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3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2, 43(5):0-0.

      摘要 (736) HTML (0) PDF 450.07 K (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翻修原因和策略分析及翻修术后并发症处理

      2022, 43(5):473-47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088

      摘要 (1038) HTML (1227) PDF 2.43 M (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开展,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然而,由于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失误、内固定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等因素,患者术后可能因再次出现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翻修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和重建腰椎稳定性。深入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翻修的原因,以及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手术治疗策略、正确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翻修手术的疗效。

    • >论著
    • 人肺腺癌细胞A549对蜱媒脑炎病毒的易感性分析

      2022, 43(5):478-48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518

      摘要 (1180) HTML (171) PDF 2.81 M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蜱媒脑炎病毒(TBEV)在易感细胞中的培养特性,并鉴定病毒RNA的复制、蛋白质表达和感染性。方法 利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培养TBEV,采用qPCR检测TBEV RNA的复制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黄病毒包膜蛋白的表达,采用空斑实验检测培养基中TBEV的滴度。用TBEV感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于显微镜下观察TBEV感染A549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TBEV感染的A549、Vero细胞中黄病毒包膜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孵育48 h的细胞相比,孵育72 h的Vero细胞内TBEV RNA水平更高,并检测到有黄病毒包膜蛋白表达。空斑实验结果显示,在孵育72 h Vero细胞的培养基中,TBEV病毒滴度为(2.0±1.4)×106空斑形成单位(PFU)/mL。TBEV感染可引起A549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在1∶1 000稀释TBEV感染的细胞中,A549细胞中黄病毒包膜蛋白表达的阳性率(61.0%)高于Vero细胞(9.3%)。TBEV感染A549细胞48 h培养基中的病毒滴度高于Vero细胞培养基中的病毒滴度[(2.0±0.4)×107 PFU/mL vs(8.5±2.1)×103 PFU/mL,P<0.05]。结论 Vero细胞可用于培养TBEV,A549细胞对TBEV更易感。

    • 海藻酸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海水浸泡创面的抗炎效果分析

      2022, 43(5):484-48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408

      摘要 (1426) HTML (222) PDF 4.14 M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海藻酸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大鼠海水浸泡创面的抗炎效果。方法 取1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制备海水浸泡创面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创面使用海藻酸盐敷料覆盖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对照组使用常规急救敷料覆盖。造模后第5天取大鼠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造模后第7天取大鼠创面组织,提取总RNA,采用qPCR分析TNF-αIL-6 mRNA表达。造模后第7天取创面组织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及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TNF-α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新生血管垂直于创面生长,创面可见明显上皮化;对照组上皮化不充分,肉芽组织内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创面组织中VEGF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海水浸泡创面,海藻酸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微血管生成,从而促进伤口的良性愈合。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调控F-actin/YAP抑制小鼠胚胎成骨细胞成骨分化

      2022, 43(5):490-49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1381

      摘要 (1154) HTML (296) PDF 3.56 M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100、200、300 mg/L)AGE作用于MC3T3-E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细胞成骨能力,采用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ALPRunx2)及Yes相关蛋白(YAP)和β-联蛋白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YAP和β-联蛋白的蛋白质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YAP和β-联蛋白的细胞核内含量及细胞骨架蛋白纤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 MC3T3-E1细胞在200、300 mg/L AGE处理后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增加(P均<0.05),100 mg/L AGE对细胞增殖和凋亡无明显影响,故选取100 mg/L AGE进行实验。在成骨诱导培养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MC3T3-E1细胞经100 mg/L AGE处理后ALP染色较浅,骨钙素、ALPRunx2的mRNA表达均较低(P均<0.05)。在常规培养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MC3T3-E1细胞经100 mg/L AGE处理后F-actin形态和分布发生明显改变;YAP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但其细胞核内含量减少;β-联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降低(P均<0.05),但其细胞核内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AGE能抑制MC3T3-E1细胞的增殖活性,诱导细胞凋亡,降低成骨分化能力,F-actin、YAP和β-联蛋白参与其调控过程。

    • 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2022, 43(5):497-50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251

      摘要 (1154) HTML (669) PDF 3.56 M (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分析责任血管的斑块特征,并探讨MHR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且行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颅内动脉管壁成像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其中无斑块组27例、单支血管病变组72例、多支血管病变组48例。采用HRMR颅内动脉管壁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MHR与斑块强化程度的相关性。以斑块的强化程度作为反映斑块稳定性的标准(0级强化为稳定斑块,1、2级强化为不稳定斑块),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MHR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并根据约登指数计算最佳临界值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MHR最佳临界值将有斑块患者分为高MHR组和低MHR组,通过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00个月)获得斑块强化程度的变化数据,构建Cox回归方程,探究MHR对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作用。结果 单支血管病变组及多支血管病变组的MHR均高于无斑块组(P=0.003、P<0.001),多支血管病变组的MHR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HR与斑块强化程度呈正相关(r=0.469,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高血压病史、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血管重构方向、斑块负荷等因素后,MHR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OR=2.13,95% CI 1.45~3.1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HR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AUC值为0.821(95% CI 0.726~0.915,P=0.001),最佳临界值为0.52×109/mmol,灵敏度为0.75,特异度为0.80。高MHR(MHR≥0.52×109/mmol)组患者44例,低MHR(MHR<0.52×109/mmol)组76例,高MHR组患者的斑块强化程度高于低MHR组(P=0.009)。Cox回归分析显示,低MHR与责任血管斑块稳定性有关(HR=3.21,95% CI 1.92~5.36,P<0.001)。结论 MH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对斑块稳定有预测作用,或许能成为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TWEAK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2022, 43(5):506-51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212

      摘要 (1167) HTML (517) PDF 2.26 M (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剂(sTWEAK)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6-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颈动脉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46例)和无斑块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物化学指标及血清sTWEAK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血清sTWEAK水平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和血清sTWEAK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55.87±10.65)岁vs(44.04±11.96)岁,P=0.001;79.53(26.87,113.03)pg/mL vs 47.70(18.62,78.15)pg/mL,P=0.018]。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TWEAK水平与患者年龄(r=0.247,P=0.035)、斑块数量(r=0.270,P=0.021)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1,95% CI 1.036~1.148,P=0.001),而血清sTWEAK水平并非独立危险因素(OR=1.012,95% CI 0.999~1.025,P=0.063)。结论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2DM患者有更高的血清sTWEAK水平,其血清sTWEAK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年龄相关。

    •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在评估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中的价值

      2022, 43(5):511-51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244

      摘要 (1135) HTML (970) PDF 3.49 M (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复发性和稳定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特征。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患者在发病4周内行首次3D hr-VW-MRI检查,3个月后随访时再次行3D hr-VW-MRI检查。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平扫和增强图像测量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斑块体积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在规律内科治疗的情况下,根据患者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同侧责任血管区是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再次发生脑梗死(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高信号并出现相应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分为复发组和稳定组。对比分析复发组与稳定组患者各项斑块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 复发组患者11例、稳定组患者31例。复发组患者的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斑块体积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稳定组(P均<0.05),两组的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 hr-VW-MRI能够有效评估复发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特征,可为临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供参考。

    • 心肌应变参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2022, 43(5):519-52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992

      摘要 (975) HTML (751) PDF 3.04 M (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应变参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 序贯入组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确诊为STEMI且成功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81例患者,均分别在急性期(发病7 d内)和起病6个月后进行3.0 T心脏磁共振检查。根据起病6个月后是否发生LVR[第2次心脏磁共振检查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基线增加≥20%]将患者分为LVR组(33例)和非LVR组(48例),探究心肌应变相关参数对STEMI患者PPCI术后发生LVR的预测价值。结果 LVR组心肌梗死急性期峰值超敏血清肌钙蛋白I(peak hs-cTnI)水平高于非LVR组,整体纵向应变(GLS)低于非LVR组,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短于非LV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ak hs-cTnI(OR=1.026,95% CI 1.006~1.046,P=0.012)和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OR=0.967,95% CI 0.950~0.983,P<0.001)是STEMI患者起病6个月后发生LVR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eak hs-cTnI为85.54 μg/L时,预测STEMI患者起病6个月后发生LVR的灵敏度为60.60%,特异度为97.90%(AUC值为0.795,P<0.001);GLS为-10.56%时,预测LVR的灵敏度为81.80%,特异度为70.80%(AUC值为0.761,P<0.001);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取309.12 ms时,预测LVR的灵敏度为87.90%,特异度为87.50%(AUC值为0.926,P<0.001)。结论 急性期peak hs-cTnI、GLS和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对成功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起病6个月后发生LVR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peak hs-cTnI、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是LVR的独立影响因素。

    • 超声造影LI-RADS在慢性肝病患者肝局灶性病变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2022, 43(5):526-53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754

      摘要 (1219) HTML (264) PDF 3.67 M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在慢性肝病患者肝局灶性病变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具有肝细胞癌(HCC)高危因素的151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的197枚结节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美国放射学院(ACR)LI-RADS(2017版)标准对结节进行超声造影LI-RADS分级。目标病灶的诊断均经组织病理或CT/MRI增强检查并随访确定。利用诊断试验公式计算超声造影LI-RADS分类标准诊断肝脏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197枚结节中恶性病灶126枚、良性病灶71枚。超声造影LI-RADS诊断LR-1类结节12枚、LR-2类24枚、LR-3类39枚、LR-4类14枚、LR-5类90枚、LR-M类18枚。以LR-5类为HCC诊断标准时,其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7.57%(83/107)、92.22%(83/90)、92.22%(83/90)、77.57%(83/107)、84.26%(166/197);以LR-4+5类为HCC诊断标准时,其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6.92%(93/107)、87.78%(79/90)、89.42%(93/104)、84.95%(79/93)、87.31%(172/197);2个标准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M类诊断肝脏非HCC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3.68%(14/19)、97.75%(174/178)、77.78%(14/18)、97.21%(174/179)及95.43%(188/197)。结论 超声造影LI-RADS为肝脏超声造影的标准化评估提供了参考标准,对H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肝脏非HCC恶性病灶也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和准确度。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

      2022, 43(5):533-53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164

      摘要 (1233) HTML (911) PDF 3.10 M (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不同下固定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49例AIS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和最近1次随访时(术后随访至少24个月)的影像学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轴向偏距(SV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及近胸弯、主胸弯、胸腰弯/腰弯Cobb角,并计算PI-LL。根据下固定椎将患者分为T12~L2组和L3~L5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参数。结果 T12~L2组31例AIS患者,L3~L5组18例AIS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Risser征、融合椎体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的SVA、PI、PT、SS、TK、LL和PI-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近1次随访时,L3~L5组的LL较术前增大(P=0.001),T12~L2组的LL较术前减小(P=0.027),T12~L2组和L3~L5组PI-LL均较术前增大[1.8°(-4.0°,8.7°)vs 0.3°(-4.7°,5.7°)、-10.1°(-14.4°,-8.8°)vs 1.7°(-7.3°,5.6°),P=0.016、0.002],L3~L5组的PI-LL变化值大于T12~L2组(P<0.001)。结论 对于AIS患者,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远端固定至L3~L5时,术后LL会增大,引起PI与LL不匹配,这可能影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术前应根据PI预测合适的LL以避免术中过度弯棒。

    • 军校学员身份信息视觉搜索的眼动特征分析

      2022, 43(5):540-54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060

      摘要 (1168) HTML (211) PDF 2.73 M (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眼动技术探讨身份信息作为自我相关信息的自动化认知加工特征。方法 2020年7-10月招募95名空军军医大学学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人、女33人,年龄为18~24岁,平均年龄为(20.71±1.53)岁,均为右利手。通过Go/NoGo视觉搜索任务结合眼动技术,采用单因素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经过身份词相关度评定后的高自我相关信息与低自我相关信息在眼动特征(注视点数量、注视时长)方面的差异。结果 身份词相关度评定结果显示,对于被试学员而言,学员身份词(实验、学员、实习)为高自我相关信息,战士身份词(站岗、士兵、哨位)为低自我相关信息。单因素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显示信息自我相关度的眼动特征具有边缘显著的主效应,高自我相关信息的注视点数量和注视时长均边缘小于低自我相关信息[1.80±0.67 vs 1.87±0.68,(499.36±269.70)ms vs(525.58±278.17)ms,F=3.83、3.55,P=0.052、0.059]。主效应分析显示,与右上象限(P2)、右下象限(P3)、左下象限(P4)区域比较,左上象限(P1)区域注视点数量与注视时长均最高(P均<0.01);P2区域注视点数量与注视时长均高于P4区域(P均<0.01);P2区域注视点数量多于P3区域(P<0.01);P3区域注视时长长于P4区域(P<0.05)。结论 个体的身份信息作为高自我相关信息可能具有自动化加工的认知特点,同时在一个整体注视空间中,存在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信息加工依次递减的现象。

    • >综述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女性患者治疗后生育状况及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2022, 43(5):546-54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131

      摘要 (1039) HTML (731) PDF 1.96 M (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女性AIS患者疾病本身及其临床治疗是否会影响妊娠和分娩已成为患者和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女性AIS患者治疗后生育状况的相关文献,总结了腰痛、脊髓麻醉率、分娩方式/剖宫产率、性功能、产后抑郁等可用于评估女性AIS患者治疗后生育状况的指标,并列举了评估不同指标所用的测量方法。

    • 难治性抑郁症相关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 43(5):550-55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1430

      摘要 (1264) HTML (793) PDF 2.24 M (2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危害全球人类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高致残率等特点。目前有多种针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抗抑郁药物可供使用,然而,约1/3的患者在接受基于多种单胺类药物充分治疗后仍然不能治愈,此类抑郁症在临床上被称为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抑郁症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但随着抑郁症的炎症机制不断被大众认可,难治性抑郁症的神经炎症也备受关注。本文从炎症的角度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思路与方向。

    • >海洋军事医学
    • 潜水相关内耳气压伤

      2022, 43(5):555-56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0756

      摘要 (1119) HTML (271) PDF 2.48 M (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潜水过程中,环境压力变化可导致内耳气压伤,而反复捏鼻鼓气平衡中耳压力是导致内耳气压伤的主要原因。捏鼻鼓气会增加脑脊液压力和内耳压力,内耳外淋巴液和中耳之间的压力梯度随之增大,导致圆窗膜或卵圆窗膜破裂、外淋巴液从内耳泄漏,引起内耳气压伤。内耳气压伤虽然发病率较低,却是影响潜水员适潜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罹患内耳气压伤的潜水员可出现眩晕、耳鸣和听力丧失等非特异性症状,若前庭受累还可导致恶心和呕吐。内耳气压伤主要与内耳减压病鉴别。内耳气压伤的治疗方式包括加压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修复。本文对潜水相关内耳气压伤进行简要介绍。

    • 高频超声检查在膝关节军事训练伤预警中的初步应用

      2022, 43(5):561-56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809

      摘要 (1084) HTML (148) PDF 2.75 M (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膝关节军事训练伤(MTI)的预警作用。方法 纳入某武警部队入伍新兵80人为研究对象。80名新兵均接受规范化新训,在新训前及3个月新训结束后均进行双膝关节高频超声检查及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结果 80名新兵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20.4±1.4)岁,体能状况均良好,新训前均无双膝不适主诉。新训前双膝关节超声检查显示胫骨结节骨软骨炎4例(4个膝关节,其中1例合并髌腱陈旧性损伤)、髌腱病2例(2个膝关节)、髂胫束止点处陈旧性肌腱病2例(2个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止点处陈旧性损伤1例(1个膝关节)、髌上囊积液2例(2个膝关节)。3个月新训结束后,4例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患者中3例出现膝关节疼痛,其中2例疼痛明显(1例合并髌腱陈旧性损伤),影响正常训练; 2例髌腱病患者均出现膝关节疼痛,其中1例疼痛明显,影响正常训练; 2例髂胫束陈旧性损伤肌腱病、1例外侧副韧带止点处陈旧性损伤及2例髌上囊积液患者均无不适主诉。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可发现无症状士兵的膝关节MTI,有助于早期制定防治策略,对维护士兵健康、提升部队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 >短篇论著
    • 新型精准手术系统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模型猪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2022, 43(5):566-56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708

      摘要 (980) HTML (196) PDF 2.00 M (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一种新型精准手术系统与传统手术器械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8只4个月龄雄性广西巴马小型猪制备HOCM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只)。两组均由同一团队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切除肥厚室间隔组织时,对照组应用镰状刀片等传统手术器械,实验组应用新型精准手术系统。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72 h由同一医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流出道平均压差、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收缩期前向活动(SAM)征、二尖瓣反流量,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心力衰竭评估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平均压差、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量和血清NT-proBNP水平均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实验组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平均压差和血清NT-proBNP水平均低于术后对照组(P均<0.05)。术后72 h,对照组和实验组HOCM猪均存活,各有1只HOCM猪发生主动脉瓣损伤,均无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医源性室间隔穿孔。结论 与传统手术器械相比,新型HOCM精准手术系统能切除肥厚的室间隔心肌组织并缩短手术时间、改善近期治疗效果,且不增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治疗后远期心脏磁共振右心室心肌应变的初步分析

      2022, 43(5):570-57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820

      摘要 (995) HTML (824) PDF 2.32 M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心脏磁共振(CMR)特征追踪技术定量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临床治疗后远期随访期间右心室功能及心肌应变的变化。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冠状动脉CTO并于治疗前后2次完成CMR检查的患者13例。采用CVI42 5.10软件测量左、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参数及右心室心肌应变参数,比较治疗前后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 13例患者2次CMR检查的间隔时间为259~1 168 d,平均间隔时间为(500.08±228.34)d。就左心室参数而言,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治疗前增大,左心室质量较治疗前降低[148.35(141.70,181.66)mL vs 140.08(116.42,170.90)mL、77.78(52.41,100.24)mL vs 56.07(47.59,89.93)mL、(113.67±16.81)g vs(127.14±22.99)g,P均<0.05],其余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就右心室参数而言,治疗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质量(RVM)均较治疗前增大[(144.52±25.14)mL vs(118.46±28.08)mL、(71.51±14.59)mL vs(55.62±15.93)mL、(35.05±7.31)g vs(30.43±5.95)g,P均<0.05],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等右心室功能参数及各项心肌应变参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治疗后远期随访期间,冠状动脉CTO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参数RVEF及心肌应变保持稳定,但结构参数RVEDV、RVESV及RVM均增大。

    • 微RNA-21和Peli1在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小鼠体内的表达及意义

      2022, 43(5):575-58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1155

      摘要 (1106) HTML (714) PDF 2.80 M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RNA-21和其靶基因Pellino-1(Peli1)在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小鼠体内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POI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予皮下注射透明带3(ZP3)多肽和生理盐水。通过卵泡计数、观察发情周期和检测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FSH)、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评估小鼠卵巢功能。采用ELISA测定血清炎症因子γ-干扰素、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生物信息学预测miRNA-21的靶基因,q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卵巢组织中miRNA-21表达和PBMC、脾脏Treg中Peli1的mRNA表达。结果 二次免疫6周后,POI组小鼠基本无发情期,而对照组小鼠发情周期均正常。POI组小鼠卵巢中各级卵泡的数量,血清雌二醇、AMH、IL-10水平,脾脏Treg比例,以及PBMC、卵巢组织中miRNA-21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 < 0.05),而血清FSH、γ-干扰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 < 0.01)。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Peli1为miRNA-21的靶基因。POI组小鼠PBMC、脾脏Treg中Peli1的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 < 0.05)。结论 miRNA-21和其靶基因Peli1在自身免疫性POI模型小鼠中的表达均降低,提示miRNA-21和Peli1可能参与自身免疫性POI的发病。

    • >研究简报
    • 一种新型快速智能气压式止血带的研发及基本性能试验

      2022, 43(5):581-58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070

      摘要 (1007) HTML (461) PDF 2.85 M (1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以典型CT“绳索征”为主要影像表现的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1例报告

      2022, 43(5):586-58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167

      摘要 (861) HTML (134) PDF 1.82 M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