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43(8):857-86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521
摘要: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不断攀升。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快速发展,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主的免疫疗法为HCC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等免疫检查点分子的ICI已在HCC相关治疗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不同的治疗方案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本文将介绍目前ICI在HC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概述其在临床治疗中面临的挑战。
2022, 43(8):867-87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116
摘要:目的 探究冬凌草甲素对海水冲溺伤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72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构建小鼠海水冲溺伤骨折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骨折组、骨折+冬凌草甲素组、冲溺伤骨折组和冲溺伤骨折+冬凌草甲素组,每组18只。术后14 d拍摄股骨X线片并在术后21 d通过股骨机械强度试验观察冬凌草甲素对骨折愈合影响的表型变化。术后14 d取小鼠骨痂组织,采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2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CD206,炎症因子环氧合酶2(COX2)、IL-1β,促凋亡因子cleaved caspase 3、Bcl-2相关X蛋白(Bax)及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水平。术后7 d,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X线片及股骨机械强度试验结果显示冲溺伤骨折组小鼠骨折愈合减弱,而冬凌草甲素改善了冲溺伤骨折愈合并提高了股骨承受的扭转力(P均<0.01)。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冲溺伤骨折组相比,冲溺伤骨折+冬凌草甲素组小鼠骨痂组织中iNOS、COX2、IL-1β、cleaved caspase 3、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CD206、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冲溺伤骨折组相比,冲溺伤骨折+冬凌草甲素组小鼠软骨-骨边界附近破骨细胞数量减少(P<0.01)。结论 冬凌草甲素通过增强抗炎性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和抑制促炎性的M1型巨噬细胞极化减轻骨折后的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过度激活,从而促进海水冲溺伤骨折愈合。
2022, 43(8):874-88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130
摘要: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SAL)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炎症因子和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DM模型组[链脲佐菌素(STZ)组]、SAL干预组(SAL组),每组5只。大鼠DM模型的建立使用STZ诱导方案,SAL作为DM模型大鼠的干预措施。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用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和外周血中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法检测Yes相关蛋白(Yap) mRNA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TZ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纤维化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TNF-α、IL-1β和IL-6表达升高(P均<0.01);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哺乳动物Ste20样激酶1/2(Mst1/2)、大肿瘤抑制基因1/2(Lats1/2)和Yap表达升高(P<0.05,P<0.01),磷酸化(p)-Mst1/2、p-Lats1/2和p-Yap表达降低(P均<0.01),Yap/p-Yap比值升高(P<0.01),Yap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SAL干预后心肌细胞纤维化和凋亡率降低(P<0.01),TNF-α和IL-6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Yap/p-Yap比值降低(P<0.01),Yap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SAL能改善DM大鼠心肌细胞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及调节Yap/p-Yap比值有关。
2022, 43(8):881-88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667
摘要:目的 探讨微RNA(miRNA)-144抑制剂能否减轻大鼠反流性食管炎(RE)食管黏膜的损伤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RE组、miRNA-144抑制剂组,每组6只。RE组、miRNA-144抑制剂组采用前胃结扎联合幽门限制法建立慢性RE大鼠模型,造模后miRNA-144抑制剂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miRNA-144 antagomir抑制体内miRNA-144的表达。应用qPCR法检测miRNA-144抑制剂的有效性及各组大鼠食管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中IL-6、IL-8、TNF-α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密封蛋白3(CLDN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leaved caspase 3、Ki-67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食管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RE组大鼠食管组织中TLR4、NF-κB、IκBα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炎症因子IL-6、IL-8、TNF-α的含量(P均<0.05)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增加(P<0.01),食管黏膜细胞凋亡增加(P<0.01),食管黏膜屏障指标CLDN3蛋白的表达减少(P<0.01)。与RE组相比,抑制miRNA-144表达可降低大鼠食管组织中TLR4、NF-κB、IκBα mRNA的表达(P均<0.05),减少炎症相关因子IL-6、IL-8、TNF-α的含量(P均<0.05),抑制RE大鼠食管黏膜细胞凋亡(P<0.05),并增加CLDN3蛋白的表达(P<0.01)。但抑制miRNA-144不影响食管黏膜细胞的增殖,miRNA-144抑制剂组Ki-67阳性细胞数与R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144抑制剂可减轻RE大鼠食管黏膜的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主要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
2022, 43(8):888-89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281
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策略探索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差异基因,寻找疾病的新型诊断标志物。方法 通过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AS相关的芯片数据,分析筛选出AS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注视、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然后利用在线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筛选PPI网络中显著的蛋白质模块获取关键基因。计算ROC曲线的AUC值,评估关键基因对AS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筛选出18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含96个上调基因和91个下调基因。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为核糖核苷一磷酸代谢过程、核苷一磷酸代谢过程和嘌呤核糖核苷一磷酸代谢过程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主要信号通路富集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亨廷顿病和氧化磷酸化等。基于PPI网络分析结果筛选出5个关键基因:ATP合成酶H+转运线粒体F0复合体亚基F6(ATP5J)、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亚基B3(NDUFB3)、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结合蛋白(UQCRB)、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7A2(COX7A2)、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铰链蛋白(UQCRH)。它们对AS的诊断效能显著,AUC值分别为0.859、0.852、0.840、0.820、0.805。结论 ATP5J、NDUFB3、UQCRB、COX7A2和UQCRH也许可作为外周血AS疾病相关的新型诊断标志物。
2022, 43(8):895-90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432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ProGlide血管闭合装置的后闭合技术在清醒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ECMO)拔管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清醒VA-ECMO救治并撤机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使用的血管闭合方式,将患者分为ProGlide后闭合技术组(ProGlide组)和外科修复组。分析患者全因住院死亡率、动脉拔管闭合操作时间、出血相关事件、30 d内血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共35例患者最终纳入研究,其中21例(60.0%)使用ProGlide后闭合技术,14例(40.0%)使用外科修复技术。全组患者男 21例(60.0%)、女14例(40.0%),平均年龄(49.20±10.52)岁,VA-ECMO支持的中位时间为10.0(8.0,12.0)d,全因住院死亡率为11.4%(4/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后,在主要观察终点中,两组的全因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 CI 0.09~6.89,P=0.826)。次要观察终点显示,ProGlide组具有更少的动脉拔管闭合操作时间(β=14.14,95% CI 7.22~21.05,P<0.01)及更短的撤机后ICU停留时间(β=2.11,95% CI 0.20~4.02,P=0.032)。两组均无主要出血事件及30 d内主要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但ProGlide组次要出血事件及30 d内次要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外科修复组(OR=0.13,95% CI 0.02~0.88,P=0.036;OR=0.05,95% CI 0.00~0.59,P=0.018)。ProGlide组患者撤机时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分明显低于外科修复组(β=1.26,95% CI 0.37~2.14,P=0.007),外科修复组动脉缝合时需要额外使用瑞芬太尼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OR=0.06,95% CI 0.01~0.36,P=0.002)。结论 在清醒VA-ECMO动脉拔管过程中,采用ProGlide血管闭合装置的后闭合技术是安全、有效的。与外科修复方法相比,ProGlide血管闭合装置的后闭合技术具有操作时间短、出血及血管相关并发症少、患者疼痛感轻的优势,对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一定作用。
段晓倩,陈建刚,王茵,秦伟,曹羽成,马烨波,王卓然,魏高峰,沈梦君
2022, 43(8):901-90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217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深度残差网络ResNet152对4种常见肺部超声征象的分类。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进行超声检查患者的超声图像,分别采集A线、B线、胸腔积液、肺实变的肺部超声图像各1 500张。选择其中清晰、未被骨骼遮挡、征象单一的图像,最终入选A线图像1 388张、B线图像1 375张、胸腔积液图像1 384张、肺实变图像1 398张。采用深度残差网络ResNet152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并在完全独立于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测试集上测试模型的泛化能力。以精确率、准确度、特异度、召回率和F1指数评价深度分类模型的分类性能,并通过混淆矩阵直观地展示分类结果。结果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分类模型分类A线、B线、胸腔积液和肺实变4种征象的精确率分别为97.51%、87.31%、85.42%、93.70%,召回率分别为90.38%、86.97%、94.25%、91.18%。4种肺征象的整体分类精确率为90.99%,准确度为90.70%,特异度为96.85%,F1指数为90.50%,表现出优秀的分类特性。结论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肺部超声分类模型表现出较高的分类特性,有潜力辅助超声医师做出诊断。
2022, 43(8):908-91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127
摘要:目的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LASO)合并足部溃疡患者小截肢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12月30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科收治的179例LLASO合并足部溃疡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LLASO合并足部溃疡患者截肢的潜在高危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探究高危因素与患者截肢的生存关系。结果 179例LLASO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截肢41例,均为小截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水平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降脂治疗、溃疡部位是LLASO合并足部溃疡患者截肢的影响因素(P均<0.05);校正年龄、溃疡Wagner分级、溃疡面积的影响后,NLR高与前足跖部溃疡是LLASO合并足部溃疡患者截肢的独立影响因素(OR=8.211,95% CI 1.774~37.998,P=0.007;OR=2.919,95% CI 1.040~8.484,P=0.03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NLR(≥2.00,n=136)组患者的无截肢生存时间短于低NLR(<2.00,n=43)组[8(5,9)个月vs 11(7,15)个月,P=0.020]。结论 白蛋白水平低、NLR高与LLASO合并足部溃疡患者截肢相关,其中NLR高对足部溃疡进展为截肢有预测价值。
2022, 43(8):915-92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574
摘要:目的 探索抑郁症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对其脑区功能和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病例,通过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抑郁严重程度等配对有童年创伤经历(观察组)与无童年创伤经历(对照组)的抑郁症患者各25例。以两组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监测的脑区激活自发低频振幅(mALFF)信号、功能连接(FC)及大五人格问卷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经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的高斯随机场(GRF)校正,观察组左侧海马/海马旁回脑区及右侧楔前叶脑区的mALFF信号值低于对照组。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心这4个大五人格问卷分量表的得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观察组神经质分量表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脑区及右侧楔前叶脑区mALFF信号值与神经质分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397,P<0.01;r=-0.401,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侧海马与右侧颞上回连接增加,与左侧中央后回连接减弱。结论 有童年创伤经历的抑郁症患者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及右侧楔前叶的脑区功能受损更重,更具神经质人格特质。本研究同时提示可能存在屏蔽创伤记忆过度唤起的脑保护神经影像学机制。
赵玉丞,周晖,石长贵,陈晓晗,龚宝峰,李澎,徐瑾,许义新,李根茹,贺斌,庄建华,尹又
2022, 43(8):923-92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608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工作岗位海军出航官兵的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某舰队的官兵作为调查对象,获取出航官兵有效问卷501份、出航前官兵有效问卷460份。501名出航官兵根据人员编制和工作性质,分为后勤组、舰务组、航海组、机电组、观通组和机炮组。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的睡眠障碍原因调查表调查官兵的睡眠质量状况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采用点二列相关分析探讨不同工作岗位官兵睡眠影响因素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出航官兵PSQI总分为(9.22±4.13)分,高于出航前官兵[(6.75±3.54)分;t=2.37,P<0.01]。出航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焦虑情绪(75.25%,377/501)、噪声(62.67%,314/501)和躯体疼痛(59.08%,296/501)。不同工作岗位官兵睡眠质量存在差异,且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后勤组和航海组官兵的睡眠质量主要受焦虑情绪的影响,机电组和观通组官兵的睡眠质量主要受倒班制度的影响,机炮组官兵的睡眠质量主要受躯体疼痛的影响,舰务组官兵的睡眠质量主要受噪声的影响。噪声主要与舰务组官兵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相关,倒班制度主要与机电组和观通组官兵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睡眠障碍相关,躯体疼痛主要与机炮组官兵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相关,焦虑情绪主要与后勤组和航海组官兵的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相关(P均<0.05)。结论 海军官兵出航较在港时睡眠质量变差,出航行为、舰艇工作岗位与睡眠质量存在密切关联。
2022, 43(8):929-93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743
摘要:疲劳是一种主观不适感,往往表现为多样的躯体和精神主诉;其不仅可发展为独立的疾病,也可作为多种疾病的症状,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疲劳的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中枢和外周神经递质水平改变和能量代谢异常被认为是其主要原因。ATP等嘌呤物质在细胞内主要参与躯体能量需求过程,而在细胞外则作为重要信号分子参与有效神经传递、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免疫反应和控制等,在疲劳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胞外ATP代谢进一步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激活P1受体和P2受体,而胞外核苷酸酶通过释放受体配体控制嘌呤物质浓度,以终止或促进嘌呤信号通路。本文对嘌呤能信号和胞外核苷酸酶协同影响疲劳感受与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为疲劳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疲劳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赵耀,赵腾,赵海娟,李珂,黄松群,白元,曹江,郭志福,黄新苗
2022, 43(8):936-94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160
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症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增加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导管消融术能有效缓解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左心耳封堵术是心房颤动卒中预防的有效手段,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适用于高脑卒中、高脑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本文综述了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2022, 43(8):943-95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1547
摘要:目前,氧化应激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研究发现高水平的活性氧及相关氧化产物的蓄积可打破骨代谢平衡,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近年来,中药及其化学成分通过改善氧化应激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较多进展。本文在对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症关系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常见中药及其抗氧化化学成分如黄酮类、多酚类、皂苷类等经由抗氧化应激机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做出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新药研发等提供借鉴。
2022, 43(8):951-95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1415
摘要:美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历经多次战争的检验与改革,其发展理念与水平全球领先。尤其是2013年10月美军军队卫生系统开启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结构调整,成立了国防卫生局,其医疗保障体系设置越来越科学,结构越来越合理,建立了以军队卫生系统保障为主、地方卫生系统保障为辅的保障体系,既区分平、战时医疗保障,又注重平、战时保障体系转换,具有政令分离、模式灵活、军地融合、运行高效等特点,对于维持和提高美军卫勤战备能力,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救治能力提升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军可在卫勤地位确定、卫勤体制转型、卫勤保障模式等方面借鉴美军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理念和经验,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卫勤保障体系。
修丽娟,陶刚超,武峰,孙大志,赵婧,叶敏,矫健鹏,赵颖,孙昱伟,张璇,徐晶钰,刘咏英,岳小强
2022, 43(8):955-95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0973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白龙解郁颗粒对执行出海任务的海军官兵心理应激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执行出海任务的海军官兵209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白龙解郁颗粒组(n=103)和空白组(n=106)。于出海第1周时采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白龙解郁颗粒组官兵在出海第3周时给予白龙解郁颗粒干预,空白组不给予干预措施。出海第4周时两组分别复测PSET及SCL-90,并进行组间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白龙解郁颗粒组与空白组在出海第1周时的PSET、SCL-90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组出海第4周时的PSET标准分高于出海第1周(P<0.05)。白龙解郁颗粒组出海第1周和第4周的PSET标准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海第4周时白龙解郁颗粒组的PSET标准分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海第4周时空白组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因子分均高于出海第1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海第4周时白龙解郁颗粒组SCL-90的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低于空白组出海第4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白龙解郁颗粒对执行出海任务的海军官兵具有预防军事应激反应的作用。
2022, 43(8):959-96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1367
摘要:重型颅脑创伤是战时威胁战士生命的首要伤情。在美军“伊拉克自由行动”和“持久自由军事行动”中,虽然早期救治机构未配置神经外科专科力量,但通过早期介入和积极有效的救治策略稳定伤员病情,为后续确定性治疗打下了基础,使战士重型颅脑创伤的救治效果甚至优于同期平民。笔者分析了美军早期救治机构在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中的价值、任务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军重型颅脑创伤卫勤保障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2022, 43(8):963-96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474
摘要:目的 探究低能量激光对大鼠牙齿移动后保持期骨改建因子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4个模型组(复发组、保持组、保持+激光组、复发+激光组),每组16只。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主动加力,不施加任何措施。其余4组制作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模型,在21 d主动加力结束后拆除口内装置;然后,复发组不安装保持装置,保持组安装保持装置,保持+激光组安装保持装置并隔日照射低能量激光,复发+激光组不施加保持装置但隔日照射低能量激光。在主动加力21 d后进入保持期的第2、5、10、15天处死大鼠,提取大鼠第一磨牙周围2 mm组织的总RNA,采用qPCR法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COLⅠ)、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组织蛋白酶 K(CTSK)、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等6个骨改建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 4个模型组大鼠的6个骨改建因子的mRNA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呈升高趋势,在大部分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组的6个骨改建因子的mRNA表达较保持组呈升高趋势,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着时间延长,保持+激光组6个骨改建因子的mRNA表达较保持组升高,从第5天开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10天差异最为明显。复发+激光组除MMP9外的5个骨改建因子的mRNA表达在大部分时间点均较复发组升高(P均<0.05)。结论 在大鼠第一磨牙的固定保持过程中,低能量激光的干预增加了骨组织改建因子的表达,加速了牙槽骨的改建。
2022, 43(8):969-97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0318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尿毒症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术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作为评判其疗效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淮安市肿瘤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尿毒症性SHPT患者51例。依据消融策略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全消融组(30例)和非完全消融组(21例)。51例患者术前均进行对比增强超声造影(CEUS)和核素定位检查。非完全消融组术前对每个增生腺体完成细针穿刺提取物iPTH测定,全消融组术后均进行CEUS和核素检查,确认增生腺体是否完全消融。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9个月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术后血清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 51例尿毒症性SHPT患者增生腺体共196枚均顺利完成消融治疗。两组术后1 h及1、3、6、9个月时的血清iPTH水平较术前均下降(P均<0.05);术后6个月和9个月时,非完全消融组患者的血清iPTH水平均高于全消融组(P均<0.001)。全消融组4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血清iPTH水平发生反弹,非完全消融组4个月时8例患者发生反弹,全消融组出现血清iPTH水平反弹的时间晚于非完全消融组,且反弹幅度低于非完全消融组。全消融组患者术后血清iPTH水平出现反弹的患者比例低于非完全消融组[26.7%(8/30)vs 71.4%(15/21),P<0.05]。结论 仅以iPTH单纯作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尿毒症性SHPT术后疗效的主要指标存在缺陷,临床上应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来综合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2022, 43(8):974-97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00267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Bell Ⅱ期以上NE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NEC预后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预后不良,需外科手术、放弃治疗或死亡)和对照组(治愈出院)。对两组NEC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围生期因素、发病前喂养情况、治疗情况、发病时的实验室辅助检查和临床表现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3例NEC新生儿中观察组28例(33.7%)、对照组55例(66.3%)。观察组胎龄、出生体重、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占比、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发病日龄、首次开奶时间、脐静脉置管占比、布洛芬使用占比、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占比及发病时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不成熟中性粒细胞/总中性粒细胞比值、降钙素原水平、血培养阳性占比、腹胀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增大(OR=0.68)和发病时白细胞计数升高(OR=0.81)为保护性因素,发病时降钙素原>10 ng/mL(OR=7.32)为NE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胎龄增大、发病时白细胞计数升高为NEC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发病时降钙素原>10 ng/mL为NEC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2022, 43(8):979-98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30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