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43(10):1113-111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108
摘要:2020年,欧洲预防心脏病学协会明确提出了以运动康复为主的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大家行动起来。本文从冠心病运动康复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运动康复减少冠心病并发症、各国运动康复指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运动康复的实施4个维度探讨冠心病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的现状和将来,以期为研究和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2022, 43(10):1120-112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113
摘要:虽然代谢综合征(MetS)及其危险因素的管理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但由此引起的心肺耐力变化却往往被忽视。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检测心肺耐力的金标准。CPET在评估MetS患者心肺耐力、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评价临床干预效果及帮助判断疾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存在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CPET或可作为随访过程中辅助诊断MetS的一个有力的筛查工具。更多相关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值得继续开展,为CPET在MetS中的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王政,李佳佳,焦昆立,严健华,Alice Ym JONES,韩甲,孟舒
2022, 43(10):1126-113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089
摘要:目的 编制国内首个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体力活动阻碍量表,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并使用本量表探究PCI后患者体力活动阻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通过国内外多学科专家讨论设计形成量表。经预测调整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随机选取45例接受过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量表条目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量表重测信度;在此基础上纳入189例接受过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量表效度分析,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合并症数量是否为影响体力活动参与的因素。结果 本量表共20个条目,从生物、心理、社会3个维度体现患者体力活动阻碍情况。信度研究纳入42例患者,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15,生物、心理、社会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5、0.881和0.833;量表总体ICC为0.877(95% CI 0.782~0.932),生物、心理、社会维度ICC分别为0.710(95% CI 0.521~0.833)、0.798(95% CI 0.654~0.886)、0.821(95% CI 0.691~0.900)。效度研究纳入189例患者,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2%;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区分效度理想。189例患者年龄为(66.69±8.70)岁,生物、心理和社会维度得分分别为(18.95±4.34)、(24.63±6.38)和(11.49±3.65)分,总得分为(55.07±11.68)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I后患者的合并症数量与其体力活动阻碍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s=0.189,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3个及以上合并症的PCI后患者体力活动阻碍得分高于无合并症、有1个或2个合并症的患者(P=0.01、0.03、0.05)。结论 冠心病PCI后体力活动阻碍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价PCI后人群体力活动阻碍的测量工具,为临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合并症数量越多的患者体力活动阻碍越大,存在3个及以上合并症的PCI后患者的体力活动阻碍程度最高,是临床宣教的重点干预群体。
王政,李佳佳,焦昆立,严健华,张婷婷,俞莞琦,陈楠,高玙,韩甲,孟舒
2022, 43(10):1135-114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126
摘要:目的 探究6周线上监督运动干预对不同类型冠心病(CAD)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两组共2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CAD患者,其中非心肌梗死组1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1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填写心脏康复问卷或量表,并行血液生物化学检测、运动功能测试和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心血管内科医师的指导下,由治疗师每日定时线上监督患者进行运动。运动方案包含下肢抗阻训练与有氧运动。抗阻训练为坐站运动,每天2次,每次2~3组,每组20~30个;有氧训练为快步走,每天1次,每次30~60 min,按需间断休息。训练强度均为达到无氧阈对应的心率或自我疲劳感觉分级量表得分为13分。6周线上监督运动干预后,复测各指标并分析组内变化差异。结果 全部患者均按时间节点完成复测,未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6周线上监督运动干预后,非心肌梗死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冠心病教育问卷、体力活动阻碍量表得分均较干预前改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班杜拉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均<0.05);非心肌梗死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6 min步行试验、坐站起立走测试、5次坐站测试、30 s坐站测试、1 min坐站测试均较干预前改善(P均≤0.05);非心肌梗死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均较干预前下降(P均<0.01)。CPET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陈旧性心肌梗死组6周线上监督运动干预后的摄氧量与功率比值[(8.44±0.93)mL/(min·W) vs (9.05±0.77 mL/(min·W),P<0.01]、每搏摄氧量[(9.85±1.91)mL vs (10.65±1.83)mL,P=0.01]、最大代谢当量(MET)值[(4.92±0.74)MET vs (5.22±0.76)MET,P=0.05]均提高,而非心肌梗死组上述指标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6周线上监督运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不仅能显著增强非心肌梗死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疾病认知与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也能改善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血脂水平,且该干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心肺功能。
2022, 43(10):1143-114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07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早期康复训练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2月至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脏ICU收治的102例AMI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入院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活动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48 h)和非早期活动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48 h),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康复治疗数据,记录早期活动的不良事件及阻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MI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下床活动时间的预测价值。结果 102例AMI患者中,101例在出院时成功下床活动,其中62例归入早期活动组,39例归入非早期活动组。与早期活动组相比,非早期活动组患者年龄更大,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GRACE)评分更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前壁心肌梗死占比更高,吸烟者占比更高,合并肾脏疾病和高脂血症者占比更高,辅助治疗措施应用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GRACE评分和低LVEF是影响早期下床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60,95% CI 0.939~0.981,P<0.001;OR=1.139,95% CI 1.038~1.251,P=0.006)。ROC曲线分析显示GRACE评分可作为AMI患者能否早期下床活动的预测因子(AUC=0.833,95% CI 0.742~0.924,P<0.001),其最佳临界值为167分(灵敏度为0.650,特异度为0.986)。结论 对AMI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级并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安全、可行,GRACE评分和LVEF可作为判断能否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有效指标。
2022, 43(10):1149-115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341
摘要:目的 调查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睡眠质量、正念注意觉知水平、运动耐力水平,探讨正念注意觉知水平在睡眠质量与运动耐力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93例PCI后冠心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正念注意觉知水平及睡眠质量,采用CPET结果的最大摄氧量(VO2 max)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9份。89例患者MAAS得分为65.00(60.50,70.50)分,PSQI得分为8.00(6.00,9.00)分,VO2 max为(1 203.29±368.12)mL/min。患者PSQI得分与VO2 max呈负相关(rs=-0.482,P<0.01),MAAS得分与PSQI得分呈负相关(rs=-0.402,P<0.01),MAAS得分与VO2 max呈正相关(rs=0.454,P<0.01);女性患者及罹患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个变量间的相关性更强(|rs|均>0.5,P均<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PCI后冠心病患者正念注意觉知水平在睡眠质量与运动耐力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23.802,95% CI -46.461~-7.27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5.29%。结论 PCI后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对运动耐力有直接预测作用,正念注意觉知水平在睡眠质量与运动耐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022, 43(10):1155-116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128
摘要:目的 利用野生型(WT)小鼠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敲除(Nrf2KO)小鼠构建2型糖尿病(T2DM)模型,探究Nrf2基因对T2DM小鼠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雄性Nrf2基因敲除小鼠及同龄雄性WT小鼠构建T2DM小鼠模型,并随机分成Nrf2基因敲除小鼠T2DM造模组(Nrf2KO+T2DM组)、Nrf2基因敲除小鼠对照组(Nrf2KO组)、WT小鼠T2DM造模组(T2DM组)、WT小鼠对照组(WT组),每组10只。分析小鼠生理体征及24 h饮水与排尿量。提取小鼠膀胱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分析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T2DM组小鼠体重、膀胱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饮水量及24 h排尿量均高于WT组(P均<0.05),提示T2DM小鼠模型建立成功。T2DM组小鼠膀胱组织中细胞核Nrf2和总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WT组(P均<0.05)。Nrf2KO+T2DM组膀胱组织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 3及氧化应激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丙二醛、活性氧均高于WT组、Nrf2KO组和T2DM组(P均<0.05),抗氧化应激分子还原型辅酶/醌氧化还原酶1和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均低于WT组、Nrf2KO组和T2DM组(P均<0.05),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低于WT组、Nrf2KO组和T2DM组(P均<0.05),而神经生长因子前体表达高于WT组、Nrf2KO组和T2DM组(P均<0.05)。结论 Nrf2通路受到抑制后T2DM小鼠可出现氧化应激调节失衡、膀胱相关神经组织病变和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T2DM小鼠膀胱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
2022, 43(10):1163-116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366
摘要: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腹部CT平扫图像的小胰腺癌(肿瘤最大径≤2 cm)辅助诊断工具。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06例小胰腺癌患者和268例胰腺正常者的影像学资料,并按时间顺序分成训练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43例小胰腺癌患者和188例胰腺正常者)和验证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3例小胰腺癌患者和80例胰腺正常者)。由2位影像医学科医师通过nnU-Net自动分割模型在腹部CT平扫图像上对胰腺整体进行自动勾画,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依次采用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ROC曲线进行特征的降维和选择,构建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XGBoost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价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 206例小胰腺癌的大小为(1.69±0.77)cm。在训练集中,XGBoost预测模型诊断小胰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9、0.92、0.97、0.91和0.98;在验证集中,AUC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9、0.94、0.96、0.93和0.97。DCA分析提示患者可从该模型中受益。结论 基于对腹部CT平扫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构建的XGBoost预测模型能准确鉴别小胰腺癌患者和胰腺正常者,有望成为筛查小胰腺癌的辅助工具。
2022, 43(10):1170-117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508
摘要:目的 评估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单节段PELD治疗的9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rLDH将其分为rLDH组和非rLD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影像学数据和手术参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ELD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PELD治疗后rLDH的发生率为6.05%(57/942)。rLDH组与非rLDH组年龄、性别、BMI、当前吸烟情况、腰痛持续时间、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椎间盘突出类型、小关节退变分级、手术时间和下床行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LD后rLDH的发生可能与年龄、性别、BMI、当前吸烟情况、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手术时间和下床行走时间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1.210,95% CI 1.145~1.279,P<0.001)、男性(OR=0.396,95% CI 0.174~0.889,P=0.027)、BMI较大(OR=1.363,95% CI 1.201~1.547,P<0.001)、从事重体力劳动(OR=8.804,95% CI 3.069~25.257,P=0.003)和较早下床行走(OR=0.744,95% CI 0.685~0.809,P<0.001)是PELD后rLDH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较大、男性、较大的BMI、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较早下床行走是PELD后rLDH的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以预防rLDH的发生。
2022, 43(10):1176-118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472
摘要:目的 探讨单节段L4/5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时完全复位对临床疗效及矢状位力线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因L4/5腰椎退行性滑脱症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对滑脱行完全复位随机选取完全复位者35例和部分复位者3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影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滑脱程度,以及术前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矢状位偏移距(SVA)、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完全复位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部分复位组[(230.1±67.6)mL vs (182.5±56.3)mL],手术时间长于部分复位组[(176.4±35.2)min vs (152.6±23.4)min],滑脱矫形率高于部分复位组[(89.5±10.2)% vs (30.5±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TK、PT、SVA均减小,LL均增大。术后3个月,完全复位组SVA小于部分复位组[(26.5±21.2)mm vs (34.5±24.6)mm,P=0.012];末次随访时,完全复位组LL、PT和SVA均小于部分复位组[(45.3±5.9)° vs (48.2±6.3)°、(16.4±6.8)° vs (18.3±7.1)°、(26.8±23.2)mm vs (36.5±26.2)mm,P均<0.05]。末次随访时,完全复位组的VAS和ODI评分均小于部分复位组[(1.2±0.5)分vs(2.2±0.8)分、(14.5±4.5)分vs(20.9±6.4)分,P均<0.05]。结论 对于L4/5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而言,无论完全复位抑或部分复位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较之部分复位,完全复位的患者出血量相对较多、手术时间相对延长,但远期临床疗效较好,且能够保证更好的矢状位力线。
2022, 43(10):1181-118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002
摘要:IL-18属于IL-1家族,是一种多效性免疫调节因子。IL-18通过诱导γ干扰素发挥强烈的促炎作用,并与多种生殖相关妇科疾病存在关联。本文综述了IL-18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妇科生殖疾病的相关性,从子宫内膜容受性、卵泡发育、生殖免疫等方面探讨IL-18对女性生殖生理的影响。
朱清毅,张超,魏勇,王正,肖成武,沈露明,杨健,周铁,杨波,王林辉
2022, 43(10):1189-119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284
摘要:目的 探索经后腹腔单孔机器人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经后腹腔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7例,其中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例,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3例。记录所有患者肿瘤最大直径、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切口大小、围手术期并发症、病理诊断等资料。记录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前和出院前血肌酐、热缺血时间和切缘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采用经后腹腔途径。4例患者接受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例肿瘤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肿瘤最大直径1.2~3.3 cm;4例均为纯单孔手术,切口直径3.0~4.5 cm;手术操作时间50~96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3例患者接受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术前血肌酐分别为77、43、108 μmol/L;3例肿瘤均位于右侧,最大直径1.9~2.7 cm,R.E.N.A.L.评分分别为5P、4X、4P;2例采用纯单孔术式,切口分别为4.5、4.0 cm,1例增加一个12 mm辅助通道;手术操作时间52~150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热缺血时间22~30 min;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2例、切缘均为阴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围手术期未出现出血、漏尿、发热等并发症,出院前血肌酐分别为99、50、93 μmol/L。结论 采用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开展经后腹腔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2022, 43(10):1194-120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230
摘要:军事训练伤(MTI)是由军事训练直接导致的参训人员组织器官病理改变或功能障碍,是现阶段部队官兵常见的训练损伤类型。军事训练伤严重影响训练效率、参训人员职业健康和整体军事准备状态,是长期困扰部队官兵健康的难题。近年来,高频超声技术飞速发展,在肌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日益凸显,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军事训练伤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就高频超声在军事训练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军官兵训练伤防治提供借鉴。
2022, 43(10):1201-120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141
摘要:目的 分析替诺福韦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人群中导致肾损伤的高危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该药物。方法 利用Rbase医院合理用药内网系统,检索出2017年5月23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亭院区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片的CHB患者共1 278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得197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对照组(143例)和肾损伤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BM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TDF导致CHB患者肾损伤的高危因素。结果 肾损伤组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基线eGFR低于对照组(P均<0.01)。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基线eGFR与TDF导致肾损伤有关(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大(OR=1.98,P=0.002)、高血压(OR=3.94,P=0.001)、基线eGFR低(OR=0.93,P<0.001)是TDF导致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60岁的CHB患者服用TDF后发生肾损伤的风险是年龄<40岁CHB患者的5.62倍(OR=5.62,P=0.001)。结论 肾功能损害是TDF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基线eGFR偏低的CHB患者服用TDF后更容易发生肾损伤。
2022, 43(10):1206-121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404
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3)、p53、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1(HBME-1)、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V600E突变型(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PTC和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CK19、Gal-3、p53、TopoⅡ、Ki-67、CCND1和HBME-1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PCR检测BRAFV600E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TC组织中CK19、Gal-3、TopoⅡ、CCND1、HBME-1和BRAFV600E阳性表达率[97.0%(97/100)、98.0%(98/100)、56.0%(56/100)、95.0%(95/100)、66.0%(66/100)、75.0%(75/100)]高于甲状腺良性组织[45.0%(18/40)、20.0%(8/40)、15.0%(6/40)、55.0%(22/40)、25.0%(10/40)、12.5%(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8种标志物单独用于PTC的诊断时,CK19、Gal-3的灵敏度最高(97.0%、98.0%),Gal-3的准确度最高(92.9%);3种标志物联合应用并以其中任意2种阳性作为阳性判断标准时,CK19、Gal-3、HBME-1组合检测PTC的准确度最高(96.4%),其次为BRAFV600E、CK19、Gal-3组合(91.4%)。结论 CK19、Gal-3、TopoⅡ、CCND1、HBME-1、BRAFV600E是诊断PTC的重要标志物,这些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对形态不典型PT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进行鉴别。
2022, 43(10):1211-121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986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得分和脑电额叶α频段的变化,探讨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抑郁群体大学生正负性情绪和额叶α频段偏侧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处于轻度和中度抑郁情绪状态的在校大学生38名,采用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19人)和对照组(19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进行20 min的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照组静坐20 min。于干预后间隔1周,再次采用SDS测试被试的抑郁评分。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即刻,采用PANAS测试两组被试的情绪状态,采用脑电地形图仪采集被试静息状态下额叶α频段功率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被试PANAS得分、SDS得分和额叶α频段总功率及偏侧化的变化。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被试干预后SDS得分下降,正性情绪得分增高,负性情绪得分降低(P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干预前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被试干预后右额叶α频段总功率值增高(P<0.05),额叶α频段偏侧化均得到改善(P均<0.05);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干预后左、右额叶α频段总功率值均增高(P均<0.05),但额叶α频段偏侧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及额叶α频段偏侧化。
2022, 43(10):1217-122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190308
摘要:目的 利用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雌性SD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并考察不同给药方式的塞来昔布对RA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模型组(n=6),低、中、高剂量模型组分别用0.05、0.1、0.2 mL CFA(10 mg/mL)于大鼠右后肢足跖部注射诱导构建RA模型,筛选出合适的剂量。另取24只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塞来昔布口服组、塞来昔布注射组(n=6),后3组利用最佳致炎剂量CFA建立RA模型。塞来昔布口服组给予市售塞来昔布胶囊,每天灌胃1次,每次20 mg;塞来昔布注射组给予用原料药配制的塞来昔布混悬液,每周于大鼠右后肢足跖部注射给药1次,剂量20 mg/kg。测量各组大鼠足容积,并进行临床评分。通过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3种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浓度,取大鼠踝关节组织进行H-E染色以观察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在雌性SD大鼠中,足跖部注射0.1 mLCFA(10 mg/mL)可较好地模拟RA中度炎症反应,注射CFA后逐渐出现足爪红肿,全身临床评分及足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有升高,炎症高峰期在免疫后19 d。塞来昔布口服组和注射组足容积较模型对照组减小(P均<0.05),全身临床评分及足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均<0.01),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均<0.05),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均较模型对照组减轻;其中塞来昔布注射组的全身临床评分及足部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口服组(P均<0.05),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轻于口服组。结论 足跖部注射0.1 mL CFA(10 mg/mL)可致SD雌性大鼠中度炎症反应,能较好地模拟RA的病理过程。每周经足跖部注射1次塞来昔布混悬液对模型大鼠RA的疗效优于每天口服1次塞来昔布。
2022, 43(10):1222-122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275
摘要:
2022, 43(10):1225-122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137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