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45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4, 45(11):0-0.

      摘要 (484) HTML (0) PDF 503.96 K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重度哮喘诊治新进展

      2024, 45(11):1327-133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345

      摘要 (1256) HTML (37) PDF 1.28 M (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度哮喘在总体哮喘人群中占比为5%~10%,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医疗支出明显增加。尽管目前对重度哮喘患者给予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控制症状,且长期大量使用激素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针对重度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很多新选择。本文就重度哮喘的病情评估、生物制剂治疗、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在晚期胃癌中的应用进展

      2024, 45(11):1336-134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501

      摘要 (875) HTML (43) PDF 1.34 M (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当前我国胃癌就诊患者仍以进展期为主,晚期患者就诊时多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而传统的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疗效显著,也为胃癌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然而,由于胃癌的异质性、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肿瘤靶抗原逃逸及脱靶毒性等问题,使得CAR-T免疫疗法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存在挑战。本文综述了CAR的结构及CAR-T治疗原理、CAR-T治疗晚期胃癌的主要靶点及治疗现状,并探讨了CAR-T治疗胃癌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晚期胃癌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 >论著
    • 米扎格列净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共转运体1的功能抑制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细胞增殖和纤维化

      2024, 45(11):1343-135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144

      摘要 (770) HTML (39) PDF 2.36 M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钠-葡萄糖共转运体1(SGLT1)抑制剂米扎格列净(MIZA)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中的作用。方法 用蛋白质印迹法、qPCR、免疫荧光染色测定PKD1-/-小鼠和PKD1+/+小鼠肾脏组织、人肾癌旁组织和人ADPKD组织中SGLT1的表达和分布。用MIZA处理囊肿衬里上皮细胞OX161和肾小管上皮细胞UCL93,37 ℃孵育24、48和72 h后通过MTT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100 μmol/L MIZA处理OX161细胞48 h后,通过qPCR测定细胞中α1-Ⅰ型胶原蛋白、α1-Ⅲ型胶原蛋白和纤连蛋白1 的mRNA表达量。用犬肾细胞MDCK 3D囊肿形成实验验证MIZA对囊肿形成的作用。通过mRNA-seq数据分析筛选UCL93细胞和OX161细胞、OX161细胞和100 μmol/L MIZA处理48 h后的OX161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SGLT1在ADPKD患者和PKD1-/-小鼠多囊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肾脏组织升高(P<0.05,P<0.01),免疫荧光染色发现SGLT1主要表达在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在体外实验中,MIZA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多囊肾细胞的增殖和纤维化,3D形成实验表明MIZA抑制了囊肿的形成。mRNA-seq数据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OX161细胞和100 μmol/L MIZA处理48 h的OX161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与OX161细胞和UCL93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通路相同。结论 SGLT1抑制剂MIZA可能通过PI3K-Akt、MAPK等通路抑制多囊肾细胞的增殖和纤维化,延缓多囊肾的生长,是ADPKD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 基于miRNA-134-5p/BDNF/Akt信号通路探讨X线辐射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

      2024, 45(11):1352-136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778

      摘要 (630) HTML (15) PDF 1.59 M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X线辐射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X线照射组(X-ray组)、X线照射miRNA-134-5p 抑制剂组(X-inhibitor组)、X线照射miRNA-134-5p 抑制剂阴性对照组(X-NC组)。最终选择以6 Gy X线辐照大鼠H9C2心肌细胞,48 h后检测各项指标变化。采用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用JC-1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细胞中SOD活性、MDA水平,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NA-134-5p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Akt、磷酸化Akt(p-Akt)、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X-ray组大鼠心肌细胞中ROS和MDA水平上升、SOD活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百分比增加、DNA损伤微核形成数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均P<0.01);与X-ray组相比,X-inhibitor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所逆转(P<0.05或P<0.01),而X-NC组的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X-ray组大鼠心肌细胞中miRNA-134-5p水平上调,BDNF表达及Bcl2/Bax、p-Akt/Akt比值下降(均P<0.01);与X-ray组相比,X-inhibitor组大鼠心肌细胞中miRNA-134-5p水平下降,BDNF表达及Bcl2/Bax、p-Akt/Akt比值升高(均P<0.01),X-N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X线照射诱导了大鼠心肌细胞发生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及DNA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其发生机制可能涉及miRNA-134-5p/BDNF/Akt信号通路。

    • 基于影像组学分析的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智能评估

      2024, 45(11):1362-137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560

      摘要 (675) HTML (31) PDF 1.90 M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分析提出一种针对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图像的分类方法,以对钉道完整性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4例新鲜尸体的胸腰椎标本预建立50个钉道并获取钉道超声图像,选取2 000张图像(钉道完整与破损的样本各1 000个),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将数据集按照4∶1的比例进行随机划分,形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包含1 600个和400个样本)。首先利用大津阈值法找到感兴趣区的最佳半径,然后用pyradiomics提取组学特征,再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分别进行降维和特征筛选,最后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SVM)、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模型和视觉几何组网络(VGG)、残差网络(ResNet)、转换器模型(Transformer)3种深度学习模型对超声图像进行分类。采用准确度对各模型的分类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在感兴趣区半径为230像素时,SVM模型的分类准确度最高,为96.25%;而VGG模型的准确度只有51.29%,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ResNet、Transformer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85.50%、80.75%、80.17%、75.18%。结论 在对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图像的分类方面,机器学习模型整体上相较于深度学习模型表现更好,其中SVM模型的分类性能最佳,可用于辅助医师诊断。

    • 基于血常规的儿童甲型流行性感冒多参数预测模型

      2024, 45(11):1371-138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372

      摘要 (749) HTML (34) PDF 1.44 M (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并验证一种基于多项血常规参数的风险预测模型,用于初步鉴别诊断甲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甲流)和流感样疾病(ILI)患儿。方法 选择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治疗的甲流患儿(n=2 686)及ILI患儿(n=1 369)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1岁≤年龄≤6岁、6岁<年龄≤16岁2个亚组,各亚组中患儿被随机分为训练集(占70%)和内部验证集(占30%)。选择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医院儿科治疗的甲流患儿(n=204)及ILI患儿(n=404)作为外部验证集。对训练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获得甲流的独立影响因素,将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以列线图展示,采用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决策曲线分析分别从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3个方面评估模型的性能,并在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对模型的诊断性能进行验证。结果 在1岁≤年龄≤6岁亚组,年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是甲流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识别甲流的AUC值在训练集中为0.746,在内部验证集中为0.771,在外部验证集中为0.753;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高度一致(P=0.216);在16%~60%的阈值概率范围内采取干预措施可以获得净收益。在6岁<年龄≤16岁亚组,性别、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是甲流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识别甲流的AUC值为0.733,在内部验证集中为0.747,在外部验证集中为0.753;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高度一致(P=0.06);在12%~58%的阈值概率范围内采取干预措施可以获得净收益。结论 这种基于易获取的血常规参数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甲流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性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

    • 心房颤动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治疗后的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2024, 45(11):1381-138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370

      摘要 (779) HTML (39) PDF 1.04 M (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现实世界心房颤动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血管再通治疗后的抗凝现状。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抽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出院诊断为AIS和心房颤动并采取静脉溶栓(IVT)、血管内取栓(EVT)或IVT+EVT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启动抗凝治疗的时间、抗凝方案及结果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延迟或未启动抗凝治疗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符合筛选标准的心房颤动相关AIS患者共189例,其中IVT组86例(45.5%)、EVT组63例(33.3%)、IVT+EVT组40例(21.2%)。18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90±9.23)岁,女性患者有93例(49.2%),36.0%(68/189)的患者在AIS血管再通治疗后14 d内启动抗凝治疗,其中IVT组占58.8%(40/68)、EVT组占22.1%(15/68)、IVT+EVT组占19.1%(13/68),3组之间14 d内启动抗凝治疗的患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对血管再通治疗后14 h内启动抗凝治疗患者(68例)与延迟或未启动抗凝治疗患者(121例)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既往脑卒中病史、血管再通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血管再通治疗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影像学特点(病灶靠近皮质、大面积梗死、严重的颅内责任大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再通治疗方式、血管再通治疗后3 d NIHSS评分、血管再通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通治疗后3 d NIHSS评分高(OR=1.113,95% CI 1.053~1.176,P<0.001)、血管再通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OR=6.098,95% CI 2.004~18.193,P=0.001)的患者不宜进行抗凝治疗。大面积梗死(40.8%)、梗死部位(35.8%)及卒中后出血转化(40.8%)是影响主诊医师启动抗凝治疗的常见原因。在心房颤动相关AIS患者90 d预后中,6例患者出现出血事件,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分)患者共116例。血管再通治疗后14 d内启动抗凝组90 d预后良好率(89.7%,61/68)高于延迟或未启动抗凝组(45.5%,55/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接受IVT、EVT或IVT+EVT治疗的心房颤动相关AIS患者,在血管再通治疗后早期开始抗凝治疗是安全的,但大多数患者抗凝治疗时机晚于当前推荐的抗凝时机。

    • 单中心亲属肾移植术后供者长期安全性分析

      2024, 45(11):1390-139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161

      摘要 (717) HTML (23) PDF 1.04 M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亲属供肾者切除一侧肾脏后的长期安全性。方法 采用门诊、电话及微信等随访方式,对91例于2006-2011年在我院接受亲属供肾切除术的供者进行至少10年的随访。在随访期间,对供者的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尿蛋白、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供者供肾切除手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供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但均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继续随访至术后1、3、5、10年,与术后1个月相比,供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水平相对稳定(均P>0.05)。不同年龄段供者的eGFR术后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供者术后出现镜下血尿3例、蛋白尿4例,经过休息、对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10例(11.0%)供者术后发生高血压,5例(5.5%)发生高脂血症,5例(5.5%)发生糖尿病,无死亡患者。结论 对于健康的亲属供者,供肾切除手术安全、可行。但为确保亲属供者的安全,供肾切除术前的全面评估和术后的定期规律随访至关重要。

    • 中国中老年人肺功能、慢性肺疾病与头痛的相关性:基于CHARLS分析

      2024, 45(11):1395-140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369

      摘要 (1065) HTML (44) PDF 1.22 M (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肺功能、慢性肺疾病(CLD)与头痛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中45岁及以上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头痛基于自我报告诊断,CLD及哮喘根据自我报告的医生诊断或健康评估和用药数据诊断。以呼气流量峰值(PEF)作为肺功能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EF、哮喘、CLD与头痛的相关性,并对PEF与头痛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12 661名中老年参与者,头痛的患病率为14.42%(1 826/12 66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9.07%(558/6 151),女性患病率为19.48%(1 268/6 510)。完全调整协变量后,PEF每增加1 L/s,头痛风险降低7%(OR=0.93,95% CI 0.90~0.96,P<0.001)。以PEF四分位数分组分析,随着PEF的增高,头痛风险呈下降趋势(Q2、Q3和Q4组的OR分别为0.92、0.82和0.72,P趋势<0.001)。哮喘(OR=1.78,95% CI 1.43~2.20,P<0.001)和CLD(OR=2.21,95% CI 1.92~2.53,P<0.001)与头痛风险呈正相关。RCS分析显示,PEF与头痛风险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关系(P整体<0.001,P非线性=0.57)。亚组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对PEF与头痛之间的负相关性有显著影响(P交互<0.001)。结论 在中国中老年人中,肺功能指标PEF与头痛风险呈负相关,而哮喘和CLD与头痛风险呈正相关。关注并改善中老年人群的肺功能可能是预防或缓解头痛的有效策略。

    • 2022年全球及中国肺癌流行状况分析

      2024, 45(11):1402-140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627

      摘要 (1117) HTML (76) PDF 1.06 M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结合性别、年龄、人类发展指数(HDI)等特征分析2022年全球及中国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肺癌数据来源于GLOBOCAN 2022数据库,HDI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21年人类发展报告》数据进行整理。将癌症数据进行年龄、性别、HDI分层,描述全球及中国肺癌流行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及死亡发病比(M/I)与HD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22年全球肺癌总发病人数为248.1万,位列各癌种发病人数的第1位,ASIR(23.6/10万)位列各癌种的第3位;全球肺癌总死亡人数为181.7万,位列各癌种死亡人数的第1位,ASMR(16.8/10万)位列各癌种的第1位。2022年中国肺癌总发病人数为106.1万,占全球肺癌发病人数的42.8%,位列中国各癌种的第1位,ASIR(40.8/10万)位列中国各癌种的第1位;中国肺癌总死亡人数为73.3万,占全球肺癌死亡人数的40.4%,位列中国各癌种的第1位,ASMR(26.7/10万)位列中国各癌种的第1位。全球及中国男性肺癌发病人数、ASIR、死亡人数、ASMR均高于女性。全球及中国肺癌发病人数、ASIR、死亡人数、ASMR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40~44岁年龄组之后增长迅速。各个国家和地区ASIR、ASMR与HDI呈正相关(r=0.739 3、0.686 5,均P<0.000 1),M/I与HDI呈负相关(r=-0.688 1,P<0.000 1)。结论 全球及中国肺癌疾病负担严重,流行情况在不同HDI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性别、年龄别之间存在差异。

    • >综述
    • 性别决定区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1在中枢神经系统分化、发育与再生中的作用

      2024, 45(11):1408-141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617

      摘要 (918) HTML (38) PDF 1015.89 K (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性别决定区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1(SOX11)最初被认为是支持干细胞神经元分化和神经前体细胞存活的反式作用因子之一。但深入研究发现,SOX11在神经元发育、重塑及再生中都具有转录调节功能,有望成为神经损伤后再生的重要干预靶点。本文综述了SOX1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功能及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2024, 45(11):1414-141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582

      摘要 (665) HTML (36) PDF 1010.26 K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急性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尽管使用了多种预防性措施,其仍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特异性抑制剂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提供了新的很有前景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及其抑制剂与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 超声激励微泡空化在新型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2024, 45(11):1419-142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703

      摘要 (916) HTML (32) PDF 994.68 K (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超声激励微泡空化(USMC)是超声场中震荡微泡引发的空化现象,该效应已在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或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及增加溶栓药物对血栓渗透和血管再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超声医学与材料学的交叉融合催生了超声响应性多功能纳米级微泡的研究,提升了USMC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USMC在改善缺血疾病的组织灌注、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超声溶栓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技术方法
    • 基于头部姿态和肌电信号的意识丧失监测与唤醒系统

      2024, 45(11):1425-143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305

      摘要 (659) HTML (23) PDF 2.40 M (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开发一套完整系统以监测飞行员持续性正加速度引发的意识丧失(G-LOC)并及时唤醒,从而缩短飞行员空中失能时间。方法 本系统采用 MPU6050惯性传感器和无锡市思知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肌肉传感器实时获取飞行员所处环境的头部姿态和肌电特征,完成了系统硬件设计、主程序设计、头部姿态监测模块设计、肌电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上位机界面显示设计,并进行系统测试和离心机测试。系统测试通过预先采集被试2 min静息状态和肌肉收缩状态下的肌电信号、人体平视前方和极力低头的头部姿态角,个性化设定肌电信号和头部姿态角度的阈值,加速度阈值为测试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离心机测试是通过在动物离心机上摆放姿态角的位置模拟人体抬头与低头的过程,加速度阈值设为3 G,此测试环境的正加速度为4、6、8 G。结果 该系统能实时捕捉被测人员的头部姿态和肌电信号的生理特征,并及时发出语音提醒,在规定时间内未得到反馈(抬头、 肌电恢复)能立即进入警报唤醒模式,且能在离心机上使用。结论 该系统的功能完备、逻辑完整、实用性强,进一步实验完善后有实际应用的可能。

    • >海军卫生保健
    • 青年海军官兵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2024, 45(11):1434-143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291

      摘要 (910) HTML (17) PDF 1.01 M (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青年海军官兵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精准的健康促进教育政策、提高海军官兵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从海军官兵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库中随机提取青年海军官兵(年龄18~45岁)的数据,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民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户籍类型)、健康自评状况(好、一般、差)和健康素养水平[通过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2018)调查获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青年海军官兵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自评状况均为青年海军官兵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女性、年龄为25~45岁、汉族、已婚、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专科及以上、健康自评结果为“好”是健康素养水平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应全面加强青年海军官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特别是针对未婚青年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提高健康教育的可及性,不断提升海军官兵的健康素养水平。

    • >短篇论著
    • 神经根型腰椎病的诊治及早期疗效评价

      2024, 45(11):1439-144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302

      摘要 (783) HTML (79) PDF 1.59 M (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出神经根型腰椎病的诊断标准并对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3年10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1例神经根型腰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手术过程中神经根张力的变化,并对患者的手术并发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改良MacNab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例神经根型腰椎病患者中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56.39±9.96)岁;均接受了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其中单节段手术2例,两节段手术22例,三节段手术4例,四节段手术2例,六节段手术1例;随访时间为(15.29±4.34)个月。术中测得神经根张力较高[25.00(22.00,28.25)g],而在手术结束即刻再次测量发现神经根张力下降[2.00(0.00,3.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的VAS评分、ODI、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P<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分有24例“优”、5例“良”、2例“可”、0例“差”,优良率为93.55%(29/31)。手术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各1例。结论 神经根型腰椎病患者的显著临床特征是神经高张力,此类患者可以通过改良TLIF治疗改善神经的高张力状态,而且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干预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 以急性脑梗死为表现的特鲁索综合征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2024, 45(11):1444-144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258

      摘要 (735) HTML (32) PDF 1.66 M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表现为急性脑梗死的特鲁索综合征(TS)的临床及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TS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MBI)患者53例,TS不伴AMBI患者52例,对患者头颅MRI和原发肿瘤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MRI特征及血栓类型。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栓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性别,年龄,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基础疾病,预防用药,凝血功能异常及D-二聚体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5例TS患者的原发肿瘤类型以腺癌居多。53例TS伴AMBI患者的头颅MRI显示急性及亚急性梗死灶分布区域为双侧前循环的有16例、双侧前循环+双侧后循环17例、双侧前循环+单侧后循环4例、单侧前循环16例;增强扫描23例,其中11例患者的部分梗死灶出现强化,12例未见明显强化;28例患者脑动脉未见有意义的狭窄,4例脑动脉可见狭窄闭塞,但其病灶不符合脑血管分布。在可视血栓患者中24例存在动脉血栓(10例颈动脉血栓、3例下肢动脉血栓、5例大脑动脉环血栓、1例肺动脉血栓、1例肾动脉血栓、4例锁骨下动脉血栓),3例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 累及双侧大脑及小脑皮质、皮质下区和半卵圆中心的多发点片状、斑片状急性前后循环脑梗死且病灶不符合脑血管分布是恶性肿瘤合并TS的头颅MRI特征表现。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结合D-二聚体指标,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2024, 45(11):1450-145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229

      摘要 (874) HTML (36) PDF 1007.72 K (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特点,评估老年人接受LC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行LC的182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患者的病程、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总结老年人胆囊疾病特点及安全手术经验。结果 老年组患者80例,男34例、女46例;非老年组102例,男53例、女49例。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的合并的基础疾病多[71.25%(57/80)vs 20.59%(21/102),P<0.05],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多[7.50%(6/80)vs 0(0/102),P<0.05],手术时间长[(69.04±31.57)min vs (55.29±21.22)min,P<0.05],术中出血量增多[30.00(10.00,30.00)mL vs 20.00(20.00,50.00)mL,P<0.05],总住院天数多[(6.10±3.97)d vs (4.89±2.53) d,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病理提示老年组中有2例为胆囊腺瘤样增生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无胆囊恶性肿瘤。结论 老年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较多,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精心护理,是老年人LC成功的重要因素。

    • 焦虑敏感性与跳伞参训人员跳伞训练前心理应激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2024, 45(11):1455-145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688

      摘要 (1155) HTML (39) PDF 1.21 M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跳伞参训人员焦虑敏感性与跳伞训练前心理应激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版、心理弹性量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58名跳伞参训人员在跳伞训练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焦虑敏感性、心理弹性及心理应激间的相关性分析;以焦虑敏感性和心理弹性为自变量、心理应激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三者间的关系;采用Hayes Process宏程序模型及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心理弹性在焦虑敏感性与心理应激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跳伞训练前有5.0%(13/258)的跳伞参训人员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焦虑敏感性、心理弹性和心理应激两两间呈显著相关(均P<0.01)。焦虑敏感性能正向预测跳伞参训人员跳伞训练前的心理应激水平(b=0.412,t=7.062,P<0.01),心理弹性能负向预测心理应激水平(b=-0.187,t=-3.722,P<0.01),两者共同解释心理应激水平总变异的31.4%。心理弹性部分中介了焦虑敏感性对心理应激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48%。结论 跳伞参训人员在跳伞训练前的心理应激程度较低,心理适应程度较好。心理弹性在跳伞参训人员焦虑敏感性与跳伞训练前心理应激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应重点关注高焦虑敏感性参训人员,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以降低跳伞训练前的心理应激反应。

    • >病例报告
    • 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快速进展的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告

      2024, 45(11):1460-146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044

      摘要 (727) HTML (34) PDF 978.21 K (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