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介入呼吸病学与呼吸危重症学的融合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冯唐韬,张伟
    2025, 46(6):703-709.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257
    [摘要](195) [HTML](884) [PDF 1.34 M](391)
    摘要:
    介入呼吸病学是指运用各种介入手段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呼吸亚学科。近年来,随着各种介入诊疗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不可或缺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呼吸危重症学是对呼吸系统危重疾病提供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及其他呼吸支持的传统呼吸亚学科,为呼吸危重症患者提供紧急救治,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介入呼吸病学可以通过高清影像、精准定位和微创操作等手段对呼吸危重症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呼吸危重症学可利用氧疗支持、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及其他呼吸危重症技术为呼吸介入诊疗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介入呼吸病学与呼吸危重症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呼吸亚专科,不但为呼吸其他亚专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也是军事医学中胸部战伤救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发展成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2  饮食模式影响肠道干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闫学德,曹冬梅,章卫平
    2025, 46(5):559-566.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836
    [摘要](450) [HTML](114) [PDF 1.53 M](380)
    摘要:
    肠道干细胞(ISC)是位于肠道隐窝中的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在维持肠上皮稳态和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新型ISC及其相关标志物的不断发现,ISC迁移与再生模型得以进一步完善,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饮食可通过调节肠上皮稳态影响机体代谢,重要机制之一是通过干细胞巢调控ISC的糖脂和能量代谢。本文总结了经典的和新发现的ISC的生物学特征,并分析了常见营养素和不同饮食模式对ISC的影响,为肠道慢性疾病的精准营养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
    3  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与家庭抗逆力的关系:链式中介模型
    陈丹丹,查益,王琴,沙赛,罗艳蓉,张瑜,陈玉盈,毛赛璐,于龙娟
    2025, 46(4):451-45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50023
    [摘要](960) [HTML](520) [PDF 1.36 M](380)
    摘要: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积极应对、照护负担、家庭抗逆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首发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307人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Zarit护理负担量表和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回收率为93.8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家庭抗逆力与社会支持、家庭抗逆力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均呈正相关(r=0.375、0.627、0.277,均P<0.01);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照护负担与积极应对、家庭抗逆力与照护负担均呈负相关(r=-0.203、-0.343、-0.444,均P<0.01)。构建以积极应对与照护负担为中介变量、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以家庭抗逆力为因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可以通过积极应对对家庭抗逆力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64,占总效应的26.1%;社会支持也能通过积极应对、照护负担的部分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家庭抗逆力,中介效应值为0.032,占总效应的5.1%。结论 在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中社会支持能预测家庭抗逆力,并且积极应对与照护负担在社会支持对家庭抗逆力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4  免疫骨质疏松学:免疫系统与骨质疏松的对话
    郁思哲,王国威,赵东宝,万伟
    2025, 46(4):427-43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470
    [摘要](629) [HTML](149) [PDF 1.42 M](428)
    摘要:
    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两大重要系统。骨质疏松症是骨组织发生的复杂病理变化,而免疫系统紊乱通过各种机制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是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之一。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和免疫细胞因子等通过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信号通路,在骨吸收和骨重建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质疏松症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衍生出免疫骨质疏松学。本文对免疫骨质疏松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对骨质疏松症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张枫,秉岩,刘骥,刘丽娟
    2025, 46(3):344-35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073
    [摘要](727) [HTML](1233) [PDF 1.37 M](276)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上海市虹口区6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及糖尿病痛苦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变量间的关系,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患者的抑郁、自我效能、糖尿病痛苦对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58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得分为32.00(28.00,38.00)分,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158.50(135.25,172.00)分,贝克抑郁量表得分为0.00(0.00,2.00)分,糖尿病痛苦量表得分为23.00(18.00,31.00)分。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了良好的样本数据拟合,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水平(β=0.558,P<0.001)、抑郁对糖尿病痛苦(β=0.599,P<0.001)有正向影响;抑郁对自我效能(β=-0.314,P<0.001)、糖尿病痛苦对自我效能(β=-0.267,P<0.001)有负向影响。对自我管理水平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自我效能(总效应为0.558),产生直接影响;其次是抑郁(总效应为-0.264)、糖尿病痛苦(总效应为-0.149),产生间接影响。自我效能在抑郁和自我管理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175,占总效应的66.3%;自我效能和糖尿病痛苦在抑郁和自我管理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089,占总效应的33.7%。结论 自我效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作用效应最大,抑郁和糖尿病痛苦通过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自我管理水平。社区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当注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对其抑郁和糖尿病痛苦的症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疗专家共识
    白玉树,陈锴,邵杰,翟骁,陈铭,李危石,许建中,钱邦平,朱泽章,朱锋,李淳德,仉建国,沈建雄,郝定均,朱晓东,杨军林,张学军,张雪松,张方迤,王其杰,张文智,海涌,赵建华,邱勇,王岩,邱贵兴,李明
    2025, 46(3):291-30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805
    [摘要](1131) [HTML](926) [PDF 1.33 M](389)
    摘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方法的选择、热点问题的探讨及生活质量的评估,都需要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确保诊疗过程科学、规范、及时。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经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达成了关于AIS诊疗的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7  我国癌症的流行特点、防控现状及未来应对策略
    曹广文
    2025, 46(3):279-290.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50050
    [摘要](614) [HTML](312) [PDF 1.41 M](444)
    摘要:
    我国是癌症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2022年,我国大陆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66%,但是新发癌症例数和癌症死亡例数分别占全球的24.17%和26.44%;其中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死亡率居前5位,占全部癌症死亡的67.50%。我国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有下降趋势,而相应的粗率有增加趋势。肺癌的ASMR在城市地区下降、在农村地区上升,结直肠癌ASIR和ASMR持续上升,提示人口老龄化、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和生活方式改变影响了癌症负担。随着中国经济迅速转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如缺乏体育运动、烟酒嗜好、代谢综合征、非健康饮食及心理问题等持续增加,而与贫穷落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如环境污染、食品污染、慢性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等)依然存在。这两类原因推升了现阶段中国社会癌症高负担。上述这些病因可通过影响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直接致癌,但更多的是通过诱导慢性炎症导致炎-癌转化。针对可干预病因进行预防,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开展有氧运动以降低全身低强度炎症、提升免疫水平,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此外,癌症筛查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等几种慢性进展类癌症的ASMR。应用队列研究和流行病学方法阐明病因预防、筛查及临床治疗对癌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是癌症三级预防的关键举措。将上游预防工作和下游诊疗工作有机结合,是控制癌症所致期望寿命折损最具成本效益的有效策略。
    8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吕玻玮,沈皓,田淏,夏勇,沈锋
    2025, 46(2):176-181.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431
    [摘要](706) [HTML](453) [PDF 1.01 M](345)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遍布全球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位居前列。由于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通过转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以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为代表的新型治疗被广泛用于HCC转化治疗。相较其他转化治疗方案,这些药物能有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且具有不良反应可控等优势。此外,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治疗在提高HCC患者的生存收益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HCC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安全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9  基因检测助推淋巴瘤诊疗新篇章
    焦莉娟,何妙侠
    2025, 46(2):155-16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30551
    [摘要](779) [HTML](94) [PDF 1.48 M](393)
    摘要:
    随着分子病理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基因组特征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基因检测技术及其带来的新进展对推动淋巴瘤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用于淋巴瘤病理诊断与研究的新技术,包括全基因组测序、循环肿瘤DNA分析、单细胞分析和表观遗传学研究等;并以新版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为基础,阐述了常见淋巴瘤的基因特征、预后分层与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指导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
    10  低能量CO2点阵激光通过激活瘢痕表皮细胞Wnt/β-联蛋白通路改善大鼠烧伤后瘢痕
    顾昊煜,刘莹莹,杨璐,肖仕初,罗鹏飞,夏照帆
    2025, 46(1):53-64.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280
    [摘要](768) [HTML](56) [PDF 14.45 M](425)
    摘要:
    目的 探究瘢痕表皮细胞在低能量CO2点阵激光改善烧伤后瘢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背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模型。对3只烧伤后瘢痕模型大鼠给予30 mJ低能量CO2点阵激光干预,观察瘢痕表皮细胞活化情况,分离表皮组织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激活通路。将18只烧伤后瘢痕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不予激光干预,激光组予30 mJ CO2点阵激光干预,激光+抑制剂组予30 mJ CO2点阵激光干预+IWR-1(Wnt/β-联蛋白通路抑制剂)瘢痕内注射,以验证筛选到的通路激活情况及其效应。通过H-E染色、马松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化、Wnt/β-联蛋白通路激活及瘢痕改善情况。结果 低能量激光干预后,烧伤后瘢痕模型大鼠瘢痕表皮组织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角蛋白19(CK19)、p63阳性细胞数量增多,活化明显;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文献分析筛选出Wnt/β-联蛋白通路作为候选通路。在验证性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激光干预后第5天烧伤后瘢痕模型大鼠瘢痕表皮细胞Wnt/β-联蛋白通路被激活,激光干预后第30天大鼠瘢痕组织真皮胶原排列更为疏松、真皮厚度变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成纤维细胞数减少、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比例下降;给予Wnt/β-联蛋白通路抑制剂后,上述低能量激光干预诱导的Wnt/β-联蛋白通路激活、瘢痕表皮细胞活化和瘢痕改善现象均被逆转。结论 低能量CO2点阵激光可通过激活瘢痕表皮细胞Wnt/β-联蛋白通路活化瘢痕表皮细胞、改善烧伤后瘢痕。
    11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王忠照,唐昊
    2025, 46(1):17-23.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697
    [摘要](988) [HTML](276) [PDF 1.09 M](327)
    摘要: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已于2024年9月发布。《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在2023版的基础上,在肺癌筛查、病理学评估、外科手术标准、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肺癌治疗等方面均进行了部分更新。本文主要围绕上述几个更新部分进行简要介绍和解读。
    12  中国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策略
    赖永康,周显祝,杜奕奇,李兆申
    2025, 46(1):1-7. DOI: 10.16781/j.CN31-2187/R.20240812
    [摘要](1259) [HTML](180) [PDF 1.20 M](361)
    摘要: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H. pylori是我国胃癌防控的必经之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H. pylori感染筛查与治疗是切实符合我国国情的H. pylori感染管理和控制策略。该策略具有更高的H. pylori根除成功率与更低的复发率,同时具有更好的效益成本比,无论在H. pylori高感染地区还是低感染地区均适合推行。在此策略的指导下,我国的胃癌防控工作必将更加精准、高效、全面,为全球胃癌防控工作提供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