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HTML】 查看/发表评论下载PDF阅读器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502次   下载 1575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纳米银和唑类药物联用抗耐药白色念珠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梁赛,郭丹,吴航;指导教师:孙玲美
0
(东南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 白色念珠菌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然而随着唑类等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导致真菌耐药性普遍产生,成为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纳米银已经被证明具有抗菌活性,但是对白色念珠菌耐药菌株抗菌作用有限,因此本项目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纳米银和唑类药物联用抗白色念珠菌耐药菌株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用电镜方法、紫外全波长扫描及zeta电位测定分析加入唑类药物对纳米银溶液稳定性的影响,体外抗菌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两药之间关系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并用FICI指数评价,用琼脂扩散法和杀菌曲线来进一步验证两药作用关系。细胞学作用机制解析包括从细胞学水平研究纳米银对白色念珠菌出芽及唑类药物促进纳米银粘附于白色念珠菌表面效应。分子机制解析包括从基因水平研究纳米银和唑类药物联用对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及细胞膜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 唑类药物的加入对纳米银系列物理化学表征没有明显影响。纳米银单用MIC是16~32 μg/mL,氟康唑及伏立康唑单用抗耐药白色念珠菌MIC分别是≥64和8 μg/mL。而当联合应用时,纳米银MIC是0.125~0.25 μg/mL,氟康唑MIC是0.125~1 μg/mL,伏立康唑MIC是0.125~0.5 μg/mL,FICI指数均<0.5。琼脂扩散法和杀菌曲线测定进一步确认纳米银和唑类联用抗白色念珠菌耐药菌株具有协同作用。细胞学机制方面联合用药减少了白色念珠菌出芽率,增加纳米银对白色念珠菌的粘附;分子机制方面,发现联合用药能显著降低麦角甾醇含量,并能增加ERG5、ERG6基因的表达。降低外排泵基因CDR1的表达。 【结论】 纳米银和唑类药物联用对耐药白色念珠菌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本项目基于临床抗真菌耐药的现状,为寻找新的逆转真菌耐药的应对策略提供思路。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纳米银  唑类药物  联合用药  逆转耐药  抗真菌机制
DOI:
基金项目:
()
Abstract:
Key words: