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
    韩一芳 张宏伟 曹广文
    2009, 30(6):610-612. DOI: 10.3724/SP.J.1008.2009.0610
    [摘要](7895) [HTML](0) [PDF 269.86 K](3907) [Cited by](16)
    摘要:
    自2009年3月墨西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截至2009年5月29日已有53个国家和地区正式报告15 510例确诊病例,2009年4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4级提升到5级,并且还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引发此次疫情的病原体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新病毒对奥司他韦(达菲)和扎那米韦较敏感,但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具有抗药性。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经由人-人形式传播。甲型流感在潜伏期内有传播能力,因此必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检疫;民众应做到勤洗手,咳嗽、喷嚏、吐痰时使用纸巾掩住口鼻等预防措施以减少传播机会。公共场所良好的通风条件、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状况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2  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在高流量肠外瘘合并切口裂开治疗中的应用
    2007, 28(6):0676-0677. DOI: 10.3724/SP.J.1008.2007.00676
    [摘要](5083) [HTML](0) [PDF 0.00 Byte](1546) [Cited by](13)
    摘要:
    3  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中的应用
    2007, 28(5):0562-0563. DOI: 10.3724/SP.J.1008.2007.00562
    [摘要](5450) [HTML](0) [PDF 0.00 Byte](2230) [Cited by](13)
    摘要:
    4  骨质疏松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命运
    陈晓 苏佳灿
    2017, 38(4):397-40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4.0397
    [摘要](4759) [HTML](0) [PDF 3.56 M](4973) [Cited by](13)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容易发生脆性骨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骨质疏松症发病与骨平衡的破坏有关,一方面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快,另一方面成骨细胞功能衰减、骨形成不足,最终导致净骨量丢失。成骨不足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方向密切相关。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方向分化增多,向成骨方向分化减少,其分化命运受BMP/Smad、Wnt、Notch、Hedgehog等多条信号通路调控,并涉及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表观遗传等多种调控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焦点。未来研究可集中于寻找决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方向的关键因子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5  发形霞水母毒素分离产物溶血活性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聂菲△,肖良△,张静,贺茜,樊军文,李玥,张黎明
    2008, 29(1):0083-0086. DOI: 10.3724/SP.J.1008.2008.00083
    [摘要](6801) [HTML](48) [PDF 0.00 Byte](2309) [Cited by](12)
    摘要:
    目的:分离发形霞水母刺丝囊毒素(nematocyst venom, NV)与无刺丝囊触手提取物(tentacle-only extract,TOE),比较二者的溶血活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溶、离心方法分离发形霞水母NV和TOE,比较二者的溶血活性,观察提取物浓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二者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到NV与TOE;二者浓度相关溶血活性曲线均呈“S”形,溶血分数50%时所对应的质量浓度(HU50)分别为8 μg/ml 和67 μg/ml,前者溶血活性强度约为后者的8.4倍;温度对二者溶血活性影响较大,最大溶血活性都出现在40℃;pH值对二者溶血活性也有影响,在pH 8处二者都具有最大的溶血活性,但后者较前者更为敏感。结论:发形霞水母毒素分离产物NV和TOE均具有溶血活性,且前者强于后者;二者溶血活性受浓度、温度和pH值的影响。
    6  人非小细胞肺癌F1ATPase-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朱海沫 李敏玉,史平,周俊平,楼国良
    2007, 28(11):1219-1222. DOI: 10.3724/SP.J.1008.2007.01219
    [摘要](5843) [HTML](68) [PDF 0.00 Byte](1680) [Cited by](11)
    摘要:
    目的:研究人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ATP合酶F1ATPaseα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以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NSCLC配对标本、7例肺良性肿瘤与肺炎性病变标本的F1ATPaseα表达情况。(2)应用RTPCR方法检测12例NSCLC组织、癌旁肺组织中F1ATPaseα的mRNA表达。(3)用免疫荧光法检测F1ATPaseα在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与A549细胞胞膜中的表达。 结果:(1) F1ATPaseα在肺癌组织呈中高度表达者36例(36/38),低度表达2例;癌旁正常配对组织成呈中高度表达11例(11/38),低度表达27例;7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全部低度表达。肺腺癌F1ATPaseα的高表达显著高于肺鳞癌(11/16 vs 5/20,P<0.05)。F1ATPaseα高表达率在肿瘤不同部位、分化程度、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2例肺癌组织中F1ATPaseα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4±0.19,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肺组织(0.31±0.12,P<0.01)。(3) 肺癌A549细胞胞膜上有颗粒状分布的F1ATPaseα,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未检测到。结论:(1)F1ATPaseα在NSCLC中有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2)F1ATPaseα表达于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的细胞膜上,提示有作为靶向药物治疗分子靶点的潜力。
    7  ~(60)Coγ射线照射诱发小鼠恶性肿瘤
    韩玲;蔡建明;李百龙;黄定德;黄越承;赵芳;孙顶;傅志超;陈杞
    2003, 24(7):745-748.
    [摘要](5599) [HTML](0) [PDF 0.00 Byte](41) [Cited by](11)
    摘要:
    目的 :建立 γ射线诱发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 方法 :BAL B/ c小鼠经 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每次吸收剂量 1.75Gy,吸收剂量率 0 .88Gy/ min,每周 1次 ,共 4次。照后每隔 1~ 2个月处死一批小鼠 ,分别取胸腺、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胃、生殖腺、肠系膜、盲肠、大脑等组织器官 ,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裸鼠致瘤实验。 结果 :照后 15个月 BAL B/ c小鼠出现的肿瘤类型以白血病为主 ,并发现汗腺瘤及恶性卵黄囊瘤 ;白血病经病理学证实为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白血病及汗腺瘤的裸鼠致瘤实验已稳定连续传至第 12代。 结论 :成功建立 6 0 Coγ射线体外诱发的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
    8  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肖华 李志梁 陈爱华 宋旭东 傅强 缪绯 刘映峰
    2007, 28(2):0175-0178. DOI: 10.3724/SP.J.1008.2007.00175
    [摘要](2153) [HTML](0) [PDF 0.00 Byte](1782) [Cited by](10)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7例,其中56例行直接经皮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A组),51例行直接经皮股动脉入路PCI(B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结果:A、B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PCI成功率均大于96%,鞘管置入时间[(2.93±0.42)vs(3.07±0.54)min,P=0.14]、血管再通时间[(17.23±3.47)vs(16.81±4.86)min,P=0.61]、手术总时间[(47.04±7.53)vs(48.74±6.22)min,P=0.21]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穿刺点局部出血、血肿发生率(5/51,P=0.0164)及拔管迷走反射(4/51,P=0.0327)均明显高于A组(0/56)。结论: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行急诊PCI是安全可行的,而且能减少穿刺点并发症。
    9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翻修一例报告
    张颖 唐勇 韩竹 程永耿 汤俊君 袁文
    2007, 28(2):0227-0228. DOI: 10.3724/SP.J.1008.2007.00227
    [摘要](2212) [HTML](0) [PDF 0.00 Byte](1899) [Cited by](10)
    摘要: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因“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四肢活动障碍13个月”于2006年8月3日入院。患者于13个月前因“行走不稳、双手麻木半年”于外院行C5/6 Bryan Disc置换术,麻醉苏醒后呈四肢瘫。当地予神经营养、高压氧、针灸等治疗后,屈肘、肩关节外展自主运动部分恢复。术后侧位片C5/6间隙见人工椎间盘(artificialdisc,AD,图1A);[第一段]
    10  肾虚证大鼠尿液的核磁共振谱代谢组学研究
    高岗 杨根金 娄子洋
    2009, 30(5):565-568. DOI: 10.3724/SP.J.1008.2009.0565
    [摘要](3853) [HTML](0) [PDF 363.67 K](2720) [Cited by](10)
    摘要:
    目的:应用1HNMR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虚证大鼠和空白对照大鼠的尿液成分谱差异。方法:使用氢化可的松诱导大鼠建立肾虚证模型,1HNMR分析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的尿液,使用PCA方法进行模式识别,寻找标记物并做出相关代谢途径的可能解释。结果:PCA方法处理肾虚证和空白对照大鼠尿液数据显示,两组大鼠的数据可以在得分图实现分类,与对照组比较肾虚组大鼠由于氢化可的松诱导,大鼠机体进入一个过消耗后衰弱的状态,相关代谢发生显著变化,乳酸(δ 1.37)代谢发生堆积;二甲胺(δ 2.72)的含量增加,提示肾虚与肾功能异常是密切相关的;天冬氨酸(δ 2.83),牛磺酸(δ 3.44,3.28),马尿酸(δ 7.84,7.56,7.64,3.97),肌氨酸(δ 3.87)等的相对积分面积明显下降,这预示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了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的损害;琥珀酸(δ 2.41)和柠檬酸(δ 2.53,2.68)是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及糖酵解的中间产物,其含量的降低,通常是由于线粒体功能紊乱所引起。结论:1HNMR结合PCA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具有研究复杂条件下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优势,本研究为理解中医的肾虚证和为该类疾病临床诊治的研究提供了证据。
    11  头花蓼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杨阳 蔡飞 杨琦 杨颖博 孙连娜 陈万生
    2009, 30(8):937-940. DOI: 10.3724/SP.J.1008.2009.0937
    [摘要](3614) [HTML](0) [PDF 256.74 K](3043) [Cited by](10)
    摘要:
    目的:研究头花蓼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的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头花蓼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头花蓼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三烷醇(Ⅰ),二十五烷醇(Ⅱ),二十二烷酸(Ⅲ),二十四烷酸(Ⅳ),十六烷酸-2,3-二羟基丙酯(Ⅴ),二十二烷酸-2,3-二羟基丙酯(Ⅵ),齐墩果酸(Ⅶ),乌苏酸(Ⅷ),二十八烷基-1,27-二烯(Ⅸ),阿魏酸二十二酯(Ⅹ),β-谷甾醇(Ⅺ),二十三烷(Ⅻ),十六烷酸(),亚油酸()。结论:化合物Ⅰ~ Ⅹ为从头花蓼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Ⅸ、Ⅹ为从蓼属中首次分离得到。
    12  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的研制
    陶红,胡静超,王琳,刘晓虹
    2009, 30(11):1292-1296. DOI: 10.3724/SP.J.1008.2009.01292
    [摘要](7698) [HTML](0) [PDF 268.24 K](4227) [Cited by](10)
    摘要:
    目的:确定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构成因素,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咨询法等,形成10因子、56条目的初始量表;对135名护士实施预测后,确定了8因子、38项目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再对1 185名护士正式施测,并进一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自行研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由8因子(管理、工作负荷、与同事关系、工作本身、工资及福利、个人成长及发展、工作被认可、家庭/工作的平衡)、38项目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可为管理者了解、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供评价工具和干预依据。
    13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分析
    谢佳新△,殷建华△,李淑华,鹿文英,韩一芳,韩磊,张宏伟,曹广文
    2009, 30(6):613-617. DOI: 10.3724/SP.J.1008.2009.0613
    [摘要](3963) [HTML](0) [PDF 345.29 K](3094) [Cited by](10)
    摘要: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A)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分离的A/H1N1代表株HA基因的进化关系。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A/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以往流行的人、猪和禽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别比较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不同时期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76~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7株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同源性较低。不同种属间A/H1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98和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与欧洲及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A/H1N1禽流感病毒进化关系较远。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要抗原位点与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相近,与欧洲和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人类流感病毒疫苗株相比变化较大。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可能是北美地区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长期进化并与该地区人A/H1N1流感病毒部分基因片段重排的结果,对人H1N1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可能并不敏感。
    1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暴发后对我国公共卫生防病应急系统的反思
    曹广文
    2003, 24(6):591-594.
    [摘要](2125) [HTML](0) [PDF 0.00 Byte](37) [Cited by](9)
    摘要:
    根据笔者在北京参加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工作的亲身体会 ,分析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防病体系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来的诸多缺陷 ,如缺乏在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进行甄别和防护措施 ,疫情报告系统不完善 ,缺乏专业的指挥体系及相关部门的有效协调机制 ,在科研攻关中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合作精神 ,医疗资源配置、储备及其体制欠合理。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 ,提出了建立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具体建议 ,以供学者争鸣和决策者参考
    15  中药杭白芷化学成分的研究
    卢嘉 金丽 金永生 陈海生
    2007, 28(3):0294-0298. DOI: 10.3724/SP.J.1008.2007.00294
    [摘要](2928) [HTML](0) [PDF 0.00 Byte](2028) [Cited by](9)
    摘要:
    目的:研究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0%乙醇渗漉提取,所得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和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Sephadex LH-20(氯仿-甲醇)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纯化,光谱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异欧前胡素(1)、欧前胡素(2)、佛手柑内酯(3)、别欧前胡素(4)、花椒毒酚(5)、8-甲氧基-5-羟基补骨脂素(6)、白当归素(7)、佛手酚(8)、白当归脑(9)、栓翅芹烯醇(10)、水合氧化前胡内酯(11)、广金钱草碱(12)、棕榈酸(13)、豆甾醇(14)、β-谷甾醇(15)、β-胡萝卜苷(16),蔗糖(17)。结论:化合物8和12为首次从杭白芷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香豆素化合物均为呋喃香豆素衍生物。[
    16  应用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技术切除猪肾的初步尝试及经验总结
    杨 波△ 肖 亮△ 王辉清 王林辉 许传亮 侯建国 徐 斌 孙颖浩
    2010, 31(4):417-420. DOI: 10.3724/SP.J.1008.2010.0417
    [摘要](3665) [HTML](0) [PDF 4.62 M](2230) [Cited by](9)
    摘要:
    目的 尝试应用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技术切除猪肾,总结基本操作技巧,提高手术熟练程度,降低临床实践风险。方法 采用Triport单孔系统完成10例次(5只)经腹单纯猪肾切除,总结手术操作经验,包括术中对Port的安置、左右手器械的选配、内镜的选择、基本操作手法的优化等,观察手术操作水平的变化。结果 10例次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另外增加工作通道,无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肾切除时间从75 min缩短至23 min。器械干扰是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的难点,器械X型交叉可部分解决此问题,据此设计的4种基本操作模式避免器械干扰。结论 单孔腹腔镜猪肾切除操作有助于初学者提高手术熟练程度,掌握手术技巧,缩短学习曲线,有利于降低临床实践风险。
    17  加强学术交流,提高院校学术水平
    2007, 28(6):0656-0658. DOI: 10.3724/SP.J.1008.2007.00656
    [摘要](1923) [HTML](0) [PDF 0.00 Byte](1486) [Cited by](8)
    摘要:
    18  国产镍钛合金材料热氧化表面改性后组织相容性评价
    2007, 28(5):0495-0499. DOI: 10.3724/SP.J.1008.2007.00495
    [摘要](1848) [HTML](0) [PDF 0.00 Byte](1913) [Cited by](8)
    摘要:
    19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曾志勇;王志农;徐志云;何斌;张宝仁
    2003, 24(3):255-257.
    [摘要](2217) [HTML](0) [PDF 0.00 Byte](55) [Cited by](8)
    摘要: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在猫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成 3组 :组 1(单纯CPB组 ,n =18)和组 2 (主动脉阻断组 ,n =18)于CPB开始 4 5min后阻断主动脉 ,6 0min后开放主动脉使心脏恢复再灌注 90min ;组 3(IPC组 ,n =18)于主动脉阻断前进行IPC(阻断升主动脉 5min后开放 10min ,并重复 3次 ) ,余处理与组 2相同。应用Annexin Ⅴ /PI联合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的外翻 ,比较IPC处理组及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体外循环过程中 4 5、10 5、195min时间点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数量。 结果 :组 2于主动脉阻断 6 0min及再灌注 90min时心肌细胞坏死率分别为(2 .6 75± 0 .4 2 4 ) %及 (5 .32 7± 0 .5 13) % ,而组 3则分别为 (1.317± 0 .2 92 ) %和 (3.112± 0 .32 8) % ,两组主动脉阻断 6 0min时 ,均未检出凋亡心肌细胞 ,但在再灌注 90min时 ,组 2和组 3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达 (2 .32 7± 0 .6 73) %和 (0 .94 3± 0 .14 6 ) %(P
    20  瘦素、瘦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李强
    2007, 28(7):0752-0755. DOI: 10.3724/SP.J.1008.2007.00752
    [摘要](2170) [HTML](0) [PDF 0.00 Byte](4170) [Cited by](8)
    摘要:
    多年来,肥胖症的分子发病机制一直不清楚,直到1994年瘦素(leptin)ob基因和1995年瘦素受体(OB-R)基因的成功克隆,才使肥胖症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时代。现介绍ob基因、瘦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的研究情况。[第一段]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