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44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3, 44(12):0-0.

      摘要 (694) HTML (0) PDF 444.81 K (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从临床视角看康复机器人应用与发展趋势

      2023, 44(12):1385-139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508

      摘要 (861) HTML (416) PDF 1.26 M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康复机器人是一种将机器人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协助运动功能障碍人群进行康复训练的设备,广泛应用于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本文从临床视角总结了康复机器人的分类,分析了近年来康复机器人领域的临床应用现状。目前,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和脊髓损伤领域展现出积极意义,同时其与多项技术的融合创新也为它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在临床研究主导的发展趋势中,患者、康复治疗师、工程师和医师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康复机器人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仍面临许多挑战,也存在广阔的发展潜力。

    • >专题报道:脑血管疾病的评估与管理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异常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2023, 44(12):1392-139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645

      摘要 (950) HTML (1322) PDF 992.88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索并总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证据。方法 根据PIPOST模型明确循证问题,检索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等相关指南网,美国卒中协会、欧洲卒中组织等专业协会网站,以及PubMed、Cochrance Library、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异常管理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30日。由2名研究者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标准等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检索2 630篇文献,通过初筛、复筛,最终纳入 18篇文献,其中有13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从评估、管理目标、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随访管理5个方面总结出28条证据。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异常管理证据总结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 品管圈活动在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流程中的应用

      2023, 44(12):1399-140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141

      摘要 (878) HTML (797) PDF 1.21 M (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品管圈,并将活动主题确定为“缩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时间”。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121例于我中心行机械取栓桥接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的AIS患者,分析影响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的主要因素,拟定现状改善品管圈干预措施。另外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在我中心行相同治疗的95例AIS患者,实施问题解决型品管圈干预措施,评价和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药物中断时间为133(110,175)min,序贯治疗时间为367(183,496)min,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率为45.5%(55/121)。根据柏拉图80/20法则,造成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为等待外出CT检查时间长(36.4%,20/55)、等待CT判读结果时间>60 min(27.3%,15/55)、护士不知晓患者口服药物时间(20.0%,11/5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药物中断时间为38(25,71)min,序贯治疗时间为257(210,298)min,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率为7.4%(7/95),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分别有3、2例患者在序贯治疗7 d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序贯治疗7 d内均无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 应用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能够规范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给药流程,可以缩短患者药物中断时间,精确口服药物桥接时间,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 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培训方案的构建

      2023, 44(12):1405-141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289

      摘要 (840) HTML (1151) PDF 1.18 M (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培训方案,为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提供指导性方案。方法 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关于卒中中心建设和发展相关文件、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职责,结合国内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现状,通过文献回顾法、小组讨论法构建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培训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来自6个省市9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脑卒中医疗、护理、管理和教育工作的15名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形成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培训方案。结果 共进行了2轮专家咨询,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3、0.917。最终形成的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培训方案包含准入条件(9个条目)、培训目标(5个条目)、培训内容(3个一级条目、8个二级条目、39个三级条目)及培训形式和考核评价(4个一级条目、10个二级条目)。结论 所构建的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培训方案具备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脑心健康管理师规范化培训提供指导和借鉴,但有待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脑血管病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2023, 44(12):1412-141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245

      摘要 (890) HTML (1124) PDF 1.17 M (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多学科协作(MDT)的脑血管病内科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内科ICU符合准入标准的16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月至6月入住的79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入住的82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感染控制管理,干预组采用基于MDT的脑血管病内科ICU MDRO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方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隔离措施、隔离医嘱、隔离标识、消毒措施落实情况与医务人员手卫生落实、MDRO防控知识知晓情况等MDRO感染防控措施的依从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MDRO感染发生率由对照组的45.57%(36/79)下降至28.05%(23/82),患者隔离措施、隔离医嘱、隔离标识、消毒措施落实情况与医务人员手卫生落实、MDRO防控知识知晓情况的依从率分别由79.63%(86/108)、70.51%(55/78)、76.47%(78/102)、71.32%(97/136)、86.28%(283/328)、82.24%(125/152)上升至92.00%(69/75)、90.00%(63/70)、92.50%(74/80)、93.48%(86/92)、92.66%(265/286)、93.91%(108/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MDT的脑血管病内科ICU MDRO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方案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内科ICU MDRO感染风险,提高医院MDRO感染防控措施的依从性。

    • >论著
    • 新型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3, 44(12):1417-142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164

      摘要 (897) HTML (782) PDF 1.07 M (1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Fastunnel导管)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我中心使用Fastunnel导管对10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通过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Fastunnel导管的应用价值。结果 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62.7±6.7)岁。1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长为16~65(37.3±18.2)min,治疗期间射线暴露时间为9~23(15.9±4.7)min,辐射剂量为1 381~4 901(2 643.7±1 131.7)mGy,剂量面积乘积为5 707~38 112(17 526.8±10 809.5)μGy·m2。10例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出血或缺血相关并发症。结论 Fastunnel导管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能有效简化手术步骤,在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医患辐射暴露方面也可能存在优势。

    • 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靶向递送PLK1 siRNA治疗肝癌

      2023, 44(12):1421-142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353

      摘要 (1249) HTML (223) PDF 3.50 M (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外泌体高效递送的方法,将治疗性核酸递送到肝癌组织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法 构建靶向肝癌的融合表达SP94和CD47的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提取分离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纳米颗粒跟踪分析、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小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射200 μg DiD标记的未修饰外泌体和SP94修饰的外泌体,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并分析外泌体对肝癌组织的靶向作用。将未修饰外泌体和CD47修饰的外泌体分别与巨噬细胞RAW264.7、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共孵育,验证细胞对修饰后外泌体的吞噬情况。通过电穿孔法将Polo样激酶1(PLK1)siRNA加载到不同修饰的外泌体中,再与Hepa1-6细胞共孵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经尾静脉注射加载PLK1 siRNA的修饰外泌体,系统研究并分析其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结果 SP94修饰增强了外泌体对肝癌组织的靶向作用,CD47修饰减少了外泌体被巨噬细胞吞噬。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递送PLK1 siRNA促进了肝癌细胞凋亡。在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中,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加载PLK1 siRNA能有效抑制小鼠肝癌结节的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结论 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可以高效靶向肝癌递送治疗性核酸PLK1 siRNA,有效抑制肝癌的生长。

    • 微RNA-219通过ERK 1/2通路改善炎症所致新生SD大鼠脑内少突胶质细胞成熟障碍

      2023, 44(12):1429-143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193

      摘要 (801) HTML (101) PDF 2.23 M (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新生SD大鼠炎症模型,初步探究微RNA-219(miR-219)促进少突胶质细胞成熟的机制。方法 将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 0.15 mg/kg腹腔注射)、LPS+miR-219 agomir组(LPS 0.15 mg/kg腹腔注射,miR-219 agomir 3 μL侧脑室注射)、miR-219 antagomir组(miR-219 antagomir 3 μL侧脑室注射)和LPS+miR-219 agomir+U0126组(LPS 0.15 mg/kg腹腔注射,miR-219 agomir 3 μL侧脑室注射,U0126 30 mg/kg腹腔注射)。于大鼠出生第7天和第14天处死后取脑组织,采用qPCR检测脑组织中miR-219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少突胶质细胞成熟标志物髓鞘碱性磷脂蛋白(MBP)和ERK 1/2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大鼠胼胝体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腹腔注射LPS后脑组织内IL-1βTNF-α mRNA表达均升高(P<0.01),miR-219表达减少(P<0.01)。与LPS组相比,在用miR-219 agomir提升大鼠脑内miR-219的表达后MBP和ERK 1/2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胼胝体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在用miR-219 antagomir降低大鼠脑内miR-219的表达后,MBP和ERK 1/2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胼胝体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减少。用ERK 1/2通路抑制剂U0126处理后,miR-219对少突胶质细胞的促成熟作用受到了抑制(P<0.01)。结论 在大鼠脑内miR-219对少突胶质细胞的促成熟作用是通过ERK 1/2通路发挥作用的。

    • 心境障碍知晓情况调查:一项四城市多中心研究

      2023, 44(12):1435-144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723

      摘要 (956) HTML (122) PDF 1.03 M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上海、武汉、哈尔滨、深圳四地社区居民对心境障碍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心境障碍治疗的态度。方法 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招募上海、武汉、哈尔滨、深圳四地精神专科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样方式调查。采用自编心境障碍知晓率调查问卷调查被试心境障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治疗态度。所有参与者都参加了面对面的采访,评估员指导被试下载“心情温度计”手机移动终端(APP),被试在线完成问卷填写。问卷中关于心境障碍的知晓情况以多选题形式展开调查,采用多重响应分析中的频率和交叉表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1 289份。被试对于心境障碍疾病名称的知晓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抑郁症(87.9%, 1 133/1 289)、忧郁症(57.3%,739/1 289)、狂躁症(50.7%,653/1 289)、躁狂症(40.1%,517/1 289)、双相情感障碍(23.6%,304/1 289)、躁狂抑郁症(23.1%,298/1 289)、心境障碍(22.6%,291/1 289)、躁狂发作(21.3%, 275/1 289)、双相障碍(14.4%,185/1 289)、轻躁狂(14.0%,180/1 289)。被试对于抑郁症和躁狂症典型案例的识别率分别是61.5%(793/1 289)及41.9%(540/1 289),精神专科门诊、女性、学生及在职、离异/分居、文化程度较高的被试对于抑郁症和躁狂症的识别率较高。被试获悉心境障碍知识的主要途径有网络、电视广播、杂志书籍、亲戚朋友和社区宣传。对于获取心境障碍知识的必要性,66.2%(853/1 289)的被试认为有必要,30.7%(396/1 289)认为没必要,3.1%(40/1 289)未做选择。对于心境障碍治疗方式的态度,62.2%(802/1 289)的被试认为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13.9%(179/1 289)认为只需要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4.8%(62/1 289)认为不治疗;不同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的被试对心境障碍治疗方式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女性、在职、已婚/同居、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试多认为不仅需要心理治疗,还需要药物治疗。结论 上海、武汉、哈尔滨、深圳四地居民对心境障碍尤其是躁狂症和双相障碍知识的总体知晓水平并不乐观,仍应加强对心境障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以提高心境障碍的早期识别和规范诊治水平。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 44(12):1445-145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334

      摘要 (711) HTML (995) PDF 1016.80 K (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卒中预警综合征(SW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SWS患者83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72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11例)。记录患者基本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等资料,根据急诊血常规计算NLR。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W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NLR对SW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SWS患者平均年龄为(59.10±13.11)岁,65例患者明确新发梗死。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但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ABCD2评分及是否行静脉溶栓和有无新发梗死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46,95% CI 1.15~1.86,P=0.002)和NLR(OR=2.05,95% CI 1.07~3.92,P=0.031)是SW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当NLR诊断临界值为2.82时,AUC值为0.75,NLR预测SWS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81.9%。结论 较高的入院时NIHSS评分和NLR与SWS患者预后不良独立相关,且NLR对SWS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中度诊断价值。

    • 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2023, 44(12):1451-145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807

      摘要 (791) HTML (171) PDF 3.70 M (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测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92例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颈椎CT、颈椎MRI等检查。选择来院体检的191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成人组。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和X线片观测C5/C6椎间孔形态并测量最佳投射角度下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高度等径值,分析病例组与正常成人组之间、病例组观察侧(狭窄或严重狭窄一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C5/C6椎间孔形态因骨赘增生等,以纺锤形、不规则形为主。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横径均值、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平均高度分别为(5.81±1.40)mm、(10.45±1.70)mm、(50.02±15.46)mm2、(4.99±0.89)mm,均小于正常成人组[分别为(7.60±1.37)mm、(11.66±1.95)mm、(72.80±22.48)mm2、(5.78±0.9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椎间孔的横径均值及横截面积减小。术中减压时应更加注重椎间孔横径的有效扩大,以提高手术效果。

    • 冠心病患者衰弱程度与身体运动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023, 44(12):1459-146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284

      摘要 (1010) HTML (172) PDF 1.18 M (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60~80岁冠心病患者的基本衰弱工具集(EFT)评分与5次坐站(FTSTS)、30 s坐站(30s-STS)、1 min坐站(1min-STS)、6 min步行试验(6MWT)的相关性,以确定可用于临床筛选合并衰弱冠心病患者的身体运动功能指标。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EFT评分分为衰弱组(EFT评分≥1分,n=28)与非衰弱组(EFT评分= 0分,n=50)。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FTSTS、30s-STS、1min-STS、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液指标,统计分析上述指标与衰弱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与非心肌梗死患者衰弱的诊断能力,并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与非衰弱组相比,衰弱组冠心病患者的BMI较低[(23.14±3.03)kg/m2 vs (24.78±3.29)kg/m2P=0.033],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高[199.40(55.32,1 012.65)mmol/L vs 99.75(41.36,217.75)mmol/L,P=0.016],LVEF及身体运动功能测试指标30s-STS、1min-STS、6MWT均较低[(56.99±10.20)% vs(62.15±6.45)%、(10.93±2.98)次vs(14.50±2.63)次、(21.32±5.45)次vs(27.30±5.62)次、(412.84± 62.34)m vs(470.04±56.41)m,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30s-STS、1min-STS、6MWT与EFT评分呈中度或高度负相关(rs=-0.575、-0.493、-0.46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非心肌梗死患者中,30s-STS判断衰弱的AUC值为0.85(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2.9%,最佳临界值为≤13次),1min-STS的AUC值为0.82(灵敏度为60.6%,特异度为92.9%,最佳临界值为≤27次),6MWT的AUC值为0.80(灵敏度为78.8%,特异度为78.6%,最佳临界值为≤446.55 m);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30s-STS的AUC值为0.81(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71.4%,最佳临界值为≤10次),1min-STS的AUC值为0.72(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57.1%,最佳临界值为≤19次),6MWT的AUC值为0.68(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42.9%,最佳临界值为≤387.45 m)。结论 30s-STS、1min-STS、6MWT与冠心病患者衰弱程度呈中度或高度负相关,是临床评价衰弱的有效工具。对于非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30s-STS均是临床评估衰弱与否的较佳身体运动功能指标。

    • 岛礁官兵腰腿痛疼痛功能评价量表的研制及信度、效度分析

      2023, 44(12):1466-147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933

      摘要 (875) HTML (134) PDF 1.02 M (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制岛礁官兵腰腿痛疼痛功能评价量表,并验证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采访和座谈的方式,基于国内外文献查询、书籍阅览和专家组讨论,形成岛礁官兵腰腿痛疼痛功能评价量表,并在某岛礁单位对量表进行验证。信度评估通过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完成,效度评估运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现,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对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与岛礁官兵腰腿痛疼痛功能评价量表各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成功研制包含4个维度、20个条目的岛礁官兵腰腿痛疼痛功能评价量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27,重测信度为0.884;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276%;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2.106,拟合优度指数为0.822,调整拟合优度指数为0.766,残差均方根为0.025,比较拟合指数为0.947,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88);量表各维度组合信度均>0.7,平均提取方差值(AVE)均>0.5,AVE的根号值均大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岛礁官兵腰腿痛疼痛功能评价量表疼痛程度维度与VAS、训练战备维度和日常生活维度与ODI、心理影响维度与SAS和SDS均存在相关性(P均<0.01)。结论 岛礁官兵腰腿痛疼痛功能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岛礁官兵腰腿痛的评估。

    • >综述
    • 麻醉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3, 44(12):1471-147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318

      摘要 (896) HTML (172) PDF 1008.44 K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内存在的重要生物群落,相关研究日益深入,但麻醉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本文回顾分析了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研究文献,结果显示麻醉药物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并对其功能产生影响,这些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脓毒症等疾病存在相关性。当前的研究缺乏大样本及全面的数据分析,未来需要完善研究方法,并逐步将研究对象由动物转移到人类,以揭示相关的作用机制,为麻醉药物的使用提供指导,并更好地为患者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提供服务。

    • 氦氧混合气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2023, 44(12):1476-148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349

      摘要 (772) HTML (239) PDF 1003.46 K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氦氧混合气是由氦气与氧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传统上主要用作大深度潜水作业的呼吸气体。近年来,氦氧混合气因能降低呼吸阻力、提高组织氧含量、抑制炎症反应等,被进一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缺血性疾病和减压病等的预防和治疗。未来随着对氦氧混合气研究的持续深入,其应用将不断拓展。本文从理化性质、疾病防治、治疗方案、风险控制4个方面系统介绍氦氧混合气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海洋军事医学
    • 低温等离子对模拟舰艇密闭舱室中呼吸道病毒的消杀效果

      2023, 44(12):1481-148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380

      摘要 (658) HTML (96) PDF 1.13 M (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验证低温等离子对模拟舰艇密闭舱室环境中呼吸道病毒的消杀效果。方法 从患者痰液中获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均匀涂布于染毒片上。使用3间独立的隔离病房(每间约20 m2)模拟舰艇密闭舱室环境,病房内分别放置3组(含3个检测时间点,每组9块)染毒片,即试验组(低温等离子处理)、阳性对照组(含氯消毒剂处理)和空白对照组,平行处理后逐点采样进行SARS-CoV-2抗原和qPCR检测。结果 消毒前所有染毒片表面SARS-CoV-2抗原检测均呈阳性。消毒后1、30和60 min时,试验组3个样本抗原均转阴,阳性对照组分别有0、2、3个样本抗原转阴,空白对照组分别有0、0、1个样本抗原转阴。不同处理方法对病毒开放阅读框1ab(ORF1ab)和核衣壳蛋白(N)基因Ct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病毒ORF1abN基因Ct值均大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Ct值较大且表现稳定,离散度较其余两组小。结论 低温等离子可有效杀灭SARS-CoV-2,其消杀的彻底性和均匀性优于含氯消毒剂,适用于舰艇舱室空气和表面消毒。

    • >短篇论著
    • 黄芪多糖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小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通路和血清氧化指标的影响

      2023, 44(12):1485-148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835

      摘要 (847) HTML (152) PDF 1.25 M (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和血清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 正常对照组、CUMS组、CUMS+氟西汀组(CUMS+F组)、CUMS+APS组,每组9只。CUMS、CUMS+F和CUMS+APS组小鼠采用CUMS刺激4周构建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后,CUMS+F组小鼠每天给予氟西汀10 mg/kg腹腔注射,CUMS+APS组小鼠每天给予APS 400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CUMS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共干预治疗4周。通过行为学实验观察药物干预后小鼠抑郁状态是否改善。小鼠药物干预4周后经眼眶取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UMS组比较,CUMS+F组和CUMS+APS组小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缩短(P均<0.01),蔗糖偏好率、旷场实验穿越次数、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放臂的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均增加(P<0.05,P<0.01);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下降(P均<0.05),SOD、GSH-Px、O2·和·OH含量升高(P<0.05,P<0.01);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 APS对CUMS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状态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海马组织Nrf2通路和血清中的氧化指标实现的。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机化性肺炎2例并文献复习

      2023, 44(12):1490-149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549

      摘要 (915) HTML (46) PDF 1.38 M (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机化性肺炎(OP)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OVID-19相关OP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2例COVID-19相关O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检索PubMed数据库相关病例报道,归纳分析COVID-19相关OP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治过程及转归等数据。结果 从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到45例COVID-19相关OP患者的报道,共47例患者纳入分析。47例患者年龄为25~84(59.6±13.0)岁,男35例(74.5%)、女12例(25.5%)。31例(66.0%)患者初诊COVID-19时符合重型或危重型,34例(72.3%)需呼吸支持。初诊COVID-19至临床诊断OP时间为12~68(32.3±13.5)d。20例(42.6%)患者COVID-19初始治愈出院或仅居家观察,后因症状再发入院而诊断为OP; 27例(57.4%)在诊断OP前维持住院治疗。44例(93.6%)患者CT表现为双肺多发病变,主要病变模式为实变(35例,74.5%)、磨玻璃影(31例,66.0%)、小叶间隔增厚(14例,29.8%)、条索影(14例,29.8%),28例(59.6%)患者病变呈现典型外周分布特点。45例(95.7%)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期均临床稳定。结论 COVID-19相关OP可能与COVID-19患者肺部后遗症及部分重型患者持续低氧有关,胸部CT在OP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取得良好预后,但如何确定最佳剂量、疗程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 >病例报告
    • 替雷利珠单抗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报告

      2023, 44(12):1498-150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631

      摘要 (865) HTML (81) PDF 1.27 M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