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45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4, 45(5):0-0.

      摘要 (516) HTML (0) PDF 444.82 K (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机制及应用进展

      2024, 45(5):527-53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639

      摘要 (996) HTML (45) PDF 1.29 M (2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皮穴位电刺激是在针灸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的基础上,以经皮电极在靠近神经或与神经重叠的穴位上施加电流刺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无创便携、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特点。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能通过平衡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等机制发挥作用,在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总结了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的起源及作用机制,并对其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 >论著
    • 基于TLR4-Ig融合蛋白探究TLR4信号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关键作用

      2024, 45(5):535-54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141

      摘要 (947) HTML (72) PDF 2.22 M (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UC患者结直肠活检组织样本(n=63),根据Matts组织病理学分级标准分为1~5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LR4表达情况。利用FreeStyle 293表达系统制备TLR4-Ig融合蛋白。体外培养健康者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培养基中添加100 μg/mL脂多糖诱导炎症模型,并加入100 μg/mL TLR4-Ig阻断TLR4,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γ、IL-1β、IL-2、IL-4、IL-5、IL-6、IL-8、IL-10和TNF-α的分泌水平。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分别采用20 mg/kg TLR4-Ig、40 mg/kg TLR4-Ig、抗生素+40 mg/kg TLR4-Ig进行干预,取小鼠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 UC患者结肠组织Matts分级越高TLR4高表达的样本比例越高(P<0.001)。TLR4-Ig融合蛋白能够以高亲和力结合TLR4配体,阻断TLR4信号介导的PBMC活化和炎症因子分泌。TLR4-Ig融合蛋白对TLR4信号的阻断加重了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而抗生素处理则对TLR4信号阻断造成的小鼠急性结肠炎加重有缓解作用。结论 TLR4信号与肠道菌群的信号交流是UC发生早期的重要保护机制,TLR4信号的缺失不利于缓解急性炎症和修复肠黏膜。

    • 迷走神经刺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Th17和Treg相关蛋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4, 45(5):544-55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761

      摘要 (864) HTML (34) PDF 3.05 M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大鼠中,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蛋白及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VNS组,每组10只。LPS组和LPS+VNS组大鼠通过鼻腔滴注2 mg/kg LPS构建ARDS模型。LPS+VNS组于鼻腔滴注LPS 6 h后暴露左侧颈部迷走神经,给予电压5 V、频率5 Hz、脉冲宽度2 ms的电刺激,持续10 min。电刺激2 h后取双肺及脾组织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肺部病理学变化、肺湿干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含量、BALF中炎症因子水平、肺及脾组织中Treg转录蛋白叉头框蛋白P3(Foxp3)和Th17转录蛋白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大鼠肺泡壁明显变厚、炎症细胞浸润到肺泡腔,BALF总蛋白含量增高(P<0.01),肺湿干比增高(P<0.01),BALF中IL-1β、IL-6、IL-17、IL-10表达升高(均P<0.01),肺和脾组织中Foxp3和Rorγt蛋白表达上调;与LPS组相比,LPS+VNS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表现减轻,肺湿干比下降(P<0.05),BALF总蛋白含量降低(P<0.05),BALF中IL-6和IL-17降低(均P<0.05)、IL-10升高(P<0.01),肺及脾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上调、Rorγt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VNS可能通过调控大鼠肺和脾组织Th17和Treg相关蛋白表达进而调控炎症因子水平,减轻LPS诱导的ARDS病理改变。

    • SD大鼠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构建与评价

      2024, 45(5):552-55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078

      摘要 (1150) HTML (79) PDF 4.26 M (1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并评价SD大鼠股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方法 取雄性SD大鼠24只,暴露大鼠右股骨髁间沟,用电钻于股骨髁间沟处钻1个直径0.5 mm的小孔直通股骨髓腔,向髓腔内注入50 μL细菌密度为1×106/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用无菌骨蜡密封孔洞。观察大鼠术后行为学、切口愈合、体温、病灶大体感染等情况;术后2、4、8周,取大鼠造模股骨周围软组织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小动物CT机观察股骨影像学表现;术后2、8周,取造模股骨组织制成病理学切片,进行H-E染色、吉姆萨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 造模后大鼠右后肢勾悬、不能负重,术后第10天左右手术切口完全愈合,第12天恢复至正常活动水平,第15天以后活动水平稍有下降。术后大鼠体温逐渐升高,感染部位局部红肿;2周以后体温虽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体温,部分大鼠右膝关节局部出现包块;4周后所有大鼠均有局部红肿和体温升高等症状。大鼠造模股骨周围软组织细菌培养可见均匀分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多。小动物CT机检查结果显示,术后8周大鼠造模股骨髓腔内炎症反应明显,骨质破环累及骨皮质全层,死骨形成并伴有新骨生成。造模股骨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周骨髓腔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局限于骨髓腔内,可见皮质骨中胶原纤维连续排列,组织内含有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后8周炎症迁延,皮质骨中胶原纤维大量断裂,皮质骨大量破坏且有窦道与外界相连,组织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进一步增多。结论 SD大鼠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造模成功,可较好地模拟临床骨髓炎病理生理变化,具有高度可复制性。

    • 91种炎症蛋白与5种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系: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4, 45(5):558-56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068

      摘要 (1271) HTML (428) PDF 1.98 M (1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和反向MR方法评估91种炎症蛋白与5种心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冠心病、非风湿性心瓣膜病和风湿性心瓣膜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来自欧洲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利用MR方法和反向MR方法对91种炎症蛋白与5种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评估分析。MR分析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敏感性分析包括 Cochran’s Q检验、MR-Egger截距检验、MR-PRESSO法和留一法。结果 共有16种炎症蛋白可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相关性,分别为C-C趋化因子配体(CCL)20、CD5、CCL28、白细胞介素20受体α(IL-20RA)、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前体(LAP-TGF-β1)、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集(TSLP)、胱抑素D(CST5)、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IF4EBP1)、CCL4、白细胞介素22受体α1(IL-22RA1)、IL-10、IL-17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2/CCL8、神经秩蛋白(NRTN)、MCP-3/CCL7。此外,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导致10种炎症蛋白水平的变化,包括CCL11、IL-8、TN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白细胞介素10受体α(IL-10RA)、FGF-21、白细胞介素10受体β(IL-10RB)、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CD5和MCP-1/CCL2。结论 多种炎症蛋白与5种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进一步研究各种炎症蛋白与上述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热习服相关代谢产物及通路特征

      2024, 45(5):569-57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638

      摘要 (811) HTML (64) PDF 1.55 M (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热习服与未习服人员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差异,揭示人体热习服相关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特征。方法 选择70例由温到热跨域作业的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以跨域后暴露于自然高温高湿环境作业或人工空调舒适环境作业为标准,分为热习服组(n=40)和未习服组(n=30)。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跨域后2个月时的清晨空腹血液样本,经标准处理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用Progenesis QI软件和R 1.6.2软件ropls包筛选两组人员的差异小分子代谢物,对差异小分子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代谢组学检测共发现小分子代谢物1 320个,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热习服组和未习服组样本表现出良好的组间区分和组内聚集。两组血清样本间浓度差异在1.5倍(P<0.05)以上的小分子代谢物有89个,其中57个在热习服组升高、32个在热习服组降低;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小分子代谢物主要富集于氨基酸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等13条代谢通路,涉及色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等通路。结论 热环境暴露下的热习服训练改变了人体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组学特征,表现为氨基酸代谢水平增强,其可能与热耐力的维护有关。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血浆胆汁酸谱特征及临床价值

      2024, 45(5):578-58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121

      摘要 (861) HTML (46) PDF 1.07 M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转移情况结直肠癌患者血浆胆汁酸含量及胆汁酸谱分布的差异,并评估血浆胆汁酸含量比值联合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结直肠腺癌肝转移或无转移患者163例,其中无转移组82例、肝转移组8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估生存质量;收集患者外周血样本,检测总胆汁酸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15种胆汁酸的含量。分析两组患者胆汁酸含量及胆汁酸谱分布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胆汁酸含量比值联合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病理分化程度、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转移组患者总胆汁酸、CEA、CA125均较无转移组患者升高(均P<0.001),血浆胆汁酸谱中甘氨胆酸、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甘氨熊脱氧胆酸、石胆酸和甘氨石胆酸含量均较无转移组患者升高(均P<0.05),血浆次级胆汁酸含量高于无转移组患者(P<0.001),次级胆汁酸与初级胆汁酸含量比值高于无转移组患者(P<0.001)。次级胆汁酸与初级胆汁酸含量比值联合CEA、CA125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灵敏度为71.60%,特异度为80.49%,AUC为0.820(95% CI 0.754~0.885,P<0.001)。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浆胆汁酸含量升高,胆汁酸谱异于无转移患者;次级胆汁酸与初级胆汁酸含量比值联合CEA、CA125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非侵入式脑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网状meta分析

      2024, 45(5):584-59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021

      摘要 (947) HTML (65) PDF 1.14 M (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非侵入式脑刺激措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5个数据库中关于经颅磁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3种非侵入式脑刺激干预措施治疗帕金森病且结局指标包括执行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3种非侵入式脑刺激干预措施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疗效,使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贝叶斯可信区间(CrI)汇总结果,通过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对各干预措施的疗效进行排序。结果 共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09例帕金森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执行功能有显著改善效果(SMD=0.16,95% CrI 0.01~0.32)。各干预措施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排序为经颅磁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照(SUCRA分别为0.72、0.61、0.41、0.25),经颅磁刺激最有可能是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结论 目前的有限证据显示,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执行功能有直接的改善效果。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影响,上述结论需进行更进一步的高质量研究验证。

    • 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最大径≤2 cm的BI-RADS 4类乳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4, 45(5):592-59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009

      摘要 (784) HTML (58) PDF 1.20 M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对最大径≤2 cm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并诊断为BI-RADS 4类乳腺结节的204例患者共210个最大径≤2 cm结节的二维超声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常规超声和AI系统(风险评分值阈值设为0.65、0.70)对最大径≤2 cm的BI-RADS 4类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210个乳腺结节中良性结节94个,恶性结节116个。高年资超声医师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2.24%,特异度为75.53%,准确度为84.76%;AI系统(阈值0.65)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2.24%,特异度为71.28%,准确度为82.86%;AI系统(阈值0.70)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0.52%,特异度为79.79%,准确度为85.71%。AI系统(阈值0.70)诊断BI-RADS 4a类结节的准确度高于常规超声和AI系统(阈值0.65)(79.41% vs 77.94%、75.00%)。高年资超声医师通过常规超声对最大径≤1 cm的结节诊断准确度最高,为86.36%,AI系统(阈值0.65)及AI系统(阈值0.70)准确度分别为81.82%、84.09%。结论 超声AI辅助诊断系统可辅助鉴别诊断最大径≤2 cm的BI-RADS 4类乳腺结节的良恶性。

    • 大学生昼夜节律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特质焦虑和睡眠信念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4, 45(5):599-60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651

      摘要 (1369) HTML (145) PDF 1.25 M (1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在大学生群体中昼夜节律类型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特质焦虑和睡眠信念态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线上调查,使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MEQ-5)、特质焦虑量表(T-AI)、简易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估大学生的昼夜节律类型、特质焦虑水平、睡眠信念态度和睡眠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昼夜节律类型、特质焦虑水平、睡眠信念态度和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回收问卷238份,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为97.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昼夜节律类型、特质焦虑水平、睡眠信念态度和睡眠质量4个变量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均P<0.01)。以昼夜节律类型为自变量、睡眠质量为因变量、特质焦虑水平和睡眠信念态度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特质焦虑水平的中介效应量(MEQ-5→T-AI→PSQI)占总效应的30.48%(r=-0.128,95% CI -0.211~-0.066),睡眠信念态度的中介效应量(MEQ-5→DBAS-16→PSQI)占总效应的12.62%(r=-0.053,95% CI -0.106~-0.014),特质焦虑水平和睡眠信念态度的链式中介效应量(MEQ-5→T-AI→DBAS-16→PSQI)占总效应的11.19%(r=-0.047,95% CI -0.085~-0.022)。结论 大学生的昼夜节律类型能够负向预测其睡眠质量,特质焦虑水平和睡眠信念态度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 >综述
    • 生长分化因子15在衰老、代谢和炎症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2024, 45(5):606-61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524

      摘要 (1078) HTML (41) PDF 1.18 M (1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TGF-β超家族的成员,在人体多种组织中表达。正常生理条件下GDF15在除胎盘和前列腺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中表达量均较低,随着衰老的发生、运动或压力的刺激,GDF15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GDF15与其受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样(GFRAL)蛋白结合后,可促进细胞内脂肪酸β氧化和脂质分解,从而缓解脂肪肝等的发展,同时也能降低机体的食物摄入量从而抑制肥胖。GDF15还可作为炎症因子调控衰老和纤维化相关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概述GDF15在衰老、代谢和炎症相关疾病中的调控作用,为开发以GDF15为靶点的疾病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 JAK/STAT通路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在脓毒症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

      2024, 45(5):613-61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103

      摘要 (924) HTML (121) PDF 1.29 M (1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脓毒症是因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衡引起的一种威胁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病情复杂多变,是导致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肺损伤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器官损伤。巨噬细胞是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不同的极化类型主导机体免疫状态,在脓毒症的早期常呈现促炎的M1型极化并导致免疫亢进,而在脓毒症后期又往往转化为抑炎的M2型造成免疫抑制。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通路对炎症信号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该通路的激活贯穿了整个脓毒症发展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全过程。本文分析了JAK/STAT通路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极化进而介导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潜在的治疗靶点,以期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EWSR1-FLI1通过代谢重编程影响尤文肉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2024, 45(5):620-62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415

      摘要 (1020) HTML (46) PDF 1.15 M (1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尤文肉瘤是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二常见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该病恶性程度极高,患者病程短,转移事件发生快,严重危害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肿瘤细胞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调控机制促进包括糖、氨基酸、脂类等在内的营养物质发生代谢重编程,进而维持肿瘤高代谢状态,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同时代谢重编程相关产物可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中各细胞组分,抑制肿瘤免疫反应,甚至诱导耐药事件的发生。尤文肉瘤断裂区域1(EWSR1)-佛氏白血病病毒整合蛋白1(FLI1)融合蛋白是尤文肉瘤的关键促癌分子,具有多重功能和复杂的调控机制,了解EWSR1-FLI1对尤文肉瘤细胞代谢变化的影响及其相关调控机制,可为探究尤文肉瘤的病因、寻找有效的诊疗靶点及治疗策略提供线索。本文就EWSR1-FLI1影响尤文肉瘤代谢重编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汇总与剖析,旨在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扁桃体切除术在缓解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4, 45(5):627-63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434

      摘要 (860) HTML (116) PDF 1.02 M (1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扁桃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其免疫功能异常与自身免疫病密切相关。扁桃体切除术在一些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被证实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望成为部分自身免疫病综合诊治中的补充治疗手段。本文对扁桃体切除术在IgA肾病、伴有链球菌感染的小儿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掌跖脓疱病等自身免疫病中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海军卫生保健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及机制

      2024, 45(5):634-63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344

      摘要 (1124) HTML (59) PDF 1.01 M (1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其他精神障碍之间常存在高度共病,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与人格障碍等,共病对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现代战争中也是部队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由于近年来军事任务形势复杂多样,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广泛关注,PTSD作为战场环境下的常见心理创伤结果,需在未来战争中得到充分关注。本文从PTSD共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相关机制及治疗干预策略等方面,分析探讨PTSD共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保障战斗力的提升和PTS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短篇论著
    • 普通高中与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高三学生抗荷体质差异分析

      2024, 45(5):640-64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272

      摘要 (753) HTML (64) PDF 1.05 M (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青航校)与普通高中高三学生招飞抗荷体质相关指标差异,探索青少年航空学校抗荷体质训练成果,为训练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参加2022年空军招飞医学选拔定选阶段的160名青航校高三学员与191名普通高中高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青航校学员按照既定培养方案在高中阶段接受专项抗荷体质训练,普通高中生体育锻炼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人体尺寸、体重、身体成分、肌肉力量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参照WHO标准将体脂率分为低(<15%)、正常(15%~20%)、高(>20%)3个等级,采用四分位数法将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分为低(SMI≤下四分位数)、适中(下四分位数<SMI<上四分位数)、高(SMI≥上四分位数)3个等级,对青航校和普通高中生进行分类统计。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体脂率、SMI与抗荷力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青航校学员身高、四肢长、平静胸围、体重高于普通高中生(均P<0.05),但两者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航校学员SMI高于普通高中生(P<0.05),但两者体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航校学员腰背肌力与下肢肌力的均值和峰值高于普通高中生(均P<0.05)。青航校学员与普通高中生SMI分布存在差异(P<0.01),青航校学员中高SMI学员比例更高、低SMI学员比例更低;青航校学员与普通高中生体脂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与抗荷力量(腰背肌力峰值、腰背肌力均值、下肢肌力峰值、下肢肌力均值)呈正相关(r=0.32~0.39,均P<0.05),体脂率与抗荷力量不相关(r=-0.06~0.01,均P>0.05)。结论 青航校抗荷体质训练在学员的抗荷相关肌肉力量提高方面成效显著,但在体脂率控制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未来青航校抗荷体质训练需兼顾肌肉训练与体脂控制。

    • 健脾利湿通络方联合涌泉穴艾灸治疗下肢静脉性水肿湿邪瘀阻证的随机对照研究

      2024, 45(5):646-65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124

      摘要 (659) HTML (57) PDF 1.24 M (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健脾利湿通络方联合涌泉穴艾灸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湿邪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湿邪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艾灸涌泉穴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服用健脾利湿通络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患肢症状及体征积分、患肢周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共34例患者纳入最终结果统计,治疗总有效率为91.17%(31/34);对照组共33例患者纳入最终结果统计,治疗总有效率为69.70%(23/33)。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6)。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患肢症状及体征积分、患肢髌骨下缘下15 cm处及胫骨内髁上缘上2 cm处周径、血清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上述各指标(除胫骨内踝上2 cm处周径外)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健脾利湿通络方联合涌泉穴艾灸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能够明显改善患肢的症状、体征,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 局部麻醉侧卧位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观察

      2024, 45(5):653-65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116

      摘要 (647) HTML (52) PDF 1.69 M (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局部麻醉侧卧位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PE-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科行局部麻醉结合麻醉监护镇静下PE-LIF治疗的5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临床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随访时拍摄腰椎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手术节段前凸角。术后1个月进行腰椎CT检查,采用Gertzbein-Robbins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类标准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术后6个月、1年,通过CT检查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5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30~190(160±30)min,术中出血量为52~120(63±15)mL,住院时间为6~15(9.3±3.5)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6(17.4±2.8)个月。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为(7.28±0.93)分,术后1年为(2.22±0.57)分;术前下肢痛VAS评分为(7.82±1.40)分,术后1年为(2.38±0.63)分;术前ODI为(65.80±9.88)%,术后1年为(12.54±4.53)%;术前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为(8.3±1.5)mm,术后1年为(10.8±1.6)mm;术前腰椎前凸角为31.7°±7.3°,术后1年为37.9°±4.4°;术前手术节段前凸角为13.1°±8.1°,术后1年为16.1°±2.4°。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椎弓根螺钉置钉总体优良率为86.64%(201/232)。术后1年时,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生神经根损伤、脊柱感染、椎管内血肿、融合器移位、断钉断棒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局部麻醉PE-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可靠。

    • 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与疼痛敏感性的相关性

      2024, 45(5):660-665.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617

      摘要 (636) HTML (47) PDF 1.04 M (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与疼痛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的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根据术前疼痛敏感性问卷(PSQ)评分结果分为疼痛高敏感性组(PSQ评分≥5.0分,n=19)和低敏感性组(PSQ评分<5.0分,n=31)。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外周静脉置管及术后24 h内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SA分级、BMI、手术时间、全身麻醉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低敏感性组比较,高敏感性组外周静脉置管及术后清醒即刻、1 h、2 h的VAS评分较高(均P<0.05)。术前PSQ评分与外周静脉置管VAS评分呈正相关(r=0.693,P<0.05),与术后清醒即刻、1 h、2 h的VAS评分呈正相关(r=0.917、0.901、0.841,均P<0.05)。高敏感性组术后2 h补救镇痛次数较低敏感性组多(P<0.05)。以术前PSQ评分为检验变量、是否发生急性术后疼痛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其AUC为0.909,通过约登指数计算出PSQ评分最佳临界值为4.85分,提示采用PSQ评分可预测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的发生。结论 疼痛敏感性与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的发生有关,可能成为急性术后疼痛发生的预测指标,术前PSQ≥4.85分者发生急性术后疼痛的可能性更高。

    • 高海拔地区低体重儿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 45(5):666-67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575

      摘要 (665) HTML (46) PDF 1.05 M (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低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帮带西藏自治区安多县人民医院(当地平均海拔5 200 m)在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分娩的活产儿340例,统计低体重儿发生情况,并分析母亲一般资料、妊娠期及围生期合并症、妊娠晚期血清5种金属元素(Ca、Fe、Mg、Zn、Cu)水平对低体重儿发生的影响。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低体重儿发生率为18.24%(62/340)。母亲年龄、孕次、产次、妊娠初期BMI、不良孕产史、妊娠期糖尿病及新生儿性别与低体重儿发生情况无明显关系。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贫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少、早产组低体重儿发生率分别高于无妊娠期高血压、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无妊娠期贫血、无胎膜早破、无羊水过少、足月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低体重儿组母亲妊娠晚期血清Ca、Fe、Mg、Zn和Cu水平低于非低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及母亲妊娠晚期血清Ca、Zn和Cu水平是引起低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 高海拔地区低体重儿的发生受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与母亲妊娠晚期血清Ca、Zn和Cu水平有关。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