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4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4, 45(3):0-0.

      摘要 (710) HTML (0) PDF 431.01 K (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我国老年长期照护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2024, 45(3):255-25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484

      摘要 (1780) HTML (224) PDF 1.10 M (3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长期照护已然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笔者通过回顾分析,从照护需求、照护体系、照护模式、照护人力等方面梳理了我国老年长期照护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展望,明确老年长期照护未来发展的机遇,以期为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 >论著
    • 黄腐酚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及骨代谢的调控作用

      2024, 45(3):260-26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636

      摘要 (980) HTML (55) PDF 1.13 M (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黄腐酚(XAN)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的降血尿酸(UA)及调控骨代谢活性作用。方法 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8):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ALLO)组,黄腐酚低剂量(XAN-L)组、中剂量(XAN-M)组、高剂量(XAN-H)组。采用氧嗪酸钾(200 mg·kg-1·d-1)与次黄嘌呤(250 mg·kg-1·d-1)联用法建立HUA模型。造模2 h后,各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混悬液(ALLO 20 mg·kg-1·d-1,XAN 5 mg·kg-1·d-1,XAN 15 mg·kg-1·d-1,XAN 45 mg·kg-1·d-1),灌胃干预14 d。分别于第3、7、10、14天进行眼眶取血,检测血清中UA、肌酐(CRE)、尿素氮(BUN)水平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实验结束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骨代谢相关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组织蛋白酶K (CTS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护骨因子(OPG)水平,并对RANKL/OPG比值进行分析。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第3、7、10、14天模型组大鼠血清UA水平升高(均P<0.01),表明大鼠HUA模型成功构建。与模型组相比,XAN-M、XAN-H可有效降低急、慢性HUA大鼠血清UA水平(均P<0.01)、抑制XOD活性(均P<0.01)、改善肾功能指标CRE (均P<0.01)和BUN (均P<0.05)。XAN-L虽未明显降低急性HUA大鼠的血清UA水平,但可有效降低XOD活性(P<0.01),并改善其肾功能指标CRE (P<0.01)和BUN (P<0.05);而对于慢性HUA大鼠,其能够有效降低血清UA水平(均P<0.01),却无明显肾保护作用。各剂量组XAN还可不同程度增强HUA大鼠的ALP活性(均P<0.01)、上调Runx2表达(XAN-L组除外,均P<0.01)、下调CTSK的表达(均P<0.01)、抑制RANKL分泌(均P<0.01)、促进OPG的表达(仅XAN-H组,P<0.01)、纠正RANKL/OPG的比值(均P<0.05)。结论 XAN具有降低HUA大鼠血UA水平的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XOD活性以减少UA生成及保护肾功能以加强UA排泄有关;XAN还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破坏,有效调控骨代谢的作用,这可能与其通过RANKL/OPG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有关。

    • 低强度脉冲聚焦超声对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损伤中炎症因子和焦亡蛋白的影响

      2024, 45(3):268-27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516

      摘要 (1044) HTML (83) PDF 2.65 M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低强度脉冲聚焦超声(FLIPU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损伤中炎症因子和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软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C57BL/6J小鼠膝关节原代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用1 μg/mL LPS处理软骨细胞12 h模拟骨关节炎样软骨细胞损伤。细胞分为对照组(仅用含10% FBS的培养基培养,不予任何处理)、LPS组(LPS处理12 h)和LPS+FLIPUS组(LPS处理12 h后再用FLIPUS干预20 min)。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蛋白α1(COL2α1)、炎症细胞因子(IL-18和IL-1β)、焦亡相关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cleaved caspase 1、消皮素D N端片段(GSDMD-N)]、软骨基质降解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MMP3和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ADAMTS5)]的表达。采用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calcein AM)/PI荧光染色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水平。结果 成功提取小鼠膝关节原代软骨细胞并模拟骨关节炎样软骨细胞损伤。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中COL2α1蛋白表达降低(P<0.01),MMP13、MMP3、ADAMTS5、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 1、IL-18和IL-1β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细胞上清液中IL-18、IL-1β水平升高和LDH释放增加(均P<0.01),细胞肿胀变形,细胞膜上出现较多孔隙,丧失完整性,细胞死亡率增加(P<0.01)。与LPS组相比,LPS+FLIPUS组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中COL2α1蛋白表达上升(P<0.01),MMP13、MMP3、ADAMTS5、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 1、IL-18和IL-1β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细胞上清液中IL-18、IL-1β水平下降和LDH释放减少(P<0.05,P<0.01),细胞肿胀程度减轻,细胞膜上孔隙减少,细胞死亡率下降(P<0.05)。结论 FLIPUS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和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减轻LPS诱导的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损伤

    • Homer1b/c通过内质网功能调节由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诱发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自噬

      2024, 45(3):277-28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219

      摘要 (1170) HTML (69) PDF 1.18 M (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Homer1b/c蛋白在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诱发的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用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通过500 μmol/L L-谷氨酸处理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siRNA慢病毒转染方式下调Homer1b/c表达,用10 μmol/L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10 mmol/L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分别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内质网应激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Homer1b/c蛋白,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 78)]的表达水平。结果 L-谷氨酸处理HT22细胞12 h后,细胞中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与转染对照组相比,下调Homer1b/c表达可降低细胞中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均P<0.05);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内质网应激均能降低细胞中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均P<0.05);下调Homer1b/c表达后,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内质网应激未能进一步降低细胞中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结论 Homer1b/c能够调节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诱发的细胞自噬,其调节作用可能与内质网功能有关。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血尿酸的关系

      2024, 45(3):284-28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910

      摘要 (890) HTML (61) PDF 1.15 M (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血尿酸(SUA)的关系,为临床上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51例,根据SF的四分位数水平将其分为4组:Q1组(SF<76.2 ng/mL,87例)、Q2组(SF为76.2~138.9 ng/mL,88例)、Q3组(SF为139.0~240.9 ng/mL,87例)、Q4组(SF ≥ 241.0 ng/mL,89例),比较不同SF水平组患者SUA水平、HUA患病率的差异。根据是否合并HUA将T2DM患者分为HUA组(54例)和非HUA组(297例),比较两组之间SF水平及高铁蛋白血症患病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SF与SUA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HU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Q4组SUA水平[(344.54±105.94)μmol/L]高于Q1组[(308.34±79.60)μmol/L,P<0.05],不同SF水平组间HUA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SF水平[174.50(105.40,295.25) ng/mL]高于非HUA组[129.00(69.55,226.0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UA组患者高铁蛋白血症的患病率(18.52%,10/54)与非HUA组(17.17%,51/2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SUA与SF呈正相关(rs=0.110,P=0.04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T2DM患者SF与SUA呈独立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2DM患者SF与HUA呈独立正相关(OR=1.003,P=0.023)。结论 T2DM患者SF水平与SUA密切相关,SF是T2DM患者HU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意外低体温影响因素分析

      2024, 45(3):290-29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537

      摘要 (1163) HTML (78) PDF 1.03 M (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意外低体温(UPH)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UPH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UPH组和非UP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BMI、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基础体温)、手术资料(手术方式、神经阻滞类型、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人工气腹建立时间、术后体温、术后并发症、院内转归)、围手术期液体管理资料(晶体液、胶体液、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失血量、尿量)。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UPH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预测UPH的效能,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 共纳入患者246例,其中117例(47.6%)发生UPH。两组患者的BMI (P=0.047)、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P=0.038)、术后肺部并发症(PPC,P=0.039)、非肺部术后感染(NPPI,P=0.018)、总住院时间(P=0.001)、手术方式(P=0.042)、手术时间(P=0.038)、术中人工气腹建立时间(P=0.004)、神经阻滞类型(P=0.004)、术后体温(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术式(OR=9.369,95%CI 2.528~34.717,P=0.001)、BMI (OR=0.787,95%CI 0.687~0.902,P=0.001)、手术时间(OR=0.040,95%CI 0.009~0.183,P<0.001)、人工气腹建立时间(OR=15.608,95%CI 3.814~63.870,P<0.001)、输液速率(OR=0.808,95%CI 0.706~0.924,P=0.002)、输液总量(OR=3.431,95%CI 1.480~7.956,P=0.004)及神经阻滞类型(OR=0.240,95%CI 0.131~0.443,P<0.001)与UPH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ROC曲线的AUC值为0.739,预测发生UPH的灵敏度为0.778,特异度为0.62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BMI低、输液速率慢、输液总量大、椎旁神经阻滞、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长、人工气腹建立时间长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发生UPH的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较好。

    • 军人心理弹性与疲劳的关系: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

      2024, 45(3):298-30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783

      摘要 (1262) HTML (84) PDF 1.15 M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军人疲劳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维疲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文版社会支持问卷对812名军人进行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变量间的关系,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对疲劳的预测性,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94份,有效率为97.78%。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军人的疲劳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r=-0.646、-0.460、-0.520,均P<0.01),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关(r=0.458、0.618,均P<0.01),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423,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独立预测疲劳水平(P<0.01),同时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疲劳的回归显著(均P<0.01),三者可解释疲劳46.6%的方差变异。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P<0.001,P=0.026),同时两者的链式中介在心理弹性与疲劳之间的也存在显著中介效应(P<0.001)。结论 加强军人心理弹性水平训练,提高军人社会支持水平和军人自我效能感对增强军人疲劳应对能力、降低疲劳反应、提高作业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器研究

      2024, 45(3):305-31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373

      摘要 (837) HTML (90) PDF 2.68 M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分类,并探究其中的特征重要性和风险因素。方法 针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RA中医证候多标签分类中存在的标签关联性差、泛化性能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集成神经网络链(FEN)。FEN模型采用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基分类器提取临床RA多标签样本的深层特征,增强RA特征区分度;根据协方差理论衡量标签相关性,调节分类器链的输入空间,减少RA错误信息传播和冗余度;并采用集成学习方法减小分类器链中不合理标签序列对RA特征分类的影响。此外,分析了RA中医证候主证和兼证的特征贡献度,挖掘其潜在的风险因素。结果 FEN模型的10折交叉验证性能参数汉明损失、1-错误率、准确度和F1值分别为0.003 6、0.024 8、97.52%、99.18%。与7种典型多标签分类器(分类器链、标签幂集、二进制关联、随机k-标签集、多标签K最近邻、集成分类器链和集成二进制关联)相比,FEN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特征贡献度分析提示,主症和次症特征均可作为RA中医证候分类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主证和兼证分类的主要因素。结论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模型的RA中医证候分类器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效率,对于R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第3天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卵裂球数目与助孕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4, 45(3):320-32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0704

      摘要 (795) HTML (104) PDF 1.15 M (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第3天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卵裂球数目及助孕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首次接受胚胎移植、采用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助孕、胚胎质量为Ⅰ级或Ⅱ级的患者资料。共1 788个第3天新鲜移植周期纳入研究,先分为单胚胎移植和双胚胎移植两大类,每类再根据卵裂球数目分为≤ 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8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 10个细胞组。在新鲜单胚胎移植周期中,≤ 6个细胞组36个(IVF 21个、ICSI 15个),7个细胞组53个(IVF 25个、ICSI 28个),8个细胞组204个(IVF 146个、ICSI 58个),9个细胞组36个(IVF 22个、ICSI 14个),≥ 10个细胞组50个(IVF 34个、ICSI 16个);在新鲜双胚胎移植周期中,≤ 6个细胞组59个(IVF 27个、ICSI 32个),7个细胞组72个(IVF 48个、ICSI 24个),8个细胞组1 178个(IVF 820个、ICSI 358个),9个细胞组44个(IVF 24个、ICSI 20个),≥ 10个细胞组56个(IVF 24个、ICSI 32个)。比较各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 在新鲜单胚胎移植周期中,8个细胞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 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 10个细胞组(均P<0.05),活产率高于≤ 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均P<0.05),流产率与≤ 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 10个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个细胞组中ICSI助孕的胚胎移植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IVF助孕(均P<0.05),而≤ 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 10个细胞组中IVF和ICSI 2种助孕方式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新鲜双胚胎移植周期中,8个细胞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 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 10个细胞组(均P<0.05),流产率与≤ 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 10个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低于9个细胞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个细胞组ICSI助孕的胚胎移植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IVF助孕(均P<0.05),而7个细胞组、8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 10个细胞组中IVF和ICSI 2种助孕方式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第3天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可首选8个细胞胚胎,其次是9个细胞胚胎、≥ 10个细胞胚胎、7个细胞胚胎、≤ 6个细胞胚胎;8个细胞胚胎在ICSI助孕方式下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比IVF高,可以优先选择;对于一部分ICSI助孕患者在无其他优质胚胎情况下,移植≤ 6个细胞的胚胎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 >综述
    • 昼夜节律紊乱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研究进展

      2024, 45(3):328-33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605

      摘要 (1279) HTML (189) PDF 1.09 M (2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主神经功能保持平衡对维持机体功能至关重要,昼夜节律系统参与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昼夜节律紊乱会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进而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然而,昼夜节律紊乱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以昼夜节律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出发点,旨在明确昼夜节律紊乱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可能机制,并归纳了褪黑素治疗、光线调节、运动疗法、迷走神经刺激等防治措施。

    • 胰岛素鼻腔给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2024, 45(3):333-33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278

      摘要 (1303) HTML (119) PDF 1.10 M (1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岛素近年来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AD)等中枢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是治疗和改善AD患者记忆、认知能力的靶点。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胰岛素皮下注射无法在大脑中达到期望浓度,而鼻腔途径是最简便有效的避开肝脏首过效应,直接递送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靶向给药方式。已有相关临床试验证明胰岛素经鼻腔给药可以改善AD患者的认知能力。本文就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的优劣、胰岛素与AD之间的关系及使用鼻腔胰岛素治疗AD的疗效等进行综述。

    • 外泌体在甲状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2024, 45(3):340-34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864

      摘要 (893) HTML (69) PDF 950.84 K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状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寻找新型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无创的早期诊断和术后检测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外泌体是细胞间信息物质交流的重要载体,由于其高稳定性、低细胞毒性、低免疫原性和高膜通透性等特征,具有成为无创、新型疾病诊断和治疗手段的潜能。近年来,外泌体在甲状腺癌非侵入性诊断、检测、给药、治疗和预后评估等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本文综述了甲状腺癌来源的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固本培元的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4, 45(3):346-35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811

      摘要 (834) HTML (102) PDF 1.14 M (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各类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长及患者带瘤存活时间的延长,肿瘤本身及抗肿瘤治疗所引起的癌因性疲乏(CRF)对患者的社交、情绪、睡眠和生存期等造成越来越显著的负面影响。目前CRF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且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本文回顾中医药治疗CRF的相关研究进展,发现中医药在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下,采用中成药、穴位刺激、导引运动等措施可有效缓解CRF。同时中医药在治疗CRF中注重脾肾同补以培固元气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从而减轻CRF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凸显癌症诊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 >海军卫生保健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潜水员适潜性评估

      2024, 45(3):352-35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290

      摘要 (901) HTML (62) PDF 981.46 K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对全身几乎所有器官都会产生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受累器官为肺和心脏。随着COVID-19康复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因COVID-19住院治疗获得康复的患者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群存在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对于潜水员,COVID-19后的运动耐受、心肺功能的恢复对其适潜性具有重要影响。一些组织和机构发布了潜水员COVID-19后的适潜性评估指南。本文对COVID-19后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后遗症及相关的适潜性评估方案进行简要介绍,并基于已有的相关要求和我国实际,初步提出我国潜水员COVID-19后的适潜性评估要求。

    • >短篇论著
    • 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的短期疗效观察

      2024, 45(3):358-36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11074

      摘要 (1106) HTML (69) PDF 1.63 M (1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5例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冲击波组、关节松动术组和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每组25例。对冲击波组患者予体外冲击波及常规理疗(干扰电、短波等)和运动指导,对关节松动术组患者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及常规理疗和运动指导,对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患者予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及常规理疗和运动指导。治疗3周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周后,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降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均增加,各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患者VAS评分[(1.80±1.08)分]低于冲击波组[(3.08±1.44)分]和关节松动术组[(2.96±1.57)分],UCLA肩关节评分[(27.44±1.96)分]高于冲击波组[(24.76±2.24)分]和关节松动术组[(22.92±3.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的总有效率[92.00%(23/25)]高于冲击波组[72.00%(18/25)]和关节松动术组[76.00%(1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相比单纯冲击波或关节松动术有更好的短期疗效。

    •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正常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4, 45(3):364-36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121

      摘要 (801) HTML (134) PDF 968.91 K (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血清铜蓝蛋白(CP)水平正常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血清CP ≥ 200 mg/L为正常值,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住院治疗的血清CP水平正常的WD患者82例(CP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间入院的血清CP<200 mg/L的WD患者82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King评分等指标,以及治疗前后铜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CP正常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P<0.001),肝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肝硬化、腹水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血氨、D-二聚体、血清CP、血清铜、铜氧化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King评分高于对照组,白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CP正常组患者有58例再次入院,患者血清CP、血清铜、铜氧化酶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01),44.83%(26/58)的患者治疗后血清CP水平仍≥ 200 mg/L;对照组治疗后有66例患者再次入院,仅患者的血清铜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01)。结论 血清CP水平正常的WD患者以肝型为主,年龄偏大,部分患者肝损害偏重,治疗后血清CP水平可轻度下降。

    • 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科室分布及病因

      2024, 45(3):370-37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784

      摘要 (906) HTML (97) PDF 1.74 M (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的科室分布及病因。方法 入选2019年1月30日至2022年7月27日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心电图检查且诊断为长QT间期(校正QT间期≥ 500 ms)的患者61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所在科室及引起QT间期延长的病因。结果 61例QT间期延长住院患者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分别占50.8%(31例)、45.9%(28例)、23.0%(14例)和8.2%(5例)。QT间期延长患者的住院科室主要集中在急诊科(45.9%,28例)和心血管内科(31.1%,19例)。QT间期延长的病因主要为药物(44.3%,27例)、冠心病(26.2%,16例)及电解质紊乱(24.6%,15例)。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中,常见的药物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抗生素(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及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等。61例QT间期延长住院患者中,有3例(4.9%)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6例(9.8%)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住院患者中,QT间期延长多见于急诊科和心血管内科,绝大多数为获得性QT间期延长,常见的病因包括药物、冠心病及电解质紊乱等。

    • >短篇报道
    • 小儿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 45(3):376-38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250

      摘要 (888) HTML (45) PDF 1.56 M (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