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2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1, 42(12):0-0.

      摘要 (851) HTML (0) PDF 1.65 M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环状RNA-ZNF292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氧化及凋亡的影响

      2021, 42(12):1341-1348.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341

      摘要 (1306) HTML (43) PDF 4.14 M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原代神经元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模型,探讨环状RNA-ZNF292(cZNF292)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胎龄为18 d的胎鼠培养原代神经元,采用4、10 mmol/L Na2S2O4和无糖培养基处理细胞1、2、3、4 h后复氧培养0、5、15、30 h,建立氧糖剥夺/复氧细胞模型。通过细胞骨架蛋白和β3-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原代神经元的形态变化,FITC标记鬼笔环肽染色观察不同浓度Na2S2O4对原代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 3及细胞周期蛋白G1(CCNG1)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模型和cZNF292敲减细胞模型,并发现缺氧培养4 h时复氧、10 mmol/L的Na2S2O4对原代神经元的生长抑制率最高,且在复氧培养15 h时细胞中cZNF292表达水平最高,因此选择缺氧培养4 h、复氧培养15 h、10 mmol/L Na2S2O4为最佳实验条件。氧糖剥夺使细胞培养基中ROS和MDA水平上升,SOD和LDH水平下降(P均< 0.05);而敲减cZNF292后,细胞培养基中ROS和MDA水平下降,SOD和LDH水平上升(P均< 0.05)。敲减cZNF292可使caspase 3和CCNG1表达下降(P均< 0.05)。结论 脑缺血可以诱导原代神经元cZNF292表达增加,而敲减cZNF292可以缓解原代神经元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发生的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及增殖。

    • ΔNp63上调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

      2021, 42(12):1349-135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349

      摘要 (1277) HTML (33) PDF 3.51 M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N端转录活性域缺失的肿瘤蛋白p63(ΔNp63)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A109为模型,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通过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表达水平,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ΔNp63蛋白与HMGCR基因5'-非翻译区的结合;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同时利用RNA干扰抑制HMGCR表达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ECA109细胞中过表达ΔNp63后,HMGCR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提高(P均< 0.01)。ChIP及萤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提示,ΔNp63识别位点位于HMGCR启动子-728~-747 bp区域。过表达ΔNp63同时抑制HMGCR表达组24、48、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P均< 0.05),细胞凋亡水平高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26.9±1.9)% vs(16.6±1.5)%,P < 0.01],细胞的迁移率低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33.4±3.1)% vs(52.2±2.6)%,P < 0.01]。结论 ΔNp63通过上调HMGCR转录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 金雀异黄素与5-氟尿嘧啶联用对肝癌的化疗增敏作用

      2021, 42(12):1355-136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355

      摘要 (1001) HTML (32) PDF 3.45 M (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金雀异黄素(Gen)与5-氟尿嘧啶(5-FU)联用对肝癌的化疗增敏效果。方法 体外实验中根据干预方法分别将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SMMC-7721和HepG2分为溶剂对照(NC)组、10 μmol/L Gen处理组、2 μmol/L 5-FU处理组及Gen+5-FU联合处理组,利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技术研究Gen与5-FU联用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体内实验分别构建Bel-7404肿瘤细胞系异种移植(CDX)和Liver-0117人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裸小鼠模型,然后将荷瘤裸小鼠模型分为4组:NC组、Gen处理组、5-FU处理组和Gen+5-FU联合处理组,观察不同剂量Gen与5-FU单独或联合处理肝癌模型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在处理24、48、72 h后,Gen+5-FU联合处理组Bel-7404、SMMC-7721和HepG2细胞增殖率均低于NC组、Gen处理组及5-FU处理组(P均< 0.01);处理72 h后Gen+5-FU联合处理组Bel-7404、SMMC-7721和HepG2细胞凋亡率均高于NC组、Gen处理组及5-FU处理组(P均< 0.01)。对于Bel-7404荷瘤裸小鼠,给药28 d后NC组、Gen(15 mg/kg)处理组、5-FU(30 mg/kg)处理组、Gen(15 mg/kg)+5-FU(20 mg/kg)联合处理组肿瘤相对体积(RTV)分别为15.35±2.92、17.51±3.11、12.93±4.88、13.67±3.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22,P>0.05);提高Gen剂量至40 mg/kg干预21 d后,Gen(40 mg/kg)处理组的RTV低于NC组(9.73±5.85 vs 17.54±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PDX模型Liver-0117荷瘤裸小鼠,给药18 d后,Gen(15 mg/kg)+5-FU(20 mg/kg)联合处理组的RTV低于5-FU(30 mg/kg)处理组(12.64±0.92 vs 18.7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对肿瘤抑制率(T/C)为0.576。结论 Gen与5-FU联用在体外表现出较好的化疗增敏效果,但对于不同荷瘤裸小鼠模型其增敏效果不同。

    • 基于改善缺氧仿生纳米递送体系的构建及其体外评价

      2021, 42(12):1362-1368.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362

      摘要 (1292) HTML (24) PDF 3.85 M (6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制备pH敏感融合膜(MP)包覆的载多柔比星(Dox)的中空介孔二氧化锰(H-MnO2)纳米粒(MP@H-MnO2-Dox纳米粒),并在体外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固体实心二氧化硅为模板,用碱刻蚀的方法合成H-MnO2,制备载Dox的H-MnO2(H-MnO2-Dox),进行MP的包覆构建MP@H-MnO2-Dox纳米粒。对上述仿生纳米体系进行粒径、载药量、MP包覆载体比例的考察,用三(4,7-联苯-1,10-邻菲啰啉)二氯化钌(RDPP)探针进行产氧能力的评价,透析法考察药物体外释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考察其胞内摄取分布情况。结果 成功制备了H-MnO2,其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79.0±8.7)%和(75.1±7.5)%,MP与H-MnO2质量比为1∶1时能较好地包裹H-MnO2。MP@H-MnO2-Dox粒径为(178.0±9.5)nm,RDPP测定结果显示H-MnO2具有优越的产氧能力。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MP可以延缓Dox的释放,24 h时MP@H-MnO2-Dox(pH=6.5)的Dox累计释放量低于H-MnO2-Dox(pH=6.5)[(42.0±5.1)% vs(60.0±3.7)%]。胞内摄取分布实验结果显示MP@H-MnO2-Dox纳米粒在pH=6.5条件下具有很强的细胞摄取能力。结论 成功构建了MP@H-MnO2-Dox纳米粒,该仿生纳米体系有望成为缓解缺氧并靶向乳腺癌的多功能药物递送载体。

    • 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膀胱灌注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2021, 42(12):1369-1373.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369

      摘要 (1375) HTML (106) PDF 2.48 M (2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预后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4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接受BCG膀胱灌注的中、高危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累积复发率、累积进展率、1年无复发生存率、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及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评估BCG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47例患者中男128例(87.1%)、女19例(12.9%),中位随访时间为25(4~85)个月,年龄为39~98(66.5±10.6)岁。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1.9%(104/127),累积复发率为21.8%(32/147),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49.49个月;累积进展率为9.5%(14/147),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6.8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膀胱癌复发史和病理分期与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相关(P=0.004、0.06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膀胱癌复发史(HR=2.081,95%CI 1.048~4.130,P=0.036)是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86.6%(110/127)的患者在BCG膀胱灌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1级不良反应38例(29.9%),2级不良反应69例(54.3%),3级不良反应3例(2.4%),无4、5级不良反应患者。9.5%(14/147)的患者因不耐受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 中、高危NMIBC患者TURBT术后BCG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显著,膀胱癌复发史是患者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患者在BCG膀胱灌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一定不良反应,但大部分可耐受。

    • 基于聚类分析的部队中青年人群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Pavlov比值特征

      2021, 42(12):1374-138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374

      摘要 (1168) HTML (36) PDF 3.19 M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Pavlov比值对部队中青年人群颈椎退变和颈椎相关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8月间以“颈痛”为主诉且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的18~40岁军人患者的人口学、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X线片测量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对样本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各组的骨性退变、椎间盘退变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结果 共纳入129名病例,均为男性。系统聚类将样本分为3个群组:高Pavlov比值组,21例,Pavlov比值为1.12~1.23(1.18±0.04);中Pavlov比值组,84例,Pavlov比值为0.83~1.11(0.96±0.06);低Pavlov比值组,24例,Pavlov比值为0.69~0.82(0.77±0.04)。3组间椎体矢状径、椎管矢状径、侧块宽度、椎板宽度、Pavlov比值、侧块宽度/椎板宽度比值、骨性退变、Pfirrmann分级和Kang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高Pavlov比值组主要表现为低椎体矢状径、高椎管矢状径和高椎板宽度,骨性退变最严重;中Pavlov比值组表现为高侧块宽度、高侧块宽度/椎板宽度比值,骨性退变最轻;低Pavlov比值组表现为高椎体矢状径、低椎管矢状径和低椎板宽度,Pfirrmann分级和Kang分级最高。3组间年龄、颈椎曲度和N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体Pavlov比值与ND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35,P=0.691),高Pavlov比值组Pavlov比值与NDI评分呈正相关(r=0.541,P=0.011),中Pavlov比值组Pavlov比值与NDI评分无明显相关(r=-0.057,P=0.604),低Pavlov比值组Pavlov比值与NDI评分呈负相关(r=-0.642,P=0.001)。结论 与颈椎Pavlov比值居中的患者相比,比值偏高或偏低的患者存在椎体和椎弓的发育不均衡,骨性退变及椎间盘退变更加明显;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随Pavlov比值的离中趋势增加而增加。Pavlov比值可作为颈痛及颈椎退变高危解剖因素,或可成为衡量部队特定岗位胜任力的参考选拔指标。

    • 可视喉镜暴露声门困难相关面部特征分析

      2021, 42(12):1382-138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382

      摘要 (1297) HTML (24) PDF 3.14 M (8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与可视喉镜暴露声门困难相关的面部特征指标。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拟接受全身麻醉下颅颌面手术且行气管插管的患者537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手术麻醉前获取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等信息,采集患者正面中立位、张口伸舌及仰头姿势的照片,并对标注的面部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麻醉医师用统一规格可视喉镜实施气管插管时,由统计者记录暴露声门的Cormack-Lehane(C-L)等级。根据C-L等级将患者分为可视喉镜暴露声门容易组(C-L等级Ⅰ~Ⅱ级)和可视喉镜暴露声门困难组(C-L等级Ⅲ~Ⅳ级)。对可视喉镜暴露声门困难者基于年龄(差异不大于2岁)和性别与可视喉镜暴露容易者1∶1匹配,对两组患者的面部特征指标与可视喉镜暴露声门的真实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具有评估作用的阳性指标。结果 成功匹配31对患者,年龄为15~75岁,可视喉镜暴露困难组年龄为(49.29±17.47)岁,可视喉镜暴露容易组年龄为(49.23±17.47)岁,两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18±3.55)kg/m2 vs(23.33±3.06)kg/m2P>0.05]。面部特征中,眉心至鼻尖距离占额骨鳞部体表冠状面顶点处至下颏距离比例和伸舌受限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眉心至鼻尖距离占额骨鳞部体表冠状面顶点处至下颏距离比例与可视喉镜暴露声门困难的发生有关(OR=1.25,95%CI 1.02~1.53,P < 0.05)。结论 可视喉镜暴露声门困难的患者存在一些区别于暴露声门容易患者的面部特征,可视喉镜暴露声门困难的患者更容易存在眉心至鼻尖距离占比增大的面部特征。

    • 睑板腺囊肿患儿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2021, 42(12):1388-139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388

      摘要 (1252) HTML (29) PDF 1.11 M (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分析睑板腺囊肿患儿肠道菌群的特征,并探讨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儿童睑板腺囊肿的关系。方法 收集21例睑板腺囊肿患儿和26名健康儿童的粪便样本,从粪便样本中提取出DNA,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中的16S rRNA序列。通过测序结果分析睑板腺囊肿患儿和健康对照之间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结果 通过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分析认为,健康对照组和睑板腺囊肿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在组间及组内均无明显差异菌。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在两组的肠道菌群中筛选出11个差异物种。通过ANOSIM分析、t检验和metastats分析比较健康对照组和睑板腺囊肿组的肠道菌群,t检验结果发现7个差异物种,metastats分析发现40个差异物种,种水平上的gut_metagenome和human_gut_metagenome为共有差异物种。通过corrplot分析显示gut_metagenome与儿童睑板腺囊肿的个数、破溃及术后复发呈强相关性(r=0.70、0.76、0.85,P均<0.01)。结论 睑板腺囊肿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无明显差异,但某些菌种存在显著差异,gut_metagenome可能是一个独立于临床病理因素的、与睑板腺囊肿病情相关的微生物指标。

    • 心理弹性在直招士官新兵人格稳定性、忧虑性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

      2021, 42(12):1395-140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395

      摘要 (1144) HTML (22) PDF 3.13 M (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在人格因素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整群抽取某新兵训练基地直招士官新兵591名,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及简化版人格因素问卷进行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及建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579例,有效率为97.9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状态焦虑与心理弹性及人格因素中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呈负相关(P均<0.01),与人格因素中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呈正相关(P均<0.01),心理弹性与人格因素中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呈正相关(P均<0.01),与人格因素中忧虑性和紧张性呈负相关(P均<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人格因素中稳定性、忧虑性、紧张性及心理弹性可以独立预测状态焦虑;2个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提示纳入人格因素中稳定性、忧虑性、紧张性3个自变量时,心理弹性在稳定性和忧虑性与状态焦虑之间均存在中介效应(P均<0.001),而在紧张性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P=0.117);当纳入稳定性与忧虑性2个自变量时,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都存在(P均<0.001),其在稳定性和忧虑性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6)。结论 心理弹性在人格因素中稳定性、忧虑性与状态焦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提高军人心理弹性、增强稳定性特质、降低忧虑性特质有助于降低新兵状态焦虑水平。

    • >综述
    • 骨质疏松参与退行性脊柱侧凸发病的研究现状

      2021, 42(12):1402-140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02

      摘要 (926) HTML (28) PDF 2.66 M (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退行性脊柱侧凸和骨质疏松的患者都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且两者均可导致严重的脊柱病变。早期研究发现骨质疏松可能在椎体不对称性退变和躯干肌力下降等方面参与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发病,但也有少数研究表明两者在致病机制上无明显联系。本文就此对骨质疏松如何参与退行性脊柱侧凸发病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明确骨质疏松是否会对患者脊柱产生影响,从而为预防和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提供思路。

    • 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进展

      2021, 42(12):1408-1412.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08

      摘要 (1214) HTML (64) PDF 2.39 M (1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颈椎过伸性损伤是指颈椎在颅面部水平方向为主的暴力作用下使得颈椎过度仰伸所致颈椎及其支持结构和脊髓的损伤,是颈椎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颈椎过伸性损伤多见于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人群,临床上较少出现严重的骨折脱位,主要表现为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本文就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损伤机制及其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海洋军事医学
    • 亚丁湾护航官兵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1, 42(12):1413-1418.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13

      摘要 (1567) HTML (17) PDF 2.71 M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长远航条件下官兵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476名亚丁湾护航官兵进行调查,于长远航2个月后分别采用失眠严重指数(ISI)量表、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和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MHC-SF)量表评估官兵的失眠、抑郁、焦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状况。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率为98.53%。护航期间分别有44.35%(208/469)、37.10%(174/469)、19.62%(92/469)的官兵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抑郁、焦虑。官兵总体生活满意度低于国内常模[(21.11±6.01)分vs(23.60±6.10)分],但幸福感高于国内常模[(3.64±0.91)分vs(3.24±1.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军龄>6年的官兵失眠和焦虑症状较严重,情绪幸福感降低;已婚、已育的官兵情绪幸福感较低;首次参加护航的官兵生活满意度较低;有值更任务会加重官兵的失眠和焦虑症状,降低官兵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值更时间≥3 h、值更间隔为10~<14 h、患有口腔溃疡均可显著加重官兵的失眠、抑郁和焦虑症状,并降低官兵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与失眠、抑郁及焦虑均呈负相关(P均<0.01),失眠、抑郁和焦虑均可明显降低官兵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P均<0.01)。结论 长远航条件下官兵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及情绪障碍,生活满意度较低,但幸福感体验强。失眠与情绪障碍可降低官兵的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

    • 心理弹性在军队人员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作用

      2021, 42(12):1419-1423.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19

      摘要 (1328) HTML (43) PDF 2.48 M (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军队人员的睡眠质量、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水平,探讨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和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20年5月整群抽取某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评估官兵的睡眠质量、自杀意念和心理弹性水平。结果 共回收问卷13 831份,其中有效问卷10 367份,有效率为74.95%。某部官兵的PSQI量表总分为(5.04±3.60)分,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1.13%(2 191/10 367);SIOSS总分为(2.84±3.33)分,自杀意念检出率为3.30%(342/10 367);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70.54±15.32)分。不同性别、学历的官兵睡眠质量、自杀意念和心理弹性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控制社会人口学变量后,睡眠质量(β=0.46,P<0.01)、心理弹性(β=-0.31,P<0.01)及两者交互项(β=-0.20,P<0.01)均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建议开发适合军队的心理弹性训练,通过训练提升官兵的心理弹性来缓冲睡眠质量差等危险性因素对官兵的不利影响。

    • >短篇论著
    • 累及腹腔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切除术23例

      2021, 42(12):1424-142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24

      摘要 (1282) HTML (53) PDF 3.06 M (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累及腹腔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23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肿瘤侵犯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腹腔重要血管,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结果确诊。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切除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男9例、女14例,年龄36(17~65)岁。2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0(45~170)min,术中失血量100(100~2 300)mL,切除肿瘤直径3(3~11)cm,术后住院时间4(3~14)d,引流管留置时间4(3~20)d。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淋巴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破裂、闭塞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截至2021年11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累及腹腔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行手术切除难度相对较大,但在术者具备一定血管处理经验的前提下仍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 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肥胖抑制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1, 42(12):1428-1433.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28

      摘要 (1031) HTML (22) PDF 2.12 M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SF-1)、肥胖抑制素(OB)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2例(妊娠糖尿病组)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75例(正常妊娠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比较两组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的差异,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与血糖控制程度的关系,对妊娠结局不良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对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NSF-1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且随着孕周的增加及血糖控制良好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均<0.01);而血清OB和GLP-1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且随着孕周的增加和血糖控制良好程度的升高而下降(P均<0.01)。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清HbA1c和NSF-1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均<0.01),而血清OB和GLP-1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均<0.01)。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是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均<0.01)。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对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83.3%,AUC为0.966,高于单个指标NSF-1(Z=4.078,P<0.01)、OB(Z=4.059,P<0.05)和GLP-1(Z=2.918,P<0.01)。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是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在预测妊娠结局不良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钆特酸葡胺注射液在新生儿和2岁以下婴幼儿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中急性不良事件/反应观察

      2021, 42(12):1434-143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34

      摘要 (1295) HTML (17) PDF 2.13 M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钆特酸葡胺注射液在新生儿和2岁以下婴幼儿常规MRI增强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非干预性观察研究。全国7个中心共纳入拟接受钆特酸葡胺对比剂注射后进行MRI增强检查的新生儿及2岁以下婴幼儿360例,通过静脉注射钆特酸葡胺,用量为0.2 mL/kg,注射后用等量生理盐水冲洗。1次MRI增强检查仅给药1次,不重复给药,2次给药间隔7 d以上。分析新生儿和2岁以下婴幼儿注射钆特酸葡胺后急性不良事件/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60例患儿年龄为2 d~24个月,平均年龄为(8.20±7.19)个月,中位年龄为6.00个月,均接受1次钆特酸葡胺注射,平均注射剂量为(1.59±0.71)mL。仅1例(0.28%,1/360)患儿发生急性不良事件,表现为轻度呕吐,研究者认为此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钆特酸葡胺可能无关,未采取措施,患儿自行缓解;无一例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急性不良事件/反应以及导致脱落的治疗相关急性不良事件/反应。结论 新生儿和2岁以下婴幼儿进行MRI增强检查前接受对比剂钆特酸葡胺注射是相对安全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超声漏诊小肾癌1例并国内文献复习

      2021, 42(12):1438-1443.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38

      摘要 (1038) HTML (31) PDF 3.84 M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报告1例超声漏诊小肾癌患者,并通过文献回顾探讨超声诊断小肾癌的方法及漏诊、误诊原因。方法 报告1例超声漏诊小肾癌病例的诊治过程,回顾199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国内超声诊断小肾癌的相关文献,总结小肾癌的超声诊断方法及漏诊、误诊原因。结果 患者首次超声检查漏诊右肾占位,仅检出左肾占位,首次超声复查未改变检查设备仅改善检查条件仍未检出右肾占位,后连续2次更换成像质量更高的超声设备,同时改善检查条件,最终超声诊断为双肾占位,恶性可能。术后病理双肾占位均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检索共获得37篇超声诊断小肾癌相关文献,计1 611个小肾癌病例。小肾癌超声回声类型以高回声[39.4%(329/836)]和低回声[39.0%(326/836)]为主,血流分布以病灶实质内树枝状血流信号最常见[44.7%(220/492)],超声造影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且不同病理类型的小肾癌其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c2=37.58,P=0.01)。常规超声诊断小肾癌的灵敏性与超声造影、CT平扫+增强、MRI平扫+增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96)。小肾癌常规超声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15.3%(139/908)、1.8%(17/919),误诊疾病以肾错构瘤最常见[47.3%(52/110)],漏诊因素主要包括超声设备图像质量、小肾癌的相对位置、操作医师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 小肾癌的回声类型、血流特点、造影剂充填和消退速度均呈现不同特点。超声设备条件可能影响小肾癌的筛查效果,超声医师充分了解设备性能并全面把握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小肾癌的诊断准确率。

    • 2种不同材质防护贴对防护用具导致的面部损伤/不适的防护效果观察

      2021, 42(12):1444-1448.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44

      摘要 (847) HTML (21) PDF 2.67 M (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2种不同材质的防护贴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因佩戴防护用具导致的面部损伤/不适的防护作用,为寻找便捷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147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佩戴防护用具后面部损伤/不适情况调查表对佩戴防护用具时使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研发的防护凝胶贴片(海神贴)和3M亲水性敷料前后面部损伤/不适情况进行横断面现况调查,比较2种材质的防护贴对面部损伤/不适的防护效果。结果 共调查医护人员78名,其中使用海神贴的62人,使用3M亲水性敷料的16人。使用防护贴后,海神贴组和3M亲水敷料组医护人员面部损伤/不适各条目得分均明显降低,与使用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无论是使用前还是使用后,两组间医护人员面部损伤/不适各条目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使用防护贴前,面部中重度损伤/不适比例占前4位的依次为眼镜/面罩起雾(85.9%,67/78)、皮肤压痕(80.8%,63/78)、接触处疼痛(74.4%,58/78)、闷热(71.8%,56/78),总体中重度损伤/不适的比例为80.8%(63/78);使用防护贴后,面部中重度损伤/不适比例占前4位的依次为眼镜/面罩起雾(53.8%,42/78)、闷热(41.0%,32/78)、呼吸阻力(41.0%,32/78)、皮肤压痕(38.5%,30/78),总体中重度损伤/不适的比例为43.6%(34/78);使用防护贴后面部损伤/不适改善率占前4位的依次为皮肤糜烂(76.5%)、皮肤红肿(67.3%)、接触处疼痛(63.8%)和接触处瘙痒(52.9%)。结论 2种不同材质的防护贴对防护用具导致的面部损伤/不适均有改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一线医护人员负性情绪与风险感知的关系

      2021, 42(12):1449-145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49

      摘要 (1180) HTML (32) PDF 2.69 M (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一线医护人员负性情绪对其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2月3日至5日,对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派遣医护人员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采用7种负性情绪组成的缩减版负性情绪自评量表测量医护人员的负性情绪,采用护理人员风险感知问卷改编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风险感知问卷测量医护人员的风险感知水平。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回收有效率为85.94%。COVID-19疫情初期一线医护人员的负性情绪总分为(11.18±4.58)分,7种负性情绪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紧张[(1.92±0.90)分]、心烦[(1.75±0.91)分]、恐惧[(1.61±0.84)分]、急躁[(1.58±0.84)分]、哀伤[(1.51±0.83)分]、战战兢兢[(1.50±0.83)分]、内疚[(1.31±0.64)分];非护理人员的急躁、哀伤、心烦、内疚得分高于护理人员(P均<0.05)。医护人员风险感知总分为(17.68±4.60)分,其中以时间风险维度得分[(3.20±1.20)分]最高;非护理人员的组织风险得分[(3.39±1.01)分vs(2.88±1.01)分]和时间风险得分[(3.46±1.22)分vs(3.09±1.18)分]均高于护理人员(P<0.01或P<0.05)。负性情绪总分和风险感知总分呈正相关(r=0.499,P<0.01),负性情绪分类评分对不同的风险感知倾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其中急躁对时间风险的指示作用最明显(β=0.227,P=0.033)。结论 负性情绪较高的医护人员风险感知水平也较高,疫情初期的负性情绪管理将有益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对风险的正确认识。

    • >病例报告
    • 碘短杆菌脓毒血症1例报告

      2021, 42(12):1455-145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55

      摘要 (1198) HTML (24) PDF 1.98 M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Goldenhar综合征伴法洛四联症1例报告

      2021, 42(12):1458-1460.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12.1458

      摘要 (861) HTML (28) PDF 2.12 M (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