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44(5):533-54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814
摘要:我国是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开展筛查和早期诊治是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难以实现人群广泛覆盖。采用相对简便、高效的筛查方式对筛查人群进行风险分层并对初筛高危者开展精准筛查,是更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和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本文主要介绍食管癌筛查中新路径与新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食管癌风险预测模型,食管细胞学检测,以及血液、呼出气体和唾液标志物检测等,并展望其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3, 44(5):542-55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064
摘要:目的 通过小分子化合物改变细胞命运,诱导人胆囊上皮细胞(hGBEC)分化为具有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方法 在基质胶中对原代hGBEC进行三维培养,生长培养基中添加B27添加剂、N2添加剂、N-乙酰半胱氨酸、表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等。添加小分子化合物/蛋白因子对细胞进行诱导分化,筛选出关键作用因子。采用PCR、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干细胞标志物及肝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通过脂肪BODIPY-493染色、糖原过碘酸希夫染色和白蛋白ELISA检测评估细胞的肝样功能。结果 三维培养的hGBEC表达造血干细胞抗原CD133、上皮细胞黏附分子、肝细胞核因子4α等肝脏干细胞和肝前体细胞标志物。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和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是诱导hGBEC分化的关键作用因子。分化条件下所得细胞表达肝细胞功能标志物α1-抗胰蛋白酶、细胞色素P450 3A4、白蛋白和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可以贮存糖原,具有合成脂肪的能力,能够分泌白蛋白。结论 hGBEC可在体外长期培养,通过抑制TGF-β和Notch信号通路可初步诱导其分化为具有部分肝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
2023, 44(5):551-55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769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地培养原代C57BL/6J小鼠眼动脉平滑肌细胞(OASMC)的磁性分离法。方法 综合组织块贴壁法和酶消化法2种方法,通过优化胶原蛋白酶、琼脂糖氧化铁(Ⅱ,Ⅲ)磁性纳米粉末(以下简称铁粉)配方和铁粉粒径等关键实验环节,培养高纯度OASMC。原代OASMC培养和鉴定步骤:在无菌条件下,向小鼠左心室依次注入4 ℃ PBS、琼脂糖铁粉混悬液,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出眼动脉。将其划至长为1.0~1.5 mm 大小的组织块,用胶原蛋白酶消化45 min后,采用磁力分离器将眼动脉组织块从胶原蛋白酶中分离出来,均匀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37 ℃、5% CO2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至85%~90%时进行传代。对第3~7代细胞进行形态学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通过改变不同条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胶原蛋白酶与M199培养基比例为 0.001 5 g∶6 mL,胶原蛋白酶消化时间为45 min,铁粉粒径为5 μm,琼脂糖与铁粉的比例为0.05 g∶0.05 g;琼脂糖铁粉混悬液的温度为37 ℃,注射器型号为0.6 mm×25 mm TWLB。原代培养2 d后可见眼动脉组织块周围有长梭形细胞爬出,呈放射状分布。培养7 d后,通过更换新的培养基铁粉逐渐减少,细胞生长速度加快,细胞形态呈现典型长梭形。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所培养的OASMC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论 此方法培养原代C57BL/6J小鼠OASMC具有快速、高效、细胞纯度高等特点,为眼动脉相关疾病的药物活性筛选奠定了基础。
2023, 44(5):558-56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685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BMI对肝细胞癌(HC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40例HC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BMI为18.8~31.8 kg/m2,根据术前BMI分为正常BMI(18.8~24.9 kg/m2)组和较高BMI(25.0~31.8 kg/m2)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BMI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中,正常BMI组94例(67.1%)、较高BMI组46例(32.9%)。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理学参数、抗病毒治疗、糖尿病治疗方式、术后预防性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较高BMI组的3年总生存率(86.0%)高于正常BMI组(64.8%),两组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较高BMI是HC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保护因素(HR=0.379,95% CI 0.156~0.917,P=0.031)。结论 对于HC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BMI较高者总生存期更长。
2023, 44(5):564-57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496
摘要:目的 基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及炎症指标构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9例CRRT治疗的脓毒症AKI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RRT治疗后28 d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0)和存活组(n=59)。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治疗前、治疗6 h、治疗12 h时的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脓毒症AKI恶性肿瘤患者CRRT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CRRT治疗6 h、12 h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前降钙素原(PCT)、IL-6、IL-8均下降,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均上升(P均<0.05)。糖尿病、高血压病、肿瘤转移及CRRT治疗12 h时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CRP、PCT是脓毒症AKI恶性肿瘤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联合预测因子=D-二聚体+2.134×血小板计数+3.451×CRP+4.160×PCT,若联合预测因子>293.124则提示患者28 d内死亡的风险较高。结论 脓毒症AKI恶性肿瘤患者CRRT治疗12 h时的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CRP和PCT可用于预测28 d内预后。
2023, 44(5):571-57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436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牵引下仰卧位全脊柱拼接X线片与站立位全脊柱拼接X线片测量数据,评估两者对中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手术方案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脊柱侧凸就医并拍摄牵引下负重仰卧位全脊柱(颈椎-胸椎-腰椎-骨盆)正侧位X线片的中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经过纳入标准筛选共纳入82例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站立位与牵引下负重仰卧位及术后站立位的全脊柱Cobb角、手术方案、术后Cobb角矫正率、脊柱柔韧度。将患者分为脊柱柔韧度≥30%组和脊柱柔韧度<30%组,分析脊柱柔韧度与术后矫正率、矫形手术方案选择的关系。结果 82例患者中女57例、男25例,年龄为6~63岁,平均年龄为(23.0±14.3)岁。术前Cobb角为(69.90±27.74)°,牵引下Cobb角为(42.33±30.31)°,术后Cobb角为(13.53±14.87)°,术后Cobb角矫正率为(80.90±17.36)%。脊柱柔韧度≥ 30%组的术后Cobb角矫正率高于脊柱柔韧度<30%组[(86.97±15.39)% vs (74.41±17.74)%;t=2.802,P= 0.011]。脊柱柔韧度≥30%组、<30%组接受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占比分别为61.0%(25/41)、80.5%(33/41),差异接近有统计意义(χ2=3.770,P=0.052)。结论 对于中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术前牵引下负重仰卧位及站立位全脊柱X线拍摄可提供其脊柱柔韧度及Cobb角等数据,有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2023, 44(5):576-58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859
摘要:目的 探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后眼压的预测和校正。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月12月于我院眼科行SMILE的患者90例(180眼),随机抽取30眼为验证集,余150眼为训练集。前瞻性选择2022年1-9月于我院行SMILE治疗的患者51例(102眼)为测试集。分析训练集术前3 d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情况,确定眼压稳定期及与术前相比的眼压变化量(ΔIOP)。选取术前球柱镜代数和(SC)、球镜度、柱镜度、眼压、中央角膜厚度(CCT)、平均角膜曲率[Km,平坦角膜曲率(K1)与陡峭角膜曲率(K2)的平均值]、前房深度(ACD)与各参数在眼压稳定时相对术前的变化量(ΔCCT、ΔKm、ΔK1、ΔK2、ΔACD)及个体因素,纳入与ΔIOP相关的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回归模型。建立适合临床SMILE术后眼压预测及校正的公式并进行效能验证。结果 SMILE术后眼压均较术前降低,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3个时间点之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个月与其余时段相比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拟合出的的最佳回归方程为ΔIOP=0.459×术前眼压(mmHg)-0.183× SC(D)-0.041×年龄(岁)+1.292×ΔACD(mm)-1.270(调整R2=0.533,P<0.001)。仅纳入术前眼压和SC,拟合出简化方程为ΔIOP=0.496×术前眼压(mmHg)-0.194×SC(D)-2.952(调整R2=0.498,P<0.001);通过四舍五入法及截距校正推演得出预测和校正公式分别为:术后预测眼压(mmHg)=0.5×术前眼压(mmHg)+ 0.2×SC(D)+3,术后校正眼压(mmHg)=术后眼压(mmHg)+0.5×术前眼压(mmHg)-0.2×SC(D)-3。经内部验证与外部测试,简化公式的预测性能良好。结论 SMILE术后3个月眼压趋于稳定,且ΔIOP与屈光度相关。SMILE术后眼压可通过简化公式进行快速临床预测和校正。
2023, 44(5):583-58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466
摘要:目的 探讨福建客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主要人口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福建省宁化县的客家老年人(≥60岁)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和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1 262人纳入最终分析样本,福建客家老年人整体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2.54%(663/1 262),慢性病共病的患病率为21.79%(275/1 262)。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人群主要有超重(OR=2.29)、肥胖(OR=2.16)、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5 001~30 000元(OR=1.61)等人群,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较高的人群主要有超重(OR=3.81)、肥胖(OR=4.99)、丧偶(OR=1.63)等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较低的人群主要有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上(小学OR=0.50,初中及以上OR=0.57)、仅与老伴同住(OR=0.41)、与单个子/女同住(OR=0.42)等人群。结论 福建客家老年人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的患病率高,超重、肥胖、未受过教育、独居等老年人的患病状况尤为突出。政府、社会、家庭应重点关注以上人群,采取针对性的慢性病控制与管理措施,提高客家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
吴双双,陈晶,王云成,马一瑄,魏书宇,刘鸿雁,董亚尊,王北艳,崔玉东,马金柱
2023, 44(5):589-59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989
摘要:目的 对Mn2+调控的小鼠巨噬细胞mRNA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探究Mn2+对小鼠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MnCl2和NaCl分别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4 h,利用mRNA-seq方法筛选出Mn2+调控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qPCR对关键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整合数据库信息和分析获得1 63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表达上调的基因912个、表达下调的基因725个,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具有免疫吞噬、细胞增殖和分化、转录因子调控等生物活性,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PI3K-Akt、NF-κB等信号通路。其中与免疫相关且差异最显著的10个基因为免疫球蛋白G Fc段受体Ⅰ(Fcgr1)、含不育α基序结构域蛋白11(Samd11)、活性调节的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rc)、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富含脯氨酸的小蛋白2H(Sprr2h)、Wnt家族成员4(Wnt4)、整合膜蛋白2A(Itm2a)、无调性bHLH转录因子8(Atoh8)、泛素结合酶E2C(Ube2c)及富含脯氨酸的小蛋白2B(Sprr2b),qPCR验证结果与mRNA测序分析趋势一致。结论 通过mRNA-seq数据筛选Mn2+调控小鼠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及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Mn2+对巨噬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2023, 44(5):595-60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712
摘要:急性炎性疾病伴随的神经心理症状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获得性炎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影响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系统,为引起急性瘫痪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GBS的神经心理症状逐渐引起关注,然而目前报道尚少,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也缺乏对治疗的研究。此外,神经心理症状对GBS患者康复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归纳了GBS患者疲劳、焦虑、抑郁、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神经心理症状的特点和诊治进展,以提高神经专科医师对GBS患者神经心理症状的认识,加强对GBS神经心理症状的评估与干预。
2023, 44(5):602-60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227
摘要:肿瘤细胞通过表达免疫检查点逃避机体免疫系统攻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通过靶向这些免疫检查点阻断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促进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强大的抗肿瘤效果。CD47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免疫检查点,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它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转导抑制信号,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进而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阻断CD47/SIRPα信号轴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启动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但是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阻断免疫细胞上的单一信号通路只能产生有限或轻微的影响。此外,单独使用靶向CD47/SIRPα信号轴的药物治疗肿瘤响应率较低,并且可能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高抗肿瘤效果,将靶向CD47/SIRPα信号轴的药物与其他抗肿瘤疗法联合应用成为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CD47/SIRPα信号轴的研究进展和基于靶向CD47/SIRPα信号轴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
陈威,徐希科,吕燕慧,魏艳平,丁倩倩,王杰,隗鑫曈,李展鸿,祖先鹏
2023, 44(5):609-61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003
摘要:当归补血汤是补气生血的经典中药名方,具有促进造血、保护肾组织、调节免疫、抗纤维化、抗肿瘤及抗抑郁等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15年关于当归补血汤促进造血功能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当归补血汤的化学成分,并从促进造血干细胞和外周血细胞的形成、抑制造血干细胞衰老、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系统及调节髓外器官造血等方面综述当归补血汤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2023, 44(5):616-62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068
摘要:一系列中药复方在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中被证明能够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药小分子是中药复方中实际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特定中药小分子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为相关血管新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生血管形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和机制,并以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等中药小分子为主,讨论了中药小分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
2023, 44(5):622-62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131
摘要:破骨细胞是来源于单核造血髓系细胞的多核巨细胞,它的激活在炎症性骨破坏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调节,已有研究表明,TGF-β1与其下游信号转导蛋白Smad2/3、Smad1/5可促进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其机制与调节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RANK)信号通路及其下游介质有关。本文主要针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破骨细胞分化和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2023, 44(5):627-63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129
摘要:远程手术是指外科医师使用无线网络和机器人技术为远在异地的患者做手术,属于远程医疗的一部分。远程手术不仅可以缓解区域外科医师短缺的情况,而且能打破空间壁垒,及时、有效地开展手术,降低医疗成本和患者转运风险。远程手术的发展需要5G网络技术和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双重辅助。本文分析了5G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远程手术中的应用与限制,总结了远程手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和进展,为远程手术的发展提供更多思路。
2023, 44(5):631-63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940
摘要:目的 通过应急采供血演练,探讨流动血库在大型水面舰艇血液保障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应急采供血的运行模式。方法 预先制定应急采供血实施方案,在海上训练期间通过组织应急采供血流程实操演练,以检验应急采供血预案的可行性,并在演练中记录各个环节所用时间及存在问题。结果 从演练结果看,自广播通知采血人员到指定地点、完成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完成1人次全血采集共用时35 min。采血人员技术完备,献血人员未发生不良反应,应急采供血预案具有可操作性。结论 经过模拟演练的检验,流动血库可以作为大型水面舰艇血液保障的主要手段,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2023, 44(5):636-63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648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7种miRNA(7miRNAs,包括miRNA-122、miRNA-192、miRNA-21、miRNA-223、miRNA-26a、miRNA-27a和miRNA-801)单独或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2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3例为确诊的HCC患者(HCC组)、86例为非HCC患者(非HCC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7miRNAs和AFP水平,根据临床既定标准(7miRNAs≥-0.5 和/或AFP≥20 ng/mL为阳性)计算2个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运用ROC曲线分析2个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249例患者中,HCC组患者的7miRNAs和AFP水平均高于非HC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7miRNAs、AFP和两者联合检测诊断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5.46%、57.06%和87.12%,特异度分别为74.42%、94.19%和69.7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83%、94.90%和84.5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53.64%和74.07%,AUC分别为0.787、0.819和0.864。结论 血清7miRNAs和AFP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效能优于AFP单独检测,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2023, 44(5):640-64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380
摘要:目的 探索是否存在一种可作为累积性疲劳生物标志物的短时心电特征。方法 动态跟踪上海理工大学14名健康被试(男、女各7人,年龄为19~23岁)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期间的心电信号,收集被试的主观疲劳量表评分与睡眠时长,并计算心率变异性、心电熵值、高低频段功率值、平均RR间期等13项心电特征。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被试清醒与疲劳时的心电特征差值进行比较。结果 被试在缺少睡眠的情况下主观疲劳程度加深,短时心电特征的高频段功率值、高/低频段功率值比值和庞加莱图长半轴在区分清醒与疲劳状态时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某些常见的短时心电特征可作为检测累积性疲劳的生物标志物。
2023, 44(5):646-65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334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3例ACOP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30例)和非心肌损伤组(83例)。在入院时和入院后12 h检测SII、MHR、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ACOP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探讨SII、MHR和两者联合检测对ACO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时心肌损伤组患者的SII、MHR、CRP均高于非心肌损伤组,入院后12 h心肌损伤组患者的SII、MHR、CRP、cTnI和CK-MB均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均<0.001)。入院时SII、MHR和CRP水平升高是ACO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OR=7.248、5.733、2.496,P均<0.05)。入院时ACOP患者SII与MHR联合检测预测心肌损伤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分别为0.876、0.867和0.766。结论 SII与MHR联合检测对ACO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
2023, 44(5):651-65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691
摘要:
2023, 44(5):654-65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76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