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46(6):703-70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257
摘要:介入呼吸病学是指运用各种介入手段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呼吸亚学科。近年来,随着各种介入诊疗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不可或缺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呼吸危重症学是对呼吸系统危重疾病提供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及其他呼吸支持的传统呼吸亚学科,为呼吸危重症患者提供紧急救治,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介入呼吸病学可以通过高清影像、精准定位和微创操作等手段对呼吸危重症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呼吸危重症学可利用氧疗支持、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及其他呼吸危重症技术为呼吸介入诊疗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介入呼吸病学与呼吸危重症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呼吸亚专科,不但为呼吸其他亚专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也是军事医学中胸部战伤救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发展成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李琨,夏天爽,范围晴,关梦瑶,王迅康,赖立勇,蒋益萍,辛海量,岳小强
2025, 46(6):710-718.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177
摘要:目的 探索马齿苋水醇提取物(POHA)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及相关骨量丢失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C57BL/6小鼠UC模型。5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美沙拉秦肠溶片(MS)组、低POHA组、高POHA组。除对照组自由饮用饮用水外,DSS组、MS组、低POHA组、高POHA组连续8周饮用含DSS的饮用水。第2周起,对照组和DSS组予生理盐水灌胃,MS组予100 mg/kg的MS溶液灌胃,低POHA组和高POHA组分别予1 000 mg/kg和2 000 mg/kg的POHA灌胃。每2 d记录体重并统计疾病活动指数(DAI)。第56天计算各组小鼠肠重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观察结肠组织学形态变化,测定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检测股骨骨微结构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SS组DAI评分、肠重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均增加(均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血清中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含量均增加(P<0.01)。DSS组骨丢失明显,表现为骨密度、相对骨体积、骨小梁数、骨小梁厚度降低,骨表面积/骨体积和骨小梁分离度升高(P<0.05或P<0.01)。与DSS组相比,MS组和高POHA组小鼠股骨骨密度、相对骨体积、骨小梁数、骨小梁厚度均增加(P<0.05或P<0.01),骨表面积/骨体积均降低(P<0.05或P<0.01),骨小梁分离度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POHA组的上述骨微结构参数与DSS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OHA对DSS诱导的UC以及相关骨丢失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亢进的骨代谢活动有关。
张立飞,王宁,田园,师姝,张稳稳,杜凯丽,刘婷,王丽,王晓晖
2025, 46(6):719-72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697
摘要:目的 探究CDP-二酰基甘油合酶1(CDS1)对小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和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使用刚果红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淀粉样物质的沉积情况;慢病毒介导HT22细胞内APP过表达,刚果红染色观察细胞内淀粉样物质沉积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和APP过表达HT22细胞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P62蛋白表达情况;通过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蛋白质组学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CDS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和APP过表达HT22细胞中的CDS1蛋白表达情况;慢病毒介导HT22细胞APP过表达后,再过表达CDS1,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C3-Ⅱ、P6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及APP过表达HT22细胞中均有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和APP过表达HT22细胞中LC3-Ⅱ、P62蛋白均升高。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蛋白质组学结果中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筛选到其中一条差异代谢通路——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从该通路中获取到差异表达蛋白CDS1。与野生型C57BL/6小鼠相比,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中CDS1 蛋白表达量下降(0.46±0.07 vs 1.00±0.25,P<0.01);与感染空载病毒载体的HT22细胞相比,慢病毒过表达APP的HT22细胞中CDS1蛋白表达量下降(0.68±0.18 vs 1.00±0.13,P<0.01)。在APP过表达的HT22细胞过表达CDS1后,神经细胞的自噬流明显恢复(LC3-Ⅱ:1.00±0.15 vs 0.21±0.05,P<0.01;P62:1.00±0.16 vs 0.67±0.10,P<0.01),并且Aβ沉积明显减少。结论 CDS1表达下调诱导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障碍,促进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淀粉样物质沉积。
2025, 46(6):728-73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50075
摘要:目的 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70)岁,男67例、女26例。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分析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对比分析责任斑块组与非责任斑块组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其中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症状,且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加权成像(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出现高信号,即新鲜梗死;非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可疑缺血性脑卒中/TIA的临床症状,但头颅MRI DWI和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均未出现异常高信号。结果 责任斑块组患者61例,非责任斑块组患者32例。责任斑块组的高脂血症患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799,95% CI 1.303~2.484,P<0.001)、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OR=1.076,95% CI 1.027~1.128,P=0.002)及斑块内出血(OR=30.708,95% CI 2.563~367.925,P=0.007)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结论 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是后循环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指标可能有助于识别此类责任斑块,并能够识别具有此类特征斑块的个体,从而为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
2025, 46(6):735-74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298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伊伐布雷定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急诊PCI术治疗,术后伊伐布雷定组给予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托洛尔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参数、心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 伊伐布雷定组术后1周、3个月及1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伊伐布雷定组术后1周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伊伐布雷定组术后第2天和第3天的脑钠肽水平降低(P<0.05),术后第5天的肌钙蛋白I水平降低(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能够更好地控制心率,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2025, 46(6):743-75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406
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临床分型及各分型的诊断标准和相应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LDD患者共245例,按照提出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神经根型(42例)、椎间盘突出型(73例)、椎管狭窄型(61例)、滑脱型(29例)和局部型(40例)。比较各分型LDD的治疗效果,应用一致性检验评估分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手术治疗205例,非手术治疗40例。手术方法主要为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随访时间为(20.37±6.13)个月。按照Nakai标淮,临床疗效为优146例(59.59%)、良89例(36.33%)、可8例(3.27%)、差2例(0.82%),优良率为95.92%。各分型LDD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一致性评价结果证实该分型方法在观察者内、观察者间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该临床分型有助于深化对LDD发病机制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优化治疗方案。
2025, 46(6):751-75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773
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寻找对精神疲劳灵敏的认知能力评估范式和心电特征。方法 追踪收集上海理工大学10名健康大学生被试在参加为期4 d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期间的斯坦福嗜睡量表(SSS)得分、睡眠时长、认知任务表现及心电图信号数据,计算认知任务期间的心电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信息域特征等10项特征指标,分析对精神疲劳变化敏感的认知任务表现和心电特征。结果 反映精神疲劳的SSS得分(χ2=23.116,P<0.001)和睡眠时长(χ2=19.608,P<0.001)在4 d竞赛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认知任务表现上,Stroop任务中的字词-颜色一致正确率、字词-颜色不一致正确率及视听竞争任务中的单视觉目标刺激正确率、视觉目标听觉非目标刺激正确率与SSS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在心电特征指标上,Stroop任务中的心电特征庞加莱图SD2与睡眠时长呈正相关(P<0.05),2-back任务中的庞加莱图SD2与SSS得分呈正相关、与睡眠时长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Stroop任务和视听竞争任务的反应正确率是反映精神疲劳灵敏的认知能力指标,Stroop任务和2-back任务中的庞加莱图SD2是反映精神疲劳灵敏的心电特征指标。
2025, 46(6):760-76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663
摘要:目的 基于第8轮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调查中国高龄老人(≥80岁)心脏病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从第8轮CLHLS数据中筛选纳入7 675名年龄≥80岁的高龄老人,采用χ2检验分析高龄老人的人口学特征、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与罹患心脏病的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老人患心脏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7 675名高龄老人中,心脏病患病率为16%(n=1 228);90~99岁(OR=0.816)、≥100岁(OR=0.641)、女性(OR=0.833)、BMI偏低(<18.5 kg/m2,OR=0.778)是高龄老人罹患心脏病的保护因素,BMI偏高(24.0~27.9 kg/m2,OR=1.209)、居住在农村(OR=2.384)、健康体检(OR=1.164)、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OR=1.401)、患有高血压(OR=2.143)、患有糖尿病(OR=1.719)、有脑血管意外(OR=2.080)是高龄老人罹患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超重、居住在农村、健康体检、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意外是高龄老人患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胡泽瑞,朱小琼,葛王舒琦,高敏婵,江澳,张鑫,应雯文,赵存喜
2025, 46(6):767-77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736
摘要:目的 分析2022年不同人类发展指数(HDI)国家和地区胃癌的发病和死亡状况,了解全球及中国的胃癌负担。方法 收集GLOBOCAN 2022数据库中胃癌的发病和死亡数据及《2022人类发展报告》中2022年全球各国HDI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死亡发病比(M/I)与HDI之间的关联,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男性和女性胃癌ASIR、ASMR的差异。结果 2022年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人数位均列全球各癌种第5位,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位列中国各癌种第5和第3位。在不同HDI国家和地区,胃癌ASIR、ASMR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极高、中等、低HDI国家和地区。胃癌ASIR与HDI呈正相关(rs=0.256,P=0.001),ASMR与HDI无明显相关性(rs=-0.008,P=0.918),M/I与HDI呈负相关(rs=-0.831,P<0.001)。全球、中国及各HDI分类国家和地区男性的胃癌ASIR和ASMR均高于女性(均P<0.05)。全球胃癌ASIR和ASMR均在45岁之前无明显波动,在45岁之后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胃癌ASIR和ASMR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结论 极高和高HDI国家和地区胃癌发病和死亡负担高于中等和低HDI国家和地区。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负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需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025, 46(6):775-78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377
摘要:目的 探讨大气颗粒物与慢性肾脏病(CKD)住院风险的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9所医院CKD日住院人次数据,以及同期大气污染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气象因素和“星期几效应”等潜在混杂因素后,探讨PM2.5和PM10浓度与CKD住院风险的关系,分析单独滞后0~7 d(lag0~lag7)和累积滞后0~7 d(lag01~lag07)的影响,并对性别、年龄、季节进行亚组分析。在单一污染物模型基础上纳入其他污染物(一次最多纳入2个污染物),构建双污染物模型来评价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单独滞后在lag2 时CKD 住院风险最高(RR=1.014,95% CI 1.006~1.023),累积滞后在lag04时CKD 住院风险最高(RR=1.018,95% CI 1.007~1.029)。而PM10浓度每升高10 μg/m3,单独滞后在lag0、累积滞后在lag07时CKD 住院风险最高(RR=1.012,95% CI 1.007~1.017;RR=1.024,95% CI 1.016~1.032)。性别分层中,PM2.5 浓度每升高10 μg/m3,累积滞后在lag04时男性CKD 住院风险最高(RR=1.023,95% CI 1.008~1.038);PM10 浓度每升高10 μg/m3,单独滞后在lag0时男性CKD 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 CI 1.006~1.020),单独滞后在lag1时女性CKD 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 CI 1.006~1.020)。年龄分层中,PM2.5 浓度每升高10 μg/m3,单独滞后在lag3、累积滞后在lag04 时<65岁人群CKD 住院风险最高(RR=1.016,95% CI 1.007~1.026;RR=1.022,95% CI 1.010~1.035);PM10 浓度每升高10 μg/m3,累积滞后在lag07 时<65岁、≥65 岁人群CKD 住院风险最高(RR=1.027,95% CI 1.017~1.037;RR=1.015,95% CI 1.001~1.028)。季节分层中,冷季PM2.5 浓度每升高10 μg/m3,单独滞后在lag3、累积滞后在lag07 时CKD 住院风险最高(RR=1.020,95% CI 1.011~1.029;RR=1.025,95% CI 1.011~1.038)。冷季PM10 浓度每升高10 μg/m3,单独滞后在lag2时CKD 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 CI 1.007~1.019),暖季PM10 浓度每升高10 μg/m3,单独滞后在lag7时CKD 住院风险最高(RR=1.015,95% CI 1.006~1.024)。双污染物模型中,PM2.5调整PM10、SO2、O3、CO,PM10调整NO2、SO2、O3、CO后,对CKD 住院风险的影响效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升高会导致CKD住院风险增加,且存在滞后效应;男性、年龄<65岁和寒冷季节(采暖期)中人群对PM2.5和PM10的暴露更为敏感。
2025, 46(6):784-78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719
摘要:肝性脑病(HE)是一种由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异常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HE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尽管HE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对其病理生理学的理解日益加深,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展。本文综述HE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以提升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2025, 46(6):790-79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360
摘要:腹主动脉瘤是发生于主动脉膈下段的一种血管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全层不可逆性扩张,好发于老年人群。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结构变异以及免疫失衡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病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基质弹性纤维降解以及平滑肌细胞死亡。瘤体破裂是其最危险的并发症,有很高的死亡率。手术仍是该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干预手段,存在一定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对小型腹主动脉瘤尽早进行干预、延缓瘤体扩张进程、实现长期带瘤生存是目前药物和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目前药物的临床研究及新靶点、新技术的运用进行总结,为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腹主动脉瘤提供思路。
2025, 46(6):798-802.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20047
摘要: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A(APOBEC3A)突变是宫颈癌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APOBEC3A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关系密切: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HPV感染,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HPV DNA整合入宫颈角质细胞。本文综述了HPV与APOBEC3A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其所涉及的病毒机制和细胞信号通路。大量研究证实,APOBEC3A基因可以有效诱导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化发育,而在临床样本中,癌细胞中APOBEC3A蛋白的表达水平却并不太高。本文还展望了宫颈癌中的APOBEC3A活性的意义以及潜在的治疗价值。
2025, 46(6):803-80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788
摘要:目的 探索政策工具与创新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网络爬虫工具收集2009-2023年公开发布的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相关的中央政策文件,采用词频分析与词频-逆文件频率(TF-IDF)权重计算方法提取核心关键词,从政策工具和政策创新过程2个维度进行政策文本内容分析,采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政策工具演化趋势。结果 在纳入的45项中央政策文本中,总计使用政策工具178次,需求面政策工具占比最高(71次,39.89%),反映出政策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多样化需求的响应;供给面政策工具共被使用51次,其中“信息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工具使用频次最高(33次),反映出国家加大数字基础设施与技术投入的导向。从政策创新过程看,政策工具主要作用于政策创新的采纳阶段(55.06%),其次是执行阶段(38.20%),最少用于发起阶段(6.74%);发起阶段受3类政策工具的影响较为均衡,采纳阶段受需求面政策工具影响最多,执行阶段受供给面政策工具影响最多。这种变化趋势反映出近年来政策重心由价值引导逐步转向操作性和落地性,体现出政策对数字技术推进、治理能力提升等现实需求的适应。结论 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在信息化创新各阶段具有差异化效用,这表明需要将政策工具与政策创新各阶段精准匹配,有针对性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细化和完善现行顶层政策文件,明确界定相关政策理念;此外,针对偏远和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细化政策理念执行路径。
徐超,邹文斌,赵九龙,张婷,黄念,吴浩,刘翠,黄文,李兆申,廖专
2025, 46(6):810-81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595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便携式内镜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上消化道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纳入532例基层人员进行新型便携式内镜检查,主要观察指标为内镜检查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操作时间、内镜检查结果、息肉摘除与活检病理结果,以及检查主观感受评价。结果 532例受检者中,2例因不能耐受检查在内镜插入食管后中途退镜,6例因检查时反应大未检查至十二指肠降段,最终524例完成上消化道检查,内镜检查成功率为98.5%。内镜检查时间为(4.7±1.8)min,保护套穿脱时间为(4.2±1.4)min。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最常见病变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85.1%,451/530)、反流性食管炎(14.7%,78/530)、胆汁反流(14.0%,74/530)。共完成息肉摘除10例,息肉摘除率为71.4%(10/14);完成活检病理诊断44 例,活检率为8.3%(44/530)。受检者检查中的主要不适症状为恶心(53.6%,285/532)、呕吐(51.1%,272/532)和咽痛(38.5%,205/532),检查后的主要不适症状为咽痛(27.8%,148/532)、恶心(19.5%,104/532)和呕吐(14.7%,78/532),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及心肺并发症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新型便携式内镜可安全、有效地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完成上消化道诊治操作,且节省洗消流程,但检查不适感发生率较高,有待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
2025, 46(6):817-82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675
摘要:目的 编制军人跨界症状量表(MCCS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和预实验等方法,确定量表的维度和条目。采用整群抽样法分别收集相关人员数据,检验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结果 MCCSS包含抑郁、焦虑、躯体症状、厌世倾向、睡眠问题、强迫、精神病性症状、应激创伤和掩饰性9个因子共38个条目;项目分析显示,量表37个条目(除去1个迫选题)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38~0.875(均P<0.01),决断值为5.190~28.149,项目区分度良好;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5~0.972,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为0.747~0.955;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3.419,标准均方根残差为0.033,近似均方根误差为0.073,规范拟合指数为0.868,增值拟合指数为0.903,塔克刘易斯指数为0.887,比较拟合指数为0.902,量表的一阶9因子模型拟合较好;各项目在所属因子上的载荷为0.597~0.954(均P<0.01);量表与效标关联效度测评工具的相关系数为0.392~0.773(均P<0.01),量表及各维度与聚合效度测评工具的相关系数为0.257~0.519(均P<0.01)。结论 MCCS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军人心理健康检测和筛查的工具。
2025, 46(6):824-83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647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FOCUS-PDCA模式的持续改进项目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样本送检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于2023年6-7月采用FOCUS-PDCA模式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样本送检率持续改进项目,选取2023年1-5月(改进前)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8-12月(改进后)的住院患者为改进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样本送检率、临床微生物样本送检率和重点监测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等指标。结果 改进组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低于对照组[32.18% vs 32.93%,P=0.003;39.99 限定日剂量(DDD)/100人天 vs 44.19 DDD/100人天],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样本送检率和联合使用重点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样本送检率高于对照组(52.01% vs 23.64%、87.74% vs 77.71%,均P<0.001),临床微生物样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88.77% vs 80.11%,P<0.001),重点监测多重耐药菌总检出率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40.45% vs 48.42%、29.65% vs 43.17%,均P<0.001)。结论 基于FOCUS-PDCA模式的持续改进项目实施能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样本送检率、降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通过不断循环逐步促进规范化、标准化医院感染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