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HTML】 查看/发表评论下载PDF阅读器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278次   下载 1524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基于DBP的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用药前后蛋白质组学研究
李宗泽1,李子全2,王苗苗1,马永琛3;指导教师:刘师莲
0
(1. 山东大学201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
2. 山东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
3. 山东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
摘要:
【目的】 寻找并鉴定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用药前后差异表达的血浆特异蛋白,探讨阿司匹林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相互作用进而预防血栓形成的详细机制,筛选与DBP清除血栓作用相关的候选蛋白,形成网络级联。 【方法】 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获取初发脑血栓患者血浆样本18例[男性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11±7.95)岁]。将1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性别、年龄相匹配),分别混合3组用药前后血浆样本,构建6组样品池。针对样品池进行蛋白质提取及定量后,行固相PH双向凝胶电泳(2-DE)。运用ImageMaster 2D Elite 6.0软件比对用药前后2-DE图谱,基于蛋白质点灰度与体积变化,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和串联质谱法(MS/MS)分析以鉴定蛋白质,并对差异蛋白应用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软件构建生物信号网络图谱。运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用药前后血浆中DBP和肌动蛋白(actin)的表达差异。应用免疫共沉淀法验证DBP与actin相互作用。 【结果】 针对考马斯亮蓝染色得到的2-DE图谱,ImageMaster 2D Elite 6.0软件共筛选出1 256个蛋白点,其中228个具有表达量的差异。筛选差异超过1.5倍的30个蛋白质点行质谱分析得到28项检测结果(比对概率分数大于55分的结果有意义),包括DBP及与DBP作用相关联的11种差异蛋白:actin、结合珠蛋白、Fibrinogen gamma chain等。蛋白质印迹结果发现,DBP用药后(114.04±16.69)较用药前(66.33 ±5.61)表达显著上调,actin 则由(185.39±3.09)下调至(99.34±10.65)(两者P均 <0.01),与2-DE结果相一致。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DBP与actin可直接作用,形成复合物。 【结论】 脑血栓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本实验采用临床样本,针对阿司匹林与DBP在预防血栓形成作用机制中的争论点,首次在中枢系统发现阿司匹林与DBP存在相互作用,使DBP表达上调,从而结合血浆actin防止其进一步聚合,发挥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DBP可作为预防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靶点应用于临床实验与治疗。此外,本实验筛选出DBP作用相关蛋白质,通过IPA显示Fibrinogen gamma chain与AT-III作用直接相关,可为阿司匹林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提供作用靶点。
关键词: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脑血栓  DBP  血浆蛋白质组学
DOI:
基金项目:
()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