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3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2, 43(11):0-0.

      摘要 (676) HTML (0) PDF 431.71 K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封控区域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与规范

      2022, 43(11):1229-123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602

      摘要 (924) HTML (110) PDF 1.16 M (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每周3次往返医院常规行血液透析治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区域封控情况下,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与规范,提出治疗关口前移、血液净化专项人才储备方案和人员动态气泡式管理模式,落实动态防疫防控策略、病区精准化管理和突发闭环管理等工作。在完善血液透析中心工作的同时,建议强化多中心协作以构建市级血液透析网格化管理体系,探索终末期肾病不同透析治疗模式,以满足疫情暴发区域封控情况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需求及安全管理。

    • >专题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Ⅵ)
    • 组胺受体拮抗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2, 43(11):1234-123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576

      摘要 (1095) HTML (178) PDF 1.11 M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造成全球大流行,迫切需要找到控制感染和改善症状的方法。同源建模研究及临床分析均提示组胺受体拮抗剂对治疗COVID-19有广阔前景。本文介绍了组胺H1受体拮抗剂联合阿奇霉素,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单独或联合阿司匹林,以及H1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COVID-19的研究进展。本文还介绍了组胺受体拮抗剂在COVID-19治疗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组胺受体拮抗剂在COVID-19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感染者不同部位样本核酸阴转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 43(11):1240-124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692

      摘要 (1716) HTML (84) PDF 1.02 M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感染者不同部位样本的核酸阴转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序贯检测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7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且基因测序确认病毒株为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患者的鼻咽拭子、痰液和肛拭子SARS-CoV-2核酸,比较不同部位样本核酸阴转时间。采用分层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不同部位样本核酸阴转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17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年龄为32.0(24.0,50.5)岁,男128例(59.0%)、女89例(41.0%);无症状感染者8例(3.7%)、轻型184例(84.8%)、普通型21例(9.7%)、重型3例(1.4%)、危重型1例(0.5%);接受莫努匹韦抗病毒治疗者70例(32.3%)。鼻咽拭子、痰液和肛拭子的SARS-CoV-2核酸阴转时间分别是13.0(11.0,17.0)、16.5(13.0,21.0)、10.0(5.3,11.0)d,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分型为普通型是鼻咽拭子标本核酸阴转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男性、合并基础疾病是痰液标本核酸阴转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男性是肛拭子标本核酸阴转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型为危重型是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阴转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和合并基础疾病是痰液核酸阴转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在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感染患者中,痰液标本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最长、肛拭子最短;男性、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痰液标本核酸阴转时间较长。

    • 上海某方舱医院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2022, 43(11):1247-125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527

      摘要 (1033) HTML (88) PDF 967.38 K (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某方舱医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以2022年4月4日至5月24日上海某方舱医院收治的621例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化的中医证候采集量表在入住方舱医院当天进行信息采集,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根据各症状的占比分析核心证候特点。根据患者的症状评分划分证候,比较不同证候患者的病程差异。结果 621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中30~49岁患者占比最高(49.76%,309/621);症状以咳嗽、咳痰最为常见,分别占62.32%(387/621)和68.12%(423/621),其他症状包括咽痛、鼻塞、流涕、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咳痰以白痰为主,流涕症状以流清鼻涕为主。从临床症状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核心的证候特点为寒疫袭肺夹湿夹毒。中医证候以瘟邪袭卫证占比最高,为40.10%(249/621);其次为热毒犯肺型(29.95%,186/621)和湿邪内阻型(17.55%,109/621),而气阴两虚型占比最低(7.73%,48/621)。气阴两虚型患者的病程较其他3个证候更长(P<0.05)。结论 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核心的中医证候特点为寒疫袭肺夹湿夹毒,以瘟邪袭卫证候最为常见,随着病程的延长有向气阴两虚型转化的趋势。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人肺的表达

      2022, 43(11):1251-125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124

      摘要 (761) HTML (99) PDF 1.65 M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人肺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表达,探讨ACE2在SARS-CoV-2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分析人体正常组织器官间ACE2的基因转录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原代人肺组织中不同解剖部位ACE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人肺中ACE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很低,主要表达于肺泡组织中的少量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而在血管内皮组织以及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等各级支气管组织中均未见表达。结论 ACE2在人肺中表达水平很低,主要表达于少量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明人肺具有引起SARS-CoV-2感染的ACE2分子基础,SARS-CoV-2在人肺中可能存在其他感染机制。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的社会及心理因素分析

      2022, 43(11):1257-126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269

      摘要 (1098) HTML (65) PDF 1014.54 K (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连续性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心理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治疗的277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分为3组:未透析组(102例)、血液透析(HD)组(108例)、腹膜透析(PD)组(67例)。对所有患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焦虑、抑郁情况,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人口学因素及心理因素对患者中断或延误治疗的影响。结果 3组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年龄分布、婚姻状况、职业、医保类型、照顾者类型、是否有迫切的住院需求及治疗延误或中断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5例PD组患者SAS平均得分为(38.15±15.83)分,其中无焦虑患者53例(81.5%)、轻度焦虑患者7例(10.8%)、中重度焦虑患者5例(7.7%);104例HD组患者SAS平均得分为(36.86±14.03)分,其中无焦虑患者81例(77.9%)、轻度焦虑患者18例(17.3%)、中重度焦虑患者5例(4.8%);两组的SAS平均分与焦虑严重程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5例PD组患者SDS平均得分为(53.42±13.30)分,其中无抑郁患者22例(33.8%)、轻度抑郁患者21例(32.3%)、中重度抑郁患者22例(33.8%);104例HD组患者SDS平均得分为(50.79±10.76)分,其中无抑郁患者36例(34.6%)、轻度抑郁患者56例(53.8%)、中重度抑郁患者12例(11.6%);两组的SDS平均分与抑郁严重程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PD、HD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焦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学历水平(OR=5.618,95% CI 2.136~14.776,P<0.01)、未婚(OR=6.916,95% CI 1.441~33.185,P=0.016)、离婚(OR=5.588,95% CI 1.442~21.664,P=0.013)、有迫切的住院需求(OR=8.655,95% CI 3.847~19.476,P<0.01)能正向促进维持性透析患者在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更好地保持治疗的连续性;而在未透析人群中未发现与治疗过程的中断或延误相关的社会人口学及心理因素(P>0.05)。结论 学历、婚姻状况、住院需求的迫切性均与慢性肾脏病维持性透析患者治疗的连续性相关。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微信群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2, 43(11):1264-126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634

      摘要 (831) HTML (137) PDF 967.31 K (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采用微信群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8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14例,男110例、女104例,年龄(55.48±6.11)岁;对照组214例,男108例、女106例,年龄(56.52±5.19)岁。对两组患者分别建立微信群,试验组定期发布高血压的宣教内容、监督服药和生活方式等情况,对照组不主动宣教及监督。于干预1、3、6、12个月时计算血压控制率和药物持有率(MPR),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和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干预1、3个月时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91.12%(195/214)vs 90.65%(194/214),86.67%(182/210)vs 89.62%(190/212)]及MPR(0.90±0.03 vs 0.90±0.05,0.85±0.04 vs 0.88±0.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6、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81.73%(170/208)vs 88.57%(186/210),75.12%(154/205)vs 85.99%(178/207)]和MPR(0.74±0.04 vs 0.87±0.05,0.58±0.05 vs 0.85±0.03)均高于同时间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医师通过微信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服药依从性,有助于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 上海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身心状况和药物需求调查分析

      2022, 43(11):1268-127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461

      摘要 (1081) HTML (49) PDF 1006.38 K (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上海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身心状况及各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调查分析2022年4月4日至5月12日某三甲医院144名抗击COVID-19疫情的援沪医疗队医护人员在援沪前和援沪1个月后的体重变化,援沪抗疫期间的失眠情况、其他躯体疾病状况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抗击COVID-19疫情的一线医师在援沪前和援沪1个月后的体重分别为(69.80±8.35)kg和(68.60±7.37)kg,护士在援沪前和援沪1个月后的体重分别为(55.36±8.27)kg和(53.80±7.38)kg。援沪1个月后医师和护士的体重有下降趋势,但援沪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线医护人员中有63.89%(92/144)的人员出现失眠,其中27.08%(39/144)需药物干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常见疾病中发生率排前5位的是睡眠障碍(63.89%,92/144)、皮肤破损(25.69%,37/144)、躯体疼痛(23.61%,34/144)、口腔溃疡(13.19%,19/14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72%,14/144)。共155人次使用了药物,常见药物中使用人次排名前5位的是皮肤敷贴(16.77%,26/155)、感冒安颗粒(12.26%,19/155)、酒石酸唑吡坦片(11.61%,18/155)、康复新液(11.61%,18/155)、塞来昔布胶囊(8.39%,13/155)。结论 方舱医院抗疫医护人员易出现体重变化、失眠以及发生皮肤破损、躯体疼痛、口腔溃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提示在今后类似大型卫勤保障工作中应对一线人员身体状态给予适当关注,并提供相关药物保障。

    • 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上海方舱医院军队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 43(11):1274-127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417

      摘要 (1256) HTML (43) PDF 1007.94 K (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上海方舱医院军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7)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上海方舱医院的540名军队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军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36份,回收有效率为99.3%(536/540)。上海方舱医院军队医务人员的抑郁、焦虑及失眠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5.5%(244/536)、26.1%(140/536)和59.5%(319/53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常驻上海、每日浏览信息中负面信息占比、进入方舱后饮食状况是抑郁、焦虑、失眠的影响因素(P均<0.05),年龄、对未来上海的信心是抑郁和失眠的影响因素(P均<0.05),每日花费在疫情相关信息上的时间是失眠的影响因素(P=0.021)。结论 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上海方舱医院军队医务人员的抑郁、焦虑及失眠发生率较高,应定期持续监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造成的心理后果,以促进军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 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上海某大型综合医院集中过渡病房管理实践

      2022, 43(11):1280-128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470

      摘要 (1193) HTML (50) PDF 956.95 K (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以及就医诊疗。2022年3月以来,上海地区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奥密克戎变异株大流行,为满足患者住院就诊需求,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控制院内感染,上海某大型三甲医院创新开设院内集中过渡病房,建立了科学的医疗工作制度、因地制宜的医院感染防控规范及高效合理的病区收治规范。集中过渡病房运行期间,共收治各类患者211例(含1例定点医院转入后复阳患者),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中均未发生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事件。本文总结了我院开展集中过渡病房的筹备、运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情况,为综合医院在疫情下开展此项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和参考。

    • 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上海大型方舱医院诊疗模式的思考

      2022, 43(11):1285-128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418

      摘要 (908) HTML (43) PDF 944.94 K (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2年3月上海暴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疫情。奥密克戎变异株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故本轮上海疫情与武汉疫情有着明显不同。本轮疫情短期内感染人数快速增加,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基于动态清零等防控原则,上海及时启动了方舱医院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收治。笔者建议万张床位级以上方舱医院的独立舱室应综合考虑医护资源和患者特点,将临床医疗工作分为宣教管理、社区化门诊、病区值班、突发抢救和暂观转运5种模式,以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进一步增强方舱医院的救治能力及救治效率。

    • >论著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甘草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

      2022, 43(11):1288-129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060

      摘要 (1342) HTML (163) PDF 4.15 M (1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预测甘草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靶点,探究其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甘草附子汤中包含的4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靶基因。从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中下载RA数据,筛选RA患者与健康人群关节滑膜组织的差异基因并与甘草附子汤有效成分靶基因取交集,获得甘草附子汤治疗RA的潜在靶基因。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分析网络节点度值以筛选关键活性成分。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得到甘草附子汤治疗RA的关键蛋白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甘草附子汤治疗RA的潜在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应用AutoDockTools-1.5.6及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甘草附子汤的活性成分与其治疗RA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 获得甘草附子汤治疗RA的潜在靶基因44个。构建的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包含药材节点4个、活性成分节点95个、潜在靶基因节点44个。网络拓扑结构分析显示槲皮素度值最高,可能为甘草附子汤治疗RA的关键活性成分。甘草附子汤治疗RA的机制涉及对无机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等细胞组分、CX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分析显示甘草附子汤活性成分主要通过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等途径作用于RA。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X-C基序趋化配体8(CXCL8)、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甘草附子汤治疗RA的关键靶点。分子对接证实槲皮素与关键靶点分子MMP9、CXCL8、PPARγ、EGFR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结论 甘草附子汤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MMP9、CXCL8、PPARγ、EGFR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发挥对RA的治疗作用。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调控微RNA-223水平改善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细胞糖吸收障碍

      2022, 43(11):1298-130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797

      摘要 (1101) HTML (71) PDF 1.36 M (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调控miRNA-223水平在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予以吡格列酮治疗,以qPCR、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和ELISA法检测吡格列酮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miRNA-223、血糖及4种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以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上调或抑制PPARγ蛋白或miRNA-223水平后,以细胞葡萄糖吸收实验、蛋白质印迹法和qPCR法检测细胞葡萄糖吸收水平、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1、2、4;胰岛素受体底物1、2)表达及miRNA-223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吡格列酮治疗7 d后大鼠空腹血糖水平下降、血清miRNA-223水平上升、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相对表达量下降(P均<0.001)。经软脂酸处理24 h后,软脂酸组HepG2细胞PPARγ蛋白表达和miRNA-223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且细胞葡萄糖吸收水平下降(P均<0.05);上调PPARγ蛋白可改善软脂酸导致的细胞葡萄糖吸收水平下降、升高miRNA-223及炎症因子水平(P均<0.05)。抑制PPARγ表达可导致细胞葡萄糖吸收水平降低(P<0.05)、miRNA-223表达水平下降(P<0.05),但对正常状态下炎症因子水平无调节作用;过表达miRNA-223可改善软脂酸诱导的细胞葡萄糖吸收水平下降和炎症因子水平增高(P均<0.05),以及上调葡萄糖转运蛋白1、葡萄糖转运蛋白4、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表达(P均<0.05);抑制miRNA-223对软脂酸诱导的细胞葡萄糖吸收水平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葡萄糖转运蛋白4、胰岛素受体底物1表达的作用与过表达miRNA-223效果相反(P均<0.05)。但过表达或抑制miRNA-223均对PPARγ表达无影响。结论 PPARγ通过调节miRNA-223水平改善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葡萄糖吸收。

    • >综述
    • 药物重定位技术及其在发现潜在减肥药物中的应用进展

      2022, 43(11):1305-131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392

      摘要 (1067) HTML (49) PDF 1.14 M (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日益成为成年人及儿童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药物是肥胖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现有药物数量有限且在治疗效果上也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在减肥新药陷入研发困境的同时,采用药物重定位(DR)策略挖掘现有药物的新适应症可为发现新的减肥药物提供思路和方向。近年来稳步增加的生物医学数据及持续发展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在减肥药物的DR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以计算机为主的计算方法和以高通量筛选为主的实验方法以更加系统合理的方式实现DR。计算方法由数据驱动,结合了数据库、网络药理学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实验方法从低通量基于动物模型的技术过渡到高通量的筛选,为发现肥胖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提供机遇。本综述回顾了DR系统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发现潜在减肥药物中的应用进展。

    • 骨组织工程中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2, 43(11):1312-131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036

      摘要 (926) HTML (214) PDF 969.90 K (1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伤、肿瘤、骨折并发症等造成的大段骨缺损是骨科领域的常见问题,传统治疗大段骨缺损采用的骨移植法由于材料来源有限、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等问题限制了自体或异体骨移植的应用和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脂肪干细胞(ADSC)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为治疗大段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骨移植的缺点与不足。多种因素在ADSC的成骨分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骨组织工程中ADSC成骨分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 43(11):1318-132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365

      摘要 (1403) HTML (106) PDF 948.43 K (1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剖宫产瘢痕妊娠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若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不及时或误诊,可导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和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需切除子宫,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和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再次妊娠时面临剖宫产瘢痕妊娠的风险。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早期矫治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 43(11):1322-132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313

      摘要 (954) HTML (237) PDF 1.16 M (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口腔正畸治疗技术,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完善,该技术治疗错(牙合)畸形的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相较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美观舒适、数字化诊断设计精确、疗效可预测、复诊间隔周期长的特点,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存在生长发育的不可预测性、混合牙列间隙的管理、肌肉功能性治疗、矫形治疗的复杂性等特点,而隐形矫治力主要用于牙齿的移动,目前临床上对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常需要结合传统矫治器来进行。本文综述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早期矫治儿童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提供一种新的简便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 >学术园地
    • 支具在军事训练伤中的应用

      2022, 43(11):1329-133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545

      摘要 (1041) HTML (157) PDF 1.13 M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军事训练伤是部队最常见的一类伤病,是部队非战斗性减员及战斗力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世界各国军队面临的重大医疗问题。我军军事训练伤康复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对于支具的应用尚缺乏足够的基础理论机制和临床实践研究。本文主要阐述支具的作用和实践应用对于军事训练伤预防、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性,以促进支具在军事训练伤防治中的应用,为部队战斗力提供有力保障。

    • >短篇论著
    • 预防性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不同房角关闭机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2022, 43(11):1335-133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650

      摘要 (947) HTML (88) PDF 969.04 K (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预防性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治疗后房角的变化,分析不同房角关闭机制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PACG并行LPI治疗的患者23例(35只眼),对所有患者在LPI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标准眼科临床检查和UBM检查。根据UBM图像,将房角关闭机制分为瞳孔阻滞型、高褶虹膜型和混合型。结果 LPI前,35只眼中有30只(85.7%)表现为瞳孔阻滞型,5只(14.3%)表现为高褶虹膜型。LPI后,原表现为瞳孔阻滞型的30只眼中18只表现为瞳孔阻滞型,12只表现为混合型,并且LPI后瞳孔阻滞型和混合型的房角开放度均较LPI前增加(20.2°±4.2° vs 6.6°±1.8°,12.4°±3.9° vs 6.3°±1.7°,P均<0.05);原表现为高褶虹膜型的5只眼仍表现为高褶虹膜型,且其房角开放度较LPI前无明显变化(8.3°±1.7° vs 6.7°±2.1°,P>0.05)。结论 瞳孔阻滞型PACG患者行LPI后房角开放效果较好,而高褶虹膜型患者行LPI后效果不佳,提示高褶虹膜是PACG患者房角关闭的重要机制并影响LPI疗效。

    • >病例报告
    • 利妥昔单抗治疗磷脂酶A2受体相关膜性肾病合并系膜增生及新月体形成1例报告

      2022, 43(11):1339-134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111

      摘要 (808) HTML (85) PDF 1.24 M (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德尔塔变异株感染并发有症状心动过缓1例报告

      2022, 43(11):1343-134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120

      摘要 (565) HTML (33) PDF 1010.99 K (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妊娠合并巨乳症1例报告

      2022, 43(11):1346-134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984

      摘要 (917) HTML (176) PDF 1.26 M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