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42(8):833-839.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833
摘要: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SOX方案新辅助化疗(NAT)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8例接受SOX方案NAT的进展期胃癌患者(NAT组)及128例行手术治疗未接受NAT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期的因素,并基于相关变量建立预测NAT疗效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NAT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对照组为2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癌胚抗原、CA 19-9、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未接受SOX方案NAT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该模型符合率良好,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该预测模型与TNM分期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SOX方案NAT能够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状况,根据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胚抗原、CA 19-9、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是否接受SOX方案NAT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2021, 42(8):840-845.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840
摘要:目的 探讨参照Bosniak分级CT标准更新版(2019版)的超声造影CT-Bosniak分级标准及超声造影RJ-Bosniak分级标准在预测肾脏囊性病灶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其无锡分院超声科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的316例患者的347枚肾脏囊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声像图。参照2019版Bosniak分级CT标准和瑞金医院标准分别对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Bosniak分级,其中参照CT标准者定义为超声造影CT-Bosniak标准,按照瑞金医院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所定分级标准定义为超声造影RJ-Bosniak分级标准。所有的入组病例最终由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学及增强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随访证实。采用四格表计算2种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标准对肾脏囊性病灶良恶性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 以手术或穿刺活检所得病理结果及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347枚肾脏囊性病灶中良性病灶308枚,恶性病灶39枚。347枚病灶中超声造影CT-Bosniak分级Ⅰ级198枚,Ⅱ级45枚,ⅡF级50枚,Ⅲ级26枚,Ⅳ级28枚;超声造影RJ-Bosniak分级Ⅰ级198枚,Ⅱ级28枚,ⅡF级66枚,Ⅲ级28枚,Ⅳ级27枚。以Bosniak Ⅲ级和Ⅳ级为恶性诊断标准,超声造影CT-Bosniak分级和RJ-Bosniak分级正确诊断良、恶性病灶分别290枚、36枚和292枚、38枚,判断肾囊性恶性病灶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95%(326/347)和95.10%(330/347)、92.31%(36/39)和97.44%(38/39)、94.16%(290/308)和94.81%(292/308)、66.67%(36/54)和70.37%(38/54)、98.98%(290/293)和99.66%(292/293)。该2种分级标准的诊断结果均与金标准结果高度一致(Kappa值分别为0.74和0.79)。结论 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标准对肾脏囊性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瑞金医院所用的Bosniak分级标准使用简单、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21, 42(8):846-850.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846
摘要:目的 探讨HBV感染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安亭院区入院治疗的16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ICC的患者资料。比较乙型肝炎相关ICC组(55例)和非乙型肝炎相关ICC组(10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预后情况,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乙型肝炎相关ICC组及非乙型肝炎相关ICC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28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29.8%、14.5%和79.3%、31.2%、16.6%,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0%、21.5%、14.3%和52.6%、20.9%、13.1%,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87、0.634)。HBV-DNA水平分层分析显示,HBV-DNA≤50 IU/mL组和HBV-DNA>50 IU/mL组乙型肝炎相关ICC患者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43、0.53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Ⅳ期(HR=3.12,95% CI 1.57~6.20,P=0.001)、行根治性手术(HR=0.47,95% CI 0.26~0.87,P=0.016)、淋巴结转移(HR=2.10,95% CI 1.31~3.36,P=0.002)是IC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合并HBV感染对ICC患者预后无显著性影响。行根治性手术是IC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TNM分期Ⅳ期和淋巴结转移是独立危险因素。
2021, 42(8):851-85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851
摘要:目的 分析张家口地区18岁以下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变应原检测结果,了解本地区AR患者食入性、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454例18岁以下有AR临床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患者血清进行15种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分析变应原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就诊月份的差异。结果 454例患者中,438例(96.48%)至少有1种变应原阳性,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71.59%(325/454),其中艾蒿的阳性率最高(52.20%,237/454),其次为普通豚草(28.85%,131/454)、屋尘(28.85%,131/454);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67.18%(305/454),其中以鸡蛋和牛奶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5.51%(252/454)、34.14%(155/454)]。变应原总阳性率、吸入性变应原总阳性率、食入性变应原总阳性率在1~6岁组、7~14岁组和15~17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1~6岁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低于7~14岁组(χ2=18.897,P<0.001),15~17岁组与1~6岁组、7~14岁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959,P=0.047;χ2=0.818,P=0.366);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1~6岁组高于7~14岁组及15~17岁组,且7~14岁组高于15~17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艾蒿、普通豚草、猫上皮、柳树、粉尘螨、屋尘螨、屋尘、鸡蛋、牛奶的阳性率在3个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AR患者艾蒿、普通豚草、猫上皮、交链孢霉变应原的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均<0.05)。AR患者主要以单一变应原致敏为主(29.45%,129/438),变应原阳性个数与患者的性别无关。AR患者就诊人数于8月份达到高峰(37.22%,169/454)。结论 张家口地区18岁以下AR患者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艾蒿、普通豚草、屋尘,食入性变应原为鸡蛋、牛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逐渐降低。AR患者以单一变应原为主,就诊人数于8月份达到高峰。
2021, 42(8):858-86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858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异常患者的肠道菌群生物学特征及其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TPOAb水平异常(>35 IU/mL,TPOAb阳性组)和TPOAb水平正常(≤35 IU/mL,TPOAb阴性组)的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比较两组孕妇肠道菌群的种类及相对丰度,并通过qRT-PCR技术对双歧杆菌属和毛螺菌属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血清学检验指标和母婴临床指标等,并分析孕妇肠道菌群和母婴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TPOAb阳性组孕妇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高,毛螺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qRT-PCR分析结果也验证了这一变化。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TPOAb阳性组产前CRP、IL-2和IL-6水平及产后CRP水平均高于TPOAb阴性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血清TPOAb水平呈正相关(r=0.55,P<0.01),毛螺菌属相对丰度与血清IL-6水平呈负相关(r=-0.37,P=0.02)。TPOAb阳性组既往胚胎停育次数和自然流产次数均多于TPOAb阴性组(P=0.04、0.02)。TPOAb阳性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头围均低于TPOAb阴性组(P均<0.01),分娩时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窘迫的发生率均高于TPOAb阴性组(P均=0.04)。结论 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TPOAb异常与肠道菌群及不良的母婴结局密切相关。肠道双歧杆菌属和毛螺菌属可能成为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TPOAb异常的无创生物标志物。
2021, 42(8):868-87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868
摘要:目的 观察二肽基肽酶3(DPP3)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卵巢切除(OVX)大鼠心脏中的表达变化,探索DPP3在17β-雌二醇(E2)改善OVX大鼠心脏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以OVX手术绝经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补充E2治疗4周为主要干预。根据有无OVX和补充E2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被命名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溶剂(Veh)组、Sham+E2组、OVX+Veh组和OVX+E2组,每组5只大鼠。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脏质量与体重之比、平均动脉压、心率、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采用ELISA检测心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PP3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Veh组比较,OVX+Veh组大鼠的心脏质量与体重之比增高(P<0.05),平均动脉压升高(P<0.05),心率加快(P<0.05),dp/dtmax绝对值和-dp/dtmax绝对值均降低(P均<0.05);而E2补充治疗后OVX+E2组大鼠的心脏质量与体重之比下降,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下降,dp/dtmax绝对值和-dp/dtmax绝对值均增加,与OVX+Veh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ham+Veh组相比,OVX+Veh组大鼠心脏组织中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降低(P均<0.05),活性氧和丙二醛水平均增加(P均<0.05),DPP3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而E2补充治疗4周后OVX诱导的这些效应均改善(P均<0.05)。结论 DPP3和HO-1在OVX大鼠心脏组织中表达减少,而E2补充治疗可增加OVX大鼠心脏组织中DPP3和HO-1的表达,并能发挥心脏保护效应。
2021, 42(8):875-88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875
摘要:目的 通过硅胶微导管套管缩窄术建立一种新的小鼠颈总动脉血管重塑模型,分析血管缩窄时间与血管重塑之间的关系。方法 12只C57BL/6小鼠经异氟烷麻醉后,取颈正中切口,分离左、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行缩窄术,将长1 cm、内径0.3 mm的硅胶微导管纵向剖开后套入颈总动脉,固定并扎紧;右侧颈总动脉仅行假手术,不放置硅胶微导管,不进行缩窄术。在术后2周和4周时分别处死6只小鼠,3只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3只用于RNA和蛋白提取。取小鼠两侧颈总动脉制作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颈总动脉血管的显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颈总动脉组织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取两侧颈总动脉RNA和蛋白样品,采用qRT-PCR检测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标志分子钙调理蛋白1(CNN1)、平滑肌肌动蛋白α2(ACTA2)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分子周期蛋白A2、周期蛋白D1和PCNA的表达。结果 12只小鼠左侧颈总动脉套管缩窄手术均获得成功,套管扎紧后即刻可见血管管腔狭窄但血流未被阻断,术后2周和4周取材时小鼠均无明显异常表现。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周时小鼠左侧颈总动脉血管外膜组织明显增生,4周时小鼠左侧颈总动脉血管中膜和内膜明显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周和4周时小鼠左侧颈总动脉出现大量PCNA表达,提示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周和4周时小鼠左侧颈总动脉收缩型平滑肌细胞标志分子CNN1、ACTA2的表达水平均降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周和4周时小鼠左侧颈总动脉细胞周期蛋白A2、周期蛋白D1和PC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 硅胶微导管套管致小鼠颈总动脉缩窄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血管重塑模型。
2021, 42(8):882-889.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882
摘要:目的 制备靶向血栓的多功能纳米粒,探究其理化性质、靶向作用、光声成像能力及对血栓的溶解效果。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近红外荧光碘化物(DiR)、全氟戊烷(PFP)、cCGPRPPC环肽等为原料,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及碳二亚胺法修饰从而获得cCGPRPPC-DiR-PFP-PLGA纳米粒(TNP)。用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径仪观测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及分散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iR包封率,用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纳米粒的环肽携带情况,用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TNP的靶向性,用光声成像实验评估TNP的成像能力,用低能聚焦超声仪(LIFU)辐照TNP进行体外、体内溶栓实验。结果 本实验制备的TNP为圆形,平均粒径为(262.67±23.46) nm、zeta电位为(-1.97±0.68) mV、多聚分散系数为0.06±0.05,DiR包封率为(82.00±0.03)%,纳米粒的环肽携带率为(99.58±0.47)%。TNP的体外光声信号强度具有浓度依赖性。TNP对体外和体内血栓都具有靶向作用。LIFU辐照30 min时TNP的体外溶栓率达(71.43±1.00)%;在体内溶栓实验中,血栓部位呈现的光声信号强度随着LIFU辐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靶向血栓的造影剂TNP,它具有体内外光声成像能力和溶栓能力。
2021, 42(8):890-89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890
摘要:目的 初步编制维和官兵创伤及压力暴露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及效度。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和访谈法确定量表的理论模型和结构模型,建立条目池,编制测试条目,经专家修订形成基本条目。于2019年10月对某2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733名官兵进行测试,通过项目分析等进行条目筛选,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等形成基本量表。运用量表于2020年1月对另一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595名官兵进行验证性测试,以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检验量表的信度,通过相关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以军事应激症状核查表(PCL-M)为校标表进行校标关联效度检验,通过ROC曲线评估量表的预测效度。结果 量表最终形成5个因子,分别为维和期创伤性事件、个人生活应激源、人际关系应激源、任务评价和过去创伤性事件,共25个条目,累积贡献率达62.90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同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09,分半信度为0.806。结构效度检验中各拟合指数均处于理想标准值范围内,χ2/df=2.438,均方根残差=0.042,近似误差均方根=0.082。各维度得分均与总分呈正相关(r=0.411~0.727,P均<0.01)。量表总分与PCL-M校标表总分的校标关联效度为0.623(P<0.01)。以5%为划分点计算量表的预测效度,AUC值为0.937(95% CI 0.907~0.967)。结论 经过严格的条目筛选后初步编制了维和官兵创伤及压力暴露量表,量表的条目符合代表性好、灵敏度高、区分性好的原则,达到了编制的要求。
2021, 42(8):897-902.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897
摘要:颅内压的变化能够及时、准确地提示颅内生理病理变化情况,科学合理的颅内压监测能够为预防和治疗颅脑疾病提供有效的依据。现有的颅内压监测方法主要分为有创的颅内压监测和无创的颅内压监测2种。有创的颅内压监测方法因其高精确度一直被视为金标准,但同时也因其费用高、并发症多而限制了其适用范围。为追求一种廉价、可靠、适用范围广且并发症少的颅内压监测方法,近年来不断有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工作者对各种无创的颅内压监测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对近年来多种无创颅内压监测的方法、原理、现状、相关产品的优缺点及研究新动向进行简要综述。
2021, 42(8):903-90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03
摘要: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已被证实是一种可靠的技术方法,然而随着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如破裂穿孔、重要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损伤等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已有许多学者通过一些辅助技术和手段来提高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电生理监测技术、术中透视和CT等,虽然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电子导航装置(ECD)是一种新型的徒手探测装置,可以实时检测椎弓根壁的医源性断裂。本综述主要介绍了ECD的结构和作用原理及在脊柱外科领域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2021, 42(8):907-910.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07
摘要:双平面透视成像系统(DFIS)经过近20年的完善与发展,目前已成为一项较成熟的生物力学研究技术。本文回顾相关文献,对DFI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结构功能进行了介绍。DFIS所具有的无创性、精确性和动态性观测的优点,使其在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也对DFIS在正常膝关节及膝关节术后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021, 42(8):911-915.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11
摘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局部疼痛综合征,发病率较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运动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无创、非侵入性、非药理性的疗法,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有氧运动、拉伸运动、肌筋膜自我释放训练)、被动运动(手动按压、器械辅助、肌内效贴)、中医特色运动疗法及综合疗法等。本文对运动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1, 42(8):916-92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16
摘要:团队过程是军事孤立封闭环境研究的一个重点,而团队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团队绩效和个人关系绩效的测量。在军事孤立封闭环境中实施传统的测量方法会遇到难以开展、耗时耗力、结果不准确、主观性较大等问题,而隐蔽测量技术特别是社交计量徽章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社交计量徽章技术已经能够较好地预测人格、团队绩效与团队过程相关特征。虽然社交计量徽章有区分效度和内容效度较低、难以测量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等缺点,但是其便携性、非侵入性、反馈性、自动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军事孤立封闭环境中应用前景光明。
2021, 42(8):922-92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22
摘要:目的 探讨钝性扩皮送鞘降低超声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MST)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生成的随机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取钝性扩皮送鞘,对照组采取手术刀片扩皮送鞘。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疼痛、穿刺点渗血与渗液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原发肿瘤来源、穿刺血管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7%(110/115),对照组为94.8%(109/1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为100.0%(115/115),高于对照组(93.0%,107/11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观察组穿刺术中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穿刺点均无渗液发生,对照组4例(3.5%)有少量渗液(P=0.122)。结论 采用钝性扩皮送鞘行PICC置管可明显提高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减轻患者术中疼痛,降低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司司,于瀛,许奕,黄清海,洪波,方亦斌,赵瑞,李强,刘建民
2021, 42(8):927-93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27
摘要:目的 探讨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安全性、有效性,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0例Barrow A型TCCF患者资料。评估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结果,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评估预后。结果 50例TCCF患者中男27例(54%)、女23例(46%),年龄为17~78岁,平均年龄为(45±1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突眼、球结膜充血、眼球活动受限、颅内杂音等)。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46例(92%)瘘口消失,4例(8%)瘘口少量残留;术后患者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2例(4%)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间4(2~9)个月,随访期间复查造影示所有患者瘘口均完全消失,除3例遗留视力障碍、1例遗留眼肌麻痹症状外,余患者症状均消失。结论 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TCCF安全、有效,是治疗TCCF的理想方式之一。
2021, 42(8):932-93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32
摘要:目的 探讨国产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招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行CT引导下国产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的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共23例。记录冷冻消融术中的影像学信息、不良反应、术后复发和死亡情况,评价国产靶向刀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肿瘤消融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无进展生存期和1年总生存率。结果 23例患者中21例在国产靶向刀冷冻消融术中冰球完全覆盖肿瘤,2例为不完全覆盖,完全消融率为91.3%(21/23)。23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2.0(7.0,12.0)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95.7%(22/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肿瘤长径之和、肿瘤并发症均与靶向刀冷冻消融术后无进展生存有关(P均=0.02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之和与肿瘤并发症是靶向刀冷冻消融术后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23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3例患者出现少量腹水,2例出现少量咯血,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安全、有效。
2021, 42(8):937-940.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37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交叉韧带重建治疗痛风性膝前交叉韧带病理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22例痛风性膝前交叉韧带病理性损伤并行关节镜下重建治疗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符合痛风诊断标准,有膝关节红肿、疼痛和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MRI检查提示前交叉韧带连续性消失或模糊。通过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对膝关节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术前及术后评分的比较。结果 2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为(32.4±5.1)岁。左侧病变10例、右侧病变12例。22例患者术后均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随访时间为3~48个月。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患者的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1、3、6、12个月的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痛风性膝前交叉韧带病理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2021, 42(8):941-94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41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送检的615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分离、鉴定病原菌,并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707株非重复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93株(83.9%),革兰阳性菌114株(16.1%);构成比占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1株,24.2%)、肺炎克雷伯菌(147株,20.8%)和鲍曼不动杆菌(97株,13.7%)。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3.3%(57/171)和30.6%(52/17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2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为16.3%(24/147);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均为85.6%(83/9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89.4%(76/85),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32.9%(28/85)。结论 我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中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容忽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和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21, 42(8):945-948.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45
摘要:目的 探讨睡前觉醒程度在军校学员睡前使用手机与主观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以整群抽样法,采用自编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睡前觉醒量表(PSAS)对某军校565名学员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Bootstrap法检验睡前高觉醒在军校学员睡前使用手机与主观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553份,有效率为97.88%。553名军校学员中81.56%(451名)的学员大部分时间或总是在睡前使用手机。睡前使用手机情况与PSQI量表总分和PSAS总分均呈正相关(r=0.255,P<0.01;r=0.216,P<0.01)。睡前高觉醒在睡前使用手机与主观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86%(P<0.01)。结论 睡前高觉醒在军校学员睡前使用手机与主观睡眠质量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2021, 42(8):949-95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49
摘要:目的 了解近5年干细胞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现状,为相关领域学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干细胞基础研究部分,于2020年5月15日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5年至2020年干细胞相关文献,选择该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及热点论文共计1 954篇,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和聚类分析。干细胞临床研究部分,于2020年5月23日检索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利用Excel 2007进行汇总整理。结果 在基础研究方面,“表达”“分化”“多能干细胞”“T细胞”和“祖细胞”为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并聚类为“胚胎干细胞”“肿瘤干细胞”“抗宿主病”“细胞来源外泌体”“骨组织工程”“克隆性造血”和“创伤性脑损伤” 7个主题。在临床研究方面,检索到全球有5 506项干细胞相关临床试验,其中我国有482项。全球已批准上市的干细胞产品有18个,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主,国内干细胞产品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国内已完成备案的73项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中约2/3(49项)为间充质干细胞相关项目,33项(45.2%)涉及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疾病类型主要有银屑病、狼疮性肾炎、急性心肌梗死、骨关节炎等。结论 对于干细胞研究热点和7个热点主题领域应予以关注。无论是全球已上市的干细胞产品,还是国内开展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均以间充质干细胞居多。
2021, 42(8):957-958.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57
摘要:
2021, 42(8):959-960.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8.095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