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24(10).
Abstract:卫生资源配置是卫生系统政策与体制的基础.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机制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回顾了基于多目标投入产出复杂科学方法的卫生资源配置机制、方法以及标准研究的动向,阐述了构建包括外生性资源与内生性资源的卫生资源配置理论体系,阐明了各类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机制、供需均衡特点以及提出的配置方法与标准,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及其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与方法学依据.
张鹭鹭 , 周宝宏 , 赵静 , 李琳 , 陈琳 , 王荣根
2003, 24(10).
Abstract:卫生资源配置机制研究是获得科学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与方案的基础,也是卫生资源配置研究的重点内容.本研究通过对配置系统效率、配置公平性、需求合理性以及各类资源配置方法研究,针对军队各保障实体的卫生资源配置机制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包括数据包络模型(DEA)、成本前沿模型(Frontier)、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马尔柯夫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动态数列分析模型等方法对军队各类保障实体卫生资源(医疗、防疫、保健、药材)以及各类外生性要素资源进行方法与标准研究,研究了军队卫生资源配置复杂系统的定量分析问题,构建军队卫生资源宏观配置框架,建立军队医疗资源系统效率与测算模型,阐明各类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机制与规律,为制定军队各类保障实体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张鹭鹭 , 周宝宏 , 孙金海 , 张志锋 , 郭龙 , 李婷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考核军队医疗资源配置系统效率.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随机前沿成本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cost model,Frontier模型)与秩相关检验方法,对某区域内3个地区23所军队医院进行包括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的系统效率测算研究.结果:军队医疗资源服务量与负荷不足,总体服务量与负荷水平较低,与资源增长趋势相反;军队医疗资源微观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系统效率低下,技术低效率与配置低效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配置低效率是主要因素,医院技术低效率损失可由当地配置效率低下部分解释.医院的平均技术低效率损失为30.45%,总医院技术效率最高,平均低效率损失为23.56%;中心医院效率最低,平均低效率损失为33.33%;驻军医院平均低效率损失为28.63%.各医院的技术低效率损失分布在20%~40%之间.结论:加强军队医疗资源宏观配置布局与结构的合理性,是提高军队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系统效率的主要措施.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评价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科学解释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与医疗经济合理增长以及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关系.方法:对某区域23所综合医院1996~2000年卫生资源现况进行调研,采用计量经济学评价模型与逻辑模型构建评价框架,对该23所医院进行可持续发展现况的评价.结果: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在外生性卫生资源获得一定总量的基础上,通过外生性卫生资源结构优化,获得内生性卫生资源总量增加,从而转变外生性经济增长为内生性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问题是以外生性卫生资源总量增加为特征的外生性经济增长,表现为效率低下.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表征评价:模式是集约经济增长,能力是临床学科综合水平,基础是高级卫生人力资源,核心是医院科技进步,标志是医院综合竞争力.结论: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正处于由资源总量增加带动的外生性经济增长到资源结构优化带动的内生性经济增长、规模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型时期,即具备了规模效益的基础,显现了集约发展模式的趋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张志锋 , 张鹭鹭 , 周宝宏 , 邢茂迎 , 郭龙 , 欧崇阳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分析高级卫生人力资源产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军队医院合理配置高级卫生人力资源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Delphi专家咨询,界定高级卫生人力资源的概念;以现场调查资料、现有资料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级卫生人力资源产出的因素.结果:界定了高级卫生人力资源的概念;通过对某区域23所医院高级卫生人才的年龄、性别、职称、学历、临床实际工作时间、诊断成功率、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研究生培养、进修生带教、医疗事故或差错、处方合格率、甲级病案率等14个因素的分析,显示出该23家医院高级卫生人力资源科研成果少,人才培养成效不大,新技术、新疗法突破较少;对高级卫生人力资源产出的影响因素是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研究生培养、医疗事故或差错等5个因素.结论:医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获取综合竞争优势要深挖现有高级卫生人力资源潜力,完善高级卫生人力资源的再生机制; 严格对高级卫生人力资源的遴选,完善高级卫生人力资源的选拔机制; 精心组织对高级卫生人力资源的投资计划,完善高级卫生人力资源的培养机制.
周宝宏 , 张鹭鹭 , 赵静 , 李琳 , 陈琳 , 孙金海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通过测量部队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系数,分析某区域部队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法:采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方法测量部队卫生机构、人力、床位资源按保障人数配置的公平性.结果:该区域部队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公平系数为0.080 8, 卫生人力资源公平系数为0.117 7, 防疫人力资源配置接近0.35,接近不公平;卫生床位资源公平系数为0.090 3;而某建制以下各类部队卫生资源公平系数存在大于0.35现象,配置不公平现象大于区域水平.结论:区域水平上,部队卫生资源配置比较公平,在某建制单位以下部队卫生机构、人力、床位资源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
赵静 , 张鹭鹭 , 周宝宏 , 李鲁滨 , 李琳 , 陈琳 , 郭龙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测算部队三级卫生防疫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方法:采用马尔柯夫模型(Mapkob model)预测法对部队三级卫生防疫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标准(职称比例)进行测算.结果:测算显示2002年部队三级卫生防疫机构拥有的人力资源总数为××人,2003年拥有人力资源总数为××人. 预测2004年三级卫生防疫机构人力资源总量为××人,职称配置比例为主治医师(主治技师)∶医师(技师)∶医士(技士)=1∶1.5∶1.7,显示未来拥有部队卫生防疫人力资源结构比例配置呈现出一种趋向性变化.结论:现阶段部队三级卫生防疫机构人力资源中的职称比例配置标准与马尔柯夫模型预测法测算出的配置标准有差异,配置标准应以主治医师(主治技师)∶医师(技师)∶医士(技士)=1∶1.5∶1.7为宜.
李琳 , 张鹭鹭 , 沈烈 , 曹文献 , 周宝宏 , 赵静 , 陈琳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预测某区域2003年度卫生经费的配置标准.方法:应用灰色系统中单序列一阶段性微分模型[灰色模型(gray model, GM)](1.1)及动态数列方法对部队卫生经费列支中的4项主要科目(医疗、防疫、药材和业务管理)及其余科目进行预测分析.结果:2003年度预测各级卫生机构卫生经费4项主要保障额(基础标准),防疫费较上一年有所减少(团减少1 600元,师减少8 700元,全区域减少23.4万元),旅业务费减少800元,其余三项各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级卫生机构卫生经费其余科目的保障额(补充标准)较2002年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结论:部队卫生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供需矛盾仍然存在;部队卫生经费4项重点列支科目保障良好,但分配比例仍不够合理.
陈琳 , 张鹭鹭 , 任国荃 , 余黎明 , 赵静 , 周宝宏 , 李琳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探讨军队药材仓库的综合利用情况,并对其进行综合效益评价,为军队药材保障机构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综合效益评价和层次分析法对军队药材仓库的综合利用进行评价,建立三级指标体系.专家咨询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值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既考虑到平时的效益情况也充分考虑到战时因素对药材仓库综合利用的影响.结果:全军在编药材仓库经综合评价后有62%低于平均值50.736 1,排序前10位的均属专业药材仓库,排序后10位且低于平均值的主要为综合药材分库.结论:在全军体制编制调整的背景下,应调整药材仓库资源配置,减少综合利用效率低的仓库.
2003, 24(10).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of human mitochondrial leucyl-tRNA synthetase(mtLeuRS),and to express, purify mtLeuRS and determine its kinetic parameters.Methods: The human mtLeuRS gene was cloned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ET-24a(+) to yield pET-24a(+)-mtLeuRS,which could direct the synthesis of a mammalian mitochondrial derived protein in E. coli BL21-CodonPlus(DE3)-RIL.The vector allowed production and single-step purification of His6-tagged human mtLeuRS by the facilitation of metal (Ni2+) chelat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As the substrate of mtLeuRS,the human mitochondrial tRNALeu(UUR) was synthesized and transcribed in vitro with T7 RNA polymerase.The ability of mtLeuRS to aminoacylate mitochondrial tRNALeu(UUR) was assayed by enzymatic reaction when tRNALeu(UUR) between 5-25 μmol/L.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human mtLeuRS was about 1%-2% of total cell proteins after 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 induction.The produced human mtLeuRS-His6 could be purified to homogeneity within 2 h and about 2 mg purified enzyme could be obtained from 1 L cell culture.The procedure of purification was easy and simple.The mitochondrial tRNALeu(UUR) obtained was as high as 100 times of transcription template.The enzymatic reaction showed that the Km of mtLeuRS for tRNALeu(UUR) was 16.67 μmol/L and the turnover (Kcat) was 0.17 s-1. Conclusion: The mature form of human mitochondrial LeuRS has been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E.coli.It is capable of aminoacylating tRNALeu(UUR) transcripted in vitro.
胡振林 , 万斌 , 周凤娟 , 王静 , 王庆敏 , 孙树汉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研究CpG-寡核苷酸(CpG-ODN)对免疫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Cy3和Cy5两种荧光分子通过逆转录反应将CpG-ODN刺激前后的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的mRNA分别标记成探针,混合后与小鼠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扫描、计算机分析,寻找经CpG-ODN刺激后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CpG-ODN刺激RAW264.7细胞6 h后,2次芯片杂交筛选出重复差异表达的基因119条,其中74条上调,45条下调;这些基因涉及细胞周期、免疫调控、脂肪代谢、泡沫细胞形成、信号转导等过程.结论:CpG-ODN可广泛调控巨噬细胞内多种基因的表达,对相关基因群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CpG-ODN的作用机制.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探讨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VSM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素作用后VSMC肌动蛋白(α-SM actin),RT-PCR 检测胰岛素作用后VSMC中bFGF、TGF-β、PDGF、matrix Gla和OPN各目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胰岛素组VSMC的3H-TdR掺入值比对照组升高47%(P<0.01), VSMC α- SM actin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的α-SM actin比胰岛素组染色深.而matrix Gla和OPN在培养的VSMC中mRNA的表达量,胰岛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bFGF、TGF-β、PDGF的表达胰岛素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可明显见到细胞骨架F-actin、G-actin重新分布.结论:在合成表型的matrix Gla和OPN表达量明显高于收缩表型,而合成表型的α- SM actin表达量明显低于收缩表型.提示胰岛素对VSMC的表型转化起了一定作用.胰岛素在促进了VSMC增殖的同时,伴有V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及细胞骨架F-actin、G-actin重新分布.
张弛 , 王梁华 , 罗以勤 , 张兴群 , 高云 , 史薇 , 包晨颖 , 球谊 , 焦炳华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探索应用细菌双杂交系统在细胞外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Stratagene BacterioMatch two hybrid system,以pTRG构建编码TRAIL细胞外可溶性区域序列融合表达质粒;以pBT构建编码DR4、DR5、OPG等的细胞外区域序列融合表达质粒.重组质粒分别相应共转化报告菌株XL1-Blue MRF,报道基因产物以抗羧苄青霉素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作为转录激活的指标.结果:pTRG-TRAIL与pBT-DR4,pTRG-TRAIL与pBT-DR5及对照组分别共转化后在高浓度羧苄青霉素(500 μg/ml以上)筛选下宿主菌呈转录激活状态,pTRG-TRAIL与pBT-OPG 组共转化后在低浓度羧苄青霉素(250 μg/ml以下)筛选下宿主菌呈转录激活状态,用X-Gal-PETG平皿可以进一步验证阳性克隆.对照组pTRG-TRAIL与pBT-LGF2,pBT-DR4、pBT-DR5或pBT-OPG与pTRG-Gal11 4组共转化后呈阴性.结论:所用的双杂交序列皆为编码这些蛋白质的细胞外区域,而这些蛋白质本身的相互作用已有其他报道验证,所以细菌双杂交系统可以用于细胞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
姜晓宇 , 袁伟杰 , 任绪义 , 黄宝砖 , 肖雨龙 , 王浩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以0、5、10 ng/ml终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作用0、12、24、48 h, 以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AI-1的活性;以0、5、10 ng/ml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系膜细胞24 h和10 ng/ml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细胞0、12、24、48 h, 半定量RT-PCR观察系膜细胞PAI-1 mRNA表达情况.结果:0、5、10 ng/ml的PDGF-BB 作用于系膜细胞24 h,其PAI-1 mRNA/GAPDH mRNA分别为0.296、 0.428、0.542.10 ng/ml的PDGF-BB作用系膜细胞0、12、24、48 h, PAI-1 mRNA/GAPDH mRNA分别为0.156、0.345、0.493、0.597,表现为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PDGF-BB也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PAI-1的活性,24 h内活性逐渐增高,48 h时下降.结论:PDGF-BB可上调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的活性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PDGF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导致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参与肾小球硬化的过程.
周凤娟 , 胡振林 , 戴建新 , 施柯 , 陈蕊雯 , 林懿 , 孙树汉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以树(鼠句)为实验对象研究乙肝DNA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及对乙肝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方法:以PCR法从adr亚型乙肝患者血清的病毒基因组中扩增含乙肝病毒的PreS2+S基因,插入pVAX1载体构建乙肝DNA疫苗pVAX-PS,并以此为候选疫苗,从股四头肌接种免疫树(鼠句).免疫接种方式为肌注2次,间隔2周.用ELISA法分析DNA免疫诱导的抗体水平及阳转率.DNA免疫后部分树(鼠句)用乙肝患者(HBsA+,HBeAg+,HBcAb+)血清进行病毒攻击实验,通过检测乙肝感染的各种血清学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的变化来评价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DNA疫苗免疫2周后开始检出HBsAb,6周后达到峰值,8周后所有免疫接种树(鼠句)抗体阳转;与阴性对照组相比,DNA疫苗免疫使乙肝病毒攻击所致的各项血清学指标阳转率明显降低,肝脏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乙肝DNA疫苗pVAX-PS免疫树(鼠句)后诱发明显的体液免疫应答,并对乙肝病毒感染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研究复方苦参碱注射液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并以复方苦参碱注射液进行防治,观察4、6、9周模型组和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IL-1β及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血清中IL-1β浓度在实验4周时分别为(25.51±14.31)和(10.49±7.49) pg/ml;6周时为(109.67±20.87)和(15.06±2.65) pg/ml;9周时为(40.26±10.63)和(23.27±7.56) pg/ml,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各时间点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在治疗组均明显好于模型组;病理切片显示,各时间点的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程度及纤维间隔形成程度,治疗组均好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复方苦参碱注射液有防治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分泌IL-1β有关.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研究商陆皂苷甲(EsA)对自身免疫综合征模型小鼠的疗效.方法:采用ELISA、3H-TdR掺入和病理学检测3种方法,分别观察EsA对模型小鼠抗ds-DNA抗体水平、淋巴细胞转化水平及内脏炎症的影响.结果:EsA在5~20 mg/kg剂量范围内能降低模型小鼠升高的抗ds-DNA抗体和淋巴细胞转化水平,且能显著地改善模型小鼠内脏组织的炎症.结论:EsA对自身免疫综合征模型小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EsA有希望成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有效药物.
许铁峰 , 张磊 , 张汉明 , 易杨华 , 郭美丽 , 董昕 , 唐克轩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建立药用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的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方法:分别用发根农杆菌A4、R1600、C58C1 3个菌株感染商陆的子叶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筛选了优质株系;考察了影响毛状根生长的因素;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利用PCR和高压纸电泳法对毛状根进行tDNA转化的检测.结果:利用发根农杆菌A4、R1600、C58C1 3种菌株成功地从商陆中诱导出毛状根;以水解酪蛋白为氮源、以麦芽糖为碳源最有利于商陆毛状根的生长;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呈"S"形,24 d时质量达到最大(增长18倍);PCR及高压纸电泳检测结果表明Ri质粒的tDNA已整合进毛状根中.结论:成功建立了商陆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为进一步进行药用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和引入外源基因改良性状奠定了基础.
郭美丽 , 姜伟 , 张志珍 , 张戈 , 毛积芳 , 殷明 , 苏中武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种内变异,为红花种质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浙江等9省采集的红花22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APD特征图谱,通过在DNA分子水平上的聚类分析,将红花22个品种分为7个类型.RAPD聚类分析表明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北方,特别是新疆地区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PCR结果极为相似,而南方品种间遗传差异性较大.结论:红花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本研究结果为红花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一定依据.
肖仕初 , 杨珺 , 贲道锋 , 俞为荣 , 王广庆 , 杨勇 , 朱世辉 , 夏照帆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制备含活性细胞的高生物学活性的创面覆盖物,并观察其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提取鼠尾胶原,与硫酸软膏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胶原膜;采用胶原酶消化培养法,取健康成人(15~35岁)环切包皮分离成纤维细胞培养并传代.将异体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膜表面培养1周,采用ELISA法和RI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IL-8、TGF-β1及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的分泌;从需手术植皮的烧伤患者(18~45岁,烧伤面积5%~32%TBSA)大腿外侧切取厚约0.4 mm的中厚皮片,将成纤维细胞-胶原膜覆盖物用于中厚皮片供皮区,观察愈合时间.结果: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膜表面生长良好,可长入膜内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覆盖物.培养1周,上清中测得IL-6为(502.2±21.9) pg/ml、IL-8为(340.5±23.2) pg/ml、TGF-β1为(1.431±0.063) pg/ml,层粘连蛋白为(92.1±13.5) ng/ml,透明质酸为(2 037.4±105.8) ng/ml.将覆盖物用于供皮区,其表皮化时间为(6.2±2.5) d,较单纯胶原膜的(9.8±2.3) d、凡士林纱布的(10.1±1.9) d明显缩短(P<0.01),上皮分化程度高.结论:含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膜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暂时性创面覆盖物.
赵仙先 , 秦永文 , 王尔松 , 郑兴 , 张振远 , 徐荣良 , 毛红娟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探索应用自制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男10例,女8例,年龄1~12(7.6±3.2)岁,体质量12~65(28.6±14.8) kg.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确诊.用7F输送鞘管经股静脉送入自制双盘状封堵器,封堵后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 d.结果:17例患儿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3~7(3.9±1.2) mm,所用封堵器直径为4~10(6.1±1.6) mm,封堵均获成功,10 min后左心室造影、心脏超声检查均显示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不影响主动脉瓣关闭.1例患儿因封堵器到位后心脏超声及主动脉根部造影显示主动脉瓣中度反流而放弃封堵.17例患儿随访1~10个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自制双盘状室间隔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良好.
胡小吾 , 周晓平 , 王来兴 , 姜秀峰 , 肖作平 , 刘永明 , 张可领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总结X刀治疗脑内病变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83例X刀治疗的脑瘤和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1~8年,平均(2.05±4.66)年.结果:82例转移瘤消失35例(42.7%),缩小28例(34.1%),无变化11例(13.4%),增大8例(9.8%);61例胶质瘤消失10例(16.4%),缩小19例(31.1%),无变化16例(26.2%),增大16例(26.2%);55例动静脉畸形消失29例(52.7%),缩小20例(36.4%),无变化6例(10.9%);17例海绵状血管瘤缩小4例(23.5%),无变化13例(76.5%);35例脑膜瘤消失5例(14.3%),缩小15例(42.9%),无变化13例(37.1%),增大2例(5.7%);12例神经鞘瘤消失3例(25.0%),缩小6例(50.0%),无变化2例(16.7%),增大1例(8.3%);10例生殖细胞瘤消失8例(80.0%),缩小2例(20.0%);11例其他肿瘤消失2例(18.2%),缩小4例(36.4%),无变化4例(36.4%),增大1例(9.0%).影像检查还发现病灶有坏死表现99例,囊性变19例,周边环状强化73例,胶质细胞增生20例,暂时性反应性肿大23例,放射性脑水肿28例.结论:X刀对小型脑肿瘤和血管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X刀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放射性脑水肿.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90例胃癌及30例癌旁组织胃黏膜石蜡切片中BMP-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BMP-4阳性表达率23.3%(21/90),癌旁组织胃黏膜阳性表达率为3.3%(1/3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1,P=0.014).此外,胃癌组织中BMP-4蛋白的阳性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60岁或<60岁)及肿瘤大小(≥5 cm或<5 cm)的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胃窦部的肿瘤及肿瘤浸润深、分化程度差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BMP-4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肿瘤及肿瘤浸润浅、分化程度高及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BMP-4的阳性表达,其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检测P糖蛋白(P-gp)、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和谷胱甘肽转移酶π亚型(GST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p、TopoⅡ和GSTπ在4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15例,胃癌12例,结直肠癌15例,肝癌4例,胆囊癌1例)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与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1)在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组织中,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6.7%和66.7%;Topo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91.7%和100%;GSTπ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25.0%和48.9%.(3)P-gp和GSTπ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979,P<0.05).(2)P-gp和GSTπ表达的阳性率在胃癌肠型与弥漫型、高和中分化型腺癌与低分化型腺癌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结直肠癌高分化型腺癌组织中P-gp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中分化型腺癌(P<0.05).结论:P-gp、TopoⅡ与GSTπ在食管癌和胃癌的多药耐药表型中的作用有限;结直肠癌的耐药表型与P-gp表达密切相关.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研究脑脓肿壁在MRI T1W、T2W及增强扫描上的影像特点及其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39例共43个脑脓肿,其中12例引流术前后MRI检查,并选择同期50例脑内肿瘤作对照.研究脓肿壁在MRI T1W和T2W上的信号特点及T1W、T2W和T1W强化前后壁的厚度比值并与肿瘤性囊壁相比较.结果:34个脑脓肿壁(79%)在T1W图像上为明显高信号,强化后厚度明显增加[(4.9±0.6) vs (2.1±0.3) mm,P<0.01].9个在T1W上为等信号,强化后脓肿壁厚度基本相同(P>0.05).对照组50例脑肿瘤囊壁在T1W和T2W的图像上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强化前后壁厚度无差异.经引流及抗生素冲洗治疗后脓肿壁在T1W上的高信号均消失,强化前后厚度差异消失(P>0.05).结论:T1W上的高信号基本为脑脓肿壁所特有,它不完全代表脑脓肿壁的肉芽组织,而是表示了炎性反应的影像学.
王晓伟 , 徐志云 , 张宝仁 , 黄盛东 , 韩林 , 张裕东 , 叶福林
2003, 24(10).
Abstract: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体外脉动反应器应用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应力预适应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特殊材料自行设计制作了体外脉动反应器和预适应应力培养系统;将生物瓣置于反应器中运转,观察生物瓣的工作状态和系统的稳定性.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作支架,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作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叶,静态培养4 d后,置入反应器内进行预适应处理24 h(流量由30 ml/min调至400 ml/min,频率30次/min),观察内皮细胞残留情况,并与静态培养的瓣膜相比较.结果:预适应应力培养系统能产生搏动性液体流,生物瓣正常工作,运转7 d,系统状态稳定.静态培养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内皮细胞与瓣叶支架黏附紧密,沿瓣叶表面形成单层细胞层,生长状态良好;动态培养的瓣叶内皮细胞部分被冲刷脱落,但仍有少部分细胞(6.26%)残留黏附.结论:自行设计和构建的体外脉动反应器基本能模拟体内心脏瓣膜的血流动力学,用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预适应研究具有可行性.
2003, 24(10).
Abstract:急性胰腺炎常累及肝、肺及肾脏等远处器官,尽管急性胰腺炎时肝脏损伤多较轻,但对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急性胰腺炎肝脏损伤的表现及发病机制,旨在进一步理解急性胰腺炎时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衰竭的机制,为探索其防治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2003, 24(10).
Abstract:针式腹腔镜是新近出现的直径只有2 mm的腹腔镜设备,目前已用于普通外科、妇产科等一些疾病的治疗上.在泌尿外科方面,针式腹腔镜在肾上腺切除术、小儿隐睾固定术等手术上也得到了应用.虽然对针式腹腔镜手术的定义仍存在争议,目前2 mm的器械也尚有局限性,但其相对于传统腹腔镜有明显的优点,如损伤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更小、美观性更好、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更快.针式腹腔镜将是常规腹腔镜发展的必然结果.
2003, 24(10).
Abstract:心脏手术及其麻醉中可能会引起周围神经损伤,如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5%~2.4%,膈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0%~60%,喉返神经、隐神经和交感干损伤则较少见.损伤原因与手术降温和体位有关,多数预后较好,不需特殊治疗,少数膈神经损伤恢复较迟缓.
2003, 24(10).
Abstract:采用NeuroScan脑电采集分析仪分别记录20名身体健康男性在安静闭眼、睁眼和闭眼不断心算1 000 减7、减13时的四种状态的脑电波,滤波后计算各导联的近似熵.结果发现睁眼条件下各脑区近似熵值较安静闭眼时高,达到显著水平(P<0.05);高难度心算时各脑区近似熵较低难度心算时高,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睁眼和心算时近似熵大小表现出优势半球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脑区的近似熵反映不同难度心理任务时大脑的激活程度,并有一定的定位作用,可以应用到神经心理研究中.
吴彬 , 徐志飞 , 赵学维 , 李建秋 , 钟镭 , 潘铁文 , 乌立晖 , 孙耀昌
2003, 24(10).
Abstract:624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分成高龄组(≥70岁,n=43)和非高龄组(<70岁,n=581).比较术前危险因素,高龄组患者贫血、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及肺功能不全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P<0.01),肝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两组无差异.比较手术并发症,高龄组吻合口瘘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P<0.05);术后器官并发症中,非高龄组心脏及肺部并发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P<0.01).吻合口瘘和肺部并发症与术前危险因素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资料分析提示,手术创伤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呼吸系统影响最大,手术适应证中强调肺功能需正常;老年食管癌患者尽量避免三切口及二切口右胸顶吻合术,应采用左胸单切口手术为妥;加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防治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
2003, 24(10).
Abstract:本研究报告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2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该2例均有典型肾绞痛病史及合并血尿和脓肿,CT检查提示肾盂癌1例.其中1例术中经冰冻病理确诊后,行根治性患肾切除术,术后随访18个月无复发;另1例术后行全身化疗,4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2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分析认为,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排泄性尿路造影及CT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根治性患肾切除为主.
金志军 , 李文 , 胡电 , 刘彦 , 鲁玲娟 , 刘会敏 , 黄腊梅 , 陈静
2003, 24(10).
Abstract:回顾性总结165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以绝经状态、超声评分、血清CA125及恶性肿瘤风险指数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绝经后状态的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64%,阳性预测值为53%;超声评分≥2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7%、84%、70%;血清CA125>35 U/ml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6%、86%、73%;恶性肿瘤风险指数(RMI)>200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2%、92%、83%.这提示RMI较其他指标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更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3, 24(10).
Abstract:
2003, 24(10).
Abstract:
2003, 24(10).
Abstract:
2003, 24(10).
Abstract:
2003, 24(10).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