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的影响
    聂雯 张韵 李由 魏锐利
    2019, 40(2):223-22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02.0223
    [摘要](54618) [HTML](241) [PDF 1.74 M](2093)
    摘要: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表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30例60眼)在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前后进行泪膜破裂时间、眨眼频率、不完全眨眼比例、泪膜脂质层厚度及泪膜脂质层流动性等检查,对比分析冲击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泪膜破裂时间较冲击治疗前延长(中位数分别为5.0 s和7.0 s,P<0.01),泪膜脂质层厚度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均较冲击治疗前增大(平均值中位数分别为59 nm和64.5 nm,最大值中位数分别为73.5 nm和78.8 nm,最小值中位数分别为52.4 nm和57.5 nm;P均<0.01),而眨眼频率、不完全眨眼比例和泪膜脂质层流动性与冲击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改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泪膜油脂分泌,从而维持泪膜稳定性。
    2  退变颈椎椎间盘髓核中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
    杨志高 张帆 陈智 程勇军 李凤宁 吕开阳 沈洪兴 沈洪兴
    2010, 31(7):739-743. DOI: 10.3724/SP.J.1008.2010.0739
    [摘要](12897) [HTML](0) [PDF 333.07 K](2880)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退变程度颈椎病患者椎间盘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的病理改变及磷酸化p38 MAPK(phosphorylated 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 MAPK)的表达差异,探讨颈椎椎间盘退变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颈椎病患者的NP组织,获取术前相应颈椎MRI(T2像正中矢状位)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27~82岁, 5例来自单间隙,18例来自两间隙,12例来自三间隙;4例为C3/4、12例为C4/5、14例为C5/6、5例为C6/7。19例NP组织用于普通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6例用于蛋白质印迹分析。采用颈椎椎间盘MRI退变分级系统评定术前NP组织标本相应MRI退变程度。观察不同退变程度时NP组织的病理改变及p-p38 MAPK在NP组织中的定位;分析退变椎间盘中p-p38 MAPK含量与其MRI退变程度间的关系。结果随着颈椎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NP内胶原纤维逐渐增多、增粗、变性,甚至聚合成团,NP逐渐纤维化;p-p38 MAPK定位于NP细胞胞核;NP细胞p-p38 MAPK表达阳性率随颈椎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逐渐升高,不同退变等级阳性表达的程度(阴性、弱阳性、强阳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颈椎椎间盘中p-p38 MAPK的表达量(因变量Y)与椎间盘退变程度(自变量X)间存在线性关系:Y=0.423X-0.675 (P<0.05)。结论随退变程度加重,退变NP组织中正常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趋于纤维化;p-p38 MAPK定位于NP细胞胞核;其表达强度随退变加重而增强;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人颈椎椎间盘退变的机制之一。
    3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CDR3基因克隆谱型分析
    王茜,曾抗,周浩,孙乐栋,周再高
    2009, 30(3):291-294. DOI: 10.3724/SP.J.1008.2009.0291
    [摘要](10675) [HTML](0) [PDF 529.02 K](3619)
    摘要:
    目的: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互补决定区(CDR3)基因谱型变化,了解克隆扩增的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 β链可变区(BV) CDR3谱型分布特征以及6例PV患者CDR3谱型变化情况。结果:6例正常人TCR BV CDR3谱型均符合正态分布,6例PV患者TCR BV CDR3谱型均出现多态性降低,BV亚家族单/寡克隆增生。结论:PV患者外周血TCR可变区β链CDR3谱型异常可能与PV发病有关。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重建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
    刘凡凤 邱慧颖 解琳娜 章卫平 郑晓丽 高磊 王健民
    2008, 29(9):1015-1019. DOI: 10.3724/SP.J.1008.2008.01015
    [摘要](10444) [HTML](0) [PDF 357.55 K](5515)
    摘要: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mMSC)单独输注对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雄性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给受致死剂量全身照射(8 Gy)的雌性C57BL/6小鼠,检测移植后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病理变化、粒-单核细胞系祖细胞集落(CFU-GM)计数及性染色体比例,以未输注MSCs的小鼠作对照。结果:对照组小鼠(n=6)在照射后20 d内全部死于造血功能衰竭;MSCs组移植后血象明显下降,但2周后迅速恢复,28 d时恢复到照射前的60%左右,42 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MSC促进骨髓有核细胞数及CFU-GM快速恢复,有利于骨髓组织学的明显恢复改善。移植后42 d,仍可在受致死量照射的受体鼠内检测到供体MSC,但不能长期植入。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输注可促进重度放射损伤小鼠的造血功能恢复,其植入时间长短可能与输注的细胞量有关。
    5  2’-羟基查尔酮的合成工艺研究
    齐秀霖 杨 航 陈炳阳 豆甲泰 赵 菲 金永生 王小燕
    2010, 31(5):572-573. DOI: 10.3724/SP.J.1008.2010.0572
    [摘要](10208) [HTML](0) [PDF 172.86 K](4194)
    摘要:
    查尔酮作为黄酮类化合物家族的一员,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氧化、降血脂、抗炎等作用[1-2]。尤其2’-羟基查尔酮是合成黄酮、黄酮醇以及二氢查尔酮衍生物等的重要中间体,也可用于香料和药物等精细化学品的合成。 目前关于取代查尔酮合成的报道不多,而且反应条件普遍苛刻,反应副产物多,收率低[3]。文献[4]报道了2’-羟基查尔酮的合成方法,我们采用该文献方法以带有不同供电子基的醛和酮缩合,结果重复性不高,且该文报道的产率均为粗产率。为寻找较适合于取代苯甲醛与邻羟基苯乙酮反应的工业化条件,本实验以藜芦醛和邻羟基苯乙酮反应为例(图1),利用正交试验分析软件最优反应条件,考察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不同取代的苯甲醛和邻羟基苯乙酮反应的情况。
    6  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评价
    陶子荣
    2009, 30(3):283-285. DOI: 10.3724/SP.J.1008.2009.0283
    [摘要](10129) [HTML](0) [PDF 226.04 K](7647)
    摘要:
    目的:对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进行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的12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用C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其进行评分,并对CSS进行信度、效度、敏感度评价。信度用相关系数r和Cronbach’s α系数来评价。结构效度采用聚类因子分析方法考核;效标效度以NIHSS量表为效标,应用相关系数分析。各维度敏感度通过标准化效应(SES)来评估。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23份。CSS有良好的信度,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均在0.911~1.000;内部一致性信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8以上。CSS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分析CSS与NIHSS间相关系数为0.86,效标效度良好。预后预测CSS准确率为92.4%,稍低于NIHSS的预测准确率94.1%;Logistic回归显示CSS的“凝视功能”和“面瘫”项目未能归入预测方程;除面瘫项目SES为0.38外,其他均大于0.5,大多数维度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敏感性。结论:经初步测试,CSS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敏感度,但预测预后不及NIHSS,修订时可作相应调整。
    7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破裂1例报告
    王丽娅 屈海娜 徐明娟 张 艳 张俊洁
    2010, 31(5):540-0. DOI: 10.3724/SP.J.1008.2010.0540
    [摘要](10091) [HTML](0) [PDF 139.07 K](3474)
    摘要: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因孕21+6周,右下腹痛伴不规律腹胀4 d就诊。入院前4 d出现右下腹痛,逐渐加重,伴下腹部不规律阵发性胀痛,无阴道流血、流液。2 d前于外院行B超示子宫右侧一约17 cm大小等回声团块,腹水最深4 cm;CA125、AFP轻度升高。诊断为“晚期先兆流产,盆腔肿瘤”,给予抑制宫缩治疗,症状未改善。急诊入我院后查体:右下腹压痛,可及一直径约15 cm包块,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产检:胎心162次/min,有宫缩,质弱,胎膜未破。B超示:子宫右后壁见15.5 cm×10.8 cm×11.6 cm囊实性团块,子宫直肠凹少量积液。CA125 104 U/ml,CRP 32.9 mg/L,AFP、CEA、CA199、CA15-3、SCC均未见异常。急查血常规:Hb 81 g/L。入院诊断:(1)孕21+6周,先兆早产;(2)盆腔包块待查:右侧卵巢肿瘤?给予保胎、对症治疗。入院后第3天晨,患者诉腹痛加重,复查血常规提示Hb降至64 g/L,B超提示盆腹腔积液增多,考虑内出血可能,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大量积血及血凝块,总量约4 000 ml。右侧卵巢肿瘤包膜有一约5 cm破裂口,内有烂肉样组织流出,有活动性出血。给予输血、补液,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肿瘤细胞卵圆形,梭形,核大深染,显著异型,排列成片状旋涡状,部分区域疏松水肿,肿瘤内可见片状出血。免疫病理:VIM(+),SMA(部分+),Ki-67(),ER(+),PR(+),CK8/18(-),EMA(-),S-100(-)。结合形态学初步诊断:(右卵巢)恶性性索间质肿瘤,疑为未分类性索间质肿瘤或纤维肉瘤。术后给予抗炎保胎对症治疗7 d,患者病情平稳,胎儿情况未提示异常。建议患者引产后行化疗,但患者拒绝,要求出院。
    8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进化分析
    李淑华△ 韩一芳△ 苏彤 鹿文英 曹广文
    2009, 30(6):628-631. DOI: 10.3724/SP.J.1008.2009.00
    [摘要](8729) [HTML](0) [PDF 271.06 K](4157)
    摘要: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基因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欧洲、亚洲地区以往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序列,利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对所选序列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与2005~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7.5%~97.6%),与1930~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时间进化关系;其重要抗原及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的氨基酸位点基本没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NS基因编码蛋白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并没有改变。
    9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王文博 ,张毅 ,孙树汉
    2009, 30(4):442-446. DOI: 10.3724/SP.J.1008.2009.0442
    [摘要](8523) [HTML](0) [PDF 420.65 K](8769)
    摘要: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发现,为无创性产前诊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检测孕妇血浆中特异的胎儿DNA序列已被用于胎儿性连锁疾病鉴定、RhD血型检查和多种单基因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游离DNA水平的变化还可被用作某些妊娠相关疾病如先兆子、早产和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临床诊断新指标。本文对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生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0  应用自制带侧孔灌注球囊处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方法
    谭洪文 张志钢 白元 李长永 许旭东 张必利 朱嘉琦 赵仙先 吴弘 秦永文
    2014, 35(3):317-320. DOI: 10.3724/SP.J.1008.2014.00317
    [摘要](8370) [HTML](0) [PDF 226.10 K](3456)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带侧孔球囊处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无复流(no-reflow,N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PCI术中发生NR的患者,排除冠状动脉狭窄、夹层、痉挛或血栓。共23例,平均年龄(62.0±13.8)岁,其中急诊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raction,STEMI)患者14例,择期PCI患者9例;NR发生于前降支11例,右冠状动脉8例,回旋支4例。应用自制带侧孔球囊在发生NR的冠脉内推注硝酸甘油及盐酸替罗非班,观察治疗前后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情况,STEMI患者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 segment resolution,STR)情况,术后3 d心电图ST-T变化情况,住院期间冠状动脉穿孔、夹层、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心电图,心脏超声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ÜEF)及短轴缩短率,术后6个月随访心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结果 应用带侧孔球囊冠脉内注射药物后血流TIMI 1级3例,TIMI 2级5例,TIMI 3级15例。14例急诊STEMI患者术后ST段完全回落(≥70%)8例,部分回落(30%~69%)4例,2例无回落(<30%);2例ST段无回落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心室电风暴,经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术后因心包填塞经心胸外科急诊手术发现左室游离壁破裂,抢救无效死亡。9例择期PCI患者术后心电图ST段一过性抬高3例,经保守治疗1周心电图ST段回落,住院期间无冠状动脉穿孔、夹层、血栓发生。22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查心脏超声,平均LÜEF为(50.6±14.3)%,短轴缩短率0.36±0.04,心电图提示6例有非特异性ST-T改变。4例STEMI患者因非罪犯血管行PCI治疗时复查造影提示发生NR血管血流TIMI 3级。术后6个月时随访无MACE事件,心功能(NYHA)Ⅰ级18例,Ⅱ级4例。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应用自制带侧孔灌注球囊推注药物方法治疗PCI术中NR安全、经济、便捷、有效,但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行评价。
    11  氧化苦参碱及甘草甜素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贺平 蔡雄 王国俊 王俊学
    1999, 20(4).
    [摘要](8209) [HTML](0) [PDF 0.00 Byte](182)
    摘要: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及甘草甜素(GL)对撤除苯巴比妥钠(PB)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测定肝/体质量比、肝组织DNA含量,观察组织学改变及原位凋亡细胞TUNEL标记等指标,观察腹腔内注射OM 150mg/kg及GL 50mg/kg,3次/d,于36h后,对撤除PB后引起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阳性对照组肝/体质量比及肝DNA含量分别回落16.3%及32.4%;GL组分别回落16.1%及28.9%;OM组无明显回落。组织学检查及凋亡细胞TUNEL标记显示:阳性对照组及GL组小鼠肝细胞出现典型凋亡改变,TUNEL标记阳性;阴性对照组及OM组小鼠肝细胞未见明显凋亡改变。结论:OM可阻断撤除PB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GL对其无影响。
    12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
    杨鹏远;芮耀诚;焦亚斌
    2003, 24(7):802-804.
    [摘要](8127) [HTML](0) [PDF 0.00 Byte](240)
    摘要:
    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方法 :4 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10只 )和实验组 (30只 )。实验组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 D 6 0万 IU / kg,喂食高脂饲料 ;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喂食基础饲料。观察主动脉、心脏、肝脏的病理变化 ,并根据病变程度评分。结果 :对照组大鼠未出现明显病变。实验组大鼠 2周后未出现明显病变。4周后大鼠主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病变评分为 0 .5 0± 0 .39;冠状血管仅出现少量脂质浸润 ;心肌组织有少量脂质沉积 ;肝脏切片油红 O染色呈强阳性。 6周后主动脉斑块增多 ,病变评分为 0 .75± 0 .34;冠状动脉形成典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病变评分为 1.12± 0 .4 8;心肌组织脂质沉积严重 ,病变区心肌细胞胞质内出现大量红染颗粒。其发病病理过程与人类相似。结论 :成功建立了快速简便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及药理研究
    13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李玉莉 王国俊 甘乐文
    1999, 20(7).
    [摘要](8041) [HTML](0) [PDF 0.00 Byte](344)
    摘要: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肝损伤肝胶原合成度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造成大鼠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用氧化苦参碱防治,并动态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变化,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肝内纤维组织增生情况。结果:氧化苦参碱治疗组血清ALT,Ⅳ-C,HA,TNFα水平及肝组织内炎症活动度、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均低于模型组,且大剂量治疗组又低于小剂量治疗组。结论:氧化苦参碱有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度、抑制肝内胶原合成度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14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
    韩一芳 张宏伟 曹广文
    2009, 30(6):610-612. DOI: 10.3724/SP.J.1008.2009.0610
    [摘要](7895) [HTML](0) [PDF 269.86 K](3907)
    摘要:
    自2009年3月墨西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截至2009年5月29日已有53个国家和地区正式报告15 510例确诊病例,2009年4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4级提升到5级,并且还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引发此次疫情的病原体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新病毒对奥司他韦(达菲)和扎那米韦较敏感,但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具有抗药性。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经由人-人形式传播。甲型流感在潜伏期内有传播能力,因此必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检疫;民众应做到勤洗手,咳嗽、喷嚏、吐痰时使用纸巾掩住口鼻等预防措施以减少传播机会。公共场所良好的通风条件、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状况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15  创伤性脑水肿合并海水淹溺大鼠IL-1β和TNF-α表达的变化
    齐向前 于明琨 卢亦成 胡国汉 骆纯 董艳
    2008, 29(8):0990-099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90
    [摘要](7802) [HTML](0) [PDF 0.00 Byte](14346)
    摘要: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水肿合并海水淹溺后大鼠血清、脑组织、肺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脑侧方液压打击伤加气管内灌注海水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水肿合并海水淹溺模型。伤后1、6、12、24及48 h检测大鼠脑、肺组织含水量及脑、肺组织匀浆和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观察伤后24 h脑、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以颅脑创伤合并淡水淹溺、单纯颅脑创伤、单纯海水淹溺、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脑损伤合并海水淹溺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较单纯脑损伤、单纯海水淹溺以及脑损伤合并淡水淹溺均显著增高(P<0.05);脑组织、肺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有显著变化。脑、肺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结论:海水的损伤性作用是重要致伤因素之一,炎症反应在创伤性脑水肿合并海水淹溺性肺水肿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16  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的研制
    陶红,胡静超,王琳,刘晓虹
    2009, 30(11):1292-1296. DOI: 10.3724/SP.J.1008.2009.01292
    [摘要](7699) [HTML](0) [PDF 268.24 K](4227)
    摘要:
    目的:确定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构成因素,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咨询法等,形成10因子、56条目的初始量表;对135名护士实施预测后,确定了8因子、38项目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再对1 185名护士正式施测,并进一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自行研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由8因子(管理、工作负荷、与同事关系、工作本身、工资及福利、个人成长及发展、工作被认可、家庭/工作的平衡)、38项目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可为管理者了解、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供评价工具和干预依据。
    17  自体脂肪移植治疗半侧颜面萎缩
    宋建星 白晋 乌兰哈斯
    2007, 28(3):0306-0309. DOI: 10.3724/SP.J.1008.2007.00306
    [摘要](7567) [HTML](0) [PDF 0.00 Byte](7641)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半侧颜面萎缩的临床效果,寻求半侧颜面萎缩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肿胀吸脂技术获得自体颗粒脂肪,纯化后采用多层次、多隧道、多点的注射方法,修复颜面部凹陷畸形。对充填区体积稳定后凹陷尚未完全改善的患者,进行二次或多次脂肪颗粒移植手术,直至效果满意为止。结果:本组7例半侧颜面萎缩患者,充填后原凹陷部位丰满,基本达到形态对称。最长随访期2年,移植效果良好。结论:应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修复半侧颜面萎缩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明显,相对现有其他治疗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颜面部单纯软组织萎缩畸形的方法。[
    18  主动脉夹层猝死尸解病理分析
    刘伟强 杨文山 冯菲 朱明华
    2009, 30(8):968-969. DOI: 10.3724/SP.J.1008.2009.0968
    [摘要](7437) [HTML](0) [PDF 265.70 K](12986)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致猝死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提高其早期诊断及防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02-2007年7例主动脉夹层猝死病例进行临床尸检病理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结果:7例主动脉夹层猝死患者50岁以上4例,40岁以下3例,年龄30~71岁,平均(50.5±15)岁;多有主动脉粥样硬化和(或)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最初大多为非心血管疾病症状。结论:主动脉夹层致病因素复杂,起病隐匿,常导致猝死;伴有长期高血压病、主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人群出现突发性胸痛或休克表现时应警惕该病的发生并进行早期干预处理,降低患者病死率。
    19  Solitair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评价
    邓晓东 杨志刚 张磊 黄清海 许奕 赵文元 刘建民 洪波
    2013, 34(5):521-525. DOI: 10.3724/SP.J.1008.2013.00521
    [摘要](7158) [HTML](0) [PDF 963.01 K](22276)
    摘要:
    目的 分析Solitair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18例以Solitaire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狭窄形态学、病变血管径路条件、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率,总结近期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男8例、女10例;平均(66.55±9.84)岁。狭窄病变的Mori分型:A型5例,B型8例,C型5例;血管径路依据LMA分型:良好2例,适度迂曲12例,严重迂曲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行Solitaire支架成形术,术前狭窄程度为(74±12.5)%,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5.5)%。1例患者术后发生手术血管供血区新发脑梗死,手术并发症率为5.6%。术后临床平均随访(6.2±1.4)个月,无治疗血管相关脑缺血事件发生。血管影像随访15例(CTA或DSA),平均随访(7.8±2.6)个月。随访期间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20%,其中1例有短暂性缺血发作,另2例无临床症状。 结论 Solitair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可行、安全,近期随访疗效确切,但相关结论仍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证实。
    20  发形霞水母毒素分离产物溶血活性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聂菲△,肖良△,张静,贺茜,樊军文,李玥,张黎明
    2008, 29(1):0083-0086. DOI: 10.3724/SP.J.1008.2008.00083
    [摘要](6801) [HTML](48) [PDF 0.00 Byte](2309)
    摘要:
    目的:分离发形霞水母刺丝囊毒素(nematocyst venom, NV)与无刺丝囊触手提取物(tentacle-only extract,TOE),比较二者的溶血活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溶、离心方法分离发形霞水母NV和TOE,比较二者的溶血活性,观察提取物浓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二者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到NV与TOE;二者浓度相关溶血活性曲线均呈“S”形,溶血分数50%时所对应的质量浓度(HU50)分别为8 μg/ml 和67 μg/ml,前者溶血活性强度约为后者的8.4倍;温度对二者溶血活性影响较大,最大溶血活性都出现在40℃;pH值对二者溶血活性也有影响,在pH 8处二者都具有最大的溶血活性,但后者较前者更为敏感。结论:发形霞水母毒素分离产物NV和TOE均具有溶血活性,且前者强于后者;二者溶血活性受浓度、温度和pH值的影响。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