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十八碳-9-烯-丙磺酰胺对脂多糖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炎症的发生,对AS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抑制炎症性单核细胞的产生则成为预防和治疗AS病变的关键。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证明,油酰乙醇胺(oleoyethanolamide,OEA)作为高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特异性内源性配体,能够抑制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对预防和治疗AS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Z-十八碳-9-烯-丙磺酰胺(N15)是一种新合成的化学药物,其化学结构与OEA相似,为OEA的衍生物,但具体药理作用尚未完全清楚。我们的前期结果表明,LPS 诱导后细胞中炎症因子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明显增加,N15干预后可降低LPS诱导产生的IL-6、MMP-2及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此课题中,我们采用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观察N15对LPS诱导的单核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MMP-2及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考察N15的抗炎作用与PPARα受体的相关性,同时研究TLR-4信号转导通路在N15抗炎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明确N15是否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生物活性,并进一步阐明其抗炎的相关作用机制,为其治疗AS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12-1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