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生物利用度计算方法的修正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绝对生物利用度是血管外给药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的量,常以血管外给药的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占静脉注射AUC的百分率表示。静脉注射后的血药浓度在快速下降的分布相,因分布未到达平衡,故而血药浓度不能反映体内的药物量。本文分析静脉注射后基于分布平衡后血药浓度AUC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计算方法,并与目前以实测血药浓度的AUC计算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进行比较。 【方法】 用药物分布房室模型和药物消除一级动力学的理论,分析静脉注射的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的关系。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关键词“绝对生物利用度”检索1995年至2012年的文献,对有完整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的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静脉注射后的分布相,体内药物的分布并未到达平衡,血药浓度不能代表体内的药物量。在分布平衡后,血药浓度的变化仅显示药物消除。将消除相血药对数浓度与时间进行直线回归,得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消除速率常数和分布平衡后零时的血药浓度。再将分布相的各时间点代入消除相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公式,计算分布相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及AUC。此时的AUC模拟了分布平衡后分布相的AUC,加上消除相的AUC即为能反映静脉注射体内药物总量的AUC,进而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检索出有完整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文献29篇,其中二室模型10篇,将其血药浓度输入软件DSA 3.1.5,得消除相的截距、斜率β和血药浓度-时间关系直线方程。结果显示药物分布平衡后的C0仅为文献方法Cmax的1/4。将分布相的各时间点代入公式计算出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再用梯形法计算分布平衡后的AUC。文献方法的AUC是分布平衡AUC的(1.31±0.22)倍。常规法计算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实际的(79±10)%。 【结论】 用静脉注射实测血药浓度AUC计算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明显低估了药物的吸收,应基于模拟分布平衡后的血药浓度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12-1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