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脂肪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鉴定及在胃癌诊断应用的初步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立论依据】 内皮脂肪酶(EL)是一类磷脂酶,以同源二聚体的结构在人体血浆中存在,参与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最终以单体结构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进入尿液。前期研究发现胃癌患者尿液中的EL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胃癌患者血液中EL代谢终产物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因此,我们推测正常人血液中可能存在与EL蛋白靶向锚定的蛋白,可将血液中的EL二聚体降解为单体。而胃癌患者血液中由于缺少这一靶蛋白,致使EL二聚体无法分解为单体从尿液中排除。因此,本课题拟在血液中寻找EL相互作用蛋白并分析其对EL二聚体的降解作用,为寻找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靶标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设计思路】 首先筛选正常人和胃癌患者血液中与EL蛋白相互作用的靶蛋白;然后检测靶蛋白在正常人及胃癌患者组织、血液及尿液中的差异性表达;分析靶蛋白表达与EL二聚体表达的相关性,以及靶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例信息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靶蛋白与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实验内容】 (1)免疫沉淀及质谱分析技术钓取正常人和胃癌患者血液中与EL蛋白相互的诱饵蛋白。(2)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组化技术测定靶蛋白在临床样本蛋白表达水平,分析靶蛋白表达水平与EL二聚体表达水平的相关性。(3)Logistic回归分析靶蛋白与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预后等病例信息的相关性。 【材料】 正常人及胃癌患者的组织、血液及尿液标本。免疫沉淀、质谱分析、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组化等试验的相关耗材。 【可行性】 前期工作已证明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液中EL二聚体的结构及表达量的差异是导致胃癌患者尿液中的EL含量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此外项目组前期已经建立了基于免疫沉淀技术及质谱技术的靶蛋白调取体系及硬件设施,具有完成本实验的能力。 【创新性】 首次对尿液中筛选出的可以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EL在机体出现差异表达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EL蛋白相互作用的靶蛋白的筛选及功能分析,为开发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靶标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12-1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