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45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4, 45(2):0-0.

      摘要 (675) HTML (0) PDF 454.53 K (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热点与进展

      2024, 45(2):135-14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432

      摘要 (1189) HTML (210) PDF 1.21 M (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治疗药物监测是维持万古霉素疗效和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并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给药剂量方案。随着中国和美国指南关于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更新,以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 h)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逐渐成为热点。与谷浓度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相比,AUC24 h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能够降低万古霉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临床上可以通过贝叶斯法和线性药代动力学方法来实施AUC24 h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这2种方法均可以实现AUC24 h的预测,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各医疗机构有必要根据机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 >专题报道:单细胞测序技术及其应用(Ⅱ)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2024, 45(2):145-15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366

      摘要 (1011) HTML (179) PDF 1.81 M (2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免疫系统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以及可塑性,目前其组成和动态变化的研究只局限在群体效应,无法体现其异质性。单细胞技术的出现革新了研究者们对免疫学问题的认识。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单细胞技术,它能够在单细胞和单分子的水平进行免疫学分析,揭示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免疫反应过程。本文对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的一般流程、发展及其在免疫学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免疫学方面的发展前景。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4, 45(2):155-16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431

      摘要 (1049) HTML (117) PDF 969.91 K (1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致死性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机制复杂,具有高度侵袭性、转移性和致死性,患者预后差。因此,加强该病基础研究尤为重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如探索细胞亚群的异质性、鉴定稀有细胞、使用生物信息算法揭示不同组织细胞的分化轨迹等,极大地推动了黑色素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发展。本文就黑色素瘤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研究中肿瘤异质性和肿瘤免疫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和应用

      2024, 45(2):161-16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446

      摘要 (815) HTML (114) PDF 933.22 K (28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是指结合多种不同的生物学技术,对单个细胞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单细胞数据。该技术包括单细胞基因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单细胞表观组学等。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精确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细胞类型和功能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异质性细胞群体中少数的特殊细胞类型如干细胞或罕见癌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融合不同技术获得的信息,单细胞多组学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单个细胞在多个生命事件和过程中的状态与变化,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本文系统概述了目前代表性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和巨大潜力。

    • 基于复杂系统中因果关系的单细胞病理学

      2024, 45(2):168-17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700

      摘要 (918) HTML (160) PDF 1.34 M (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病理学从微观角度展现了生物组织发育、分化、成熟和凋亡的复杂变化状态,单细胞分析技术为病理学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肿瘤是由肿瘤细胞和周围微环境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在病理学上,肿瘤中细胞各异、分布和生理功能千差万别,并且受自身、周围环境和治疗方法的调节,自成复杂系统。利用复杂系统中的因果判定方法,可以揭示单细胞复杂的调节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与患者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疾病复发和生存时间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以肿瘤为例,阐述基于复杂系统中因果关系的单细胞病理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 >论著
    • 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2024, 45(2):174-18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539

      摘要 (1245) HTML (138) PDF 1.14 M (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脑卒中组(NIHSS评分<4分,n=50)和中重度脑卒中组(NIHSS评分≥4分,n=30);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为0~2分,n=7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为3~6分,n=6)。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外周血炎症指标[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与轻度脑卒中组相比,中重度脑卒中组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43.3%(13/30)vs 18.0%(9/50),P=0.014],NLR较高[2.81(1.93,5.97)vs 2.01(1.64,3.37),P=0.028]。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83.3%(5/6)vs 23.0%(17/74),P=0.007],但两组间MLR、NLR、PLR、SII、SI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重度脑卒中AIS患者外周血炎症标志物NLR较高。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7A、IL-2、IL-21、IL-4表达水平及意义

      2024, 45(2):181-18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252

      摘要 (1032) HTML (104) PDF 1.26 M (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动态评估CHB的病情和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8例,健康对照者12名,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A、IL-2、IL-21和IL-4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细胞因子与病毒载量及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肝脏炎症程度的判断效能。结果 相较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17.50(11.99,25.36)pg/mL vs 13.74(9.07,16.94)pg/mL,Z=-2.001,P=0.045]、IL-21[37.12(23.85,77.66)pg/mL vs 20.30(17.90,24.19)pg/mL,Z=-3.485,P<0.01]水平升高,IL-2[57.19(31.10,79.92)pg/mL vs 73.06(62.41,105.84)pg/mL,Z=-2.509,P=0.012]水平降低,IL-4[11.40(5.79,18.62)pg/mL vs 10.84(8.05,25.20)pg/mL,Z=-0.681,P=0.49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程CHB患者的IL-17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意义(H=8.870,P=0.031)。与非活动状态患者相比,炎症活动状态CHB患者血清中IL-17A[17.71(12.25,27.92)pg/mL vs 16.51(6.29,20.22)pg/mL]和IL-21[39.29(24.71,83.19)pg/mL vs 25.06(19.37,49.43)pg/mL]水平升高、IL-2[57.19(31.10,77.68)pg/mL vs 71.24(48.07,117.39)pg/mL]水平下降(均P<0.05),IL-4[11.40(5.94,18.12)pg/mL vs 14.57(3.12,24.49)pg/m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IL-17A[15.34(10.65,25.04)、19.98(15.55,34.14)pg/mL vs 13.74(9.07,16.94)pg/mL,H=10.061,P=0.007]和IL-21[37.74(25.06,82.87)、51.74(23.32,83.82)pg/mL vs 20.30(17.90,24.19)pg/mL,H=12.444,P=0.00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IL-2[57.19(37.45,79.92)、37.45(18.32,73.06)pg/mL vs 73.06(62.41,105.84)pg/mL,H=6.576,P=0.037]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IL-21、IL-4水平与HBV DNA定量无相关性(r=0.02、0.23、0.07,均P>0.05),IL-2水平与HBV DNA定量存在弱相关性(r=0.32,P=0.01)。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IL-21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r=0.59、0.49,均P<0.01)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r=0.47、0.36,均P<0.01)均存在相关性,而IL-2、IL-4水平与ALT、AST水平均无相关性(均P>0.05)。ALT≥300 U/L初治CHB组、ALT<300 U/L初治CHB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血清IL-17A、IL-2、IL-2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LT≥300 U/L初治CHB组IL-17A、IL-21水平均高于ALT<300 U/L初治CHB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1),ALT<300 U/L初治CHB组I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IL-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7A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893 3(95% CI 0.793 0~0.993 6),IL-21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760 0(95% CI 0.622 7~0.897 3)。结论 I L-17A、IL-2和IL-21参与慢性HBV感染进程。初治CHB患者无论HBeAg阳性与否或炎症程度高低,血清IL-17A和IL-21水平均升高,IL-2水平均下降;IL-2与HBV DNA定量有一定相关性;IL-17A和IL-21与ALT及AST均存在正相关;检测IL-17A和IL-2有助于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护骨因子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多态性及突变与骨代谢的关系

      2024, 45(2):189-19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683

      摘要 (1234) HTML (127) PDF 1022.69 K (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护骨因子(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多态性及突变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绝经后女性200例,根据病情分为糖耐量及骨量正常组(A组,52例)、糖耐量正常但骨量异常组(B组,43例)、骨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组(C组,47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异常组(D组,58例)。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绝经年限等基线资料,计算BMI、腰臀比。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FPG)等生物化学指标,HPLC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双能X线测量L1~4椎体及股骨颈骨密度,飞行时间质谱测定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多态性及基因型分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使用SHEsis软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单体型分析。结果 4组间年龄、BMI、腰臀比存在差异(P<0.05)。与A组、B组相比,C组、D组的FPG、HbA1c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B组相比,C组HDL-C水平升高、ALP水平降低(均P<0.05);与C组相比,D组ALP水平升高(P<0.05);与A组、C组相比,B组、D组的L1~4椎体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均降低(均P<0.05)。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435580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相比,C组、D组rs6993813位点基因型分布均存在差异(均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C组rs4355801位点突变型患者FPG、HbA1c水平均低于野生型患者(均P<0.05),D组rs4355801位点突变型患者L1~4 椎体骨密度水平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D组rs6993813位点突变型患者血磷水平低于野生型患者、股骨颈骨密度水平高于野生型患者(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增加及BMI、TG、LDL-C、HDL-C降低是绝经后女性L1~4椎体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绝经年限增加、HDL-C降低、血磷降低是股骨颈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rs4355801位点AG基因型是绝经后女性L1~4椎体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增加的保护因素(均P<0.05)。rs4355801、rs6993813位点野生型与突变型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之间存在明显连锁不平衡关系(D’>0.9,r2>0.3);携带GT单体型的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风险增高(P<0.05),携带AT单体型的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风险降低(P<0.05)。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的交互作用未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产生影响(均P>0.05)。结论 rs4355801位点突变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糖代谢,rs6993813位点突变及多态性参与了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的明显连锁关系可能影响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

    •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小肠镜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024, 45(2):198-20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889

      摘要 (1124) HTML (109) PDF 4.75 M (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全球小肠镜领域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为小肠镜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限定发表年份为“1998-2022”、语言为“English”、文献类型为“Article”,于2022年9月25日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采用主题词“Enteroscopy”进行检索;采用VOSviewer 1.6.17软件和文献计量在线分析平台(https://bibliometric.com)对纳入文献的发文国家、机构、作者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并绘制相应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共有2 204篇论著纳入分析。小肠镜领域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和中国;美国梅奥诊所(69篇)、巴黎公共医疗救助机构(62篇)、法国Udice研究型大学(62篇)占研究机构发文量前3位;小肠镜领域发文量前3位的作者分别是Yamamoto(49篇)、Nakamura(42篇)和Tanaka(40篇);Yamamoto(1 688次)、Yano(1 514次)和Tanaka(947次)为该领域高被引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中胶囊内镜(出现625次)、小肠镜(出现555次)、双气囊小肠镜(出现516次)、诊断(出现424次)等为小肠镜领域高频词。结论 在过去20多年中,小肠镜领域的研究发展迅猛,中国在全球小肠镜领域的地位也逐步提高。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治一直是小肠镜领域的研究热点。

    • >综述
    • 全球慢性胰腺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024, 45(2):206-21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870

      摘要 (1250) HTML (163) PDF 1.00 M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胰腺炎通常表现为胰腺局部或弥漫性的进展性炎症改变,常引起持续性腹痛症状,并继发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等,已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末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少数发达国家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趋于平稳或呈下降趋势。本文就全球慢性胰腺炎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差异化原因进行综述。

    • 铁死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2024, 45(2):212-21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638

      摘要 (1049) HTML (124) PDF 1.33 M (1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铁死亡是一种独特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特点是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物的过量累积。铁死亡在形态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凋亡、坏死、自噬及其他形式的细胞死亡。铁、脂肪、氨基酸代谢及其他信号通路与铁死亡密切相关。铁死亡与癌症、炎症、神经变性、肝肾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近年来,人们对肺损伤发病机制和修复途径有了长足的认识,针对通气诱发肺损伤的疗法对ARDS患者是有益的,但仍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令ARDS的形势更加严峻,亟待进一步探索其在细胞、分子水平的机制并研发新的疗法。本文对铁死亡的定义、机制及其在ARDS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芒果苷的药效作用研究进展

      2024, 45(2):219-22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402

      摘要 (1147) HTML (219) PDF 985.55 K (2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芒果苷是一种天然存在的C-葡萄糖基黄酮,是有效的药用化合物,可以从多种植物中分离提取。研究表明,芒果苷具有治疗糖尿病、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治疗眼部疾病、神经系统保护、肾脏保护、改善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其具有众多的生物活性,对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有巨大潜力。本文对近年来芒果苷的药效学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芒果苷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海军卫生保健
    • 海军某部官兵兴奋易感性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4, 45(2):227-23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052

      摘要 (974) HTML (120) PDF 1.13 M (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海军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态与兴奋易感性、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的关系,阐明兴奋易感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高敏感者量表1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 870名海军某部官兵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法验证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兴奋易感性、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对心理健康状态的预测效果,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心理弹性、应对倾向在兴奋易感性和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官兵的SRQ-20得分为1(0,5)分,阳性检出率为21.2%(395/1 865)。相关分析显示官兵心理健康状态与兴奋易感性呈正相关(P<0.01),与审美敏感性、心理弹性及应对倾向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兴奋易感性、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对心理健康状态有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和应对倾向在兴奋易感性和心理健康状态之间起部分链式中介作用。结论 海军某部官兵的兴奋易感性可以直接预测其心理健康状态,还可以通过心理弹性、应对倾向的独立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心理健康状态。

    • >短篇论著
    •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孕妇尿液中3种残留的氯霉素类抗生素

      2024, 45(2):233-23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204

      摘要 (802) HTML (119) PDF 1.13 M (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孕妇尿液中3种残留的氯霉素类抗生素,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尿液利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和富集,液相分离采用SHISEIDO MG-C18(100 mm×3.0 mm, 3.0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M-H]-:氯霉素m/z 320.8、氟苯尼考m/z 355.8、甲砜霉素m/z 353.8、甲苯磺丁脲(内标)m/z 268.9。结果 尿液中3种残留的氯霉素类抗生素在5~5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均r>0.999);批内和批间的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RSD<8.9%,∣相对误差(RE)∣<9.3%);提取回收率为71.4%~108.5%,稳定性良好(∣RE∣<11.8%);几乎没有残留;稀释不影响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共检测了18份不同孕期(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孕妇的尿样,大部分样品能检测到氯霉素(但浓度低于最低定量限5 ng/mL),其中少量样品能测出氟苯尼考,完全没有检测到甲砜霉素残留。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用于尿液中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测定,可为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残留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 “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4, 45(2):239-24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027

      摘要 (920) HTML (109) PDF 1.13 M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9年4月―2020年5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8例采用“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变化。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记录双侧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男8例、女20例,年龄为65~86(71.7±6.0)岁;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4例;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0.5个月。28例患者随访期间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6±1.5)周,平均颈干角为(133.1±5.6)°。平均UCLA评分为(31.1±4.1)分。患侧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外展、外旋角度分别为(132.5±7.7)°、(116.5±7.0)°、(40.3±3.5)°,内旋至L2/3,与健侧[(169.5±7.3)°、(157.5±6.9)°、(52.1±4.2)°,内旋至T11/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者中1例出现螺钉穿出,并发症发生率为3.6%。结论 采用“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骨折愈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 >短篇报道
    • 针刀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腰痛疗效分析

      2024, 45(2):245-24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390

      摘要 (807) HTML (100) PDF 960.25 K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急性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QRS波电交替1例报告

      2024, 45(2):248-25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749

      摘要 (899) HTML (85) PDF 3.30 M (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选择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症合并自身免疫性胃炎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报告

      2024, 45(2):252-25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756

      摘要 (687) HTML (69) PDF 905.63 K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