(FXR)/核因子受体1H4(NR1H4)mRNA和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至2016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胰腺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胰腺导管腺癌组织标本176例,同时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将176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和NR1H4探针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芯片中NR1H4 mRNA的表达,用多聚物二步法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FXR/NR1H4蛋白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FXR/NR1H4mRNA和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FXR/NR1H4mRNA和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76例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所测的NR1H4mRNA阳性表达率为68.75%(121/176),IHC技术所测的FXR/NR1H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7.27%(136/176)。FXR/NR1H4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χ2=5.391,P=0.020;χ2=4.108,P=0.042)、肿瘤分化程度(χ2=6.560,P=0.010;χ2=4.969,P=0.026)有关,蛋白的表达也与肿瘤大小有关(χ2=4.957,P=0.026);两者与患者性别、年龄、神经浸润、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XR/NR1H4 mRNA和蛋白高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短于低表达的患者(P均<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XR/NR1H4蛋白高表达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RR=1.701,95%CI 1.235~2.432,P<0.05)和总生存期(RR=2.356,95%CI 1.983~2.832,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与IHC技术可以相互印证,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FXR/NR1H4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其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肺癌病理诊断模型的开发和应用

      2020, 41(11):1229-1235.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29

      摘要 (1570) HTML (147) PDF 3.23 M (1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开发一种能够分析肺组织病理切片并实时给出辅助诊断的人工智能(AI)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和呼吸科及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通过手术或超声/CT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得的952例患者肺部病变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包括鳞状细胞癌254例(26.68%)、腺癌278例(29.20%)、其他恶性肿瘤47例(4.94%)、良性病变373例(39.18%)。依据病理亚型将切片分层随机采样并按照5:3:2的比例分入训练集(476例)、验证集(286例)和测试集(190例)。训练集的每张切片随机截取10张放大400倍的单视野图像用于YOLO v3和Google Inception v3网络的训练,分别开发良恶性病变区域分割模块和病理亚型分类模块,最终构成双模块并联的AI模型。采用同样的方式在验证集中截取单视野图像,用于AI模型与病理医师的诊断能力对比。在测试集中,2名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阅读整张切片进行诊断,其中1名会额外获得AI模型的辅助诊断信息,比较两者的诊断能力。结果 验证集共有2 860张单视野图像,其中恶性病变图像1 700张(59.44%),良性病变图像1 160张(40.56%);AI模型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优于病理医师[100%(1 700/1 700)vs 99.65%(1 694/1 700),χ2=4.167,P=0.031],病理亚型分类准确度与病理医师相当[95.52%(2 732/2 860)vs 94.30%(2 697/2 860),P>0.05],但前者分割恶性病变区域与金标准的重叠率、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低于后者[(92.72±12.75)% vs(95.42±6.99)%,t=7.628,P=0.001;97.67%(1 133/1 160)vs 99.31%(1 152/1 160),χ2=12.000,P=0.001;99.06%(2 833/2 860)vs 99.51%(2 846/2 860),χ2=4.364,P=0.037]。测试集共包含190张病理切片,其中恶性病变117张,良性病变73张;获得AI模型辅助的病理医师和未获得辅助的病理医师在良恶性鉴别准确度[100%(190/190)vs 99.47%(189/190),P>0.05]和病理亚型分类准确度[96.84%(184/190)vs 93.68%(178/190),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的诊断用时短于后者[(12.53±10.93)s vs(79.95±40.02)s,t=28.939,P<0.01]。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AI模型能够协助病理医师快速分析H-E染色的肺组织病理切片,在不降低准确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灵敏度和工作效率。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清胰化积方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0, 41(11):1236-1245.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36

      摘要 (1790) HTML (188) PDF 4.66 M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预测清胰化积方主要成分作用的靶点,探讨其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数据库查找清胰化积方中的主要有效单体及其靶基因。建立裸小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并分为清胰化积方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裸小鼠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测序,筛选胰腺癌差异表达基因。经Venn分析筛选靶标基因并对靶标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构建清胰化积方功能成分治疗胰腺癌的调控机制网络图。输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评估关键基因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获得清胰化积方潜在的149个有效成分,预测成分作用靶标共963个。对清胰化积方治疗组与对照组裸小鼠胰腺癌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测序,得到6 039个差异表达基因。经Venn分析,筛选出248个共靶标靶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清胰化积方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FoxO、cAMP、cGMP-PKG等信号通路有关。与对照组相比,清胰化积方治疗组裸小鼠MAP2K1(MEK1)、MAPK3(ERK)、MAP2K3(MKK3)和MAPK13(p38)表达水平下降。GEPIA结果显示,MAP2K1(MEK1)、MAPK3(ERK)、MAP2K3(MKK3)和MAPK13(p38)高表达时胰腺癌预后差。结论 清胰化积方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与MAPK信号通路有关,MAP2K1(MEK1)、MAPK3(ERK)、MAP2K3(MKK3)和MAPK13(p38)可作为清胰化积方治疗胰腺癌的潜在预后因子。

    • >综述
    • 肠道菌群在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2020, 41(11):1246-1249.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46

      摘要 (1413) HTML (66) PDF 2.06 M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道菌群是人体消化道内复杂、动态的微生态系统,生理条件下与宿主之间存在着平衡的共生关系。然而,在慢性肝病和肝癌等病理状态下,肠道菌群的组成和肠道通透性会发生显著变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细菌移位。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一方面进入肝脏激活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另一方面进入体循环形成内毒素血症,共同促使慢性肝病和肝癌进展。目前,针对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肝病和肝癌的策略包括使用抗生素、益生菌或益生元和粪便微生物移植。本文就肠道菌群在慢性肝病和肝癌中的潜在作用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细胞焦亡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0, 41(11):1250-125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50

      摘要 (1371) HTML (370) PDF 2.31 M (1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可导致细胞内容物与炎性因子的释放,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又一热点。本文旨在阐述细胞焦亡与2型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拓宽对该类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Susac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0, 41(11):1255-1259.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55

      摘要 (1273) HTML (141) PDF 2.31 M (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Susac综合征(SS)目前认为是由免疫介导的以脑部、内耳和视网膜相关小血管的闭塞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罕见病。SS以脑病、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和感觉神经性耳聋三联征为主要表现,但是由于临床症状相继出现,易导致漏诊、误诊。头颅MRI、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听力检查有助于SS的早期诊断。SS的治疗较为复杂,需采用联合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Ig、免疫抑制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 运动病发病机制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2020, 41(11):1260-126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60

      摘要 (1706) HTML (165) PDF 2.90 M (1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动病是指机体受现实或虚拟环境刺激而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等前庭和自主神经反应症候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于运动病的多症状性及高个体变异性,目前尚无单一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习服训练仍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传统中医的创新发展及其与电神经刺激等西医设备方法的联合应用,对运动病的防治展现出极大的潜力。本文就运动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探究运动病新的有效防治方案提供指导。

    • >海洋军事医学
    • 医护官兵首次执行长远航任务4个月时睡眠状况调查分析

      2020, 41(11):1267-127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67

      摘要 (1636) HTML (49) PDF 2.41 M (1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首次执行长远航任务的医护官兵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91名首次执行长远航任务的医护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91份,回收有效率为100%。长远航期间医护官兵失眠率为63.74%(58/91),较出任务前(43.96%,40/91)明显上升(P<0.01)。执行任务4个月时医护官兵PSQI总分为(7.59±5.35)分,PSQI总分>7分者有39例(42.86%)。医护官兵失眠症状以入睡困难为主,占89.66%(52/58);受到调时因素影响的人数最多(41人,70.69%),其次是环境改变(33人,56.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床铺位置是医护官兵失眠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医护官兵主要采取增加运动量的方法缓解失眠,仅1人通过接受心理辅导缓解失眠。结论 长远航会对医护官兵睡眠状况造成严重影响,首次执行长远航任务的医护官兵睡眠情况存在较大问题,受到调时及环境改变的影响时失眠发生率较高,且缺少合理的防范及治疗措施。

    • 2019年度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入校体检眼科淘汰原因分析

      2020, 41(11):1272-1275.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72

      摘要 (1589) HTML (86) PDF 2.07 M (2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入校体检眼科淘汰原因,为探索入校体检眼科标准及科学检测方法、进一步提高招生体检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度参加14所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入校体检的男性应届初中毕业学生共3 583名,年龄14~16岁。按照参与的医务人员和14所学校分为3个体检组进行体检。对眼科淘汰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并对3个体检组和14所学校的眼科淘汰率和淘汰原因进行比较。结果 共3 583名学生完成眼科体检,淘汰1 657名,淘汰率为46.25%。3个体检组眼科淘汰率分别为39.18%(552/1 409)、45.26%(482/1 065)和56.18%(623/1 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4,P<0.05)。淘汰率居前3位的项目是远视力不足(34.25%,1 227/3 583)、隐斜视超标(2.32%,83/3 583)、屈光度超标(2.04%,73/3 583)。14所学校中,远视力不足的淘汰率差异性较大(14.00%~59.50%),不同学校之间淘汰率差异较大的其他项目有隐斜视超标(0.41%~6.33%)、屈光度超标(0~8.00%)、眼压超标(0~4.50%)和角膜地形图异常(0~5.98%)。结论 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体检眼科淘汰率高,不同体检组、不同学校之间有一定差异。如何准确把握眼科体检标准、优化体检流程是提高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入校体检质量的关键。

    • >学术园地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科患儿和家长就诊心理状态及干预措施

      2020, 41(11):1276-1278.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76

      摘要 (1229) HTML (47) PDF 1.75 M (1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病毒的蔓延影响了医疗机构正常诊疗业务的开展,给部分口腔疾病患者就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重了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精神负担,尤其是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儿童,以及对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的家长。本文综合分析了疫情期间口腔科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变化,旨在为此类人群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提升医患配合度和诊疗质量。

    • >短篇论著
    • 以与血压升高无关的发作性头晕为表现的不典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例分析

      2020, 41(11):1279-1283.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79

      摘要 (1215) HTML (54) PDF 2.34 M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以与血压升高无关的发作性头晕为表现的不典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神经系统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和结果 对2016年至2019年我科确诊的5例以发作性头晕为表现的不典型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中男1例、女4例,年龄50~95岁,均以反复头晕起病,病程20 d~1年,发作频次为每月0.5次至每天1~2次不等,每次持续数秒至30 min,可伴头痛、视物旋转、恶心、耳鸣、乏力、多汗、心悸等,面色可发红或自觉头面部发热感,体位变化或活动时明显,发作间歇期无明显不适。2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例患者入院后24 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血压波动。5例患者入院血钾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2例头晕发作时测血钾降低。肾上腺CT增强检查仅1例提示左侧肾上腺增生,余4例未见明显异常。5例患者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均升高,结合肾上腺CT结果诊断为PA。5例患者均予螺内酯治疗,临床定期随访,头晕明显好转。结论 以反复发作性头晕为主要表现且头晕发作与血压升高无关的不典型PA少见,临床医师需提高认识。要仔细了解高血压病史并进行醛固酮测定,以避免误诊和漏诊。低钾血症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已不能作为筛查PA的良好指标。

    • 盆底肌锻炼模式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康复的影响

      2020, 41(11):1284-1288.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84

      摘要 (1420) HTML (48) PDF 2.37 M (1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底肌锻炼(PFMT)模式如何影响术后尿失禁康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单术者完成的18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快速康复(每天使用尿垫数≤ 1块且康复时间≤ 3个月)、缓慢康复(每天使用尿垫数≤ 1块但康复时间>3个月)和尿失禁(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3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快速康复组和缓慢康复组患者PFMT模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尿失禁快速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患者失访,共126例完成随访纳入研究。快速康复组66例,缓慢康复组26例,尿失禁组34例,患者诊断年龄分别为(62.7±6.8)岁、(67.0±7.5)岁、(70.3±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性神经保留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7.6%(38/66)、26.9%(7/26)、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2例术后尿失禁康复患者中,8例术后拔除尿管即刻尿失禁即康复,其余84例术后进行PFMT,其中快速康复组58例,缓慢康复组26例。快速康复组坚持每天进行PFMT、选择在白天进行PFMT的患者比例均高于缓慢康复组[70.7%(41/58)vs 38.5%(10/26)、69.0%(40/58)vs 23.1%(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诊断年龄(OR=1.09,P=0.044)、术中不保留性神经(OR=2.73,P=0.034)、术后不坚持PFMT(OR=6.30,P=0.034)和主要PFMT时间段不在白天(OR=6.76,P=0.006)是术后尿失禁快速康复的危险因素。结论 PFMT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康复(尤其是快速康复)的重要方法,患者年龄、是否保留性神经、是否坚持PFMT和PFMT主要时间段与术后早期尿失禁快速康复相关。

    • 二维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评估正常吸烟人群肺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变化

      2020, 41(11):1289-1293.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89

      摘要 (1173) HTML (66) PDF 2.51 M (1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二维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2D PC-MRI)定量监测正常吸烟人群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吸烟程度对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2D PC-MRI检查的正常男性吸烟志愿者49名,记录吸烟参数(吸烟强度、吸烟时间、吸烟负担)。采用2D PC-MRI测量肺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正向峰值流速(PPV)、负向峰值流速(PNV)、平均血流量(AF)、平均正向血流量(APF)、平均负向血流量(ANF)。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肺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组内、组间一致性分析,同时分析吸烟参数与肺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及非重度吸烟组(吸烟时间<20年,n=24)与重度吸烟组(吸烟时间≥ 20年,n=25)志愿者肺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肺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参数PPV、PNV、AF、APF、ANF的组内、组间ICC值为0.890~0.987,说明一致性良好。吸烟时间与肺动脉主干PPV、AF、APF呈负相关(r=-0.321、-0.350、-0.311,P=0.024、0.014、0.029)。重度吸烟组的肺动脉主干PPV、AF、APF均低于非重度吸烟组(P均<0.05)。结论 2D PC-MRI技术能够用于监测正常人群不同吸烟程度对肺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肺动脉主干正向血流动力学参数(PPV、AF、APF)均随着吸烟时间延长而降低,尤其是重度吸烟者。

    •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患儿中转开腹和再手术的原因分析

      2020, 41(11):1294-129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94

      摘要 (1428) HTML (147) PDF 2.05 M (1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患儿时中转开腹及再手术的原因,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07例接受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的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录像,分析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再次手术情况等。结果 107例患儿中男88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4.6:1,中位年龄为28 d(1 d~14岁);新生儿(≤ 28 d)55例,非新生儿(>28 d)52例。99例患儿腹腔镜Ladd手术成功完成。8例中转开腹手术者均为新生儿,其中因扭转方向难以判断中转者4例,合并环状胰腺1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1例,视野模糊1例,系膜血管损伤1例。15例患儿术后再手术,其中1例8岁患儿因肠梗阻于术后2周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余14例均为新生儿,术中证实9例为十二指肠空肠曲松解不彻底,2例为肠粘连导致肠梗阻,1例为十二指肠隔膜导致肠梗阻,1例为结肠狭窄导致肠梗阻,1例为关闭切口时缝合肠管导致术后肠穿孔。结论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安全可行,但在新生儿中开展手术仍有一定困难。完善术前检查、严格把控手术适应证、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掌握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有助于提高腹腔镜Ladd手术成功率。

    • 虎杖叶胶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 41(11):1298-130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298

      摘要 (1368) HTML (42) PDF 2.15 M (1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祛风息痰、平肝潜阳的虎杖叶胶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择7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组及虎杖叶胶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估患者残余症状中躯体、情绪、功能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DHI躯体、情绪、功能状态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及4周后,虎杖叶胶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组DHI躯体、情绪、功能状态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虎杖叶胶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对改善BPPV症状的效果较单纯手法复位更佳。

    •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近10年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0, 41(11):1302-130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302

      摘要 (1368) HTML (65) PDF 2.84 M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分析近10年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热点和未来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1日关于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经Refworks格式转换后,利用CiteSpace 5.6 R3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的构建及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并绘制时区视图。结果 共获得426篇相关文献,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共有作者302名,主要的作者合作群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龚利、房敏、严隽陶、孙武权等。研究机构较为分散,发表文献最多的机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19篇);机构之间合作以同一地区或同一系统内的合作较为紧密,而异地各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共有92个关键词,得到频次>10且中心度≥ 0.1的关键词13个;共探测到4个突现词,分别为"推拿手法""骨关节炎""综述""疗效",其中热度持续3年的有"骨关节炎"(2011年至2013年)和"疗效"(2018年至2020年)。结论 作者及各研究主体之间应该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并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创新性,促进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相关研究的发展。

    • >病例报告
    • “风筝”皮瓣修复面部特殊部位皮肤缺损3例报告

      2020, 41(11):1307-1309. DOI: 10.16781/j.0258-879x.2020.11.1307

      摘要 (1260) HTML (137) PDF 2.32 M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