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Q对鱼藤酮脑内注射PD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本课题拟通过单侧前脑内侧束注射鱼藤酮(复合物I抑制剂)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观察吡咯喹啉醌(PQQ)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将其开发为防治PD的药物提供可靠的基础实验依据。 【方法】 建立大鼠鱼藤酮左侧MFB注射模型(坐标:前囟后2.8 mm,中线左旁开2.0 mm,硬膜下8.0 mm),注射12 μg,体积4 μL,速度0.5 μL/min,注射完毕后留针5 min,缓慢退针。鱼藤酮注射后第2天开始通过尾静脉注射给予不同剂量PQQ,在手术后8周通过阿扑吗啡(apomorphine)诱导的旋转实验等观察PQQ对PD模型鼠行为学指标的影响;通过TUNEL和尼氏染色分析大脑皮层和黑质纹状体部位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caspase酶活性分析测定酶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分离胞质蛋白和线粒体蛋白,检测CytC和Smac的亚细胞定位改变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Ndufs等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ROS的生成;提取不同脑区蛋白,测定GSH、SOD和MDA的含量;免疫组化观察DA、TH和VMAT的表达及定位;HPLC检测DA含量的变化。通过以上行为学指标、形态学分析、凋亡相关检测、线粒体功能测定、ROS水平检测以及神经递质合成和转运的研究,分析PQQ在PD模型大鼠体内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结果】 术后8周腹腔内注射APO可诱发PD模型大鼠以健侧后肢为支点向健侧旋转,PQQ给药能显著减少旋转次数,并减少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PQQ能提高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和Ndufs的表达,增加抗氧化能力,促进TH和VMAT的表达,抑制DA在细胞内的重新分布。 【结论】 PQQ对鱼藤酮诱导的大鼠PD模型具有保护作用,作用可能与其保护线粒体功能、对抗氧化应激和促进DA的转运相关。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12-1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