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3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2, 43(3):0-0.

      摘要 (952) HTML (0) PDF 439.10 K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机制研究进展

      2022, 43(3):233-23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096

      摘要 (1818) HTML (373) PDF 2.88 M (2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胰腺纤维化疾病。胰腺星状细胞是纤维化的关键细胞,活化的胰腺星状细胞可分泌细胞外基质促进胰腺纤维化发生、发展。胰腺腺泡细胞坏死和巨噬细胞浸润在胰腺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腺泡细胞坏死后释放多种物质激活胰腺星状细胞可能是胰腺纤维化的启动因素,而巨噬细胞的极化及表型转换可影响胰腺组织的再生修复过程。胰腺星状细胞、腺泡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共同调控胰腺纤维化进程。本文主要讨论以上3种细胞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中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 >论著
    • 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IgG滴度的动态变化:一项基于组的轨迹分析

      2022, 43(3):239-24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050

      摘要 (1243) HTML (245) PDF 2.82 M (1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定量检测的IgG滴度的动态变化轨迹,揭示感染病毒后机体的免疫过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5日至4月15日在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同时间点IgG滴度定量检测数据。应用基于组的轨迹模型从患者抗体的时间序列数据中进行亚组识别,然后对各轨迹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共734例符合筛选标准的患者被纳入研究。从其抗体数据中识别出3个轨迹组:组1(持续低抗体组,60例,占8.17%)、组2(中等抗体组,38例,占5.18%)和组3(高抗体组,636例,占86.65%)。3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病毒清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组1的住院天数和病毒清除时间均最短;而全因死亡率和病情恶化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具有不同IgG发展轨迹的COVID-19患者可能有不同的预后及免疫特征,抗体滴度持续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

    • 320排CT超低管电压在体重指数≤30kg/m2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2022, 43(3):246-25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855

      摘要 (1116) HTML (232) PDF 2.92 M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在320排CT上应用70 kV管电压、低造影剂用量、低造影剂流速的扫描方案对BMI≤30 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纳入我院2021年1-4月BMI≤30 kg/m2、拟诊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52例,均通过宽体探测器CT前瞻性心电门控轴位扫描模式采集数据。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及低造影剂用量和流速)和120 kV组(采用120 kV管电压及常规造影剂用量和流速)。两组均采用混合迭代算法重建图像。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体重、BMI、心率、造影剂用量及造影剂流速等,评估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并分析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70 kV组患者造影剂用量及流速均低于120 kV组[(27.15±3.70) mL vs(48.92±5.08) mL、(2.71±0.37) mL/s vs(4.50±0.35) mL/s,P均<0.001]。两组患者的客观图像质量指标中冠状动脉平均CT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而70 kV组的图像噪声高于120 kV组[(31.50±5.74) HU vs(28.26±5.17) HU,P=0.037]。共770个冠状动脉节段纳入主观评估,2名观察者之间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2); 70 kV组与120 kV组冠状动脉平均评分及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7±0.38)分vs(1.21±0.43)分、100.00%(384/384)vs 98.96%(382/386),P均>0.05]。70 kV组有效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与辐射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120 kV组[(0.80±0.16) mSv vs(3.13±0.67) mSv、(4.51±0.98) mGy vs(17.36±3.19) mGy、(57.32±11.32) mGy·cm vs(223.61±47.64) mGy·cm,P均<0.001]。结论 在320排CT上采用70 kV管电压对BMI≤30 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是可行的,在亚毫希沃特条件下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且较常规扫描方案降低了碘造影剂用量和流速。

    • 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伤害死亡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2022, 43(3):252-25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669

      摘要 (1347) HTML (235) PDF 2.66 M (1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因伤害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特征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登记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1.0软件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标化采用1985年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果 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累计报告伤害死亡6 377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1.0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5.00/10万,伤害粗死亡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5,P>0.05),而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2.171,P<0.05)。伤害粗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0,P<0.01)及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4,P<0.01)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伤害死亡原因中居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及意外中毒,合计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9.85%(5 730/6 377)。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0~14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低(4.12/10万),≥65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高(110.00/10万)。PYLL的前5位伤害类型为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及溺水,共计46 325人年,占总PYLL的80.12%。结论 伤害是影响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类型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因伤害而造成的损失。

    • 基于机器学习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风险预测模型

      2022, 43(3):258-26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053

      摘要 (1573) HTML (337) PDF 3.19 M (1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市7家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确诊的1 478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及2 826例无脑梗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42项临床指标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输入指标,将4 304名患者按照7 ∶ 3随机分为训练集(n=3 012)和测试集(n=1 292),训练集的数据用于构建logistic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XGBoost模型,测试集中的数据用于内部验证。计算各输入指标在4个模型中的相对重要性评分,使用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F1值、ROC曲线的AUC值及Delong检验等评价4个模型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29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基于此构建的logistic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和XGBoost模型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AUC值均较高。Delong检验结果显示,随机森林和XG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均优于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其中XGBoost模型的阴性预测值、准确度、F1值、AUC值均最高,分别为0.780(95%CI 0.778~0.782)、0.766(95%CI 0.764~0.768)、0.603(95%CI 0.599~0.607)、0.808(95%CI 0.804~0.811)。相对重要性评分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XGBoost模型均提示血细胞比容、白蛋白、就诊年龄、白细胞计数、胆碱酯酶和载脂蛋白A1是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脑梗死风险的logistic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和XGBoost模型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XGBoost模型的综合诊断效能最佳。血细胞比容、白蛋白、就诊年龄、白细胞计数、胆碱酯酶和载脂蛋白A1可用于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梗死患病风险。

    • 上海市杨浦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2022, 43(3):266-26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749

      摘要 (1174) HTML (250) PDF 2.05 M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上海市杨浦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 运用敏筛过敏原检测仪专用试剂盒(免疫印迹法)对2018年1-1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的1 504例临床诊断变应性鼻炎的上海市杨浦区常驻居民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进行半定量检测。比较不同性别(男性和女性)、不同过敏原来源(单纯食入性、单纯吸入性和混合性)、不同季节[冬季(1-3月)、春季(4-6月)、夏季(7-9月)和秋季(10-12月)]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过敏原阳性率。结果 1 504例患者的总IgE阳性率为76.93%(1 157/1 504),sIgE阳性率为85.97%(1 293/1 504),吸入性过敏原中阳性率排前3位的依次是户尘螨(55.32%,832/1 504)、狗毛皮屑(18.22%,274/1 504)和屋尘(13.96%,210/1 504),食入性过敏原中阳性率排前3位的依次是牛奶(13.03%,196/1 504)、蟹(5.52%,83/1 504)、鸡蛋白(4.45%,67/1 504)。男性患者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88.24%(705/799)vs 83.40%(588/705),P<0.01]。夏季和秋季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冬季和春季[89.76%(342/381)、89.69%(435/485)vs 79.65%(227/285)、81.87%(289/353),P均<0.05]。单纯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单纯食入性和混合性过敏原[45.68%(687/1 504) vs 2.46%(37/1 504)、20.28%(305/1 504)],混合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单纯食入性过敏原(P均<0.01)。结论 上海市杨浦区变应性鼻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季节以夏秋两季为主,过敏原来源以吸入性为主、混合性次之。

    • 虎杖3种主要化合物单体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2022, 43(3):270-27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697

      摘要 (1225) HTML (333) PDF 5.05 M (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虎杖提取物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3种主要化合物单体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2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虎杖苷低、中、高剂量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及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予吲哚美辛10 mL/kg,3种化合物单体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对应药物125、250、500 mg/kg,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给药14 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于给药第12天时在大鼠右后足趾关节注射尿酸钠溶液建立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建模后第3天对大鼠右后足趾关节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价关节的炎症反应和结晶体病变情况。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 造模后4~48 h各组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均随时间推移先升高后降低。组织病理结果显示,虎杖苷低剂量组及白藜芦醇、大黄素3个剂量组大鼠关节部位仍可见以炎症反应为主的病理变化,但与模型组相比,上述各组发生炎症反应和结晶体沉积的大鼠只数减少、炎症反应和结晶体沉积的严重程度降低。此外,与模型组比较,虎杖中的虎杖苷、白藜芦醇和大黄素3种化合物单体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0的影响不同,但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结论 虎杖中的虎杖苷、白藜芦醇和大黄素3种单体均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具有预防及治疗炎症的作用。

    • 装载微RNA-132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2022, 43(3):278-28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0656

      摘要 (1051) HTML (276) PDF 3.55 M (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装载miRNA-132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缺氧环境中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电转法分别将miRNA-132阴性对照(NC)和miRNA-132 mimics转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即为对照外泌体(Exo)和装载miRNA-132的外泌体(miRNA-132 Exo)。在低氧培养箱中,分别用等体积的PBS、Exo和miRNA-132 Exo与HUVEC共培养48h。利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管样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利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NA-132的下游靶基因,并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验证。结果 电转法成功将miRNA-132 mimics转入外泌体中。在缺氧条件下培养48 h后,Exo组与miRNA-132 Exo组HUVEC的增殖能力、成管能力和迁移能力均优于PBS组(P均<0.05),并且miRNA-132 Exo组HUVEC的增殖能力、成管能力和迁移能力均优于Exo组(P均<0.01)。经TargetScan数据库筛选发现Ras p21蛋白活化子1(RASA1)可能为miRNA-132的靶点并与血管形成过程有关。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RASA1是miRNA-132的靶点,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缺氧条件下加miRNA-132 Exo处理能抑制HUVEC中RASA1的表达。结论 无论是否装载miRNA-132,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均可在缺氧环境中保护HUVEC的增殖能力、成管能力和迁移能力,miRNA-132可能通过抑制RASA1的表达增强了这种保护作用。

    • 基于铁死亡基因的乳腺癌预后模型构建

      2022, 43(3):286-29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256

      摘要 (1420) HTML (462) PDF 5.44 M (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挖掘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铁死亡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模型。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转录组与临床数据,获取与预后相关的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法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将TCGA数据库中获取的患者信息作为模型测试集数据,通过ROC曲线评估预后模型的效能,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和风险评分能否作为预后因子。利用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ICGC)数据库与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数据作为验证集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51个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11个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利用这11个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风险评分=ALOX15×0.11+CHAC1×0.07+CISD1×0.15+CS×0.24+GCLC×0.04+GPX4×(-0.07)+NCOA4×0.17+EMC2×0.30+G6PD×0.19+ACSF2×(-0.04)+SQLE×0.12,ROC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2、4、6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678、0.680、0.6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后模型风险评分可作为独立预后因子(HR=3.104,P<0.001)。根据预后模型风险评分是否≥4.277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在测试集与验证集中高风险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低风险组患者(P均<0.001)。结论 基于铁死亡基因的乳腺癌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该模型中的铁死亡基因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综述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感染致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现状

      2022, 43(3):294-30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777

      摘要 (1162) HTML (300) PDF 3.01 M (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损伤呼吸系统外,还可累及神经系统,甚至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本文从致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预后3个方面阐述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对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现状,系统性归纳了COVID-19神经系统病变的病理机制,为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2022, 43(3):301-30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102

      摘要 (1097) HTML (1092) PDF 3.01 M (2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认知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干预手段。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金属元素,不仅参与ATP和DNA合成,还与髓鞘合成、神经递质循环密切相关,当铁稳态被破坏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与认知障碍性疾病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病和VCI,但目前对这种联系的具体机制所知甚少。本文总结了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概述了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与不同类型VCI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了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引发VCI的可能机制,试图寻找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与VCI的基础及临床联系。

    • 非电离辐射损害男性生育功能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现状

      2022, 43(3):308-31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0875

      摘要 (1603) HTML (277) PDF 2.59 M (2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期暴露于某些非电离辐射(NIR)是诱发癌症、男性不育等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NIR对精子参数及激酶在生殖细胞代谢与内分泌系统中的作用均有不利影响,且会产生遗传毒性、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氧化应激。然而NIR作用于男性性腺造成不育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总结NIR造成男性不育机制的生物医学研究,从NIR对生殖内分泌系统、精子激酶活性和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及其诱发的细胞凋亡、DNA损伤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 血脑屏障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22, 43(3):314-31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759

      摘要 (1099) HTML (809) PDF 2.76 M (4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脑屏障(BBB)是中枢神经血管单元的重要结构,通过紧密连接及转运蛋白阻止神经毒性物质与病原体入侵,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相较于体外模型,理想的动物模型可更好地模拟BBB生理机制,在血流动力学、屏障完整性、信号转导和物质交换等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在BBB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的研究中,减少创伤、动态评估成为评价方法的重要需求; BBB动物模型的构建由经典模型动物(果蝇、非人灵长类动物)转变为转基因、人源化动物(斑马鱼、小鼠),说明在新技术发展下,与人类蛋白表达相近、适合高通量筛选的BBB动物模型是该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

    • >学术园地
    • 以靶抗原为核心、突出相关疾病的膜性肾病新诊断分类

      2022, 43(3):320-32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987

      摘要 (1050) HTML (375) PDF 2.59 M (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类足细胞抗原的不断涌现使得膜性肾病相关研究驶入了快车道。这些抗原为膜性肾病的明确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也使个性化治疗成为可能。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靶抗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既加深了我们对相关疾病的认识,也给原有的诊断分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详述各型靶抗原相关膜性肾病的特点,阐明了原有分类不再适应现在临床工作的原因,同时综述膜性肾病新的诊断分类,并展望基因检测用于疾病诊断的前景。

    • >海洋军事医学
    • 水面舰艇环境对战士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2, 43(3):326-32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0781

      摘要 (1222) HTML (154) PDF 2.22 M (1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水面舰艇环境对战士注意力、领悟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样法抽取某舰艇部队191名水面舰艇战士作为研究对象,以某基地160名舰艇岸勤战士作为对照。分别通过基础心理学测量仪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中文修订版中的领悟力测验分量表及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中文修订版中的图片回忆能力测验测量被试的注意力、领悟理解力和记忆力。结果 水面舰艇战士注意分配任务总错误次数高于舰艇岸勤战士(P<0.01),水面舰艇多期士官注意分配任务总错误次数低于水面舰艇士兵(P<0.01)。水面舰艇战士领悟理解力得分低于舰艇岸勤战士(P<0.01),水面舰艇多期士官领悟理解力得分高于水面舰艇士兵(P<0.05)和水面舰艇一期士官(P<0.05)。水面舰艇战士和舰艇岸勤战士的图片回忆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面舰艇士兵、一期士官、多期士官的图片回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面舰艇战士的注意力和领悟理解力均低于舰艇岸勤战士,但记忆力在两组对象间差异不明显。

    • >短篇论著
    •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特点及配伍规律分析

      2022, 43(3):330-33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615

      摘要 (1198) HTML (380) PDF 1.98 M (1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验案分析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特点与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瀚堂典藏中医药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古今验案,用频次法计数文献中各验案的主要症状及用药情况,用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其方证特点和用药配伍规律。结果 共纳入236篇文献,获得古代验案9个、现代文献验案227个。常见症状变量的因子分析显示,柴胡桂枝干姜汤验案症状可以分为少阳胆郁气滞症状、脾虚消化道症状、津液代谢失常湿盛和全身阳气不足症状4类;分层聚类分析显示,少阳郁滞、胆胃失和挟湿以及少阳郁滞、肝脾不调是其汤证的主要病机,兼见阳气不足表现。从用药情况来看,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同时多配伍健脾、和胃、养血、安神之品;药物变量分层聚类分析显示,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药物在用药中占绝对优势,聚为独立的一类;陈皮、党参和半夏聚为一类,发挥补虚和胃降逆化饮除湿作用;茯苓、泽泻、白术、白芍、当归和龙骨聚为一类,发挥益气养血、健脾利湿之功。结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证以少阳郁滞、脾胃失调、津气不化为特征,临床又有少阳兼胃气不和与少阳兼太阴不足的细微差别,用药上应灵活加减变化。

    • 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健康大学生前额叶功能连接的影响

      2022, 43(3):335-34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325

      摘要 (1166) HTML (366) PDF 4.23 M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健康大学生前额叶脑区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 选取某大学在读本科生39名,利用随机数表法将被试分为刺激组(n=21)和对照组(n=18),使用强度为1.5 mA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两组被试实施为期4周、共12次的干预(对照组为假刺激),每次干预持续20 min,通过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试验前(基线)、试验中(第14天)、试验后(第28天) 3个时间点对被试的前额叶静息态功能连接进行评估。结果 近红外光谱数据显示,P值校正前刺激组发生功能连接变化的通道占比(29.71%)远高于对照组(7.03%);采用Bonferroni法对P值进行校正后显示,试验后刺激组两侧额叶及额叶间的功能连接较实验前减弱(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能够降低功能连接,提升前额叶皮质的连通效率。

    • 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血清IgG4及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分析

      2022, 43(3):341-34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190458

      摘要 (1253) HTML (257) PDF 2.44 M (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血清中IgG4及辅助性T细胞(Th) 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0例AAV患者及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IgG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CBA)技术检测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比较两组样本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到50例AAV患者血清样本,其中MPO-AAV患者40例(80.0%)。MPO-AAV组血清IgG4水平为(1.13±0.33) g/L,IgG4/IgG比值为0.094±0.032,IL-4水平为(2.54±0.68) pg/mL,IL-6水平为15.22(8.83,59.52) pg/mL,均高于健康体检者[IgG4水平为(0.80±0.27) g/L,IgG4/IgG比值为0.070±0.028,IL-4水平为(1.96±0.60) pg/mL,IL-6水平为4.95(2.82,13.2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MPO-AAV患者血清IgG4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s=0.508,P<0.05)。结论 我院AAV患者中MPO-AAV比例较高。MPO-AAV患者血清中IgG4水平及IL-4、IL-6水平均升高,且IgG4升高与IL-6升高呈正相关,提示IgG4的升高与MPO-AAV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有关。

    • >病例报告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误诊为心房颤动1例报告

      2022, 43(3):346-34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1529

      摘要 (1196) HTML (150) PDF 2.77 M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