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2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1, 42(1):0-0.

      摘要 (1148) HTML (0) PDF 465.49 K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院士论坛
    • 马兜铃酸肝脏致癌性争议及药物安全性思考

      2021, 42(1):1-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01

      摘要 (1821) HTML (201) PDF 1022.41 K (1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兜铃酸是一类硝基菲类羧酸,广泛分布于马兜铃科植物中,主要化合物包括马兜铃酸Ⅰ、Ⅱ、Ⅲ、Ⅳ 4种。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可导致马兜铃酸肾病,诱发泌尿系统肿瘤。马兜铃酸的活性代谢产物可与DNA形成加合物,诱导基因发生A-T颠换突变,该突变常被作为马兜铃酸特征性标签。2017年Sci Transl Med报道指出,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亚洲地区肝癌发生相关,认为应将避免使用马兜铃酸列为肝癌的一级预防策略。该报道引发了国内外研究者对于马兜铃酸是否具有肝脏致癌性的一系列探讨,本文即针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讨论已有报道中马兜铃酸肝脏致癌性的争议点,科学客观地评价马兜铃酸与中国人群肝癌发生的关系,同时探讨含马兜铃酸药物安全使用仍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药物安全使用的一些思考。

    • >论著
    • 利福平抗黄热病毒感染的效果及初步机制

      2021, 42(1):8-13.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08

      摘要 (1427) HTML (121) PDF 4.97 M (1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利福平抗黄热病毒(YFV)感染的效果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0.04、0.2、1、5、25、125、625 μmol/L)的利福平处理人肝癌细胞Huh-7 24 h,通过CCK-8检测利福平的细胞毒性并计算其细胞半数毒性浓度(CC50)。YFV感染Huh-7细胞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0.04、0.2、1、5、25 μmol/L)的利福平,检测其抗YFV感染的剂量效应,并计算IC50。YFV感染Huh-7细胞的同时加入5 μmol/L利福平,孵育不同时长(2、4、8、12、24 h),检测其抗YFV感染的时间效应。YFV感染Huh-7细胞后,在感染的不同时间段(2、4、6、8、12 h)加入25 μmol/L利福平(药物作用时间2 h,病毒感染2 h),检测其抗YFV感染最显著的起效阶段。利用病毒结合实验、内吞荧光标记实验评价利福平对YFV入侵靶细胞的影响。结果 利福平细胞毒性较弱(CC50为176.9 μmol/L),抑制YFV作用显著(IC50为1.868 μmol/L,P<0.01);动力时间窗、结合和内吞实验表明,利福平能抑制YFV结合、入侵靶细胞(P<0.01),但不影响YFV的内吞过程。此外,利福平在感染后期的复制阶段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P<0.01)。结论 利福平可抑制YFV感染靶细胞,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在病毒感染早期的入侵阶段阻断病毒结合靶细胞。

    • 泛素结合酶E2C通过特异性结合β-微管蛋白参与调控肝细胞癌进展

      2021, 42(1):14-20.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14

      摘要 (1889) HTML (65) PDF 3.18 M (1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泛素结合酶E2C(UBE2C)的底物蛋白,并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带有Halotag标签的UBE2C过表达质粒,将UBE2C与Halotag在人高转移肝癌细胞系HCCLM3中融合表达,通过Halolink树脂沉淀UBE2C结合的底物蛋白,并联合SDS-PAGE和质谱对底物蛋白进行鉴定。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过表达UBE2C,通过qRT-PCR、蛋白质印迹分析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UBE2C过表达对其底物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细胞核质分离结合蛋白质印迹分析及TOP flash/FOP flash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UBE2C过表达对Wnt信号通路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q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验证UBE2C过表达对Wnt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Halotag共沉淀产物经SDS-PAGE和银染后所获得差异条带的质谱鉴定结果显示,β-微管蛋白是UBE2C结合的底物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UBE2C降低了Huh-7细胞中β-微管蛋白在蛋白水平的表达(P<0.01),但对其在mRNA水平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同时,过表达UBE2C促进了β-联蛋白入核(P<0.05),提高了TOP flash/FOP flash荧光素酶活性(P<0.01),增强了Wnt信号通路下游基因JNK、细胞周期蛋白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P均<0.05)。结论 UBE2C通过特异性结合β-微管蛋白降低肝癌细胞中β-微管蛋白水平,从而提高Wnt信号通路活性,促进其下游基因表达,进而参与调控肝细胞癌的进展。

    • 甲泼尼龙预防高危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脓毒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2021, 42(1):21-2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21

      摘要 (1726) HTML (46) PDF 2.91 M (1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METH)预处理对高危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尿脓毒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80例接受PCNL且具有尿脓毒症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按性别分层的随机序列分为METH组(n=40)和对照组(n=40)。全身麻醉诱导后,在手术操作前METH组患者静脉推注METH 40 mg,而对照组患者静脉推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主要研究结果为术后尿脓毒症的发生率(脓毒症3.0版定义);次要结果包括尿脓毒性休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 h、24 h血浆中炎症标志物(CRP、前降钙素原、TNF-α、IL-1β、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纳入的80例患者中有6例被剔除。术前两组患者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H组(n=37)术后尿脓毒症、尿脓毒性休克和SIRS的发生率分别为5.4%(2/37)、0和18.9%(7/37),而对照组(n=37)分别为24.3%(9/37)、10.8%(4/37)和51.4%(19/37),两组尿脓毒性休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脓毒症和SIRS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2 h METH组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26.3(149.5)pg/mL vs 5.0(3.6)pg/mL,P<0.01],但术后24 h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5.0(1.5)pg/mL vs 5.9(13.8)pg/mL,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中IL-6水平高于METH组[34.4(46.5)pg/mL vs 20.7(15.8)pg/mL,P<0.01]。其他炎症标志物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ETH预处理可降低高危患者PCNL术后尿脓毒症和SIRS的发生率,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预防性给予METH促进了炎症反应起始阶段IL-10的释放,从而抑制后续的过度炎症反应。

    • 成人Xp1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单中心分析

      2021, 42(1):28-3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28

      摘要 (1411) HTML (41) PDF 4.39 M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Xp1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 RC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43例成人Xp11.2/TFE3 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Xp11.2/TFE3 RCC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为(47.5±15.2)岁。首发症状为肉眼血尿5例,腰腹部不适6例,转移部位症状表现1例;健康体检时发现、无明显症状者31例。影像学上,病灶最大径1.1~9.5 cm,平均为(5.1±2.7)cm;病灶为类圆形29例,不规则形14例;边界清楚、有假包膜37例,边界不清晰6例;病变多出现密度或信号不均质改变,主要表现为出血(21例)、囊变或坏死(24例)及钙化(11例);中度至明显强化30例,轻度强化13例,其中乳头状强化23例;肾周侵犯10例,远处转移8例。43例患者中15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13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7例行智能臂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5例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开放肾局部切除术,1例行肾穿刺活检术,1例行转移性椎管肿瘤清除术。43例患者的TF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及3例患者的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碳酸酐酶Ⅸ(CAⅨ;74.4%,32/43)、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93.0%,40/43)、CD10(93.0%,40/43)、希佩尔林道蛋白(VHL;72.1%,31/43)、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AM5.2;83.7%,36/43)阳性表达率较高,Ki-67阳性率为1%~60%(平均为9.7%)。除6例失访外,其余37例患者术后随访11~68个月,平均(47.4±17.5)个月。随访期间5例患者出现肿瘤全身多发转移,其中3例死亡,2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后病情无明显进展、患者仍存活;1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结论 Xp11.2/TFE3 RCC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及腰腹部不适,健康体检时发现及无症状者较多,影像学表现多样,确诊依赖组织病理检测。外科手术尤其根治性肾切除术是Xp11.2/TFE3 RC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

    • “大拇指”心电监测仪对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监测研究

      2021, 42(1):35-40.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35

      摘要 (1433) HTML (67) PDF 2.76 M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大拇指”心电监测仪对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监测效果,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在心房颤动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85例行介入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大拇指组(94例)和传统随访组(91例)。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心房颤动生存率,比较人工智能算法与传统心电算法诊断心房颤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至随访截止日大拇指组和传统随访组分别随访98~263(157.0±38.4) d和91~268(158.8±54.7)d, 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无心房颤动生存率分别为79.8%(75/94)和92.3%(84/91)(P<0.05)。术后3个月后大拇指组改变治疗策略的患者比例高于传统随访组(P<0.05)。大拇指组94例患者共记录了18 981份心电图,1 520份(8.0%)由心电图医师诊断为心房颤动,人工智能算法诊断心房颤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5%(1 467/1 520)和99.6%(17 391/17 461),均高于传统心电算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1 363/1 520)和97.2%(16 972/17 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拇指”心电监测仪在消融术后能更早地检出心房颤动复发,利于及时改变治疗策略。人工智能算法能提高心房颤动诊断的准确性,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的“大拇指”心电监测仪用于心房颤动消融术后的随访结果可靠。

    • 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心房高频事件的预测价值

      2021, 42(1):41-4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41

      摘要 (1397) HTML (103) PDF 3.07 M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植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140例患者入组。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AHRE将患者分为发生AHRE组和未发生AHRE组,比较两组术前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依据MHR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MHR<3.26组、MHR 3.26~5.00组及MHR>5.00组。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AHRE的风险。结果 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0.00(61.00,75.00)岁,共有28例患者随访期间监测到AHRE。随访期间发生AHRE患者与未发生AHRE患者相比,两组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R (HR=1.537,95% CI 1.209~1.955,P<0.001)增加了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新发AHRE的风险。与MHR<3.26组相比,MHR 3.26~5.00组(HR=1.811,95% CI 0.366~8.958,P=0.467)患者发生AHRE的风险无明显变化,MHR>5.00组(HR=10.128,95% CI 2.051~50.003,P=0.004)患者发生AHRE的风险增高。结论 血液MHR是反映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的新标志物,其高水平增加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AHRE的风险。

    • 广泛性焦虑障碍对冠心病的影响: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初步研究

      2021, 42(1):48-5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48

      摘要 (1222) HTML (60) PDF 3.09 M (1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对冠心病的影响,并探索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 对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并行CCTA检查的1 117例患者进行杜克冠心病指数评分,同时对患者进行广泛性焦虑障碍7项(GAD-7)量表测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GAD、性别与高危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最终入组1 099例患者,其中男460例(41.9%),女639例(58.1%)。GAD是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1.071,95% CI 1.013~1.134,P=0.017)。女性患者的GAD患病率高于男性[20.3%(130/639) vs 7.0%(32/460),P<0.01],但在女性中GAD并非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1.037,95% CI 0.954~1.129,P=0.392)。年龄、GAD、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是男性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在女性中仅年龄、高血压是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GAD在女性中更为常见,但不是女性发生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有冠心病疑似症状的女性患者,其症状可能是GAD躯体症状而非冠心病症状,因此临床上更应关注其心理因素;对于存在GAD的男性患者,临床上更应注意其高危冠心病的筛查。

    • 个体化营养治疗对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2021, 42(1):55-62.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55

      摘要 (1561) HTML (68) PDF 3.32 M (1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将纳入研究的217例消化系统疾病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2例,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对照组(105例,行非个体化营养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9/112)vs 17.1%(18/105),P=0.042],而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并发症、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2%(17/112)vs 22.9%(24/105)、7.1%(8/112)vs 5.7%(6/105),P均>0.05];研究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NRS 2002评分和营养方式是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NRS 2002评分和营养方式是总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1),年龄、营养方式和感染性并发症是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5);手术类型、营养费用和总住院时间是总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均<0.05);营养方式和总住院时间是营养费用的影响因素(P均<0.01)。两组出院前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58.9±17.1)分vs(56.3±1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但研究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乏症状评分和经济困难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 0.05),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劣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个体化营养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代谢体积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2021, 42(1):63-70.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63

      摘要 (1337) HTML (80) PDF 3.20 M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初诊前列腺癌(PCa)患者68镓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68Ga-PSMA)-11 PET-CT的代谢体积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经前列腺活体组织穿刺病理学确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68Ga-PSMA-11 PET-CT检查的85例未经治疗PCa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85例患者中未发生肿瘤转移的有46例(无转移组)、发生肿瘤转移的有39例(转移组)。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别分析两组患者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原发灶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及病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总量(TL-PSMA)等多个代谢体积参数与年龄、BMI、格里森评分(G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无转移组中,PSA与原发灶SUVmax、原发灶TL-PSMA呈中度正相关(rs=0.409,P=0.005;rs=0.587,P<0.001);而GS与原发灶SUVmax、原发灶TL-PSMA不相关(rs=0.181,P=0.229;rs=0.101,P=0.505)。转移组中,PSA与原发灶TL-PSMA、转移灶TL-PSMA、全身病灶TL-PSMA呈中度正相关(rs=0.439,P=0.005;rs=0.588,P<0.001;rs=0.569,P<0.001),与原发灶SUVmax不相关(rs=0.255,P=0.117);而GS与原发灶SUVmax、原发灶TL-PSMA、转移灶TL-PSMA、全身病灶TL-PSMA均不相关(rs=0.069,P=0.675;rs=0.194,P=0.237;rs=0.299,P=0.064;rs=0.300,P=0.063)。结论 反映初诊PCa患者全身肿瘤负荷的代谢体积参数TL-PSMA与血清PSA呈正相关,而与反映原发灶分化程度的GS不相关。

    • >综述
    • 快速的长时遗忘在癫痫中的研究进展

      2021, 42(1):71-7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71

      摘要 (1423) HTML (61) PDF 2.00 M (1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癫痫患者存在一种新型的遗忘形式——快速的长时遗忘(ALF),即初始的学习和记忆正常,但会在随后的几天或几周出现异常。虽然ALF从发现至今已经近30年,但仍有很多问题不明确。本文就ALF定义、神经生物学基础、影响因素、在其他疾病中的研究、目前文献中的评定方法进行综述。

    • 单兵用防晒防护用品的需求分析及配方设计

      2021, 42(1):75-80.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75

      摘要 (1651) HTML (110) PDF 2.74 M (1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日光照射对人体的伤害往往受到忽视,尤其是部队官兵的防晒知识有限,防晒用品使用率较低。随着我军战略转型的发展,军事训练逐渐多样化,作训官兵长期暴露在日光照射环境下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困扰着官兵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导致非战斗减员。本文针对海军、驻高原部队的驻地环境、训练特点等分析了不同岗位官兵对防晒防护产品的需求,对我军单兵防晒防护用品的配方设计进行了综述,并对军用防晒防护用品的研究开发提出建议和设想。

    • >海洋军事医学
    • 超声气泡检测在潜水减压研究中的应用

      2021, 42(1):81-8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81

      摘要 (1512) HTML (56) PDF 1.99 M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即使没有违背减压方案,潜水减压结束后潜水员体内也会产生气泡,发生静脉气体栓塞。由于气泡数量少或这些气泡尚未造成明显的减压病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情况下潜水员并未感觉存在静脉气体栓塞。然而,减压后体内气泡的数量、部位、持续时间等与潜水后减压病的发生风险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检测潜水减压后体内气泡的相关参数来评估减压应激程度和减压病的发生风险。本文就超声气泡检测方法在潜水减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短篇论著
    • 中国维和军医战伤救治技能培训效果评估

      2021, 42(1):85-9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85

      摘要 (1415) HTML (99) PDF 3.04 M (1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中国部署前维和军医战伤救治能力现状,分析维和军医战伤救治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培训内容提供借鉴。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纳入部署前中国维和分队一级医院军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理论考核、桌面推演和实训演练(包括现场评估、检伤分类、胸腔闭式引流术),对35名完成战伤救治培训的维和军医进行调查。问卷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理论考核与桌面推演分别使用知识点错误率与推演合理率评估,现场评估和检伤分类使用联合国医疗队模拟训练5分法评估,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考核使用百分制评分。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5名维和军医的掌握程度、授课质量、任务需求、个人需求的维度均分分别为(3.99±0.68)、(4.48±0.64)、(4.55±0.54)和(4.41±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5,P<0.01),其中掌握程度的维度均分最低。理论考核结果显示,7个知识点错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5, P<0.001),其中战伤急救基本技术(止血原理)错误率最高,伤票与伤标错误率最低。桌面推演结果表明,35名维和军医均能完成21道题目的措施推演,其中2道题目推演合理率为100.00%,6道题目推演合理率低于60%, 3道题目存在不合适推演措施。现场评估结果显示,装备准备、现场处理、伤员后送均分为3.00分,安全意识均分为2.89分,伤员查体顺序及重点均分为2.78分,伤员查体内容均分为2.67分;检伤分类评估结果显示,整体分类观念均分为3.00分,救治分类(二次评估)、伤员查体顺序及重点均分为2.89分,伤员查体内容均分为2.11分,伤势与处置顺序、手术方式、伤员流向均分为1.00分。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考核成绩为77~97(91.33±5.84)分。结论 部署前维和军医整体伤员救治能力仍存在一些弱项。未来维和军医战伤救治技能培训应加强武器伤救治、损伤控制手术和批量伤员救治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实训课程比重,增加综合能力训练课程。

    • 抑郁症状在海军官兵睡眠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

      2021, 42(1):92-95.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92

      摘要 (1659) HTML (55) PDF 2.07 M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状在海军官兵睡眠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集体测验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849名海军官兵进行调查,研究海军官兵睡眠、抑郁症状、自杀意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检验抑郁症状在睡眠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发放问卷849份,回收有效问卷812份,有效率为95.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之间(r=0.446、0.390、0.394,P均<0.01)及自杀意念之间(r=0.498、0.462、0.420,P均<0.01)均呈正相关;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正相关(r=0.706,P<0.01)。模型各路径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拟合指标均较好(χ2=5.380,P=0.250)。抑郁症状在睡眠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为0.2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2%(7/17)。结论 抑郁症状在海军官兵的睡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微RNA-603靶向山梨糖和SH3结构域包含蛋白3诱导髓核细胞炎症反应影响椎间盘退行性变

      2021, 42(1):96-102.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096

      摘要 (1542) HTML (44) PDF 3.16 M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椎间盘退行性变(IDD)组织中表达升高的miRNA,探究其在IDD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比较已发表的2个IDD miRNA表达谱测序数据集,筛选出表达升高最显著的miRNA——miRNA-603。收集10例IDD患者和1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椎间盘组织,取正常椎间盘组织分离培养髓核细胞。用qRT-PCR检测IDD组织和正常椎间盘组织中miRNA-603的表达。通过miRNA-603过表达和抑制实验探究miRNA-603在TNF-α诱导的髓核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及已发表的IDD mRNA测序数据集,获得miRNA-603的靶基因山梨糖和SH3结构域包含蛋白3(SORBS3),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通过miRNA-603和SORBS3过表达实验探究miRNA-603和SORBS3在髓核细胞炎症反应中的功能。结果 miRNA-603在IDD组织中表达升高(P<0.01)。在髓核细胞中过表达miRNA-603可以促进IL-6和IL-1β的表达(P均<0.01);抑制miRNA-603表达后,TNF-α刺激诱导的IL-6和IL-1β表达降低(P<0.01,P<0.05)。同时,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表达量也降低(P<0.01)。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RNA-603可以靶向调控SORBS3基因,IDD组织样本检测显示SORBS3低表达(P<0.01)。与单独过表达miRNA-603相比,同时过表达miRNA-603和SORBS3可抑制TNF-α诱导的髓核细胞中IL-6和IL-1β的表达(P均<0.01)。结论 人IDD组织中miRNA-603表达升高。miRNA-603可能通过靶向抑制SORBS3继而诱导髓核细胞炎症反应,推动IDD进程。

    • 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

      2021, 42(1):103-10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103

      摘要 (1543) HTML (51) PDF 2.23 M (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7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入组患者中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者继续予抗病毒治疗,必要时予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肝健脾解毒方,每日1剂,治疗至少3个月;对照组不予口服中药。治疗3个月后对7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进行评估。随访4个月至1年计算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Child-Pugh分级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胁肋胀痛、腹胀、纳呆、倦怠乏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KPS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4个月至1年后,治疗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48.20±7.34)周、无进展生存率为80.00%,对照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38.30±16.73)周、无进展生存率为57.14%,两组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健脾解毒方能改善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无进展生存率。

    • 不同产地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中2种三萜酸的含量测定

      2021, 42(1):107-11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107

      摘要 (1413) HTML (82) PDF 2.33 M (1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中2种三萜酸类成分甘五酸和黑老虎酸的含量,并考察不同产地五味子中甘五酸、黑老虎酸的含量差异,为提高药材质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1%甲酸水(86∶14),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进行方法学考察,测定辽宁、吉林、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河南7个产地五味子样品中甘五酸、黑老虎酸的含量。运用SPSS软件(SPSSAU)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甘五酸、黑老虎酸在10~8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5%(RSD=2.04%,n=6)和96.02%(RSD=2.03%,n=6)。不同产地五味子样品中的甘五酸和黑老虎酸含量变化较大。5个产地的南五味子(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河南产五味子)中甘五酸、黑老虎酸的含量均高于北五味子(辽宁、吉林产五味子),甘五酸含量最高的为河南产五味子[(0.285±0.015)mg/g],最低的为吉林产五味子[(0.068±0.017)mg/g];黑老虎酸含量最高的为山西产五味子[(0.927±0.017)mg/g],最低为吉林产五味子[(0.039±0.010)mg/g]。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合同时对这2种三萜酸类成分甘五酸和黑老虎酸的定量分析。

    • >短篇报道
    • 临床T2b期肾癌经腹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21例分析

      2021, 42(1):112-11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112

      摘要 (1374) HTML (107) PDF 1.67 M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肝后下腔静脉旁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切除1例报告

      2021, 42(1):115-11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1.0115

      摘要 (1199) HTML (51) PDF 1.63 M (1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