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42(9):961-96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0961
摘要:炎性动脉瘤是指一类与动脉炎症疾病相关的动脉瘤,多由风湿免疫性疾病所致。炎性动脉瘤发生率低,症状隐匿,治疗方法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创伤等导致的动脉瘤迥异,故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临床遇到年轻的动脉瘤患者伴发热、贫血、乏力、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及临床炎性指标如红细胞沉降率、CRP等增高时,应高度警惕炎性动脉瘤可能。本文系统介绍了风湿免疫性疾病并发炎性动脉瘤的概念和发病情况,以备临床医师查阅、参考。
2021, 42(9):967-97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0967
摘要:目的 比较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和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16日至2019年6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7例初诊F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接受含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55例接受传统化疗方案(单纯化疗组)。按FLIPI和FLIPI2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 107例F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25~77)岁,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83.8%和74.9%。FLIPI评分低危(评分0~1分)、中危(评分2分)、高危(评分≥3分)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91.7%、72.0%和50.4%(χ2=14.274,P<0.001); FLIPI2评分低危(评分0~1分)、中危(评分2分)、高危(评分≥3分)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86.8%、64.4%和39.0%(χ2=16.67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根据FLIPI2预后评分模型分组,5年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97,P<0.01);在单纯化疗组,根据FLIPI预后评分模型分组,5年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2,P=0.003)。在年龄≤60岁组,根据FLIPI和FLIPI2评分分组,低、中和高危组患者的5年PF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且年龄≤60岁组,仅FLIPI2可对FL患者进行良好的危险分层,低、中和高危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95.2%、87.5%和50.0%(χ2=13.989,P<0.001)。结论 利妥昔单抗时代,FLIPI2相比FLIPI可对FL患者进行更好的危险分层,年龄不再是影响FL患者PFS的因素。
2021, 42(9):975-980.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0975
摘要:目的 研究性别决定区Y框4(SOX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挖掘肿瘤基因公共数据库,研究SOX4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差异表达,分析SOX4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SOX4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索肝细胞癌中SOX4基因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结果 SOX4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且与肝细胞癌的肿瘤分期和肿瘤大小有关(P<0.01,P<0.05)。SOX4低表达组肝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均长于SOX4高表达组患者(P均<0.01),且在不同的肝细胞癌分期亚组中均呈现相同的预后趋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OX4基因表达水平是肝细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SOX4基因主要通过调控DNA复制、肌醇需求酶1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有丝分裂细胞周期阻滞、肿瘤蛋白p53活性和Wnt信号通路等在肝细胞癌中发挥致癌基因作用。结论 SOX4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与肝细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2021, 42(9):981-987.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0981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放疗对中晚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监测、流行病学与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1 694例中晚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信息,将患者分为术后放疗组与术后未放疗组。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与亚组分析。结果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术后放疗组患者的预后较术后未放疗组患者好(P<0.05)。log-rank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种族、婚姻状况、肿瘤TNM分期、T分期、N分期、肿瘤原发部位、肿瘤最大径及是否接受化疗和术后是否接受放疗是中晚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1),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肿瘤最大径、是否接受化疗及术后是否接受放疗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除N0期患者(P>0.05)外,年龄≤70岁与>70岁、不同T分期、有淋巴结转移(N1~N3期)、肿瘤最大径≤5 cm与>5 cm、接受化疗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均能从术后辅助放疗中获益(P均<0.01)。结论 对于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放疗患者的预后较未接受放疗者好。
2021, 42(9):988-99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0988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后出现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18例接受PCI治疗后服用替格瑞洛的ACS患者,根据呼吸困难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组和未发生呼吸困难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在前瞻性研究中选择2020年1月至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PCI术后服用替格瑞洛的ACS患者367例,根据回顾性研究结果并参照临床指南将患者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LDL-C<2.6 mmol/L)和高LDL-C组(LDL-C≥2.6 mmol/L),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结果 回顾性研究的418例ACS患者中71例(17.0%)发生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与未发生呼吸困难组相比,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组的出血事件更多[23.9%(17/71)vs 10.1%(35/347),P=0.001]、LDL-C水平更高[(2.54±0.88)mmol/L vs(2.32±0.81)mmol/L,P=0.0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事件(OR=3.128,95%CI 1.613~6.065,P=0.001)、LDL-C升高(OR=1.451,95%CI 1.071~1.964,P=0.016)是PCI术后ACS患者发生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的367例ACS患者中64例(17.4%)发生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高LDL-C组患者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发生率高于低LDL-C组[23.4%(33/141)vs 13.7%(31/226),P=0.018],同时两组在吸烟史、PCI史、心肌梗死史、超敏CRP、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射血分数、植入支架数目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是PCI术后ACS患者发生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独立预测因素(OR=2.695,95%CI 1.236~5.878,P=0.013)。结论 PCI术后服用替格瑞洛的ACS患者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为17.4%(64/367),血清LDL-C≥2.6 mmol/L的PCI术后ACS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后呼吸困难发生率更高,吸烟史是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独立预测因素。
2021, 42(9):997-1002.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0997
摘要:目的 分析半月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曲马多使用情况,为后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的126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前1个月内是否服用曲马多将患者分为曲马多使用组(33例)与曲马多未使用组(93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曲马多的使用情况及随访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第一临床诊断、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围手术期非甾体抗炎药(NSAID)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曲马多未使用组患者相比,曲马多使用组患者有术后3、6个月继续服用该药的风险(OR=3.294,95%CI 1.383~7.846;OR=2.795,95%CI 1.037~7.534)。术后1个月,29例单纯接受半月板手术者中,曲马多使用组继续使用率为100.0%(8/8),曲马多未使用组为76.2%(1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74例接受膝关节手术操作<3项的患者曲马多使用率为90.5%(67/74),52例手术操作≥3项者的曲马多使用率为100.0%(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曲马多使用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曲马多的处方量高于曲马多未使用组(P=0.004),但两组术后3、6个月内曲马多的处方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15/126),曲马多使用组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较曲马多未使用组高[21.2%(7/33)vs 2.2%(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服用曲马多和NSAID的患者胃肠道不适、消化道溃疡、过敏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稍高于单纯服用NSAID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前服用曲马多患者术后1个月内再次服用该药的风险较术前未服用者高。膝关节镜术中接受操作项目越多的患者术后镇痛可能会依赖更多曲马多,但长期服用曲马多存在胃肠道不适等风险。
2021, 42(9):1003-1008.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03
摘要:目的 研究长时间水下模拟运载后潜水员作业能力的变化及规律。方法 在水舱内模拟长时间水下运载环境,利用工效学测试工具分别测定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情绪调控能力、思维能力、视觉反应能力、触觉反应能力及手动作业能力在不同水下运载时间(0.5、1、2、3、4、5 h)后的变化。结果 长时间水下模拟运载后,上述测试的作业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模拟运载<3 h,作业能力下降并不明显;在模拟运载≥3 h后,作业能力明显下降且呈加速下降的趋势,与模拟运载0.5 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长时间水下模拟运载潜水员的作业能力呈进行性下降,其中水下3 h运载为当前运载条件下的极限。
2021, 42(9):1009-101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09
摘要:目的 通过BioID-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一种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筛选系统,并采用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法验证与Yes相关蛋白1(YAP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方法 构建YAP1-BirA*融合表达质粒,将质粒转染进293T细胞后,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50 μmol/L生物素,继续培养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质。利用YAP1特异抗体,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YAP1-BirA*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HRP偶联的亲和素检测细胞内蛋白质被生物素标记的水平。通过亲和素磁珠对细胞内生物素化的蛋白质进行亲和纯化,多次洗涤去除亲和素磁珠上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后对亲和素磁珠纯化的蛋白质进行溶解。取40 μg总蛋白行SDS-PAGE,然后采用蛋白质银染试剂盒对凝胶中的蛋白质进行染色,确定亲和素磁珠对生物素化蛋白的纯化效果。用非标记定量质谱法鉴定生物素化的蛋白质。针对鉴定得到的蛋白质,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生物素化的SMAD家族成员3(SMAD3)进行验证。通过YAP1的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法确定SMAD3能否与YAP1相互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YAP1-BirA*融合表达质粒,该质粒在293T细胞中能够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在生物素存在的情况下,YAP1-BirA*融合蛋白能够利用生物素标记细胞内与YAP1-BirA*融合蛋白邻近的蛋白质。在细胞裂解后,这些在细胞内被生物素标记的蛋白质能够被偶联亲和素的磁珠纯化,经过多次洗涤,能够富集生物素标记的蛋白质。质谱鉴定显示,能够获得细胞内与YAP1在空间上相互靠近的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证明SMAD3蛋白能与YAP1相互作用。结论 BioID-质谱联用方法是一种能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筛选的简单、高效技术,与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法联合使用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体系。
2021, 42(9):1015-1020.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15
摘要:目的 观察以小剂量西罗莫司为主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59例(男44例、女15例)接受三联免疫抑制剂(霉酚酸制剂/咪唑立宾+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剂量的同时加用小剂量西罗莫司(初始剂量0.5 mg/d,目标血药浓度为2~4 ng/mL),转换为四联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记录西罗莫司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血药浓度的变化,分析药物转换前后血肌酐、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59例患者均完成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转换,至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调整完成时,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4.74±1.62)ng/mL;其中53例实现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血药浓度降低,降低比例为(37.00±19.00)%。调整治疗后,患者血肌酐水平降低[(111.53±24.87)μmol/L vs (148.88±27.64)μmol/L,P<0.01),甘油三酯水平[(1.93±1.08)mmol/L vs (1.89±0.77)mmol/L,P>0.05]和胆固醇水平[(5.30±1.39)mmol/L vs (4.96±1.19)mmol/L,P>0.05]变化不明显。将59例患者分为早期转换组(肾移植术后1~23个月转换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n=44)和晚期转换组(术后32~159个月转换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n=15),早期转换组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比例高于晚期转换组[77.27%(34/44)vs 40.00%(6/15),P<0.05];早期转换组血肌酐水平较转换前降低[(106.41±19.78)μmol/L vs (151.43±28.68)μmol/L,P<0.05],晚期转换组血肌酐水平降低不明显[(126.53±32.18)μmol/L vs (141.40±24.76)μmol/L,P>0.05]。结论 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同时增加小剂量西罗莫司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显著改善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且不会增加血脂异常不良反应,并且对于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更好。
2021, 42(9):1021-103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21
摘要:目的 揭示国内外转化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为我国相关机构开展转化医学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分别以“translational medicine”和“转化医学”为主题词,检索国内外2001-2020年转化医学领域相关文献。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国内外转化医学研究热点相对吻合,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转化医学理念与发展模式、肿瘤诊断与精准治疗、干细胞转化研究、3D生物打印与组织工程、精准医学与基因组学5个方面,其中3D生物打印与组织工程、组学数据分析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趋势。国外研究成果以研究型为主,主要研究内容为肿瘤、干细胞、组织工程、基因组学;而我国研究成果以综述型居多,研究主题侧重探讨转化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转化医学平台建设及协作机制等。结论 目前国内外涉及转化医学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从总体发展趋势看,我国转化医学研究在发展水平上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精准医疗、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我国转化医学应借助创新技术加强资源整合与多方协作,加快技术转化,搭建起基础和临床沟通的桥梁。
2021, 42(9):1032-103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32
摘要:基质交感分子1是新近发现的位于内质网膜上的Ca2+感受器,是一种与细胞Ca2+内流有关的跨膜蛋白。它作为钙库操纵性Ca2+内流过程中的重要调控蛋白,在非兴奋细胞Ca2+稳态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国内外研究证实基质交感分子1在肿瘤、炎症、免疫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基质交感分子1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简述其潜在的基础研究与临床价值。
2021, 42(9):1037-1043.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37
摘要:脊髓损伤在临床医疗中倍受关注。作为一种致残率极高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脊髓损伤可以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和自主功能障碍。目前仍未发现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作为物理治疗的一种方式,可非侵入性地传输能量,被应用于骨折愈合、肌肉损伤及组织修复等过程中。实验研究发现LIPUS可在脊髓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层面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2021, 42(9):1044-105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44
摘要:随着胸部CT筛查的普及,肺外周、纵隔病灶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为了提高传统支气管镜的诊断率,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是一种同时结合了支气管镜和超声的微创诊疗技术,可以提供气道壁和支气管树邻近结构的超声图像及实时引导活检,类型主要包括凸探头式支气管腔内超声(CP-EBUS)和径向微探头导管支气管腔内超声(RP-EBUS)。CP-EBUS主要应用于大气道及肺中央型病变,在肺癌纵隔分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P-EBUS综合导引技术主要用于诊断肺周围型病变,此外EBUS也可用于一些肺外毗邻脏器疾病的微创诊断和治疗。EBUS具有风险低、诊断良恶性病灶灵敏性高、重复性好等优势,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不断发展。本文就EBUS的发展史和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2021, 42(9):1052-1055.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52
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及我国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国内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发生率和检出率逐年上升。CSP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孕妇生命。CSP的准确诊断、及时处理将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挽救孕妇生命,保存女性生育功能。MRI对CSP的诊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其不仅可以实现对CSP的准确诊断,还可以通过MRI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就MRI对CSP的诊断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1, 42(9):1056-106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56
摘要:军人在执行危险任务时会经历急性应激反应并伴随短暂的功能受损,这不仅危害整个团队的安全,还容易导致战斗任务失败。然而,从事战斗应激控制的心理卫生分队距离战斗任务现场尚有距离,难以在第一时间提供心理援助。为了填补这一空缺,以色列军队开发了只有5个步骤的干预(YaHaLOM),适用于普通士兵在战斗现场对伤员进行即时的心理救援。YaHaLOM是建立在6C模型的基础上,6C模型强调激发伤员的认知交流,以及将伤员无助被动的感觉转变为主动有效应对的感觉。YaHaLOM具备操作简单、明确和培训成本低等优势,其有效性也得到了初步验证,对我军的战斗应激控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021, 42(9):1062-106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62
摘要:目的 评价在真实世界中达格列净对于糖尿病肾病(DK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达格列净治疗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DKD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达格列净对DKD患者血糖、血压、体重、血脂、尿蛋白量、肾功能的影响,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84例DKD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47±8.87)岁,男性56例(66.7%),糖尿病病程8(3,17)年,合并肥胖及超重者35例(41.7%),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47例(56.0%),高血压69例(82.1%),24 h尿蛋白定量为3 100(700,9 100)m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为87.1(49.7,108.2)mL/(min·1.73 m2)。在随访过程中,共有12例(14.3%)患者停用达格列净(男4例、女8例)。女性更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17.9%(5/28)vs 1.8%(1/56);OR=11.96,95%CI 1.32~108.07,P=0.007]。随访12个月后DKD患者的体重(P=0.02)、BMI(P=0.02)、收缩压(P=0.04)、每日胰岛素总量(P<0.01)、空腹血糖(P<0.01)、糖化血红蛋白(P<0.01)、24 h尿蛋白定量(P=0.05)均下降。结论 真实世界的观察性数据支持达格列净对DKD的治疗效果较好且相对安全。
2021, 42(9):1067-107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67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 收集我科收治的3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继发抗NMDAR脑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岁9个月、10岁和4岁。结果 3例患儿均表现为抽搐起病,伴意识改变、行为异常,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均为阳性。3例患儿予抗病毒及对症处理后病情均有好转,但分别于病程1周至1个月后病情再次加重,脑脊液NMDAR抗体均呈阳性。经积极对症治疗后,2例患儿恢复较好,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可发展至抗NMDAR脑炎,动态检测NMDAR抗体有助于早期识别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生,从而进行早期干预。
2021, 40(9):1072-1076.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72
摘要:目的 探讨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AAIV)在小儿喉乳头状瘤摘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时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19年诊断为喉乳头状瘤且术中实施AAIV患儿的麻醉记录,共计27例。从病历资料中提取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诊断、体重、身高、血红蛋白水平、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数据建立理论计算模型,计算模型患儿实施AAIV期间耐受呼吸暂停和CO2蓄积的理论数值,并与现有文献报道进行比较。结果 麻醉和复苏期间未记录到严重缺氧、苏醒延迟等相关并发症,所有患儿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经计算,模型患儿可耐受呼吸暂停时间为247~360 s(4.12~6.00 min),其间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理论上可达74.26 mmHg(1 mmHg=0.133 kPa)。数据库检索文献报道呼吸暂停的时限平均值为224~292 s(3.73~4.87 min),平均动脉血CO2分压(PaCO2)或PETCO2位于70 mmHg以内。模型计算数据与现有文献报道的临床经验数据接近但不完全一致。结论 AAIV用于小儿喉乳头状瘤摘除术具有相应的理论支持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存在发育不良、呼吸道感染等影响通气储备功能的患儿,建议以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5%为恢复通气的指征,同时应时刻警惕发生CO2蓄积。
2021, 42(9):1077-1078.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77
摘要:
2021, 42(9):1079-1081.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79
摘要:
2021, 42(9):1082-1084. DOI: 10.16781/j.0258-879x.2021.09.108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